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

李芾與繼先在嘉魚縣分別後,先行趕到鄂州。這日,他正在街上向鄂州府衙急匆匆趕着,忽然後面閃出一人,將他拉進旁邊的衚衕中,李芾一看,乃是方仁,便驚道:“是你?是不是蓮心姑娘出事了?”

方仁連連點頭道:“沒錯,蓮心姑娘現在的處境很危險。”

李芾緊張道:“發生什麼事了?她在哪裡?”

方仁安慰道:“你不要緊張,她暫時不會有生命危險,范文虎故意設下圈套引南會的人上鉤,鍾信尚在牢中,范文虎的目的還沒達到,肯定不會現在動手。”

李芾道:“你的意思是蓮心姑娘已經被他們送到府衙了?”

方仁道:“不在州府大牢,在范文虎的守備府。”

李芾擔憂道:“如果在守備府,就不好辦了。”

方仁道:“你們儘快想辦法,我得趕緊找王智會合。”

方仁走後,李芾在衚衕中尋思辦法,他知道範文虎和楊凌相互勾結,都是賈似道的爪牙,上次一起設計陷害他,若不是瀟湘劍客和繼先相阻,只怕已身陷囹圄。眼下蓮心在他手中,直接找他要人不但不起作用,只怕反倒會把事情搞砸。左右思量,徘徊不定,但也別無他法,只得先去試試,便硬着頭皮向守備府走去。

沒走多遠,迎頭碰見繼先和瀟湘劍客,繼先忙道:“李芾兄弟,我們正找你呢,打聽到蓮心姐姐的消息了嗎?”

李芾一見瀟湘劍客也在此,便問道:“你們也在鄂州?怎麼和繼先大哥遇到的?”

凌雲霄道:“說來話長。你不是先到州府去探信嗎?打聽到什麼消息了?”

李芾向繼先嘆息道:“我還沒來得及去州府,半路碰見了前日在嘉魚給我們報信的那個人,他說蓮心姑娘現在被押在守備府,落到范文虎手中了。”

繼先驚訝道:“什麼?剛纔我們才和范文虎打了一場,這可怎麼辦?”

李芾道:“這樣吧,你們等着我,我先去守備府走一趟。”

凌雲霄止住道:“你一個人去太危險了。”

繼先也道:“是啊,要不再想想其他辦法。”

李芾道:“沒事,爲了蓮心姑娘,就是龍潭虎穴我也要闖一闖。”

衆人見他心意已決,只好如此。

繼先又囑咐道:“你同范文虎好說,不可衝動,如若不行,趕緊出來。”

李芾點點頭,“嗯!你們等我消息。”

凌雲霄道:“我們就在前面的那間酒樓等你。”

李芾來到守備府,范文虎並不認識李芾,問道:“你是何人?找本官何事?”

李芾道:“下官乃潭州府湘潭知縣李芾。”

范文虎一聽是李芾,心中詫異,心想他怎麼會來這裡,便假意客氣道:“原來是李大人,請坐吧!李大人從潭州遠道而來,莫非有什麼要事?”

李芾道:“若非事情緊急,着實不敢打擾範大人。聽說範大人收押一個叫鍾蓮心的女子,不知可有此事?”

范文虎一聽,面目狐疑,“李大人消息這麼靈通,本官抓獲此人不過幾個時辰之前的事,李大人竟然瞭如指掌。”

李芾忙解釋道:“範大人誤會了,只是偶聞此事,因得知確實誤會,未免無辜之人遭受不白之冤,才特來說明。”

范文虎道:“你說是誤會,本官倒想聽聽是什麼誤會?”

李芾道:“鍾蓮心乃前任泉州知府李繼先的侍女,已隨他數年,李繼先辭官後,受餘玠將軍之請前往重慶,因夔州失陷,水路斷絕,故而繞道潭州。那日,我與李繼先在嶽州觀看洞庭水師時,蓮心被南會的人偷襲擄走,我們一路跟來,打聽到他們把蓮心姑娘交到大人這裡。竟不知她身犯何事,竟被拘押在此?思來想去,一定是誤會。”

范文虎本意無心對蓮心的身份過問,只是他嫉恨李芾,又欲以此引誘南會的人,故而這麼做,於是突然正色道:“誤會?你可知這女子是蒙古奸細?”

李芾急忙辨道:“這絕對是誣陷,南會是朝廷逆黨,範大人豈能不辨是非相信他們?”

范文虎怒道:“你身爲他州官員,竟敢隨意插手本官政事?你不在湘潭治事,爲一個女子跑到鄂州,身爲朝廷命官,擅離職守,該當何罪?爲奸細求情,又當何罪?”

李芾激動起來,“是不是擅離職守自有潭州府和朝廷公論,鍾蓮心並非奸細,範大人不聽辯解,寧願相信亂賊也不相信同僚,究竟是何居心?”

范文虎強作威風,“鄂州事你無權干涉,是非公道,本官自有主張,李大人請回!”說罷便轉身從後堂退走。

李芾欲追上再理論,又覺兩人已經翻臉,也不會談出結果,便嘆了聲氣,離府去了。

李芾回到客棧,把諸般詳情一一道來,繼先和瀟湘劍客也覺得范文虎心懷惡意,不可能說服他放人。繼先忽然想到庭芝,范文虎乃賈似道門生,賈似道與庭芝同爲孟珙門生,讓庭芝通過賈似道疏通或許可行。衆人贊同此計,繼先便修書給庭芝。庭芝接到信後,知道其中詳情,但覺事情複雜,讓賈似道命令范文虎直接放人未免草率,只有派人詳查方能還蓮心公道,也能堵住范文虎之口。不過自己目前尚爲孟珙丁憂,不便親見賈似道,便修書給他,望其周旋此事。

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賈似道雖然要庇護范文虎,但也想拉攏庭芝,若因此事而絕了庭芝面子,只怕以後二人不好同心共事;但若直接插手處理,放不放人都會讓其中一方不自在,於是便假於他人,說江萬載身在襄陽前線抗蒙,又節制鄂州兵馬,讓他調查此事再合適不過,便讓江萬載到鄂州處理此事。

因守備府不設牢房,鍾信被抓後關進府院廢棄的軍器庫房,着重兵看管,隨後,蓮心也被關押這裡。蓮心關進庫房時,鍾信因重傷加近幾日飢餓折磨,身體衰微。起初二人皆不言語,數日後,二人漸漸熟識,蓮心見鍾信每日遭受拷打,甚是同情,想到眼下二人同處一境,當相互扶持。這日,鍾信被審訊押回來後,渾身傷痕,蓮心猜測其必是受了重刑,過來將他扶起靠在牆邊,“老伯,你還好吧?”

鍾信微微睜開枯皺的眼皮,搖搖頭,“不要緊,謝謝姑娘!范文虎殘害良民,我被關在這裡不足爲奇,你一個女子怎麼也得罪他了?”

蓮心嘆息道:“我是被逼冤枉的。老伯,你是做什麼的?”

鍾信道:“我?說了你也不懂,還是不知道的好。”

蓮心也靠牆坐下來,“老伯,你是鄂州人嗎?”

鍾信搖搖頭,“不是,我叫鍾信,我自己也說不清我是哪裡人了,你呢?”

蓮心一聽說叫鍾信,爲之一驚,忙問道:“老伯,你叫鍾信?”便仔細盯着鍾信的臉打量。

鍾信疑惑不解,“姑娘,你怎麼了?”

蓮心道:“沒什麼,只是忽然想起一個人。”

鍾信問道:“什麼人?姑娘是哪裡的?”

蓮心低下頭,自言自語道:“我老家是金國汝陽的。汝陽被蒙古攻佔後,我就流落蒙古,現在又寄居宋國,像浮萍一樣漂來漂去,不知哪裡是我的家。”

鍾信忽然湊上前,蓮心不知他要幹嘛,嚇了一跳;鍾信細看着蓮心,眼神忽然停留在她雙眉間,用顫抖着的手去摸蓮心眉間的那顆垂露胎記,“你是汝陽人?叫蓮心?你可是姓鍾?”

蓮心連連點頭,“我姓鍾。”

鍾信激動道:“你父母可還在?”

蓮心悵然若失,“汝陽城破時,我與父母走失,早已不知父母存亡,我父親也叫鍾信。”

鍾信猛地抱着蓮心大哭,“孩子,我的孩子!我就是你的父親呀!”

蓮心不敢相信,“你說什麼?你是我爹?我和爹孃走失十幾年了,我都不記得他們長什麼樣了,怎麼會這麼巧?”

鍾信激動落淚道:“十幾年了,你已長成大人,雖然你變了樣,可是眉間的垂露胎記沒變,你老家是不是在汝陽城廟裡街?”

“對,我記得叫裡什麼巷。”

“里仁巷,家門口左側有一口大水井。”

蓮心忽然神態凝滯了,雙淚奪眶而出,抱住鍾信放聲大哭,“爹!想不到你還活着。”

鍾信緊緊抱住蓮心,雙淚縱橫,“當年蒙古兵進城時,我一手抱着你,一手牽着你娘向城外逃走,你孃的腳突然扭傷了,我把你放下來看你娘,誰知轉眼你就被難民衝散走失了,從此再也沒有找到你。”

蓮心哭道:“後來我找不到你們,坐在地上哭,殺來的蒙古軍只顧追趕難民,沒有注意我,再後來塔查爾將軍把我抱走帶到和林,又將我送給兀良合臺將軍。”

鍾信心疼道:“想不到咱們父女還能再見面”又問道:“既然你到了蒙古,怎麼被范文虎抓到這裡來?”

蓮心道:“蒙古要攻打宋國,兀良合臺將軍設法讓我留在公子身邊打聽消息,公子辭官後,餘玠將軍邀請他去重慶,我們途徑嶽州時,我被南會的人擄了來,說要用我范文虎交換他們的人。”

鍾信聽後,已知大概,不禁嘆道:“是爹害了你,用你來交換的人就是爹。對了,你說的公子是誰?南會的人怎麼會認識你?”

蓮心驚訝道:“難道爹是南會的人,你怎麼會做大宋通緝的逆黨呢?”

鍾信道:“孩子,趙宋皇帝昏庸無能,朝中奸臣當道,萬里河山讓這幫人掌着,早晚會亡於蒙古。你還記得我們的先祖鍾萬屯嗎?”

蓮心道:“當然知道,就是虞允文宰相的偏將,後來被奸臣害死。”

鍾信道:“鍾萬屯的叔叔就是領導洞庭湖漁民起義的鐘相,鐘相死後,楊幺接掌義軍,當今南會會領就是楊幺的玄孫。不是南會要與朝廷作對,朝廷內壓百姓,外丟國土,已經沒指望了,我們是在替天行道。”

蓮心道:“孩兒不敢評論父親和南會的做法,只是眼下宋蒙正交戰,若南會在後方擾亂朝廷,豈不讓大宋內外交困,遂了蒙古之意?”

鍾信一想,頗覺道理。

蓮心又道:“爹,剛纔你問公子是誰,他叫李繼先,原本是泉州知府,後來被謝方叔排擠,棄官而去。當年我和將軍從波斯去泉州時,曾在呂宋遇到一個精明的老婆子,就是她把我抓走的,很是兇惡。”

鍾信笑道:“哦!是夏涵靜夏堂主。押你來的是誰?”

蓮心道:“有一個和公子打過一架,他腿功很厲害,還有方仁,另外一個叫施什麼。”

鍾信道:“是王智兄弟和施義兄弟,看來會領已經得到消息,纔會讓衆兄弟前來救我。”

蓮心又提醒道:“爹,你以後要小心方仁。”

鍾信奇道:“爲什麼?”

“沒什麼,只是覺得他太狡猾。”蓮心仍然顧及到兀良合臺,不敢也不想揭露方仁的真實身份,怕壞了兀良合臺計策。此時的蓮心雖然仍自認爲對兀良合臺忠心耿耿,但卻有些力不從心了,她能明顯地感覺到正在不由自己的向繼先、向宋國慢慢靠近。

二人說話時,忽然聽到門外打鬥起來,不過,很快打鬥聲就停止了。二人好奇,正要向窗外窺探,房門被人一腳踢開,王智和施義衝進來。

鍾信激動道:“王兄弟,施兄弟,你們怎麼進來的?”

王智扶起鍾信,一看他傷痕累累,怒憤道:“這幫狗賊,竟將鍾總掌折磨成這樣!鍾兄弟,方兄弟已經通知白總掌率兵來鄂州,他們正在前門與范文虎激戰,我們是從後面進來的,咱們快走,不然官兵越來越多,白總掌和方總掌就不好脫身了。”

鍾信連忙拉起蓮心,“趕快走,孩子,跟我們一起走。”

蓮心遲疑道:“爹,女兒今天見到你就已經知足了,我不能跟你走。”

鍾信詫異道:“爲什麼?你不想跟爹在一起?”

蓮心道:“不是,李大哥和公子正在救我,若我跟爹一起走,豈不證明我也是和你們一夥的,那樣就連累了他們。”

王智問鍾信道:“你們是父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鍾信道:“回頭我再給你細說。”又問蓮心:“你真的打算待在這裡?不行不行,說什麼我也不能讓你在這裡受折磨。”

蓮心跪下哭求道:“爹,你們快走,你放心,公子和李大哥一定能把我救出去。”

施義拉着鍾信往外走,“快走吧,鍾總掌,不然就來不及了,前面的兄弟已經死傷不少了。”

鍾信看蓮心態度堅決,只得隨同王智和施義先出去了,獨留蓮心癱坐在地上。

江萬載接到命令後,將前方戰務暫時交給張世傑,不日來到鄂州。江萬載讓范文虎帶上蓮心到州府回事,李芾和繼先也趕到。

范文虎一見繼先,便想起月湖被擒之事,指着繼先惡狠狠道:“亂賊,我正要找你,你竟然自投羅網,來人,給我拿下!”

外面立即進來兩個衙役,知府胡頌不敢吱聲,江萬載見范文虎越職逞強,而胡頌庸懦無能,忙道:“這裡是州府的,範大人身爲守備,不可越職發號施令。”又轉問胡頌:“胡大人,州府大牢關不下犯人了嗎,犯人爲何會在守備府?”

胡頌素知江萬載辦事嚴明公正,當日因懼怕違逆范文虎會得罪賈似道,纔沒有過問此事,這本是自己失職,因此嚇出一頭冷汗,連忙對衙役道:“都…都退下,聽江將軍吩咐!”

范文虎雖不服氣,卻也不敢造次了。

江萬載對蓮心道:“堂下何人?何方人士?所犯何事?”

蓮心望了下李芾,李芾點頭示意,蓮心道:“大人,民女鍾蓮心,是李繼先的婢女,正隨同他趕赴重慶,民女不知自己所犯何事。”

范文虎指着蓮心道:“你是蒙古奸細,還說不知所犯何事?”

李芾道:“請問範大人,你說她是蒙古奸細可有憑證?”

范文虎道:“當然有,她是被人舉報抓獲的,抓她之人就是人證。”

李芾又道:“抓他之人是誰?現在何處?”

范文虎吞吞吐吐,“抓他的人就是…就是…”

李芾道:“就是南會的人,你爲何不敢說?前日我到守備府上理論,你寧信亂賊之言也不聽我辯白,到底是何居心?”

繼先接着道:“江將軍,蓮心姑娘所言不假,自我任職泉州市舶司以來,她就跟隨我,怎麼會是蒙古奸細?那日我們在洞庭湖被南會的人偷襲,想來他們是要栽贓於我們。”

江萬載道:“范文虎,照此說來,你與南會的人見過?”

范文虎一下子心虛了,走失鍾信不說,同南會幾番交手不曾有獲,也未稟報朝廷,本想一舉拿下南會衆人,不料卻雞飛蛋打,只得掩飾道:“下官後來才知道他們是南會的人,已經派人追查。本來那日就要抓獲亂賊,就是被李繼先阻攔,他定是一夥的。”

繼先氣憤道:“範大人不要血口噴人,你那日縱兵闖街,擾亂百姓,我才和凌大俠阻止你,你倒反咬一口。”

江萬載聽了他們對質,也知道了大概經過,道:“如此說來,範大人只是憑亂賊傳言,並未查證,就將此女關押?”

范文虎道:“下官一聽說是蒙古奸細,覺得事關重大,這才關押了她。”

江萬載道:“越是大事越不能糊塗”

范文虎強忍怒火道:“是!”

江萬載傳令道:“將堂下女子放了。”

繼先和李芾忙謝過江萬載。退堂後,江萬載留下繼先等人,道:“世傑從庭芝那裡知道你要去重慶,很是高興,我來時,他專門囑咐我,若能見到你,給你託個信,讓你好好協助餘將軍幹一番大事。”

繼先道:“勞煩江將軍轉告三弟,我一定會盡力而爲。三弟現在還好吧?”

江萬載高興道:“不是老夫誇口,世傑以後必堪大用。”

“以後多勞江將軍照顧舍弟。”

“客氣了。前線軍務繁忙,老夫既已處理完此事,當立刻趕回前線。”

李芾道:“行程急迫,將軍受累了。”

江萬載笑道:“久經沙場,早已習慣了,好吧!你們也早些上路,我就此別過。”

江萬載走後,繼先三人也離開州府。忽然,繼先想起常無爲囑咐之事,便對李芾道:“李芾兄弟,你先帶蓮心姐姐回客棧休息,給她找個上好的大夫看看身體有無大礙,我有點急事要去辦。”

李芾道:“你去哪裡?”

繼先邊走邊道:“月湖。”轉身消失了。

繼先來到古琴臺,登上茶樓,常無爲果然在此等候。繼先走過來爲常無爲斟了一杯茶,常無爲微笑道:“坐吧!事情都辦好了?”

繼先點頭道:“辦好了,常道長的二位師弟還沒來嗎?”

常無爲向窗外望去,“今日應該就到。繼先,我傳你的五冥掌心法練得如何?”

繼先慚愧道:“我懶散愚鈍,不曾領略其中真意,只學了點皮毛。”

常無爲道:“等我會齊二位師弟,咱們一同到古琴臺。”

二人正在品茶,兩位玄衣道士走上樓來,一位圓臉敦厚模樣,手提寶劍;一位清瘦模樣,手握拂塵;二人對常無爲齊道:“師兄久等了!”

常無爲指着他們對繼先道:“這是我二師弟王道通、三師弟張法順。”

繼先起身施禮,“見過二位道長,一路辛苦,請坐下喝茶。”

二人坐下,王道通道:“師兄,我們已經三十餘年沒去鶴鳴山了,想起當年與張道友坐禪論道,如今歷歷在目,只是不知他身體是否健朗?”

常無爲道:“是啊!自我三人跟隨師父到三清山修道以來,便再也沒有和他見過面。所以我此次雲遊到此,便想約上二位師弟同到鶴鳴山再走一趟,也可趁此機會向他切磋道義。”

張法順道:“我也正有此意。”

繼先道:“三位道長,此去鶴鳴山路途遙遠,又多兵亂,可要多加小心。”

常無爲笑道:“貧道自有分寸。既然二位師弟都到了,咱們就去古琴臺。”四人便下樓前往古琴臺。

登上古琴臺後,常無爲道:“把我教你的心法練給我看看。”

繼先演示一遍,常無爲微微點頭,“虛脈既成,心法已成大半,你可以練劍了。”

繼先驚喜道:“道長此言當真?”

常無爲笑道:“當然,把你的經書拿出來吧。”

繼先把劍放在石桌上,從懷中掏出《玄天七劍》經書,王道通和張法順見此經書不由一驚。

常無爲翻了下經書道:“我觀此書,高深無極,以你現在的修爲和貧道的能力,只能助你練成前部分,至於後面的,需要解通經書中的心法才能練。”

繼先問道:“何人可以解通心法?”

常無爲道:“貧道不知,你既有緣得此書,我想將來也能碰到幫你解經之人。”

王道通道:“不妨先把前四成練了再說。”

常無爲把經書遞給繼先,繼先接過看了一遍,共有七成,每成七劍,合計四十九劍。繼先先練第一成,上面寫道:“第一成:劍出冰身。此劍乃法之始,爲正面攻擊之法。練劍者需以陽剛之氣爲中堅,陰虛之氣爲內輔,以陽帶陰,需意純,需神清,需氣合,需力爆破。”繼先接着看劍法,書上所言:“第一劍:山雀穿林,第二劍:巨蟒出洞,第三劍:鯉魚跳江,第四劍:御風疾馳,第五劍:寒蟬受驚,第六劍:雙手合劍,第七劍:箭離弓弦。”繼先照書上口訣去練,不多時,第一成的七招劍式便練成了。

常無爲欣慰道:“想不到你竟然練得這麼快,看來你果然與此書有緣。”

繼先心悅,又看第二成和第三成劍法,欲一氣呵成,書上所言:“第二成:逆劍破川。此乃背面攻擊之法。第一劍:逃狐放臭,第二劍:走馬揚塵,第三劍:倒插一劍,第四劍:飛仙拋簪,第五劍:反掃青霜,第六劍:孔雀開屏,第七劍:反手抄天。第三成:劍指莽蒼。此成劍法需發揮體內陽剛至堅之氣,此乃以強攻強之法。第一劍:南山一柱,第二劍:龍吐銀涎,第三劍:斧劈桃山,第四劍:亂劍斬尾,第五劍:借力打力,第六劍:螳螂出擊,第七劍:野馬脫繮。”

前三成練完,繼先已覺得體內經脈激烈涌動,周身氣流直逼胸口,身體有種難以言明的涌動之狀,繼先疑問道:“道長,我怎麼覺得體內有股氣流,似飄飄然,又似昏沉沉,快駕馭不了自己的身體了。”

常無爲解釋道:“無妨,此劍法本是不惑高僧與張守真天師的畢生精力所凝成,每一劍皆蘊藏着無窮法力,劍在氣中,氣在劍中,你體內真氣尚不足以完全駕馭此功,只要日後勤加練習,自然能得心應手。你試着練第四成。”

繼先點點頭,又看第四成,“第四成:似劍非劍。此成劍法需以陰虛之氣推動劍力。第一劍:仙翁化棋,第二劍:鴻雁翻山,第三劍:井底撈月,第四劍:天筆落墨,第五劍:漁夫划槳,第六劍:繡女穿梭,第七劍:天風掠雲。”繼先照此劍法練來,由於雙氣已成,加之玉虛三仙在一旁指導,半日功夫前四成的二十八招劍式均已練成。

常無爲道:“繼先,後三成劍法玄妙無盡,必須將法門與玄門相結合,參透二者真諦方能練成,我等無能爲力。”

繼先道:“若不是道長教導,繼先絕難練成此功,道長之恩繼先永生不忘。”

常無爲笑道:“你得此書既是天緣,我必助你成此天緣。日後有空,可上三清山一敘。此去鶴鳴山路途遙遠,我們要早些上路,你來半日了,也回去吧,免得你那些朋友擔心。”

繼先道:“一定一定。三位道長慢走。”繼先送別玉虛三仙,回了客棧。

到客棧後,李芾和瀟湘劍客在屋中閒聊,李芾問道:“你怎麼去了這麼久?凌大俠他們等你半天了。”

繼先不好意思,“常道長找我有事,所以多聊了會,讓各位久等了。”

凌雲霄道:“沒事,反正我們也是過來隨便坐坐。”

繼先見蓮心不在,問道:“蓮心姐姐呢?”

李芾指着隔壁房間道:“休息了,受了這麼多罪,怎麼承受得了?”

繼先嘆息道:“她跟我這幾年,總是東奔西跑,擔驚受怕,我真是對不起她。什麼時候能讓她安定下來就好了。”

李芾一聽此言,不由激動起來,“是啊,女兒家還是要找個定所。”

蓮心忽然推門進來,其實她一直都沒睡着,在牀上想着牢中和鍾信相認之事,聽到繼先回來,便過來看看。

李芾忙道:“你怎麼起來了?多休息一會纔是。”

蓮心微笑道:“李大哥,你不用擔心,我沒事,已經休息好了。”

蓮心對繼先道:“公子,你到我房間來一下,我有話想給你說。”

繼先看看衆人,又看看蓮心,見她滿臉憂傷,心事重重,料知必有什麼心事,“好。”

二人進了房間,李芾望着他們的身影,心中琢磨不透到底何事,眼神略有失落。

蓮心關上房門,依着門框,半晌無語,繼先扶過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要不要給你叫個大夫?”

蓮心輕輕搖頭,“公子,我有好多話想給你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我對不起你。”說着說着眼淚嘩啦一聲流了下來。

繼先不知何故,連忙勸道:“蓮心姐姐,你別哭,你哪裡對不起我了,是我對不起你,讓你受了這麼多苦。”

蓮心道:“不,公子,我不值得你安慰,我騙了你這麼多年。”

繼先一頭霧水,“你說什麼呀?”

蓮心擦了下眼淚,坐到椅子上,“公子,你還記得我哥哥嗎?”

繼先道:“記得,是不是想你哥哥了?”

蓮心道:“他根本就不是我哥哥,他是蒙古的將軍兀良合臺,我是他的侍女。”

繼先一驚,“你說什麼?究竟是怎麼回事?”

蓮心平復下心情,“公子,你坐,我從頭給你說。我本是金國汝陽人,四歲時蒙古攻陷汝陽,我和父母在亂兵中走失,被蒙古大將塔查爾帶到和林,後來又被兀良合臺將軍收養;他教我詩書禮儀,從不拿我當下人看,每次出征都帶上我。後來我們奉命到泉州探查宋國機密,在呂宋時遇到了前去經商的南會高手夏涵靜,又在海上遭遇風暴被公子你救回,於是便假裝成兄妹。爲了刺探宋國港口秘密,以便將來從海上攻打宋國,將軍把我留在你身邊做臥底,那次到嶽州時在洞庭湖和你們談話的就是夏涵靜,她認出我了,才把我抓了回去。”

繼先難以置信,“這都是真的?”

蓮心道:“當然,若不然,他們怎麼可能會抓我?他們就是用我去交換被抓的鐘信。我被范文虎關押後,和鍾信同在一起,後來發現他便是我的親生父親。”

繼先越聽越覺得離奇,“鍾信是你的父親?蓮心姐姐,這一切太不可思議了,怎麼會是這樣?”

蓮心向繼先欠身謝罪,“公子,我可以向你發誓,雖然將軍把我安排在你身邊做臥底,可我從來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公子的事,將軍對我有大恩,我也是迫不得已,公子千萬不要怪罪我。”

繼先忙扶起蓮心,“快起來,我可憐你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怪你?”

蓮心道:“公子,我這些話只能給你說,你千萬別讓李大哥知道,他是朝廷命官,而我爹是南會的人,我怕我的身份會影響他的前程。”

繼先見蓮心如此關心李芾,已然看出她心中有他;而李芾自不待言,這些天爲了蓮心不惜性命,還有什麼力量能讓他做出這樣的舉動。

繼先試探着問道:“蓮心,你是不是喜歡李芾兄弟?”

蓮心一下紅了臉,羞而不語。

繼先又道:“其實我看得出,李芾兄弟心中也有你,他爲了你…”

蓮心突然止住繼先,“公子,我什麼都知道,我只是覺得配不上他,我的身份…哎!”蓮心說着又哭了起來。

繼先扶着她的肩頭安慰道:“你善良、聰明,又善解人意,懂得體貼人,而且又美麗,怎麼會配不上他?”

蓮心道:“可是我是亂賊的女兒,是蒙古派來的臥底,他是朝廷命官。”蓮心越說越止不住淚水,她想到自己騙了繼先他們這麼久,而他們又爲了救他不惜一切,感覺自己是那麼不值一提,她有些看不起自己,心中感到孤獨苦悶,因此自然地就想尋求依偎,便抱着繼先放聲大哭。繼先不說話,讓她在懷中盡情發泄,也許哭過就釋懷了。

門輕輕開了,李芾端蔘湯進來,繼先和蓮心背對着門,而且心情複雜,沒有注意到他。李芾一見二人抱在一起,面色僵滯,頭腦一片空白,悄悄掩上門又離去了。

過了許久,蓮心心情才略好些,繼先讓她休息,獨自一人出來。

凌雲霄問道:“蓮心姑娘找你什麼事?”

繼先道:“沒什麼。”又見李芾不在,問道:“李芾兄弟呢?”

南宮逸道:“剛纔不是給蓮心姑娘送蔘湯去了嗎?”

繼先忽然明白了什麼,趕緊向李芾房中跑去,只見房中空空,行李已經不在,只留一封書信在桌上,繼先拆開信,“繼先大哥,蓮心姑娘,祝你們幸福!你們一路保重,我有事先回潭州了,後會有期。李芾書。”

凌雲霄等人進來問道:“怎麼了?這書信是…”

繼先悔道:“一定是他剛纔看到什麼了,他誤會了,蓮心姐姐是喜歡他的。不行,趕緊把他找回來。”

凌雲霄道:“沒事,碼頭晚上不發船,他走不了的,我們趕緊去碼頭。”

蓮心這時也進來了,“我去,只有我跟她當面說才能解釋清楚。”

凌雲霄道:“對,蓮心姑娘去最合適,我們一起去。”

衆人來到碼頭,果然見李芾揹着包袱坐在碼頭上獨自傷神,蓮心靜靜走過去,繼先伸手讓大家停住腳步。蓮心靜靜坐到李芾身邊,李芾一閃神,見蓮心坐在旁邊,又驚又喜,“蓮心姑娘,你…你是怎麼過來的?”

蓮心道:“李大哥不辭而別,我就追來了。”

李芾掩飾道:“潭州公事緊急。”

蓮心不自然地笑了下,“真是這樣的嗎?什麼急事竟然連說聲道別話的時間都沒有?”

李芾躲過臉,“你懂得。”

蓮心道:“我不懂。”

李芾鼓了下勇氣道:“一直都是我自作多情,我本來以爲你和繼先大哥只是…原來是我錯了。”

蓮心拉過李芾的手道:“你沒錯,我和公子就是姐弟,有些話我只能對公子說,今天是我沒控制好情緒,才讓你誤會。”

李芾問道:“你若真是心中有我,有什麼話不能說?”

蓮心道:“我並不想隱瞞你什麼,只是怕連累你。我在牢中找到失散多年的父親,他就是南會的判例總掌鍾信,我是亂賊的女兒,你還敢接受我嗎?”

李芾眼神堅定,“你爹是你爹,你是你。既然我喜歡你,就一定能接受你的一切。”

蓮心感動,雙淚奪眶而出,李芾伸出雙手,蓮心投到他懷中。繼先等人在後面欣慰而笑。

次日,李芾和蓮心向繼先作別,一道回了潭州,瀟湘劍客同他們順道去了君山島。繼先整好行裝,獨自向重慶趕去,因蓮心已去,路上沒有牽掛,便仍由水道入川。

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
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十六章 劍出冰身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六章 藏圖風波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