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

且說繼先等人正在談話,忽聽門外人馬聲喧鬧,紛紛出門觀看,卻見迎面來了一隊兵馬,打頭的是位將軍,氣宇軒昂,神氣十足。繼先仔細一瞅,忙跑出門去,向着將軍喊道:“世傑,三弟!”

將軍勒住馬,迎面一看,忽然兩腮抖動,眼眶一下子溼潤了,縱身從馬上跳下來,撲向繼先,“二哥。”

繼先抱上去,“果然是三弟,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你。”

這將軍正是張世傑。現在的張世傑百戰沙場,竟比繼先還要成熟歷練許多,臉上也多了份滄桑。世傑道:“二哥,世傑無時不思念你和大哥,自我隨孟老將軍鎮守京西南,已經數年不曾見過你們。”

繼先緊緊拉着世傑,“上次我奉命調呂文德入川解圍,本來可以見三弟,不料陰錯陽差,沒能見成,不想今天在鄂州能遇到你。”

繼先帶世傑進屋,向衆人介紹道:“這是我三弟張世傑。”

衆人湊上來,施禮道:“張將軍好!”

世傑道:“這些都是二哥的朋友吧?”

繼先道:“我來給三弟引薦一下,這位是越州聚賢門的冷觀堂,這兩位是巫山二聖楊辯才和高長達,這兩位是桃源派的滿溪春和何開顏。”

滿溪春接過話,“我和張將軍上次在襄陽見過。”

世傑笑道:“又同滿姑娘相見了,滿姑娘真是女中豪傑。”

世傑見海心與繼先舉止親密,便奇道:“這位姑娘是?”

繼先支支吾吾,“她是我……她是楊亮節楊大人的妹妹。”說完又補充道:“她就是我……是我……”

“是你心上人,這有什麼不好意思說的?”冷觀堂忍不住替他解釋道。

世傑連忙向海心施禮,“楊姑娘好!”

海心笑道:“張將軍別多禮!”

繼先問道:“三弟這是要去哪裡?”

世傑道:“淮西退敵有功,皇上召我回京加封。”

冷觀堂道:“邊將立功,若非重臣,都是就地封賞,張將軍以偏軍之位援助淮西,雖有大功,照例應該不會進京封賞,現在召你回朝,估計多半是要晉升官職。”

世傑喜道:“我也不知道,召我進京我便去。對了,大哥前日來信,說他也被傳召進京了。”

海心對繼先道:“我想必有人在朝裡替大哥、三弟說話,不然皇上怎麼會同時召他們回京?”

繼先覺得有理,想了想道:“肯定是你哥和程元鳳大人。”

世傑搖搖頭,“你們誰都猜不到,這次竟然是賈似道向皇上推薦我們的。”

衆人驚訝。繼先道:“什麼?賈似道?”

世傑掏出一封信遞給繼先,繼先打開細看,明白一切,道:“這也就不奇怪了。當年大哥和賈似道同在孟老將軍帳下,受到孟老將軍垂青,孟老將軍臨死前向朝廷極力舉薦賈似道,又託賈似道以後照顧大哥。賈似道因受孟老將軍重恩,只得答應,此次推薦你們實是報當年之託。當然,他纔不會如此好心,定然也是要藉此機會拉攏你們。”

楊辯才道:“李大俠說得對,賈似道乃當朝奸臣,不可爲伍。”

世傑道:“不錯,我絕不與賈似道爲伍。但當今朝中大權盡被賈似道竊取,他又勾結呂文德,朝臣半出其右,若要與他分庭抗禮,自身不保是小,一旦朝臣相互傾軋,終對社稷安危不利,所以還當妥善爲之。”

繼先道:“如何妥善爲之?”

世傑道:“明則與之結善,暗則各自爲營。”

繼先雖覺世傑是迫不得已的辦法,心中卻不甚贊同,然自己又不能想出更好的辦法來,只得默而不語。

繼先翻過信接着看,海心也湊上前要看,因介意是他們兄弟私信,就多瞅了下世傑,見世傑的眼角皺了起來,便又收回目光,假裝與滿溪春搭話。

繼先託着信細看,只見後面寫道:“世傑三弟,你我兄弟自真州一別數年,因事務繁忙,邊關連年吃緊,雖相隔不遠,終不能一見。兄聞你在淮西退敵功大,你二哥又得皇上重用,入川抗敵,成就大事;我們三人雖無濟世之才,然能盡心報國,亦不失大丈夫之志,我十分高興。如今北敵已退,故土新復,皇上論功行賞,聞你功勞顯著,賈相特召你回朝聽封,兄亦遷知揚州,願你日後盡心輔佐朝廷。至於你二哥,雖然他文才武略皆在常人之上,然心智不在官場,故不能強求,一切隨他吧。前翻揚州爲敵所破,城池盡隳,百姓流散,新歸聖懷,情急事多,兄急赴揚州,故不得等汝回朝相見,特書此信於汝以表思念。”

繼先看後,嘆道:“又不能與大哥相見了。”

世傑道:“是啊,我接到聖旨後,以爲此次定能與大哥相見,誰知他卻先出知揚州了。”

繼先道:“宋軍與塔查兒在淮東鏖戰,揚州反覆易手,毀壞嚴重,城中百姓傷亡近半。揚州是江北要衝,大哥此次出任揚州知府,擔子不輕。”

世傑嘆道:“只願早日平胡虜。”

世傑起身,向衆人作別,“二哥二嫂,各位英雄,不宜讓外面官差久等,世傑就此別過。”

繼先忙勸道:“三弟何不與我們一道回臨安?”

世傑笑言勸慰道:“今日既見二哥,十分高興,只是二哥一行人多,趕路較慢;然皇上宣召,弟豈能耽誤?須得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弟早日到臨安見了皇上,然後爲二哥安排食宿,豈不更好?”

繼先只好道:“既如此,三弟就先行,我們到了臨安再相會。”

於是世傑辭了衆人出門,領着隊伍打馬跑去。

次日,繼先一行先上了路,楊辯才想讓滿溪春在客棧多休息一日再去九華山。

繼先等人前來辭行,“二位道長,滿姐姐,何姑娘,海心離開臨安久,我怕楊大叔擔心,冷大哥他們也要早日回越州,我們就此別過。”

楊辯才道:“也好,你們的路比我們遠,就請先上路吧,等春丫頭身體大好後,我們再走。”

繼先又向滿溪春關切道:“滿姐姐,你就多休息兩日,繼先告辭了,後會有期!”

滿溪春點點頭,“去吧!”

先不說繼先等人一行之事,兩日後滿溪春身體已恢復如初,便和巫山二聖、何開顏啓程去九華山,幾日後,四人來到池州府九華山腳下。

九華山是江南名山,風景秀麗,山水映秀,藏精蓄瑞,乃地藏王菩薩道場,爲江南佛教極盛之地,是九華派祖庭。要說這九華派也甚有來頭,創派伊始,九華派本與桃源派淵源極深,只是兩派因緣舊事本是不可言說的隱情,且又傳了數百年,因此後人便逐漸模糊不知了。到了現今,兩派都已互不知道其中的關係了,因此,《繁花經》藏在九華派一事不僅令桃源派的人詫異,連九華派也迷惑不解,只是遵照前代遺命,妥善保管經書,不得隨意示人。

前方的山門處迎面走來一位小和尚,攔住滿溪春四人,單手施禮道:“四位施主請留步,本派乃佛門重地,女眷不得擅入山門。”

何開顏一看,驚喜道:“正心小師傅。”

這小和尚便是正心,正心細看,連忙道:“原來是何姑娘,這幾位是......?”

何開顏道:“這兩位是我師叔祖巫山二聖,這是我四師叔滿溪春。”

正心忙客氣道:“原來是二位仙道和桃源派的貴客到此,有失遠迎!”

楊辯才笑道:“小師傅客氣了,煩勞你帶我們去見慧通方丈。”

正心便給衆人引路,“請!”

忽然,正德從前面迎面下山來,攔住道:“師兄,你怎麼擅自讓女眷進入山門?”

正心道:“他們是桃源派的人,是咱們的舊客。”

高長達指着正德笑道:“正德小師傅不認得我啦?”

正德細看道,忙歉意道:“二位道長是師父的朋友,只是這兩位女眷還需稟報後才能進寺。”

滿溪春等人不禁尷尬,正心悄悄拉了下正德的衣袖,竊聲道:“沒必要這麼麻煩吧,又不是外人。”

正德道:“這是本寺的規矩,又不是我不讓他們進,我只是遵照寺規而已。”

滿溪春不想讓二人爲難,只好道:“那就煩請正德小師傅轉告慧通方丈,就說巫山二聖和桃源派葬花劍滿溪春求見,我們在此等候。”

正德轉身跑進寺去請命。

正心賠笑道:“實在不好意思,讓各位貴客久等。”

楊辯才道:“無妨!正德小師傅倒是個厚實之人。”

這時,滿溪春悄悄問何開顏:“你怎麼認得他們?”

何開顏道:“是上次到建康府同九華派截殺陳九鼎時認識的。”

滿溪春道:“怪不得,原來是這樣。”然後向何開顏耳語道:“你看這個正心小和尚,有點油滑。”

何開顏瞥了正心一眼,不敢接話。

不多時,只見前方寺門打開,慧明和慧淨走出,單手施禮,一路迎來。只見慧明遠遠笑道:“貴客來臨,有失遠迎!”

楊辯才道:“二位大師客氣了,許久不見,別來無恙!”

慧明道:“諸位請進!”

衆人邊走邊聊,慧淨問道:“若二位老友單來,並無新奇,只是見二位女施主也一同前來,我想定有它事吧?”

高長達道:“慧淨大師說的不錯。”

楊辯才接着道:“不瞞二位,我們來九華派是要向慧通方丈求賜一樣東西。”

說話間,到了禪房,慧明請衆人進屋坐下,正心擺上茶。慧明捋了下鬍鬚,奇道:“不知所求何物?”

滿溪春道:“須得見了慧通方丈才能說。”

慧淨道:“怕是諸位來得不巧,慧通師兄正在閉關,本派事務暫由慧明師兄主持。”

慧明道:“施主不妨說來聽聽,看老衲是否知道。”

楊辯才嘆道:“只怕此事就算慧通方丈也會爲難。”

慧明更加奇道:“到底所求何物?”

高長達回道:“《繁花經》”。

說這話時,滿溪春看了看慧明,強調道:“我們千里迢迢而來,正爲向貴派求賜《繁花經》。”

慧明和慧淨頗爲疑惑,慧明答道:“本派並無你們所說的東西,老衲也從未聽說過寺中有此書。”

慧明也道:“是啊,我們不知道《繁花經》是什麼。”

滿溪春疑惑不解,苦笑道:“二位大師不必如此,若說不給也無妨,何須這麼說?”

慧明搖搖頭,“出家人不打誑語,老衲當真不知本寺有此一物。”

慧明追問道:“不知你們從何處得知本寺有《繁花經》一書?”

楊辯才便描述了下,二人方略略明白,慧明不由笑道:“原來是這件俗物!我並不知它叫《繁花經》,它被師兄封在藏經閣秘匣中,是本寺前代傳下來的,至於何人所寫何時所傳,我等皆不知道,書中內容本寺之人不得隨意翻看,就連師兄和我們也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書。”

慧淨接着道:“是啊,當年靜隱師太多次向師兄拜求此書,師兄遵照前代掌門遺言才勉強同意讓她看了眼。”

楊辯才奇道:“什麼遺言?”

慧明意味深長道:“本派代代掌門人傳下遺言:九朵桃花一支開,九花西向桃源來。若逢桃源水盡日,九花同命當自敗。”

衆人聽後陷入沉思,滿溪春忽然念道:“九花,九華,莫非九花就是九華,說的是九華派?”

何開顏豁然明白,道:“那桃源就是桃源派了。”

楊辯才領悟其中的含義,道:“這就是說桃源派與九華派同根同源,本是一脈,要是桃源派有難有求,九華派要盡力幫助。”

慧明點點頭,“正是此意,不過老衲始終不知我們兩派到底有何關係。”

高長達笑道:“這可真是個怪事,居然兩派的人都不知道,不過既然有此遺言,必然是有緣故的。”

滿溪春道:“二位大師,既然貴派有此遺言,晚輩斗膽懇求能將《繁花經》賜予桃源派。”

慧明道:“此事老衲做不得主,還需向慧通師兄稟報。”

滿溪春又道:“可是慧通方丈不是在閉關嗎?”

慧明道:“不錯,四位施主此次無緣與師兄一見了。”

滿溪春爲難道:“這該如何是好?慧明大師,我們怎樣才能拿到經書呢?”

慧明沉思半晌,“恐怕你們此次要空手而歸了,老衲也沒有辦法。”

楊辯才還要爭取,慧淨道:“請諸位不要太爲難我們,求取《繁花經》並非不可能,只是我們做不了主,若是諸位執意強求,只怕會壞了彼此和氣。”

高長達見無可奈何,只好道:“既然二位大師這麼說了,我們就不強人所難了,那就該日再來拜會。”

慧明道:“諸位遠道而來,已爲施主們備上齋飯,若不嫌棄,請到後院用餐。”

楊辯才起身辭道:“慧明大師客氣了,多謝貴寺好意,我等還有要事在身,不便多留,就此下山去。”

慧明道:“如此,四位施主就請便吧,師兄出關後,我一定將各位之事轉告。”

“有勞,二位大師不必相送,我們告辭。”楊辯才領着大家下山去了。

下了九華山,滿溪春憂慮重重,向楊辯才道:“楊師叔,沒有經書,我們回大酉山後便沒法練劍陣,這可怎麼辦?”

楊辯才邊走邊道:“不必着急,《曲江流觴圖》中的劍法尚未破解出來,拿到經書依然無法練成劍陣,咱們只能再等等了,報仇之事來日方長。”

正說話間,忽然一隊兵馬從東南方向呼嘯而來,騎馬之人俱是朝廷官差,然而腰間都繫着一根白綾,向滿溪春四人走去的方向揚鞭奔來,前頭的官差高吼道:“閃開!”馬蹄踏來,飛塵揚空。

滿溪春覺得蹊蹺,猜測必是朝中某位重要官員死了向邊疆報喪,連忙閃開到路邊,迎聲問道:“敢問各位官差,是誰去世了?”

一位官差回道:“蒙古大汗蒙哥暴斃,我等奉命去弔唁。”

剛說完,領頭的厲聲呵斥道:“閉上嘴巴,休得多言!”很快,馬隊便消失在遠處。

滿溪春望着馬隊奔去的方向凝視,忽然意識道什麼,便向楊辯才和高長達道:“二位師叔,你們不覺得很奇怪嗎?”

楊辯才道:“怎麼奇怪?”

滿溪春道:“蒙古是大宋仇敵,王堅將軍守衛釣魚城,打死蒙哥,而朝中卻派人前去弔唁,這其中定有蹊蹺。”

楊辯才凝神一慮,忽然道:“難道又是賈似道搞得鬼?”

高長達也道:“對,賈似道私自與忽必烈議和,恐怕朝廷還不知道此事,這一定是賈似道瞞着朝廷討好忽必烈去了,不然的話,爲什麼剛纔那人不讓說話?”

衆人都覺有理,滿溪春道:“只怕他們不僅僅是去弔唁,搞不好還有其他密謀。依我看,要趕快告訴繼先他們,讓他和楊大人防着點。”

楊辯才也深爲贊同。

滿溪春對何開顏道:“開顏,你去臨安傳話給繼先,把剛纔的事告訴他,他會知道怎麼辦的。”

何開顏道:“是,師叔。”

滿溪春又道:“你自己千萬小心,辦完事後,立即回山。”

何開顏道:“師叔和二位師叔祖放心吧。”

於是何開顏趕往臨安,滿溪春和巫山二聖先回西川了。

繼先等人回到臨安後,完好無損向楊明昌交回海心,楊明昌總算放下了心,又見海心這趟出門,似比以前懂事了許多,更加欣慰。

越州二賢辭了繼先要回越州,倒是杜長春心中貪戀臨安風光,想要在臨安多待幾日,不想立即回去,便對冷觀堂道:“冷大俠,你回越州告訴我爹,就說我過幾日再回去。”

冷觀堂問道:“怎麼,杜公子要獨自留下來?這老夫可就做不了主了,當日你非要隨我去西川,你爹知道你心野,很不放心,託我一路管着你,現在我回去了,卻把你留在臨安,回頭怎麼向你爹交代?”

杜長春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道:“冷大俠,我不過待兩日就回去了,你就跟我爹說是李大哥留下我要教我武功。”

繼先連忙道:“這樣不好吧。”

杜長春忙道:“難道李大哥不歡迎我?既然你要趕我,那我再待這裡就沒意思了。”

繼先攔住道:“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回頭對冷觀堂道:“哎!冷大哥,就讓他多留幾日吧,我會照看好他的。”

冷觀堂只好道:“既然這樣,那你就再待幾日,不過我可告訴你長春,千萬不要到處惹事,早點回越州,要是在臨安捅了簍子,回頭你爹饒不了你。”

“知道啦!你就放一萬個心吧!”杜長春語氣拉長道。

冷觀堂和楚玉痕便離開了臨安。

次日,世傑來見繼先,兄弟二人相見十分高興,亮節請大家進屋坐下。

世傑道:“二哥,你們路程趕得不慢嘛,楊大人今日朝會後跟我說你們已經到臨安了,我回官邸換了衣服就趕緊趕過來。”

繼先道:“三弟剛回朝,有很多事要辦,不急着過來,我就說去找你呢。對了,皇上給你升了什麼職務?”

亮節接過話道:“世傑這次頗得皇上器重,被提爲鎮江府都統制。”

繼先喜道:“好,世傑大有可爲。”然後又追問道:“皇上提你此官,賈似道有什麼反應?”

世傑不覺笑道:“他?呵!這個老滑頭居然在朝堂上替我說話,鎮江府都統制的官職還是他推薦的呢。”

杜長春站在一旁靜靜聽着,搭不上話。亮節看世傑雖然罵了賈似道一句老滑頭,但是賈似道推薦他官時他卻欣然接受,而且現在提及此事時並無反感,因此搞不清世傑對賈似道的態度,便故意試探道:“賈相對你還是很看重的,日後在他的提點下,一定會步步高昇。”

也不知世傑是不是真沒聽懂亮節的意思,卻道:“現在滿朝文武皆依附賈似道,連皇上也對他深信不疑,朝中大權盡在他手中。”

繼先看着世傑,覺得他說此話時,好像充滿着羨慕,他想世傑以前沒有這麼世俗,便委婉道:“賈似道雖然權傾朝野,但也只是一時。”

世傑正接着道:“二哥此言不錯,可是讀書人誰不想建功立業、求取功名權力?”

亮節端詳着世傑的言語表情,懷疑他有依附賈似道之心,對此頗不贊同,便道:“張將軍話雖有理,然賈似道狡猾如狐,狠辣如虎,絕不是我等可以共伍之人。他竊取大權,爲亂朝綱,賣官鬻爵,排斥異己,是朝廷的大患,張將軍雖建功心切,也要把握好分寸。”

世傑聽後,沉思一會,默默點頭道:“我明白。”

三人正說話,門外傳話,說桃源派何開顏求見,杜長春一聽何開顏來了,喜不自勝。

繼先忙對亮節道:“快!讓她進來,我認識她,一定是有事。”

少刻,只見何開顏提着長劍從門外進來,向三人施禮,道:“李大俠好!我奉四師叔和二位師叔祖之命前來拜見李大俠,特有要事告知。”

繼先忙道:“何姑娘請坐,煩請慢慢說來。”

何開顏坐下,對衆人道:“前日我們從九華山下來,在路上遇到一隊人馬向江北趕去,一打聽才知道是賈似道派往蒙古弔唁的。”

繼先奇道:“爲誰弔唁?”

何開顏道:“爲蒙古剛斃命的大汗蒙哥弔唁。”

杜長春然驚道:“什麼,給那傢伙弔唁?賈似道瘋了吧?何姑娘肯定搞錯了。”

繼先微微轉身看了下杜長春,“長春,聽何姑娘把話說完。”

杜長春方知自己多嘴了,低頭道:“哦!”

何開顏接着道:“師叔說怕是賈似道瞞着朝廷,借弔唁之名前去蒙古商討上次議和的後續之事,所以讓我來告訴各位,讓你們注意點。”

亮節道:“賈似道上次私自跟忽必烈議和,皇上至今不知,我們也無法傳話。”

繼先道:“既然賈似道與忽必烈議和,必然許了他許多條件,估計這老賊是怕忽必烈前來討要露了馬腳,先去探探風信藉故拖延呢。我們要早作準備,給他來個釜底抽薪,向皇上揭發他。”

世傑謹慎道:“此事萬不可操之過急,一旦不成,會被反咬一口。”

亮節道:“世傑說得對,賈似道在朝中樹大根深,我們要聯絡朝中正直之士一起出來揭發賈似道。”

世傑思慮道:“何人可以信賴呢?”

繼先心中默默盤算,道:“程元鳳算一個,文天祥丁憂期滿,剛被任命爲寧海軍節度判官,正在回朝路上,他雖然官職小,但畢竟是皇上欽賜的狀元,說話還是有分量的,這兩人都可以信得過。”接着又道:“秘書省教書郎陳文龍爲人正直,敢於諍言;陳宜中上次同丁大全鬥爭,也是個硬漢子,此二人也可以信賴。再加上亮節你、世傑和大哥,相信一定能夠震動皇上。”

世傑猶豫道:“只怕陳宜中和大哥多半不會摻和此事。”

亮節默然,他多少猜出此事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弄不好就是丟職甚至喪命,讓別人提着腦袋同他一起上書,肯定不易。

繼先道:“此事關係重大,我們回頭再議吧。”

何開顏起身告辭,“話已傳到,我就此別過。”

衆人送何開顏出府。不多時,世傑也說有事離去了。繼先沒注意,竟不知杜長春何時出了屋。

何開顏離了楊府後,向臨安北門而去,正走着,忽聽後面有人追喊,回頭一看,竟是杜長春。只見杜長春喘着大氣跑來,“何姑娘等等。”

何開顏停住腳步,問道:“杜公子有事?”

杜長春停在何開顏面前,調皮地笑道:“沒......沒什麼事。”

何開顏奇道:“那你幹嘛慌慌張張來追我?”

杜長春尷尬道:“我...是覺得何姑娘走得太急了,你趕了這麼遠的路,肯定很累,爲什麼不過幾日再走呢?”

何開顏感覺這話讓人摸不着腦門,道:“我爲什麼要留幾日?杜公子也太爲別人操心了吧。”

杜長春不知道該怎麼往下說,他心裡喜歡何開顏,想着要設法把她多留幾日,不過仔細一想,自己同她非親非故,甚至都算不上個熟人,憑什麼要留別人呢?於是前言不搭後語道:“你看臨安這麼漂亮,你好不容易來一趟,應該多看看這裡的風光再走,蜀中可沒有這麼好的景緻。”

何開顏根本無心去領受杜長春的心意,淡淡回道:“多謝杜公子盛情,我還要趕回大酉山覆命,告辭了。”

杜長春激動之下一把拉住何開顏,“別呀,何姑娘,我還有話要對你說呢。”

何開顏見在大街上被杜長春拉住,突覺羞惱,一把甩開,氣道:“杜公子放尊重點,你我萍水相逢,並無交往,我不敢、也不能領你的情,你請回吧。”

杜長春被她這麼一訓,臊得頓時無顏面,諾諾道:“對不起!對不起,何姑娘千萬別生氣,我的確是一番好意,既然何姑娘不願意,我也不好強求。”

何開顏這才消了氣,一言不語,提着劍走去了。杜長春望着她的身影,在街上癡癡發呆。

許久,杜長春才轉身回去,了無心思低頭走着,忽然,迎頭撞上一人,嚇得後退幾步,一看是位白面書生,便指責道:“怎麼走得路?沒看到有人嗎?”

這書生乃是之前帶領太學生到宮門狀告丁大全的陳宜中,陳宜中拱手施了個禮,“本官一直看着路走,倒是你非要往本官身上撞,反倒抵賴於我?”

杜長春聽他這一言,又觀他一幅窮酸樣,便道:“本官?你什麼官?看你這窮酸樣,也敢凶氣巴巴的?”

陳宜中氣道:“我堂堂正正天子御官,你說話放尊重點。”

杜長春道:“口氣不小,你倒說說朝廷六部九卿你居哪一官?”

陳宜中道:“用不着跟你廢話。”說完便要甩袖離開。

杜長春攔住道:“你話還沒說完呢。”

陳宜中見走不脫,只好回道:“雖說我官小職低,但行事光明磊落,當年我率太學生揭發丁大全惡行,被他暗算外貶,取消太學生資格,纔會這般寒酸。”

杜長春驚道:“你莫不是太學六君子之一的陳宜中?”

陳宜中道:“是又怎麼?”

杜長春忙上前一拜,賠謝道:“小人有眼無珠,冒犯了陳大人,請多包涵。陳大人是爲官楷模,士子榜樣。”

陳宜中有些受寵若驚,扶起杜長春道:“你是何人?”

杜長春道:“小人杜長春,越州人,是李繼先李大俠和楊亮節大人的朋友。”杜長春故意藉此提高自己的名聲,想在陳宜中面前顯擺顯擺。

陳宜中道:“原來是李大俠和楊大人的朋友。”

杜長春忽然心中思忖道:“剛纔楊大人他們在府中議事時說要聯合陳宜中彈劾賈似道,我何不此時告訴他,如此豈不幫了他們一個忙。”於是道:“陳大人可否借一步說話?”

陳宜中奇道:“有事?”

杜長春拉着他到一處僻靜牆腳,悄悄道:“賈似道竊權亂政,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陳大人一向敢爲天下先,難道對此事會袖手旁觀?”

陳宜中聽後一驚,“你什麼意思?”

杜長春道:“楊大人和李大俠正聯合朝中正直之士彈劾賈似道,陳大人何不與他們一道爲朝廷除害?”

陳宜中聽後,嚇出一頭汗,呆如木雞,過了好半日,才用袖頭擦拭一下額頭,道:“此乃大事,陳某要三思而行。”然後頗覺不放心,又補充道:“杜公子切不可再對外人提及此事,告辭。”說完便慌慌張張離去。

杜長春不明白陳宜中爲何會如此緊張,望着他自言自語道:“呵!他們還說陳宜中是個不畏生死的硬漢子,難道硬漢子就這樣膽怯怕事?”甩手走回。

陳宜中離開後,直奔賈似道府門而來,楊亮節等人皆不知道陳宜中已經依附於賈似道了。這話說來時日不長,自陳宜中等人因彈劾丁大全被外貶、取消太學生資格後,這六人在仕途上一下子落入了深淵;因爲在大宋,普通人入仕途徑幾乎只能通過科舉,而只有貢生和太學生纔有資格參加科考,陳宜中等人被取消了太學生的資格,也就意味着科考的途徑被徹底毀滅了,一輩子只能做個最底層的官吏,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殘酷的打擊。

賈似道掌握相權後,因無所作爲和貪污腐朽引起衆臣不滿,他爲了挽回自己的形象和收攏新人,便向理宗建議將外放的六君子召回朝廷,不用參加科考,直接入仕爲官,從而贏得了他們的感恩。陳宜中正是收到朝廷旨意趕往臨安來的,誰知剛入臨安便遇到了杜長春,又聽他說了那麼一通話,心中怎不糾結?

陳宜中步入賈府大門,心情沉重,他一步一思,仍在考慮初次見賈似道的答話。或許繼先和亮節都把陳宜中看高了一眼,他們不知對於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來說,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看重名節,有時他們更在乎的僅僅是如何活下去和活一家老小,陳宜中也不例外。被貶的這幾年,他在最底層看透了很多事情,原來的那股正氣基本都被消磨完了,他心中默默想着:“沒有賈相就不會有我出頭之日,只有賈相這棵大樹才能靠得住。”他就這麼想着,走進了賈府。

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
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