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

宛城進封祝融天公爲荊地【天命】的詔令下發至來,原舊楚在郢都東郊的一座行宮亦是被長沙郡府改建爲“祝融祠”,以此來紀念曾經在荊地席捲起荊人反抗楚人統治的舉事起義,這亦是荊地有混亂不堪的割據狀態進入到大秦的治下時期。

大秦改荊地北部即江北原先的長沙北郡爲長沙郡,東南部爲豫章郡,西南部爲桂陽郡,諸多南蠻部落,也是派遣使者或者軍隊安撫、鎮壓。

不過因爲荊地地域廣大,秦國數次從荊地抽調人口充實秦國本土,數次大戰又讓荊地十室九空,因此荊地雖然是化爲了三郡之地,不過還是統一由長沙郡府管轄。

在夷陵被林玧琰削減留下來的的荊軍精銳投入大秦的旗幟之下,林玧琰亦是沒有打算取消這支兵馬的編制,將其取名爲“祝融軍”,派遣大秦的將領組織起來訓練,數日之後,便是朝着荊地東部的豫章、衡山一帶進發。

那裡還有吳國的殘餘以及楚國在荊地的佈防。

然則秦國已經是決定將楚西荊地全部拿下來,自然是由不得這些潛在的威脅存在。

尤其是衡山,拿下來了荊地,所要面臨着的乃是東部吳國的,楚國的威脅,衡山一帶地勢複雜,可以佔據此處抵禦吳楚兩國的異動,由不得林玧琰不在意。

對於荊地降將方弈及原先東柱國羋負一系的將領,因爲是和平交替了政權,彼此之間的矛盾並不算很大,尤其是加入了秦國來說,並非是未被這些人的初衷,是故,林玧琰亦是沒有將一衆人等驅逐出荊地兵力的核心之處,也是交給了其足夠的兵權。

楚王得聞荊國居然是被秦國降服了,極爲意外,當下申包胥前往秦國的離間之策被秦公舉手之間化解,楚王亦是暗自伸出來以垂敗之感,但凡霸主之國,其君主不可避免的需要賢明。

楚先王……秦公。

一個自稱王號,一個接受了姬周天子的加封。

楚王神思之間,只覺得秦國隱藏的實在是太令人忌憚了,最爲可怕的乃是,秦國的此代秦公乃是一位極爲內斂的權謀之君,然則,秦國的儲君卻是一位具有開疆拓土野心與能力的雄主,此時此刻,楚王的內心對秦國充滿了忌憚。

楚王的疑慮,終是在前方征戰的公子申傳回來的戰報制止住了,乃是公子申和將軍遠延各率一軍,徵發陳國和蔡國,今日連來,皆是有着捷報傳來。

公子申已經是率軍攻破了陳邑,陳侯慌亂之中奔向了齊國,遠延也是率軍佔取了蔡國全境,蔡侯也是丟下了整個蔡國的公室,逃奔向了吳國佔據的壽郢。

陳國和蔡國的節節敗退,公子申和遠延的接連捷報亦是讓楚王平息下來了原本得到秦國消息的複雜心情,隨後權衡過後,終是認識到,楚西荊地,恐怕楚國在數年之內是休想再拿回來了。

“報!秦軍出兵攻佔洞庭周圍大楚數座重城,目前又是出兵州地、沙羨!”

聽聞此消息,楚王也是意識到了秦國對佔據荊地的決心,說來這位楚王亦是一位極有主見的雄主,若是在合適時期,未見得這位楚王不能夠中興楚國,只是可惜,此番請秦援楚,乃是“引狼入室”。

權衡半晌過後,楚王纔是下令道:“陳邑富庶,孤當遷楚國都邑於陳邑,孤將陳邑改爲陳郢,不日將孤將遷都城邑!”

“採用大夫申包胥的伐交之策,與秦交好,合縱秦國,討伐吳國!”

楚王的這一番詔令無意於壯士斷腕,將楚國目前佔據的楚西之地全部讓給了秦國,實際上,楚王也是知曉,若是自己不願意拋舍掉這些地方,秦國有意願也有能力替楚國做出“斷腕”的決定。

三日之後,楚軍連續拱手放棄州地、沙羨數座重城的防守,秦軍也是一路高歌猛進,終於是到達了邵陽邑,此地距離吳軍佔據的衡山一帶,只有三四十里的路程。

孫長卿素來便是有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思維,對於三十里開外的秦軍,自然是格外關注,當下孫長卿便是喬裝來到了邵陽東部一座叫做“定山”的山丘,觀察秦軍的駐紮營寨。

當看到秦軍陣營的嚴整有序,以及周圍陳列的戰車器械皆是有着不少,對於秦軍的戰力以及戰術,孫長卿也是有着一定的認識的,但見到了真正的秦軍營寨之後,孫長卿纔是發現,自己實在是低估了這秦軍。

“此戰非戰啊……”

見到了秦軍營寨,半晌之後,纔是這般幽幽一嘆,並非是孫長卿怯了秦軍的聲勢,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吳國已經是在將自己架在了烈火之上,若是能夠熬得住這一陣,日後的吳國便是能夠入主中原,吞併齊國,取得如今魏國的霸主地位。

然而,可偏偏出了一個夫概自亂啊……

“人算終究是不如天算!”孫長卿拂了拂手,當下亦是返回身去,離開了定山,就是在昨日,孫長卿接到了在壽郢的吳王詔令,令其率領吳國大軍返回吳國本土,平定夫概自立爲王的叛亂。

兵貴神速,孫長卿之所以率領大軍在衡山一帶逗留一日,乃是因爲接到了秦國在荊地的消息,而衡山不僅僅是對秦國而言,即便是吳國,亦是極爲重要。

可以這般說,誰掌握了衡山,便是掌握了在荊楚之地的主動權。

若非是情況危急,即便是選擇正面交戰,孫長卿亦是不願捨棄衡山的防守,但是在吳國後院起火的情況下,便是由不得孫長卿不撤兵返回吳國平定夫概之亂了。

翌日,原本以爲在衡山將會有一場鏖戰的秦軍斥候,亦是小心撥開了衡陽城邑外的草叢,從內看去,只發現衡陽城頭之上早已經是不見了吳軍士卒的蹤跡,這名吳國斥候大膽之下,也是扮作山間的樵夫走進衡陽城內瞧了瞧。

果然……衡陽城邑已經是變爲了一座空城!

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談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攏兵權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四百八十三章 孟津始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後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五百一十九章 魏王之慮第一章 贏姓林氏之南秦第四百三十章 秦軍發難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六百三十五章 險惡謀劃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宮反應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六百八十八章 範離歸來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一百九十四章 撼動南郡!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離去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三百九十九章 羋負回郢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韓悝態度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二百六十七章 丹水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五百四十一章 離間之策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
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談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攏兵權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四百八十三章 孟津始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後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五百一十九章 魏王之慮第一章 贏姓林氏之南秦第四百三十章 秦軍發難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六百三十五章 險惡謀劃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宮反應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六百八十八章 範離歸來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一百九十四章 撼動南郡!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離去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三百九十九章 羋負回郢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韓悝態度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二百六十七章 丹水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五百四十一章 離間之策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