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

“此去重慶路途遙遠,險惡難測,我本想帶上你,可又怕有危險,況且楊大叔和亮節也未必會同意,你好生等着我,海心,等我助王堅兄弟退了蒙古軍,就立即趕回來見你。”繼先扶着海心的雙肩凝眸情深,眼中流射着綿綿不盡的愛意和難捨難分的傷懷。

海心向繼先深深點了下頭,拉下他的手,緊緊握住,“繼先哥,我知道你是去打蒙古人,四川吃緊,我怎會兒女情長拖你後腿?你儘管去,我在臨安等你回來,你放心,哥哥在朝裡會隨時幫襯你們的。”

滿溪春在一旁雖不忍催促,可趕路要緊,便勸道:“繼先,時候不早了。”

亮節道:“海心,讓李大哥上路吧!”

海心對繼先道:“不過三五個月就會來,你不用擔心我,趕緊上路吧!”

繼先依依不捨鬆開手,一步三回頭地上了馬,“海心,等我回來。”於是調轉繮繩,猛打了下馬鞭,和滿溪春一起飛奔遠去。

繼先和滿溪春帶着聖旨,去襄陽宣召呂文德率軍入川。二人飛馬插翅,直奔襄陽府。

繼先只顧入川平敵,卻忘了前翻自己許諾過的一件事,想是他忘了日期,也許是他着急於戰事,對此事竟連半點印象也沒了,然而繼先絕不是那種言而無信之人。若說此事到底是什麼,這便是前翻繼先答應左寶書要親赴嶽州南會總堂向楊天問解釋《乾坤水戰圖》之事。

現在已是六月初一,離六月上旬南會總議事會召開的日子還有幾天時間,左寶書按照當日約定的地點正在建康城裡等他;因爲蒙古進攻兩淮之事,王智、史嘉禾和餘慶春早已被楊天問召回總堂商議對策去了,只剩左寶書一人等候繼先。

左寶書算算日子,覺得繼先該來了,依他對繼先的瞭解,他相信繼先不會食言,猜想可能有事耽誤了,只有再等幾日看看。眼看到了六月初五,左寶書在碼頭還是等不到繼先,若再不回嶽州,不僅要錯過大會,也無法向楊天問解釋索尋寶圖一事,去臨安找繼先已經來不及,只有先記下這筆賬,等日後再算,於是收拾收拾,準備上船回嶽州。

繼先和滿溪春騎馬向西北一路狂奔來到建康府,要在建康碼頭乘船,走水路前往襄陽。二人下江急匆匆登船,忽然看到左寶書也在船上,繼先心頭一顫,想起了所約之事,心想若這時隨他去嶽州,豈不耽誤了入川抗蒙?若不隨他去,左寶書看到後必不依允,爲今之策只有立即離開,於是趁左寶書未注意,拉着滿溪春便要回頭上岸,“滿姐姐,我們不坐船了,趕緊上岸去。”

滿溪春見他驚慌的樣子,便奇道:“怎麼了?好好的爲什麼要上岸?”

繼先忽而又停下腳步,心裡念道:“左堂主冒險放我,對我如此信任,我要是此時逃走,絕非君子所爲。”然後又回頭向船上走去。

船上的人鬧哄哄,繼先上了船向左寶書這邊走來,不敢高聲招呼,怕泄露了他的身份。左寶書站在船頭遙望着前方,繼先走來從背後輕輕拍了下他,悄悄道:“左堂主。”

左寶書嚇了一跳,機靈一下轉過身,見是繼先,又驚又喜,“你?你什麼時候上的船?”

繼先道:“剛上來,左堂主這是要回嶽州?”

左寶書變了臉色,掃視了下週圍,輕聲質問道:“我當然是回嶽州,難道你不去?別忘了當時你是怎麼答應我的?我告訴你李繼先,既然上了這條船,你就休想反悔。我在建康等了你多日,你竟然到現在纔來,差點要耽誤我參加總堂大會。”

滿溪春不知二人在說什麼,聽得雲裡霧裡,便問繼先道:“繼先,他是誰?你們在說什麼?”

繼先伏到滿溪春耳畔道:“滿姐姐,他是南會衣冠堂堂主左寶書,我之前答應過他要跟他一起去南會嶽州總堂,以後我再給你慢慢說。”

滿溪春擔憂道:“去嶽州?那怎麼行?王堅將軍還等着我們,我們要趕緊去襄陽宣呂文德將軍入川退敵呀。”

繼先急道:“我知道,滿姐姐,繼先再蠢,也不會不分輕重的。”

左寶書已經聽出了二人言語,便問道:“怎麼?四川吃緊?”

繼先道:“不瞞左堂主,蒙古已經連下四川五十餘城,合州知州王堅將軍正與蒙哥的四萬大軍周旋,滿姐姐是王堅將軍派來向朝廷求援的,我們正要趕往襄陽,皇上讓我宣召呂文德率軍入川,指揮戰局。”

左寶書聽後猶豫了,心想若讓繼先隨自己去嶽州,必然誤了戰事,便道:“繼先兄弟,朝廷難得振作一次,也算是爲天下着想,今日我若脅迫你去嶽州,便是誤了天下大事,我難擔此責;可要讓我白白放你前去,我又怎麼向楊會領交待?”

繼先猜不透左寶書是何意思,問道:“左堂主,我並非違背諾言,你對我仁至義盡,我豈能讓你擔責?只是我實在......”繼先陷入困頓。

左寶書想了想,道:“待我飛鴿傳書,把詳情向會領說了,他若同意你去襄陽,我便敞開大道,他若命我拿你回總堂,我也不能違命。”

繼先只好無奈道:“只能願楊會領顧全大局了。”

兩日後,船行至黃州,因鄂州已被忽必烈佔領,宋船隻能到此駐港。繼先、滿溪春和左寶書三人下船上岸,剛行至江堤,前面就被兩人攔住了去路,左寶書見到二人不覺楞了下,已把事情猜出幾分。這兩人一男一女,乃是白禮和夏涵靜,二人呆板着臉色.

夏涵靜對左寶書斥責道:“左堂主,你做的好人情,卻忘了會領交待的事,會領再三寬容你,你卻執迷不悟,你跟李繼先那小子到底有什麼關係,竟將如此重要的事拋之腦後?”

左寶書羞愧萬分,答不上話來,只是道:“我......我......哎!夏堂主,我甘願領罪!”

白禮和言撫慰道:“左堂主,這次你確實太過頭了,你不知道會領發了多大脾氣,就怕你再放了李繼先,所以才讓我和夏堂主過來。”然後惡眼轉向繼先,狠狠道:“你就是李繼先?好小子,走吧,跟我們回嶽州。”

滿溪春忙上來攔住道:“不行,他不能跟你們走。”

夏涵靜飛來一掌打開滿溪春,“少管閒事,走開!”

繼先止住滿溪春,“滿姐姐,這件事你別管。”繼先見這次是走不脫了,而且左寶書分明因他受了連累,他不能讓左寶書一人承擔,便從懷中掏出聖旨,遞給滿溪春,細心囑咐道:“滿姐姐,你帶着它去襄陽,到了襄陽先去見我三弟張世傑,把事情給他說明後再一同去見呂文德大人,不然呂大人未必會信你。”

滿溪春接下聖旨,“那你呢?你不去了?”

繼先望了下左寶書,無奈嘆道:“我要先去趟嶽州,不過我很快就會回來,你到襄陽後,呂文德大人還要整合水軍,估計前後也要四五日,到時候我就在鄂州等你們。”

滿溪春知道繼先受到了脅迫,自己卻絲毫不畏懼,便道:“繼先,何必怕他們?大不了跟他們打一場。”

夏涵靜道:“臭丫頭,要打是不是?來,老婆子先陪你打一場。”說完就拉開架勢要出招。

滿溪春一撒手跳過來,“哼!我還怕了你不成?”

繼先眼見二人就要拼鬥,一把拉住滿溪春,指着聖旨悄悄勸道:“滿姐姐,咱們不是他們的對手,這事要緊,若是我們全都走不脫,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滿溪春冷靜下來,定神細想,覺得有理,便收了手對繼先道:“你跟他們走?萬一他們設計害你怎麼辦?”

夏涵靜道:“要殺你們此時就易如反掌,用得着費周折?”

繼先笑顏勸慰道:“滿姐姐放心,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的?他們要的是《乾坤水戰圖》。你趕緊去襄陽,按我說的去辦。”

繼先推走滿溪春,滿溪春雖不放心,也只能咬咬牙離開。

繼先對左寶書抱拳謝罪,“左堂主,連累你了。”

左寶書搖搖頭,“哎!這件事左某也無能爲力了,只能委屈你先去總堂走一趟。走吧!”

四人便向嶽州南會總堂而去。

南會總堂大門稍顯破舊,不甚矚目,門口僅有四五個看似閒散的人在溜達,他們見左寶書等人過來,紛紛點頭問禮。進了外門後,一堵矮牆橫在院中,轉過矮牆,卻見裡面又是一進院落,這大門便有了點氣勢,紅漆的廊柱上掛着一幅楹聯:天地一家,四海爲尊;上方的匾額上三個朱漆大字:追遠堂。

繼先仰頭看了下,心中默默嘀咕:“追遠堂?追思何人?”

追遠堂裡守候着十幾位持刀帶劍的守衛,個個雄壯無比。守衛先向他們問了禮,道一句:“白總掌!夏堂主!左堂主!”

白禮問道:“會領在嗎?”

守衛回道:“會領和其他總掌、堂主都在。”然後又對左寶書欲言又止:“左堂主......你堂下的弟子也在,都過來向會領替你求情呢。”

左寶書愣了下,默默走進裡面去。

再往裡面進,便是一個大院落,兩邊各有迴廊和抱廈通到大廳,大廳氣勢森森,看一眼便能讓人發冷顫,此時院中跪着大約三四十位書生,不用言說,這定是衣冠堂的弟子們來爲左寶書求情。

衆人一看左寶書回來,忙湊上來又喜又憂道:“堂主,你回來了,會領發了脾氣,我們擔心你,所以......”

左寶書愧疚道:“讓大家受驚了,你們不必擔心。”

一弟子道:“堂主,不會有事吧?”

左寶書笑道:“會領一向愛惜兄弟,你們放心,他不會把我怎麼樣的,也就是發發脾氣,大家都先回去吧。”

衆人只好領命退去。

四人分成兩路各走兩邊迴廊,按南會的規定,五總掌要通過右邊的迴廊進大廳,四堂主通過左邊的迴廊進大廳,只有會領才能從院中大道直接進入大廳,各總掌和各堂主的門下弟子不允許進入大廳,只能在院中問話或待命。於是白禮從右邊迴廊走,夏涵靜和左寶書從左邊迴廊走。

繼先不知道其中的緣故,正想着要走那邊,左寶書回頭道:“跟着我過來。”

一進大廳,只見後牆上掛着一張白虎皮,脖子上插了一支箭,下面乃是一張雕花木椅,椅子上坐着一位膘壯而又斯文的猛漢,不用說便知是楊天問。椅子左右兩側各擺着一個兵器架子,右邊架子上放着一把鐵錘,重達百斤,名曰碎山錘,當日使用百人耗費兩月的精力用精鋼錘鍊而成,意在敲碎大宋江山;左邊的架子上掛着一把鎏金長鞭,金絲擰成,名曰:絞龍鞭,是與鐵錘同時製成,意在絞斷自稱天龍的趙宋皇帝。大廳兩側放着九把椅子,右邊最前面一把椅子被從中間劈成兩半,那正是叛徒方仁當日的座椅。現在兩側椅子坐着五個人,右邊坐着船運總掌施義、編納總掌王智和判例總掌鍾信,左邊坐着農堂堂主餘慶春和百藝堂堂主史嘉禾。

左寶書向楊天問跪下謝罪,“屬下有辱會領使命,請會領治罪!”

楊天問僵着臉合住眼不看他,好半天才問了句:“你所犯何罪?”

左寶書道:“沒有拿到《乾坤水戰圖》。”

楊天問搖搖頭,“不對,你錯不在此。”

王智向左寶書使了個眼色,左寶書心裡知道王智想讓他說出是誤信李繼先,左寶書心想李繼先隻身入總堂,本來就危險重重,若是再將繼先偷桃換李之事說出,說不定會領會殺了他,於是就裝作沒看見,只言道:“屬下罪不可恕,無話可說。”

王智又急又氣,對左寶書道:“左堂主好糊塗!”然後向楊天問回道:“會領,左堂主雖有錯,但也並非全是他的過錯,只怪李繼先太過狡猾,騙了左堂主。”

繼先聽言卻懵住了,不明白王智所言,故不知從何處辨解,口中念道:“我何時騙了他?”但因又不願讓左寶書受罪,於是對楊天問道:“這事跟左堂主沒關係,要找就找我。”

史嘉禾冷笑道:“你小子還算有點義氣。”

左寶書斜臉向繼先指責道:“閉嘴,少在這裡逞英雄,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

楊天問大笑,對繼先道:“有膽量!夠義氣!不過我要告訴你,你進得來未必能出得去。”

繼先環視衆人,一眼看到了鍾信,鍾信心知繼先是蓮心的知己,又救過蓮心的命,自然有心幫助女兒的救命恩人,但是不能急於開口,只對繼先遞了個眼神,靜觀其變。

繼先見衆人並非全對自己有敵意,況且早聞南會多英雄,只要對他們曉知以情動之以理,想必他們也不會太爲難自己;心想楊天問說此話不過是要給自己個下馬威,先壓壓自己的膽量,看自己到底是真男兒還是外強中乾、空有其名。於是他便順着楊天問的心意壯着膽道:“呵!即使你南會全部出動又能如何?你以爲人多勢衆我就怕了不成?蒙古的數萬軍陣我都不曾退縮半步,還會怕你南會?”

夏涵靜呵斥道:“好個猖狂的小子,敢在南會總堂大言不慚,先讓我來教訓教訓你。”說完便出手打來,繼先閃身躲開,迴轉身劈來一拳與她對接,倒把夏涵靜擊退了幾步,驚得鍾信站起身來。

左寶書忙起身攔住夏涵靜,“夏堂主息怒!”

夏涵靜本意要在衆人面前替楊天問教訓繼先,誰知只一招就被繼先佔了上風,頓時羞愧難當,猛地推開左寶書,嚷道:“左寶書,你放開,你是要幫誰?”

鍾信趕緊過來勸住二人,“二位住手,會領還沒發話,你們瞎吵吵什麼?”

二人罷了手。

衆人都在等楊天問發話,楊天問卻靜坐不語,整個大廳鴉雀無聲,死一般的沉寂。忽然,楊天問又一聲大笑,“敢在這裡動手,若是輕易放了你,豈不讓人笑話我南會?”說完,伸出右手從後向前運力一扇,那勁力帶起旁邊的鐵錘飛滾而下,直衝繼先打來,繼先蹦起身飛腳還擊,不想這一錘的力量真是千斤壓頂,自己竟抵擋不住,硬生生被倒打下去,撞到廳門口,栽倒在地,口吐鮮血,爬不起來。

夏涵靜自以爲報了仇,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到是左寶書和鍾信着了急,想去扶繼先卻又不敢。

左寶書忙跪下向楊天問求道:“會領!李繼先無知,冒犯了會領,請看在他初來乍到的份上饒了他吧。”

鍾信也隱晦地幫襯道:“以會領的武功,殺了李繼先輕而易舉,只是他打蒙古有功,在江湖上也算小有名氣,再者他並未刻意冒犯南會,若隨意殺了這樣一個後輩,也會讓天下人看不起我們。”

楊天問訓斥道:“誰說我要殺他?”

鍾信嚇得退坐下。

楊天問指着繼先道:“小子,你服不服?”

繼先努力撐起身扶住門框,強忍着疼痛擠出一句話,“我服什麼?服你的武功高?哈哈哈哈!”

楊天問雙手一拍椅子,忽地站起身,走向繼先,左寶書嚇得瞪大雙眼,以爲他要殺了繼先;楊天問抓住繼先的肩頭,用力一拎,把繼先拎了起來,對着他高聲大笑,“好小子!果然不錯,我喜歡。”然後又向左寶書道:“左堂主,這小子很不錯嘛!”

左寶書這才領會楊天問的意思,於是鬆了口氣。繼先卻被弄得稀裡糊塗。

左寶書和鍾信相視而笑,鍾信走過來扶住繼先,略有埋怨的語氣對楊天問道:“會領這一試真是嚇壞了我們,也讓繼先受了不少罪。”

楊天問道:“休說這些!我若不試他一試,怎知他是硬漢子?”

繼先咳嗽了一陣,捂着胸口一臉迷茫道:“你們在說什麼?”

左寶書笑道:“會領在試探你。”

楊天問走回去坐下,向衆人道:“各位兄弟都坐下吧,剛纔我不過是試探一下李繼先,左兄弟,王總掌和史堂主把所有的事都跟我說了。”然後向外面喊道:“來人,賜座!”

外面進來兩人,架了把木椅讓繼先坐下。

左寶書道:“會領,屬下的確違背了你的命令,寶圖本來唾手可得,屬下卻沒有取回,因此屬下理當受罰。”

王智道:“你也太較真了,會領都不計較你還計較什麼?”

左寶書正色道:“話不能這麼說!南會的會規是上任會領傳下來的,我等必須嚴格遵從,否則無以取信於諸弟子。”

楊天問越聽越是心地敬服,道:“雖說我有意饒了左兄弟,但連我也應遵從會規,左兄弟深明大義,理當照他說的辦。”

衆人紛紛點頭。

楊天問對鍾信道:“鍾兄弟,你這個判例總掌來說說左兄弟應該怎麼處置?”

鍾信道:“按照會規:凡是有違會領之令,逾期不能完成任務的,當剔除一根肋骨。”

繼先一聽,駭然站起,“竟會有這麼殘忍的會規!”

左寶書道:“坐下,南會的事你不要插手。”

楊天問不動聲色,鍾信又道:“不過若是犯規之人有大功於本會,可免去肋骨之罰 ,只要受二百絞龍鞭就行了。”

王智忽地起來回道:“屬下有言。”

楊天問道:“王總掌請說。”

王智道:“叛徒方仁偷換寶圖,欺詐南會多年,衆人皆受其矇蔽,是左堂主破獲他的真實身份,揭穿了他的面目,他對本會有大功。”

明明是王智在靈隱寺破獲方仁身份的,可他卻要歸功於左寶書,無非是要救下左寶書,左寶書心知肚明,對王智感激不已。

楊天問道:“既如此,領了二百絞龍鞭就是。”

繼先還要爭辯,“我與左堂主各受一百鞭。”

楊天問道:“你若要受自可去陪他受,他的二百鞭一鞭也不少。”

左寶書道:“你就別胡鬧了!二百鞭子算的了什麼!也犯得着你來替我受?”

繼先只好默然。

左寶書被帶出去行刑,衆人商議它事。

楊天問道:“李繼先,當年你被朝廷逼走,趙宋皇帝昏庸無能,你又何必保它?那麼多忠臣良將都被皇帝老兒或貶或殺,趙宋江山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乾坤水戰圖》在朝廷手裡就是廢紙一張。”

繼先道:“朝廷再無能,可面對蒙古大敵,百姓仍然需要朝廷。《乾坤水戰圖》不留給朝廷,難道要給蒙古?繼先實在不知南會屢屢尋找此圖到底何用?南會是要幫蒙古還是幫大宋?”

楊天問道:“南會就是南會,蒙古是我們的敵人,趙宋也是我們的敵人。”

繼先道:“呵!這話我就聽不懂了,大宋和蒙古都是南會的敵人,那南會所說的正義究竟是哪裡的正義?”

楊天問大義凜然道:“南會是爲天下百姓舉大義。”

繼先不禁笑道:“聽起來冠冕堂皇,做起來更難上加難。蒙古來犯,屠戮百姓,若南會有所動靜,大宋則前門迎敵後院起火,最終害得是百姓,你們名爲張大義實則助殘惡。繼先以爲南會雖與朝廷有恨,但此恨非比與蒙古之恨,不管你們願不願意承認,南會原本就是大宋之民;退一步講,大家都是華夏一脈,你恨朝廷也是恨朝廷的無能,你反朝廷也是想要讓百姓們過上更好的日子,但現在面對外敵,必須同心協力,怎能同室操戈?即使你們不願幫助朝廷,但至少不能在此時給朝廷掣肘。”

這一番話着實打動了楊天問的心,楊天問想:我南會自創會以來,打着斬除天下頑劣和救濟百姓蒼生的牌子,宋帝雖惡,但蒙古更惡,不能讓外族欺辱我們漢民。於是道:“這番道理我豈會不知?南會從來都視蒙古爲敵人,我們的兄弟在前線殺敵多年,在揚州、襄陽、鄂州爲宋軍做後應,董槐平夔州時,餘堂主還率人去施州給他送錢糧。就說《乾坤水戰圖》吧,放在朝廷那裡幾十年,朝廷何時肯重視過?與其放在宮中變成一張廢紙,還不如我南會拿來使用,訓練水軍抵抗蒙古呢。”

繼先道:“楊會領這話未免造次了,朝廷用不用自有朝廷的道理,就算朝廷不用,又怎能讓南會來用呢?這終究是朝廷的東西。”

楊天問一聽,頗爲不快,道:“哼!李繼先,你雖然吃了朝廷的虧,但說起話來卻還是向着朝廷。天下大勢本來就是能者爲之庸者退之和強者攻之弱者守之,南會有能力取來寶圖自當使用,何必顧慮其他?我們本來就不是朝廷的人,又哪來的造次之說?”

繼先心想,不能在寶圖一事上糾纏太多,想說服他們與朝廷達成和解根本不可能;但他們同樣痛恨蒙古,只有在此事上做文章,才能轉移楊天問的視線,對抗蒙大局有利。於是道:“楊會領,現在蒙古人正在我們的土地上肆虐,對付蒙古人要緊。”

夏涵靜道:“打蒙古人是一回事,寶圖是另一回事,你休想矇混過關!”

這時,左寶書受完刑強撐着身體走進來,“夏堂主別再爭啦。會領,實不相瞞,繼先兄弟本來要去襄陽搬救兵解四川之困的,若再耽誤時間,只怕就壞了大事。”

楊天問驚道:“果真這樣?”

繼先道:“不敢欺瞞,蒙哥的大軍正圍困合州,我是奉命前去解救的。”

楊天問一拍雙腿,恍然大悟,“哎呀!當速速入川纔是,寶圖的事以後再說。餘堂主從揚州回來,說塔查爾在兩淮進軍不順利,荊湖和四川的宋軍卻一敗塗地,繼先兄弟,你放心去四川吧,有我南會在,絕不讓忽必烈在荊湖好過,我讓衆總掌和衆堂主立即集合人馬,擾亂忽必烈後軍。”

繼先被楊天問的凜然大義和寬廣胸懷所感動,起身道:“楊會領此言讓繼先敬佩,南會果然都是真英雄。既如此,繼先就此別過!”然後向衆人抱拳辭別,“各位珍重,告辭!”又扶着左寶書不知如何言語,心裡有萬分的感激話卻說不出來,狠狠攥着他的臂膊道:“左大哥,你好生養幾日,兄弟走了!”

左寶書目送他離開廳堂,邁出大門。

繼先離開嶽州後,便去鄂州等候滿溪春和呂文德的軍隊,鄂州雖然被蒙古攻陷,但忽必烈急於南下,且蒙古向來不重視守城,所以僅有小隊人馬留守鄂州,防守不嚴。

繼先剛剛過了江,正要進城探探消息,卻遠遠望見瀟湘劍客追着三個人向江邊趕來,繼先細看三人,想起當年在重慶見過他們,就是滿溪春切齒痛恨的隴西四刀。

繼先向瀟湘劍客招手喊道:“凌大哥!南宮大哥!”

凌雲霄扭頭一看,見是繼先,高興道:“繼先。”忽又指着王向天三人喊道:“繼先,快!攔住他們,別讓他們跑了。”

繼先雖不知是何事,但猜想必定三人又在爲非作歹,便立即上前圍堵他們。

游龍地見被前後夾擊,抽身逃開,不與王向天、林秋風同行了,並喊道:“快!向那邊跑。”

繼先見他們轉向,一個跟頭飛跳過來,落到王向天和林秋風二人前面,“站住!哪裡跑?”

王向天狗急跳牆,不由分說便打來,林秋風邊打邊道:“你是誰?插什麼手?”

繼先道:“李繼先。我認得你們,金刀門的人沒一個好人,趕快束手就擒。”

王向天罵道:“我呸!就憑你個臭小子也大言不慚說抓我們?”又向林秋風抱怨道:“老二這個兔子腿竟然獨自跑了,看我回去不好好教訓他!”

正打着,瀟湘劍客追了上來,於是六人聯手擒拿王向天和林秋風,不費多大功夫便將二人俘獲。

凌雲霄命南宮逸和鄭鴻飛壓住二人。

王向天不服氣,質問道:“六個人打我們兩個,算什麼英雄?”

凌雲霄冷笑道:“英雄二字從你嘴中說出真是被玷污盡了。”然後對繼先問東問西,看得出來大家彼此相遇都很驚喜。

繼先道:“凌大哥,你們抓他們做什麼?”

凌雲霄道:“他們窺探宋軍機密,要去潭州報信。”

繼先驚道:“竟有這事?”

凌雲霄道:“我們本來並不認得隴西四刀,那日我兄妹五人恰在襄陽,見一女子和一將軍率人追趕他們,一打聽才知他們是金刀門的人,他們受兀良合臺的指使,潛伏到襄陽打探大宋軍機,不巧被那姑娘和將軍發現,那姑娘是認得他們的。”

繼先奇道:“一個姑娘?可知那位姑娘叫什麼?”

簡相伯道:“叫滿溪春,是桃源派的人,那位將軍就是你的三弟張世傑。”

繼先一聽是世傑,想到許久都沒見他了,又喜又嘆:“世傑?”轉而又自我安慰道:“既然滿姐姐已經見到世傑,想必這會子呂文德大人也見到聖旨了。”

南宮逸奇道:“什麼聖旨?”

繼先道:“哦!先不說這個。既然他們兩個追拿這三人,那他們人呢?”

凌雲霄道:“他們自然守城要緊,由我們來追就行了。”

鄭鴻飛仍有憂心,“逃走了游龍地,若是讓他報了信,可就壞了大事。張將軍說他們三人偷聽到他與滿溪春商議出兵淮西的事,這可是朝廷軍機,決不能走漏了消息。”

繼先先是大驚,而後漸漸沉下心來,轉身揹着王向天悄悄向凌雲霄和鄭鴻飛道:“你們可見到呂文德大人?”

鄭鴻飛不知他所問何意,悄悄道:“沒見到,據滿溪春說在她剛進襄陽城時就被他們三個盯上了,她還沒來得及去見呂大人。”

繼先點點頭,思忖道:“凌大哥、鄭大哥,依我的看法,他們肯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不如將計就計,就讓他們回去稟報說宋軍要出兵淮西。”然後將事情經過詳詳細細講給了凌雲霄和鄭鴻飛二人聽,又說正愁呂文德的艦隊無法過鄂州,恰好可做出襄陽宋軍出兵淮西的假相,好讓鄂州蒙古軍東調支援,然後艦隊就可以輕鬆過鄂州了。

凌雲霄和鄭鴻飛也深以爲然,相互交換眼神,心裡各自有了底。南宮逸、賀秋雁和簡相伯不知三人私下議論什麼,雖是好奇,也未多問。衆人押着王向天和林秋風向回走。

繼先故意問道:“凌大哥,要把他們送到襄陽嗎?”凌雲霄裝模作樣道:“那是當然。不過追了兩日,飢腸轆轆,口渴難耐,還是先找個酒店休息一會纔是。”

鄭鴻飛道:“我也有此意,反正人已經抓到,也不急着這一時半刻。”

於是衆人行了半晌路程,便找了一家酒館坐下,鄭鴻飛押着王向天和林秋風向衆人道:“你們先坐,我向店家找個後房把他們關着,這裡來來往往人多,被外人看到恐生事端。”

凌雲霄道:“正是,可要關緊了。”

鄭鴻飛道:“知道。”鄭鴻飛押着他們進了後房,把他們反綁着手腳鎖進裡面,卻故意把繩子系的鬆,那門雖說是鎖着的,畢竟在王向天二人手中是不濟事的;鄭鴻飛裝成放心的樣子大模大樣走開。

王向天和林秋風見他一走,便悄悄掙扎解脫繩子,沒費多大功夫便鬆開了繩子,然後用力一擰,扭斷鐵鎖,一溜煙逃去了。這一切都在繼先、凌雲霄和鄭鴻飛的掌控之中,繼先巴不得他們快快回去稟報宋軍出兵淮西的消息。

且說王向天和林秋風一路向南逃竄,路過潭州時向忽必烈報知了所探諸事,忽必烈相當謹慎,怕宋軍有詐,並不肯將大軍調離潭州,只是飛書告知塔查爾小心應對,讓鄂州的守軍前去支援,看看宋軍接下來的動向再說。

繼先等人本就沒指望忽必烈能撤圍潭州,只要騙走鄂州的守軍,呂文德的艦隊就可以一路暢通了。繼先又飛書告訴世傑,讓他跟呂文德籌劃籌劃,立即率所部小路兵馬做成浩大聲勢向淮西路的廬州和壽州進發,於是鄂州蒙古守軍見勢立即東下。

呂文德安排好襄陽一切後,將軍政事務一一囑咐呂文煥,然後同滿溪春率領一千艘戰艦帶上五萬精兵趁夜偷偷下江,沿漢水南下,槳櫓飛搖,船行如梭,艦隊不聲不響來到鄂州。繼先按照約好的時辰,早早在碼頭等候,等大軍一到,滿溪春從江中划來一艘小船接他,繼先辭了瀟湘劍客登上小船,到了江中跳上艦船,見過呂文德後,大軍轉過江口,便沿長江逆流而上,向重慶駛來。

,

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五章 方仁盜圖
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十四章 程府探秘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三十四章 飛雲劍陣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九章 繼先辭官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五章 方仁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