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

江陵,位於荊地七十里開外,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自古便是“荊地通衢”。

楚王將郢都爲首的楚西之地託付給大將遠章,遠章也是沒有讓楚王失望,數月之間,便是在楚西之地招募起來十萬大軍,郢都之戰中的革甲兵器無數,亦是讓遠章裝備起來這十萬大軍,簡單操練之後,亦是成爲了遠章鎮守楚西之地的底氣所在。

自吳國伐楚之後,遠章的日子並不好過,原本駐守在衡山一帶的楚將項巖亦是被吳國名將孫長卿率領的吳國三萬敢死卒擊敗,便是退往了郢都方向,遠章與項巖駐守在楚西一東一西,分別扼守住吳國和荊國這兩頭虎狼。

將領至關重要,且不說此地的險要之勢,控制此地便是能夠保證大半楚西之地的安危,就說江陵的位置,距離郢都不足百里,一日之間便是能夠趕赴郢都,遠章就是斷然不可能輕視此地。

故此遠章佈置在江陵一帶的兵馬便是達到了六萬之數,依靠着江陵的險要地勢,將武陵方向的荊國十萬敵軍擋住。

羋雲也是換做了一身戎裝,自撤往武陵之後,短短半年的時間,東柱國死在了後撤的途中,餘下的一衆荊國大將也是死的死散的散。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羋雲雖是在武陵捲土重來,聚集了十數萬大軍,卻是沒有一名只能擔負得起指揮這十數萬大軍的名將。

“可惡!”盯着眼前這簡略的地圖,羋雲亦是重重的一圈釦在了桌案上,不顧吃痛,羋雲的視線還是繼續落在了地圖上,喃喃道:“若是那個傢伙,該如何攻打江陵?”

如今能夠指揮這十數萬士卒的乃是羋雲親自率領,唯獨靠着荊王的威勢,方能夠將這十數萬兵馬擰成一股繩!

數十萬兵馬,羋雲也是不得已挑選了十數名荊地的後起之秀,倚爲心腹,代自己統率萬人軍隊,江陵易守難攻,羋雲便是分兵前去攻打,及至今日,羋雲這分兵之法卻是始終不見效用。

正是懊惱間,紀山軍大將方弈卻是走進了營帳之中,稟報道:“王上,柘王世子屈旻率領數百士卒前來支援!”

“屈旻?……”聞言,羋雲皺起眉頭,這屈旻身爲柘王之子,羋雲自是知曉的,他還知曉這屈旻雖說是柘王的世子,卻是沒有繼承柘王的一絲睿智,甚至是兵事都不沾邊,當初鄢城一戰後,屈旻想都沒有想便是將柘城獻給了秦國,亦是讓羋雲痛罵許久。

孰能夠想到今時今日,十數萬大軍被楚國擋在江陵之外,這位早已經是被秦國公室封爲權貴的屈旻居然是到來了。

雖然是不解其意,羋雲甚至是覺得屈旻此番前來絕不是援助自己的,但羋雲還是讓方弈將其引了過來。

半晌之後,屈旻一行人便是被方弈引進了營帳之內,當下羋雲一掃屈旻,還是當初那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剛想開口詢問一些的時候,眼光一瞥卻是注意到了屈旻身後一道極爲熟悉的眼神,羋雲眸子裡涌出來驚訝之色,當下問道:“你怎麼來此!”

聞言,方弈等將領也是心生警覺,以爲屈旻攜帶的隨從中有着心思不良之輩,當下一一亮出來了刀劍。

到屈旻讓開身影,方弈纔是看清屈旻攜帶的隨從之中,居然是有着一道極爲熟悉的身影,雖說是此人穿着平凡衣物,但站在那裡,方弈單單是憑藉着一雙冷靜的眸子便是知曉了此人的身份……秦公子贏琰!

“禮尚往來而已……”林玧琰也是淡淡的開了口,亦是掃了一眼方弈等荊將亮出來的刀劍,最後纔是將視線落到了羋雲的身上:“數月之前,荊王不也是前往大秦宛城了麼……”

羋雲知曉林玧琰指的是什麼,當下也是揮了揮手,令方弈等人撤下了刀劍,這纔是以荊王的身份對着林玧琰說道:“秦公子前來,想來必定不是無的放矢吧……”

羋雲雖說是保持着荊王的威嚴,實際上羋雲的眼底卻是掩藏着請求的意思,林玧琰亦是讀了出來,當下也是說道:“此番前來,特地是來履行當初大秦許給荊王的承諾,助荊王破了江陵,收復郢都罷了……”

若是別人說出來此話,羋雲還是半信半疑,但是對於這個在戰場之上打了數年交到的秦公子贏琰,羋雲是莫名的信任。

作爲場中少數知曉荊王和秦公子贏琰淵源的方弈,亦是看向了荊王欲言又止,最終還是作罷,誠然,若是此戰交給了秦公子贏琰來指揮,便是能夠擁有高達八九成……甚至是十成的勝算!

江陵面前,荊國將士損失太多,這也是方弈先前欲要勸說這“秦公子終究乃是外人”卻是欲言又止的原因所在,荊國,實在是需要一場像模像樣的勝利來激勵士氣。

……

江陵城中,乃是有着楚國大將遠章親自坐鎮,可見其對江陵的重視。

遠章正在安排着各軍的調度,卻是聽聞,已經是攻打了江陵月餘的荊國舊部突然是全軍撤退了,遠章登上城頭一看,果然,前幾日還是密密麻麻的荊國舊軍的營帳一夜之間皆是拔營而走。

“這是爲何……難道是荊軍無糧了麼?”

遠章猜測道,雖是沒有頭緒,但也是不妨礙遠章前去試探,於是遠章派遣了數支千人兵馬,沿着荊人撤退的方向,追擊且是探查過去。

果然,如遠章預料的那樣,荊人在撤兵途中設伏,派出去的數支千人軍隊能夠安然回來的僅僅只有數百人。

遠章將這些士卒派出去,且是追擊以十數萬而計的敵兵,原本就是沒有打算讓其安然無事的歸來,當然,逃竄回來的數百士卒也是帶給了遠章想要得到的消息。

荊國敵軍並沒有撤回武陵郡,而是沿着江陵所在的大江尚有百餘里處,亦是“夷陵”一帶安營紮寨。

“夷陵……”楚將遠章終於是在記憶之中找到對夷陵僅存的印象,只是模糊知曉夷陵大致的方位,再者便是夷陵的地勢因爲是大江從山脈之中貫穿而過,故此闕岸連山,地形狹窄逼仄。

而荊國敵軍乃是有着數十萬兵馬,若是安扎在夷陵一帶,豈不是意味着需要連營數十里!

怎麼看夷陵都是絕非紮營的地方,荊軍之中雖是沒有名將,但是對於這番紮營常識卻是應該知曉吧……

遠章的心頭升起來濃濃的疑雲,正是這絲不理解,出於將領的直覺,遠章已經是感覺到了不妥之處!

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三百四十章 江夏試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風伐檀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三章 籌錢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三百零四章 內朝新政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二百八十八章 滿獲而歸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八十章 吳國奇兵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五章 度量衡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國之策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鄉人遷秦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覺詭異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四十八章 上報田稅(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
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三百四十章 江夏試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風伐檀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三章 籌錢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三百零四章 內朝新政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二百八十八章 滿獲而歸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八十章 吳國奇兵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五章 度量衡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國之策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鄉人遷秦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覺詭異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四十八章 上報田稅(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