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

繼鄢城之後,林玧琰再次率軍一路北上,沒有衆多的荊地百姓拖緩行軍速度,尤其是軍隊駐紮在當地,對於當地的糧食消耗簡直是災難性。

林玧琰未作多少停留,每到達一縣,便是調撥給那縣足夠的荊民,讓其安置,近百萬人聚集在柘城的時候,每日消耗的糧食簡直是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但是分化到各縣之後。

多者上萬人,少者數千人,這般分化之後,糧食的消耗較之原先只消耗了一至兩成的路程上遷徙的糧食,但是確實能夠憑藉如今大秦麾下的人口足以是負擔起這麼多的荊民休養,一旦是熬過了這兩年,這些人口的增長,必定是成爲當地賦稅增長的巨大動力!

但如今看來,還只是巨大的累贅而已。

範宣說的沒錯,大秦收攏幾乎是如此之多的百姓,幾乎是拿大秦的國運來作對賭。

待自襄陽離開後,飽食了一頓的士卒再次和百姓而上,渡過了襄水,便是到達了大秦的南陽郡。

而此時隨着羽林軍北上至南陽的百姓,還有十萬多衆。

荊民之中的老弱早已經是就近安置在長沙北郡,稍年長一些的便是安置在了江夏和南郡。

隨軍北上至南陽,跋涉了數百里的漫漫長路,成功到達南陽的百姓,不是青壯,便是二八年紀的女子。

他們的年輕力壯,將會直接推動南陽的田事生產迅速發展,與此同時,也會是促成南陽的人口激增,讓人口數量稍顯稀疏的南陽郡人口密度可以在五年之內,比擬中原!

到了宛城之後,安置這些荊民最多的乃是上林苑,畢竟上林苑乃是嬴姓林氏的族地,十萬荊民的涌入,上林苑最起碼擴張兩倍以上,連如今的泌陽、淯陽等地都是要劃入上林苑之內。

到了樊地以後,一切就是有着大秦官府的官吏料理,地方的守戍兵卒亦是護送這些兵卒前往上林苑,林玧琰亦是率領着羽林軍先行趕赴回去宛城。

早在路過淯陽的時候,宛城便是派來了使者知會林玧琰,秦公和韓相已經是在宛城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羽林軍將士留在上林苑內休整兩日。

大秦舉兵南征開拓的疆域,幾乎是亙古未有,整個江北之地,憑着大江天險亦是可以保證南境的安寧,而且日後大秦的南境亦是會成爲了大秦的糧倉。

佔據了江北之地,這便是意味着大秦有着和中原強雄扳手腕的能力,秦公欣喜之餘,即便是如今宛城之內並未多少存糧,爲了嘉獎三軍將士,宣揚大秦的文功武治,秦公亦是準備了這場盛大的慶功宴。

“大秦,的確是需要一場盛大的慶功宴來震懾北方強敵!”

林玧琰也是猜到了秦公的用意,故此纔是點了點頭,交代了使者幾句,便是就近安扎在上林苑。

數日後,洗漱一番完畢的羽林軍將士亦是受到了來自上層將領的詔令:宛城,聚集了數以十萬計的大秦百姓,等待着羽林軍進赴宛城。

房德雖是心高氣傲,但亦是認爲此番南征兵馬之中羽林軍資格最老,甚至是襄陽軍和雲夢軍,曾經都是羽林軍的手中建立起來的,但是此番南征,羽林軍的戰績不可不謂碩碩戰果,但是一對比那雲夢軍以一當十的陌兵營,摧枯拉朽的投石車,皆是讓羽林軍黯然失色。

是故在接收到宛城的消息之後,房德也是在公子琰的授意之下,前去派人邀請了雲夢軍和襄陽軍兩支兵馬,至於漢水軍因爲路途遙遠,隨軍北上的也有一些漢水軍的軍吏,故此只是知會了漢水軍一聲,餘者便不強求派兵到來了。

嵇狩和陳之慶也是知曉此次宛城慶功乃是宣揚大秦武力的時刻,尤其是在可以證明麾下軍馬的時刻,故此在接到公子琰的消息之後,兩者皆是派遣了一支千人左右的精銳日夜趕赴到南陽境內。

宛城,因爲大秦官府的刻意宣揚,那些在北疆鎮守的老秦人部落,也是一一派遣了大量族中的青壯前來了宛城,一觀南征兵馬的沖天豪氣,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各國商賈,亦是讓宛城之內擁擠異常,需要禁衛軍戒嚴。

幸虧也是當初修建宛城的時候,路道建設的夠寬,這纔是兩邊站滿了人影,中間也能夠留下足夠的路道,供大軍穿行走過。

“是秦軍!大秦的軍隊!”

人羣之中不知何處傳來了一聲,衆人皆是憑着目光遠望去,果然天際出現了一列秦卒,隨後也是看着其後乃是一列又一列的秦卒,如同潮水一般向着宛城之內涌來。

“某……從未見過有如此規整的軍隊!”

數千人整齊一致的步伐,亦是讓旁邊觀看的秦民感嘆,那人羣之中還有不少的外國商賈,他們還有另一個暗地裡的身份,即是各自諸侯國的細作,他們常常是爲各自的僱主提供着消息。

自秦國入盟新蔡會盟之後,亦是讓中原有些許震動,秦國……這個西陲戎國不是被數十年前的晉魏氏達到亡國了麼?

新蔡會盟之後,韓國,魏國這些在中原舉足輕重的諸侯國亦是對這幾乎是一夜崛起的秦國,產生了興趣或者是忌憚之意,這亦是如今諸侯之中的“間謀”,比如說齊國的朝堂之上,名爲齊臣實爲魏僚的人數並不在少數。

“乃是羽林軍!公室的私軍……亦是大秦數年間崛起的一支強軍!”

秦人看到羽林軍的軍容亦是有些興奮,改建之後,這支軍隊的老秦人一度達到了七成左右,尤其是在立下了戰功之後,不少外籍的羽林軍士卒皆是被賜予了老秦人的身份。

這支軍隊乃是老秦人的驕傲,即便是事實上和純種老秦人並無多少關係,但北疆的老秦人一說起這支羽林軍,亦是拍着胸脯說道:“羽林軍乃是某老秦人組成的軍隊。”

羽林軍乃是有着五千之數,皆是軍中孔武有力的壯士,即便是站在凌雲臺上的秦公亦是這支軍容整齊卻是無形之中透露着陣陣殺氣的羽林軍士卒,亦是十分激動,甚至是忍不住磨挲手掌,想要親自執掌這支軍隊戰場殺敵。

“羽林軍得勝而歸,奉還君上大秦旌旗!”

房德亦是策馬領着數十人,將當初秦公親手賜下的旌旗高高舉起,然後再次列開陣形,朝着秦公奉還旌旗。

秦公還是忍住了心底涌動的激昂之情,當下道:“爲孤羽林壯士敬酒!”

頓時,亦是有着數千名老秦人親手端着這些秦國的烈酒送到了這些將士的面前,這些老情人,有年過六旬的老者,也是不過十歲的稚子,但是他們身上流淌着真正地老秦人血脈,亦是決定着這是一羣雖是能夠奔赴沙場征戰的無畏之卒!

“爾等做的比老某這一輩子的老秦人好過太多!”

羽林軍的輝煌戰績,亦是讓這些老秦人神情激動,老秦人極爲重視同袍之情,只要是老秦人的後輩,這些老秦人之中的老卒往往能夠視爲己出,尤其是看着這一羣爲他們臉上增光的老秦人子弟,亦是讓這些老者十分激動,親切的抓住這些後輩子弟的手臂,誇讚道。

這一刻的羽林軍將士沒有軍紀來形容,那些將士也是大笑着對老秦人的老者和稚子說着南境殺敵的經歷,亦是讓老秦人的老者露出來欣慰的神色,也是讓年幼的稚子露出來極爲嚮往的神色。

秦公亦是下了凌雲臺,自羽林軍主將房德的手中接過了象徵了老秦人赫赫戰功的旌旗,亦是扶着房德說道:“房將軍,辛苦了!”

房德乃是實話實話:“老將非是謙虛,但此戰首功當是秦公子琰殿下,羽林軍南征表現不盡人意……”

秦公止住了房德繼續說下去:“已經是足夠好了!”

繼羽林軍之後,南郡的襄陽軍亦是前來了一支千人隊,此次南征,襄陽軍的戰功絲毫不比羽林軍少多少,尤其是鄢城一戰,先期的準備幾乎是熟悉南郡地勢的襄陽軍準備的,從而拔出來大秦南征途中最難夠拔出的一根釘子!

周圍也是消息靈通的老秦人知曉了鄢城之戰,當知曉這支前鄧組成的軍隊創下了鄢城之戰這戰績,亦是一副肅穆之色,襄陽軍之中雖並非是老秦人,但乃是秦人!

最後,乃是雲夢軍。

“這就是以數百精銳擋住了楚國數萬楚卒的雲夢軍?!”

不得不說,大秦南征,這支名義上乃是秦公子贏琰的嫡系軍隊,表現的極爲搶眼,自始至終,這支軍隊只要是出現在了戰場之上,便是能夠輕易之間蓋過了其它軍隊的風頭!

人羣之中,亦是有這麼一羣人,原先的時候他們還能夠保持古井無波的臉色,但是聽聞周圍老秦人的交談聲,臉上的驚訝之色不可阻擋的浮現了出來,看着這雲夢軍,也是露出來了極爲忌憚的神色。

毫無意外,他乃是來自其它諸侯國的細作。

“當將秦楚之間的戰事傳回國內,好讓將軍們有所準備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四百六十八章 公塾體系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五百八十三章 意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七百五十四章 抵達洛邑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談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七十六章 決戰(下)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東胡第七十六章 決戰(下)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詢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後各態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關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宮草案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入僵局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四百六十八章 公塾體系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五百八十三章 意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七百五十四章 抵達洛邑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談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七十六章 決戰(下)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東胡第七十六章 決戰(下)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詢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九十三章 秣兵厲馬(下)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後各態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關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宮草案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入僵局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