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

常侍監走出宛城書肆的時候,滿面春風,無疑是覺得這趟差事辦好了。

出了門的時候,常侍監還不忘提醒孔宣道:“孔宣,咱家看這宛城書肆有些門道,價格也實惠,不如這樣,放一佈告在書肆門口,上面寫些價目,別人看也方便一些。”

孔宣點點頭,認爲此法可行,便是朝着常侍監謝道:“多謝常侍監提點。”

常侍監擺了擺手,對守在書肆外面的宮人說:“留下幾個擺好糧食,其餘人跟着咱家回宮!”

“喏。”衆人應道。

圍在宛城書肆的其他的百姓,也是響起來了竊竊私語的聲音,紛紛不理解宮內的人在這一家剛開的小店花了一大車的糧食,究竟是買了什麼?

“這家小店鋪賣的是什麼?”

“唔……不知。”

畢竟這個年代識字的人很少,不過宛城畢竟作爲大秦都邑,還是不缺少讀書人的。

“宛城書肆……看來是賣書簡的。”有一人應道。

衆人看過去,的確想是書肆,很快就興趣泛泛了,書簡?那和平民百姓沒有多大關係。

“等等,你們看書肆掛出來了佈告!”

正欲多數人離開的時候,卻是聽見了有人這樣說道。

佈告?衆人圍上去,給方纔認出來此家店鋪乃是書肆的識字人。

誰知道那識字人先是自己掃了一眼,便進了書肆。

“這傢伙什麼都沒說,就進了書肆!”

“看他這種讀書人,怕是遇見了什麼好書吧!”

訂好佈告的夥計已經是下來了,衆人圍上去嘰嘰喳喳的問道:“小兄弟,這上面寫的是什麼?”

這小夥計也認得幾個字,要不然也不會被孔宣招進來書肆做活計,他道:“是書肆所賣的東西價目。”

“那你給我們大傢伙說說唄……”有人這樣提議道。

小夥計掃了掃圍觀的人羣,說實話不少,擠得書肆門口都佔了大半條街道,不過一想到今日乃是書肆開張之日,人多必然會引人矚目,最後引來客流,便是解釋道:“這是我家書肆的價目佈告。”

隨即,小夥計便是拿出來了幾件實物,比劃着向衆人解釋道。

一聽完,衆人皆是驚詫,沒有想到這家書肆所賣的東西竟然是那般便宜!

“難怪剛纔那識字人見了佈告,什麼也不說就進了書肆!”

一聽到,書肆熱賣的《說文解字》乃是大秦新貴上林苑韓大人的,有些人已經是嗅得了某絲氣息。

“張屠戶,你一個大老粗,進書肆做什麼!”

那張屠戶回過頭來道:“老子就是一個大老粗,但老子兒子纔多大,明年想讓他啓蒙,學點識字總歸是沒錯的!”

“學認字?你可知道這得花多少糧食?!”有人反問道。

“你管老子!老子家隔壁的庖廚,他兒子就是去南陽書院認了幾年字,現在已經在棘陽當了官吏了,吃上朝廷給的管飯了!”

衆人一聽,覺得張屠戶說的也不無道理,張屠戶本人也是沒有管其他的,進了書肆看了看,便是當機立斷,買下了一些物事。

一見此,宛城書肆外的人後知後覺,不一而同的進了書肆內。

……

常侍監已經是回到了秦王宮內,原本以爲君上會待在宣政殿,卻是撲了一個空,守殿的侍監說陛下去了宮池。

常侍監便是趕去了宮池。

這宮池乃是秦王宮內的後花園,假山池水,還有錦鯉,是秦伯去的不多的幾處閒暇之地。

不過這冬日裡,草木都凍死了,君上去那個荒涼地方做什麼。

不過聖意難以揣測,常侍監便是不多想了,到了宮池,果然看見了君上帶着高錦和身後的幾名宮衛在那裡,不過氣氛有些沉悶。

常侍監猛然想了起來,幾年前,前國相汯衽佄便是在這個時候的王宮宮池向君上辭行的。

這個君上懷念舊人的時候,知道此事的常侍監自然是不會貿然前去打擾的。

於是便是折回了秦王宮大殿等候着。

一直快要到天黑,秦伯一行人才折回來了秦王宮大殿,進行今日一天最後的忙碌狀態。

可是秦伯沒有動筆多久,便是聽見高錦提醒道“常侍監回來了”。

秦伯擡起頭,常侍監已經是跪倒了地上道:“君上,已經處理好了宛城書肆一事。”

隨即常侍監捧上了清單,秦伯讓高錦拿上來,秦伯一閱,看着高錦問道:“三十萬張白紙,十支上等毫毛筆,一百支中等毫毛筆,一千支下等毫毛筆,還有千冊《說文解字》,高錦,你說一下價值幾何?”

高錦以爲秦伯覺得采購的賬目不對,不過一想起來常侍監也不像是會在這裡面動手腳的人,也不知道其中生了什麼變故,便是將自己猜測的價目虛高了一點:“二千石?”

秦伯搖搖頭。

高錦瞟了一眼常侍監,也是認爲這一次常侍監動的手腳絕對是過了,要不然秦伯也不會在這件事上過多注意,不過還是硬着頭皮對秦伯猜測道:“三千石?”

“嗯?……不對。”秦伯再次搖了搖頭,隨即也無心逗趣高錦,而是看向了常侍監道:“價值兩三千石的東西,居然只要不到三百石就拉回來王宮了,常侍監,孤看你還真是好本事啊!”

“三百石?……”

高錦驚詫,他認爲常侍監是貪了一些其中,但萬萬沒有想到,常侍監居然沒有貪墨,而且還將這價值數千石的東西價格壓的這麼低!

常侍監啊常侍監……咱家知道你想辦幾件漂亮的事情給君上看看,但是在王宮這麼多年,你難道就不知道君上最厭惡以勢壓人的行爲麼?!

高錦也是在心中如是想到。

常侍監原本還是以爲君上是在誇讚自己,可越是說到最後,常侍監越聽出來不同尋常的味道,看到了秦伯面色冷了下來,自己旁邊高錦的眼神示意,常侍監終於是反應過來了……

君上居然認爲自己是以勢壓人,強買強賣?!

常侍監想到這一點,心中又何嘗不是在苦笑,那時自己不也是認爲如此低廉的價格是孔宣有意的“孝心”麼!

不過常侍監卻是不得不解釋道:“君上有所不知,這些東西老奴也是覺得過於低廉,還問那書肆東家……也就是舊時宮人孔宣,是不是看老奴宮裡來的,就賣的便宜了一些,後來特意在書肆門口留意了一下,不止是老奴,就是平常人家,也是這般價錢。”

常侍監還解釋道:“君上,老奴絕不敢做苟且之事啊,那孔宣只算了二百三十石糧食,但老奴怕他虧本,帶過去的三百石糧食盡數給了他,絕不敢欺瞞殿下!”

聞言,秦伯面色稍稍緩和,常侍監畢竟是宮內的老人了,風評一向不錯,既然他這樣說了,宛城查下去必然是不難的,所以秦伯也是推測常侍監此話是可信的。

不過……

秦伯的視線看回了那封清單上。

“《說文解字》千冊一百石……”

秦伯疑惑,他已經隱隱約約的知道了,宛城書肆的背後就是六子玧琰,但這麼厚的一沓書冊,上面的字體端正,絕非是出自普通人的手中。

孤六子難道就不是一個做商賈聚財的料?

秦伯心中突然出現這個念頭,隨即便是看向了常侍監,道:“既然如此,你且仔細觀看宛城書肆的後續,若是有異,就立刻稟報上來,且所採購的紙筆書冊到位後,就分發給各司署府衙辦公之用。”

“喏!”常侍監應道。

wωω⊕ Tтkд n⊕ C 〇

秦伯目光盯着常侍監的呈上的上等毫毛筆,做工精細,雕刻的花紋甚是好看,雖然比不上自己拿着的玉聿,但此玉聿乃是大秦最好的玉匠打造的,選料乃是武關外的藍田玉,雕紋花工乃是這一支上等毫毛筆的千百倍。

二者自然不能相比。

不過秦伯卻是換了上等毫毛筆在手中,蘸了蘸墨,便是在龍案上的竹簡末端寫了一個“閱”字小篆。

此“閱”字,與秦伯往常所寫的不同,筆畫要精簡了一些,旁邊的高錦也認出來了,此“閱”字的結構正是出自韓悝編纂的《說文解字》中?

連君上都……

高錦頓時意識到,大秦的字體終於是有了確鑿的標準了。

寫完“閱”字的秦伯盯着手中的毛筆,凝視良久,這筆鋒之暢已經超過了自己原先的那支玉聿,且比玉聿的耐墨時間要長不少。

畢竟玉聿乃是藍田玉製成,玉不吸墨。

不過讚賞之餘,秦伯也是不免感慨:這六子玧琰,果然不是聚財商賈的料……

“阿嚏!”

在府邸書房的林玧琰不知爲何打了一個噴嚏。

難道有人罵我?

林玧琰閃過年頭轉瞬即逝,畢竟如今的老氏族因爲陣營問題,對其已經是恨不得殺之而後快,罵兩句已經不算是什麼了。

林玧琰繼續將視線落到了孔宣讓人送來的書肆捷報上,不過是短短半日的功夫,就達到了四百石糧食的定額。

這書本壟斷果然賺錢!

林玧琰也是將注意力落到了書肆之上,因爲他突然發現,自己腦海裡的書籍印象還真是不少,如果全拿出來,恐怕即便是號稱詩書禮儀之盛的中原也是難以比及。

呂氏春秋?

不對,應該叫做了林氏春秋了。

林玧琰搖了搖頭,此書過於驚世駭俗,不可,應該先出一些比較類似於啓蒙的書籍。

論語?

這位魯仲尼的遺世後作已經是當世儒家的教義,若是在大秦大面積推廣,必然是造成了儒家盛極一時的局面,對於百家爭鳴、各國都極力拉攏人才的戰國時代來說,可並非是一件好事。

既可啓迪民智,又能夠不涉及到百家之爭。

林玧琰一拍大腿,道:“我怎麼忘記了那個!”

拿出毛筆,林玧琰在紙上寫下了一行字:大秦寓言。

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隴東之戰(中)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七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鄉暫歇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鄉暫歇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四十三章 七月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隸人築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擊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勢態終止?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三百四十三章 隸人之弊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六百零五章 先登將令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歡而散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嚴肅軍紀(上)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一章 贏姓林氏之南秦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三十九章 開春諸事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二百六十七章 丹水之戰(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吳楚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一百零九章 壽王歸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苑之談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
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隴東之戰(中)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七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鄉暫歇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鄉暫歇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四十三章 七月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隸人築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擊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勢態終止?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三百四十三章 隸人之弊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六百零五章 先登將令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歡而散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嚴肅軍紀(上)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一章 贏姓林氏之南秦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三十九章 開春諸事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二百六十七章 丹水之戰(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吳楚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一百零九章 壽王歸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苑之談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江水戰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