第82章

“奴本就在太原長大的, 家裡原是做掮客嚮導生意,再沒有比奴更知道太原大家小巷的!咱們說起有趣兒的也有不少——似一人巷、二市場、三聖庵、四岔樓、五福庵、六平巷、七府墳、八吊溝、韶九巷、十里鋪街、百貨巷子、千家墳、萬柏林, 連成一串也是好記的。”

禎娘此時在艙房裡, 半歪在一張榻兒上頭, 聽原來自太原來的丫頭說起太原風物。這正是之前顧周氏託付薛嫂買來的山西女孩子中的一個, 她是太原出身,和另一個大同出身的女孩子均是十一二歲。原來送去給家裡□□嬤嬤教養了一些時日,臨到禎娘出門了才送來服侍。

曉得兩人一個名爲‘珍’, 一個名爲‘玉’,禎娘便喚兩人一個爲珍珠, 一個做白玉。這兩人有了新名字便給禎娘磕頭,算是她身邊人了。不過因爲年紀資歷, 雖說已經得用,卻還是佔着三等的份例。

如今禎娘正要嫁去山西,兩人越發摩拳擦掌想要顯出自家本事, 也好趁着正得用, 在禎娘面前站住腳跟。不過兩人性子不同, 法子也不同。出身太原的珍珠性子活潑, 最是伶牙俐齒, 禎娘問太原種種她沒有不知的。至於大同來的白玉就性子靦腆一些了,就連一口官話說的也差些,只是她手上繡藝好, 一個勁兒給禎娘做活兒。

禎娘對珍珠白玉兩個都是閤眼緣的,平常常常叫珍珠近前說太原種種, 至於白玉也讓紅豆平常多多教她——紅豆的繡活兒在禎娘身邊的丫頭裡是首屈一指的,而且還有繡娘專門教過,自然比白玉懂得的多多了。

今日又是正行船,左右無事,就算看看外頭運河景象也是無聊——頭一日看還是新鮮,往後一日日過去難道還能看出花來?也就是到了大碼頭的時候,因爲熱鬧還有點趣味罷了。

因此禎娘又讓珍珠過來與她講些太原的掌故,想到珍珠原來出身什麼人家,這樣的事兒簡直是手到擒來。只聽她隨意起了一個頭兒,然後就帶出一褲子的話來。先不過說些太原的街巷,然後就隨出了古蹟、特產等。她說的有意思,艙房裡伺候的大小丫鬟都聽住了。

這是禎娘最近的日子,自那一日成親後就是這樣了——她是遠嫁,出門和拜堂自然不能是同一日的。周世澤滿身紅衣地進了顧家,又是過五關斬六將一般經人難爲這才見到了蓋着紅蓋頭,被丫鬟攙扶着出來的禎娘

這也是個傻的,當時還四處看,只想照着裝稱的托盤,以爲這時候就要挑蓋頭。後頭遍尋不着,這才後知後覺自己遠遠不到洞房揭蓋頭的時候。不過心裡還是欣喜,當時就想抱過禎娘進花轎,幸虧後頭男儐相抱住了他,這纔沒出醜。

只是到底讓旁邊的人看出端倪,一時大家都笑起來。只有禎娘頭上蓋着自己親手繡成的龍鳳呈祥銷金點翠蓋頭,看不見這些,什麼也不知。只是由着丫鬟扶到了該站定的位置,往腳邊看的時候看到了一雙男靴。

就是禎娘這時候也有些胡思亂想起來,一會兒想着母親,一會兒又想着周世澤——兩人其實已經兩年不見了,他與當初有多大變化?他當初是什麼樣子來着?心裡一時混混沌沌,外頭什麼也沒了知覺。

也幸虧這時候禎娘也用不着自己想事,做什麼說什麼都是提前排演過的,旁邊還有丫鬟提示。這時候就只聽坐在正位的顧周氏與兩人說些以後好生過日子之類的老話,然而雖是回回成親長輩都會說的,卻是顧周氏全部的期盼,旁人聽着也覺得目酸。最後看着眼前這個英姿勃發的小輩,帶着請求鄭重道:“我把這女兒就交給你了,以後你多多擔待,體諒她年紀小,讓着她些罷。”

一般人聽了只怕以爲顧周氏是沒的話說了,竟是詞不達意起來了。就算請女婿多多擔待自家女兒也不該是說什麼年紀小的,周世澤比禎娘大哥五歲不假,但禎娘今歲也十七了,算什麼年紀小呢。

但是曉得內情的都知道這就是愛之深了,女兒正要遠嫁,做母親的最後方寸大亂,幾句話說的不清楚算什麼。但這也是她最真的意思,在她眼裡女兒永遠都太小了,她只期待周世澤能永永遠遠讓着禎娘就好。

周世澤從小就沒得母親,就算有父親,到底是個男子,對待唯一的兒子不能說不上心,但是更多是在嚴厲處。這時候見顧周氏的一腔母愛,心裡觸動,深深作了一個揖,他這便是他答應了。而周世澤的性子,應聲不悔。

然後就有一個從太倉老家那邊花錢請來的堂哥上前,要把禎娘背到花轎。禎娘伏在人背上,忽然唱道:“媽媽呀,昨夜與你共牀眠,今天與你隔山屏。娘邊的心頭肉,你怎捨得心頭肉離娘遠去呀!”

顧周氏在旁聽了,立刻回唱:“女兒呀,不是孃親心太狠,女大當嫁上天定。從今以後要自立,孝敬公婆敬重夫。今年擡去明年生,子子孫孫做宰相呀!”

這是禎娘和顧周氏的一問一答的哭嫁,雖說是誇張了些,可哭嫁歌是固定的,誰家都是這麼唱的。然而就是這樣排演過多少遍的哭嫁歌,顧周氏真在外頭眼睛通紅落下淚來。

罩着蓋頭的禎娘也是淚珠撲漱漱順着腮邊滾落下來,若是這時候沒得蓋頭就該知道妝全花了。禎娘這時候想不到不許哭花妝的告誡,反而自暴自棄地想,反正也不是今日揭蓋頭,管這個做什麼呢!

禎娘在堂哥揹着、女儐相跟着中上了花轎,這時候她身上一點力氣也無,倒不是用在了唱哭嫁歌裡,而是全隨着滾滾的淚珠去了,身上似乎一下沒了脊樑,非得手扶住轎子隔板,不然竟是連坐也坐不住。

然後就在顧周氏不捨中放下轎簾——她曉得以後就難見女兒了,真的再相伴,那也該是多少年後的事兒?一時也是身上一軟,虧得旁邊有丫鬟婆子扶住,她還能繼續唱着哭嫁詞,這其中似乎她的魂兒也隨着唱詞走了。

鳴鑼敲鼓,百子炮仗噼裡啪啦。周世澤臉上全是笑意,就連眉毛也是高高揚起。手上抓着馬鞭,利索上了馬便往碼頭那邊走。後頭就是隊伍跟隨,特別是禎孃的嫁妝隊伍,總共是一百二十八擡,全是紅槓箱紅綢花紅雙喜,連綿着往碼頭去。雖然做不到真的‘十里紅妝’,但哪怕在金陵也是了不得的排場了。

還有專人一路上撒着瓜子花生紅棗糖塊之類,夾雜着銅錢,周圍哪個小孩子不去搶?周遭的人也嘖嘖稱奇。

“嗐!真不愧是獨養女兒了,這正是把個全副家產都做了陪嫁纔能有的場面!我聽說人家還是緊湊着來的,不然真個按着平常裝嫁妝,兩百擡也打不住!”

“這有什麼,應該的!畢竟人家是珍珠顧家,整個家產難道這些都沒有?不過爲了不顯得暴發戶般炫耀罷了,如今雖然沒什麼嫁妝擡數僭越的說法,大家還不是默默遵從?”

“唉,只是可惜了!這樣好大一注財貨,又聽說顧家小姐是個難得的美人——怎麼就便宜了個九邊的軍漢?難道我們金陵爺們都瞎了眼,錯過了這顆明珠?”

“也別這樣說,當初定親的時候珍珠顧家還不是珍珠顧家呢,自然不像如今這樣出挑。又說什麼九邊軍漢,人家可正是正五品千戶官,還因着立功賜了正四品明威將軍。這是什麼意思,是當大用的意思,很快就要高升了。”

旁邊卻還有人酸溜溜地道:“文貴武賤早就成了定例,就是正五品正四品又是如何?正一品的武官見了正一品的文官還不是門下一走狗!到底是西班出身,雖有興頭,卻沒得十分尊重。”

這話就是有些妄斷了,不說九邊武官與其他武官分別大着。就說普通的武職,自從武宗皇帝之後也不是那樣沒地位了。雖說千百年以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定見不是能夠輕易解除的,但也不至於一個是天,一個是地。

不說別個閒人如何議論,禎孃的花轎在十里紅妝之中,周圍又有十幾個丫鬟跟隨有周世澤在最前頭坐着高頭大馬,然後就這樣一路上人馬浩浩蕩蕩,帶着這豪華的發嫁隊伍到了停靠着好些官船的大碼頭。

金陵就在秦淮河邊,依水而生,碼頭自然不少。其中最大的一處港口,總有十幾個碼頭,還單單留出了一個小些的專門給官船走的。

船隻也有各種各樣的,海上的不論,只說專走運河的大抵可分做三種。頭一種是專門運送漕糧的運糧船,這都是大船,出入江南和京杭大運河,把南邊的稅米給運到帝國的都城去。這樣的船自然要大,同時也少不了,按着個省編成了‘幫’,總共有數千條。

這些運糧船不停歇地南來北往,輸送漕糧。然而卻也不只是運送漕糧,要知道漕上漕丁們的收入是受到層層盤剝的,偏偏要養活家小,自然就要找些偏門財了。往漕船上捎帶零星貨物和客人,本就是慣例了。特別是自京城空船歸來,哪裡有走空的道理。

第二種就是各種小船,從單艙船到各種小船都在此列。有名的紹興烏篷船、武昌□□燕、揚州草上飛等等有一樣算一樣,都是的,也沒法子細說。

第三種,也就是最後一種就是官船了。只是官船並不是顧名思義是當官人家的船,這是專門指專門坐人的大木船。相比運糧船它是專門載人的,自然舒適的多,相比小船它大很多,更加適宜遠行。

這樣的官船也分作兩種,一種是官宦大戶人家自己自備的,專門供自家使用。另一種則是車馬行和船戶所有,他們打造這樣的大官船專門就是租用給一些大戶人家使用的。

但凡稱之爲官船的,收尾三丈是至少,分作了前艙、中艙、後艙。裡頭有牀、桌椅等各種傢伙,路上也可以自起伙食,收拾的也往往十分乾淨講究。一路行船,同在家一樣方便。

今日在這港口專門的官船小碼頭上,總共泊了七八隻裝飾喜慶的官船,其中兩隻是周家的,其餘的就是顧家的。周家前來接親自然有自己的船,顧家則是爲了送新娘子及押送嫁妝。給禎娘及陪嫁下人居住的船是自家打造的,至於押送嫁妝的船則是問車馬行租的。

這時候所有穿都是裝飾着綵球綢花,上頭也是繪着紅漆,好不吉利!

等到一行人到了,嫁妝則是擡到專門的船上,旁邊有的是人監督檢視,只一樣樣記錄好,最後封艙。一行下人則是跟着花轎上船——禎娘可不能中途落地!花轎只能把轎子擡上船,直到禎孃的艙房,這才下轎。

轎簾子被打了起來,禎娘只覺得眼前似乎明亮了許多,便知道是要下轎。旁邊丫鬟來攙扶,這才穩穩當當地坐到了艙房的牀上。

這時候不相干的人自然退了出去,餘下的有禎孃的貼身丫頭,還有幾個周家人。外頭是熱熱鬧鬧的,既有炮仗噼裡啪啦,還有各種人來人往。安頓嫁妝和行禮,各人各司其職、各尋其位,在這樣反襯下,這艙房好似獨立成了一個安靜的小小世界,直到禎娘自己摘了蓋頭才又有了響動。

若是尋常婚禮,自然只有新郎來挑蓋頭的道理。只是在禎娘到太原與周世澤拜堂成親之前兩人都沒個相見的,更不要說什麼挑蓋頭了。既然是這樣,難道讓禎娘一路頂着蓋頭麼,自然是要自己撤了的。

這彷彿是一個信號,凡是禎娘身邊伺候的丫鬟都動了起來。只看禎娘哭花了的妝便是要熱水的要熱水,開箱籠的開箱籠。將離開了早準備的隨身箱籠,拿了香皂、大手巾、小手巾、香脂、香露等,和紅豆兩個就到禎娘身旁扶着她坐直了身子,低聲道:“這就給小姐梳洗”

至於子夜則是叫小丫頭去取熱水,她也跟着去船上廚房要些禎娘愛吃的東西,要知道禎娘從早到現在只吃了兩個雞蛋,應該是早餓了的。還有微雨,她則是和鳶尾、辛夷兩個去開衣裳箱籠,這些日子可都要在船上過了,總不能一直禮服上身罷。就算沒得不方便,也要想到太原拜堂的時候還要穿呢。

之前梳頭娘給禎娘化妝,頭油、黏汁、妝粉、胭脂都是一層一層地上上去的,這時候從頭皮到臉面,禎娘只覺得都不再是自己的了——總算等來了這時候的解脫!

然後將離紅豆兩個便拿着大手巾圍着禎孃的脖子,利落地給她拆了簪釵,放到旁邊小丫頭捧着的茶盤裡。最後是一點兒衣服也沒打溼就洗過了頭髮,又有三四個小丫頭圍着禎娘拿棉布一縷一縷地給她揩乾頭髮。

兩個站着的周家媳婦子可是呆住了,她們平常見外頭女眷也不多,哪裡見過禎娘這樣的排場。真個是一腳邁八腳出的,小小一件事也是有衆人一起小心翼翼無微不至打理。全程下來沒有一點遲疑慌亂,熟練又恰到好處。

再等她們回過神來,就只見將離這個大丫頭拿了個大手巾一包,然後伺候禎娘洗臉,洗去臉上一層又一層脂粉胭脂,禎娘微微覺得重新喘過氣來。然後閉着眼睛讓紅豆親手給她上了一點薄薄的香脂,微微點了紅嘴脣,比家常裝扮還簡單呢。

這時候再打開頭髮已經幹了七八成,微雨也把衣裳尋出來了——這也是早就準備好的,一身大紅織金過肩蟒緞夾襖,一條紅妝花絨女裙。給禎娘換過,這時候看去,正像個剛剛嫁人的新婦了。

微雨重新收過禎孃的禮服,小心單獨存放在一處箱籠裡。將離則是拿了梳子篦子給禎娘小心地通頭髮,等到頭髮梳順了,竟然是一根頭髮也沒掉的。這時候頭髮差不多幹透,只剩下梳頭,那便是紅豆是手藝了。

禎娘依舊閉着眼睛,並不看一眼,道:“便給梳個家常些的,在這裡走動,不用墜的慌!”

說着這話,梳頭的紅豆自然明白。手上輕巧靈活,一會兒功夫就綰出來一個溫婉漂亮的彎月髻。又打開妝奩從首飾盒中挑選了幾樣,金廂蝴蝶戲花珍寶珠花兩朵、金廂貓睛押發一對、金廂紅寶石倒垂蓮簪二根。給禎娘裝飾完畢,最後才往發間插上一支金鳳點翠嵌大珍寶步搖,禎娘輕輕動作,也就隨着微微顫動。

旁邊周家的媳婦子只是看完全套,卻是插手不上,也沒得說話的機會。這時候只在牆角站着,倒是有些縮手縮腳了——其實她們平常也不這樣,到底是千戶府上的僕婦,有些氣度還是有的,只是這時候再禎娘跟前竟是一點也是不出來了。

還是等到一切完畢了,這才找着空兒,前來磕頭認識。禎娘只衝她們招手道:“過來一些,咱們認識一番,以後要去家裡了,處的日子還長着。只說這些日子,只怕就要麻煩你們了。”

這兩個如何不知這是少奶奶與她們客氣,不然按着禎娘身邊這些人能幹的樣子,怎麼也麻煩不着她們的。於是趕緊又是行禮磕頭,連聲說着‘不敢’。

禎娘見她們這樣,只對着將離點點頭,將離立刻會意會意。從牀後的小皮箱裡拿出兩個秋香色荷包遞給她們道:“這也是第一回見少奶奶,這是少奶奶與你們沾沾喜氣的,以後還要你們互相周全呢!”

體面人家嫁女兒,總歸會給百八十個荷包,裡頭都裝一些銅錢或者銀錁子。顧家當時給禎娘準備了兩三百個,裡頭都放着金銀錁子。就是準備她拿去,這一路上以及到了太原,上下尋人情,見人就撒錢。

兩個媳婦子接了荷包,只看這荷包精細功夫,再輕輕一捏,自然明白其中價值。自袖中袖了,然後趕緊磕頭,道:“謝少奶奶賞賜,以後定是好生辦差!”

看她們這樣行動,禎娘身邊的大丫頭都是點頭的。一個是爲了她們的本分,另一個則是爲了她們也看重銀錢。話說如今顧家錢多,最不怕就是將來宅子裡的人看重銀錢,至少這就是一樣捏得住的。

說話時候子夜就領着兩個手上提着食盒的婆子,正是來給禎娘送些吃食了。揭開食盒,一樣樣擺上桌兒,子夜在禎娘耳邊道:“去時候遇着姑爺了,有一份正是姑爺讓送來的,說是讓姑爺家帶來的廚子做的山西菜,讓小姐嚐嚐,若用的好往下說一聲,廚房裡就知道了。”

於是禎娘面前擺着了兩份事物,手上箸兒頓了頓,到底先下筷子那些山西小食——也不曉得是不是巧合,這些山西小食竟然都是她的口味,以至於禎娘只是動了這一份。用過後指着另一份道:“讓下頭人分了罷,還有你們。輪着去吃些東西,從早上忙碌到現下的,也該用飯了。”

這些人身邊人依言行事,禎娘則是有人陪着坐到了窗下——窗戶關的嚴嚴實實的,不讓外頭人見着裡頭新娘子的情景。禎娘也沒有打開窗子的意思,那是不合禮儀的,真的要做,身邊這些人都要攔着。況且禎娘自己意思也不大,她只不過是到了這時候,才恍惚間後知後覺,原來自己要離開家鄉了。

其實金陵也不是自己家鄉,自己家鄉是太倉纔是。但是從太倉到金陵路途何其短,有時回太倉查賬就回去一趟,況且兩邊風物相似,也不會有多少離鄉的愁緒。然而這一回不同了,往太原而去,從此以後便是天南地北兩處,更重要的是還有與母親分離。

禎娘有些怔然,她曉得這時候母親定然是在家的——又不能一路跟着來!還要招呼原本來觀禮的親朋。然而這時候她心裡該多難過,硬撐着做這些。忽然一滴淚珠滴落,臉上是有感覺的,禎娘這才知道自己又掉眼淚了。

只怕她這一日把過去十幾年的眼淚落光了罷,禎娘忍不住想到。這時候她才知道,不只是母親依賴着自己,而一直以爲冷心冷情性子老成自立的自己也是依賴着母親的。

一番思緒當中,外頭聲音忽然大了了起來。忽然有個媳婦子進來,在禎娘身邊道:“少爺讓對少奶奶道‘這就要啓程了’,讓少奶奶知道。”

這就是,要離開故土了麼。

第77章第106章第120章第162章第84章第120章第58章第64章第19章第18章第181章第66章第47章第48章^第149章第82章第53章第161章第111章第46章第169章第57章第9章第160章第70章第54章第12章第72章第142章第176章第8章第103章第23章第39章第130章第173章第159章第120章第61章第69章第83章第185章第116章第21章第185章第34章第45章第43章第43章第36章第84章第170章第52章第8章第11章第142章第158章第76章第8章第30章第180章第32章第20章第18章第150章第29章第1章第17章第79章第25章第179章第78章第163章^第145章第178章第162章第50章第160章第27章第55章第22章第160章第159章第99章第57章第62章第40章第152章第89章第77章第155章第122章第35章^第147章第176章第40章第15章第178章第160章第157章
第77章第106章第120章第162章第84章第120章第58章第64章第19章第18章第181章第66章第47章第48章^第149章第82章第53章第161章第111章第46章第169章第57章第9章第160章第70章第54章第12章第72章第142章第176章第8章第103章第23章第39章第130章第173章第159章第120章第61章第69章第83章第185章第116章第21章第185章第34章第45章第43章第43章第36章第84章第170章第52章第8章第11章第142章第158章第76章第8章第30章第180章第32章第20章第18章第150章第29章第1章第17章第79章第25章第179章第78章第163章^第145章第178章第162章第50章第160章第27章第55章第22章第160章第159章第99章第57章第62章第40章第152章第89章第77章第155章第122章第35章^第147章第176章第40章第15章第178章第160章第1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