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

林玧琰終是駛船離開了大梁城,前往滎陽,嬴誠亦是帶着田氏一家送歸林玧琰等一衆大秦使團,對於這位秦公子贏琰,田氏自從是知曉了並不會將自己的樑兒帶離大梁,也是恢復了之前對待這位小叔的熱絡。

魏國的正式國書已經是傳給了林玧琰的手中,與之前傳出來的魏國朝堂消息並不大,由於魏國和大秦的交易乃是大宗交易,且是品種比較單一,魏國拿出來的貨物乃是糧食,而秦國除了百艘雙層戰船之外,一些郢都得到的舊楚珍寶也是能夠拿出來換取糧食。

至於魏國給大秦雙層樓船開出來的價格也並不算便宜,乃是四千石糧食換取一艘雙層樓船,要知曉魏國的計量單位與秦國現在推行的差別很大,四千石糧食乃是魏國的單位,換算成大秦目前的計量單位足足是一萬石糧食。

百艘雙層戰船,便是能夠有百萬石糧食,拿出來這麼多的糧食,可見魏國打造一支鐵甲水軍的決心。

所以,魏國也是徵發了數千民夫沿着河陰一帶修建碼頭和糧倉,以此作爲大魏與秦國的中轉交易之地。

林玧琰此行也是想要看看魏國的河陰一帶,這裡將會是繫緊了未來三年大秦的國運所在,林玧琰也是不得不在意。

大梁到達滎陽,乃是逆流而上,因此時間較之來時,也是多耗費了一倍的時間。

又是在宅陽一帶停靠了一邊,因爲這裡是大河的分流之處,魏國在這裡挖鑿的運河鴻溝雖說是巧奪天工,但是逆流而上,水情也是極爲複雜,近幾日因爲連日陰雨天氣,秦國使團也是在宅陽停靠了數日的時間。

魏國的宅陽守乃是魏國公室的一位子弟,名字叫做魏煦,並非是魏侯的公子,而是出自魏國公室的旁支,或許是因爲有着公室出身的原因,但能夠讓謹慎的魏侯將宅陽這處地方交給其打理,可見此人還是有着一定的本事的。

魏煦也是好生招待了林玧琰一行秦國使團,這幾日的魏國,因爲魏侯以九賓之禮招待了秦國使團,秦國的最新消息也是逐漸流傳到了魏國民間。

這個時候,大多數魏人才是知曉如今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魏國當年打的奄奄一息的隴地之秦,而是佔據了嶺南之地,休養生息,國力也是日漸強大,就是不足數月之前,秦國揮師在舊楚的都邑郢都擊敗了擁有大江天險的數十萬楚國兵馬。

這個時候,魏人才是知曉了中原的西南,嶺南之地,已經是崛起了一個能夠讓魏國值得入眼的秦國!

魏煦對待秦國使團也是十分客氣,當下也是將秦國使團安排在了宅陽最爲豪奢的驛館之中,甚至是拿出來了平日裡珍藏的美酒招待秦國使團。

天公似乎還是不作美,接連三日,宅陽的陰雨都是沒有停止的意思,魏煦的盛情招待並沒有隨着大秦使團的停留有所減緩,又是一日,又是一艘船隊進入了魏國境內,瞧其船隻的規模,倒是絲毫不遜色大秦的雙層戰船。

魏國境內肯定是沒有雙層戰船的,那麼,這艘戰船已經不是魏國的船隻。

那麼,這艘大船究竟是來自何處,從宅陽的大河本流駛過來,風雨飄搖之中,林玧琰也是看清楚了,這支船隊最大的一艘船隻,上面懸掛着一支旗幟,上面赫然是寫着一個“齊”字。

齊國!

林玧琰也是頗爲好奇,魏齊之間雖談不上有多仇對,但魏國乃是作爲中原如今的霸主,而齊國畢竟是昔日的霸主,彼此的關係一定是不和諧。

這個檔口,齊國卻是派遣這麼一支浩大的船隊駛入魏國境內,其中緣由倒是不得不讓林玧琰慎重思慮。

果然,齊國的船隊從大河駛入了鴻溝,也是因爲這一代的陰雨,鴻溝的水流暴漲,也是停靠在宅陽邑中,魏煦也是沒有厚此薄彼,對於遠道而來的齊國使者,也是非常的客氣。

林玧琰也是看到了齊國爲首使臣的旄節,當下也是肯定了齊國派遣出來了不弱於秦國的使團規模進入到了魏國,看其方向,也是朝着大梁而去的。

如此這般,倒是不難猜測了,齊國定然是要和魏國商議什麼重要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影響到秦魏之間的伐交之策。

果然,魏煦在一日之後,也是向林玧琰說起來了齊國的使者的消息,齊國的使者乃是齊國相國田和的兄弟田術,如今齊國的權柄盡數被田氏所掌控,甚至是齊國國君的廢立也是要看着田氏的臉色。

田術在田氏當中,也是一位極有名氣的人物,其兄田和將此人派來了魏國,絲毫是不弱於秦國的陣仗。

如此這般,也是看出來了齊國此番前來魏國的誠意了,畢竟田氏把握齊國的權柄,田術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若是魏國將此人拘留在了魏國,齊相田和必定是與喪失一左膀右臂無異。

這麼說來,齊國派遣來田術作爲使者,所要圖謀着的,必定是超越田術在齊國的價值的。

正是因爲如此,林玧琰也是因爲看到了齊國使者田術,也是爲秦魏之間的聯盟有些擔憂。

不過隨着雨過天晴,宅陽一段的鴻溝也終是放開了船隻航行,似乎是有一些迫不及待,齊國使者田術在得知能夠通行之後,便是毫不猶豫率領齊國使團前往了大梁。

林玧琰也是沒有停留,儘管是略有些好奇齊國此時派遣使者前來魏國究竟是爲了什麼,不過再怎麼說,秦魏之間的協約也是有共同利益的,總之是要比齊魏之間的聯盟來的穩固一些。

是故,繼齊國的船隊離開宅陽以後,秦國的使團也是駛進了大河,前往了滎陽河陰之地。

目前魏國還未安置河陰一地究竟是交給何人處置,目前乃是一應事物有着滎陽守翟衝負責。

翟衝得知秦國的公子已經是來到了河陰,當下也是親自趕出來迎接,以百萬石計量的糧食,即便是翟衝也是不得不慎重再慎重。

翟衝的親歷親爲已經是到了林玧琰皆是佩服的地步,這位魏相國翟璜的族弟幾乎是一個全才,實際上翟衝所養着的門客便是有着百餘人,輔助着翟衝處理政事。

比如說,河陰邑這一代,雖說是翟衝親歷親爲,實際上主持修建河陰倉和河陰碼頭的事情乃是翟衝門客中兩位魏國的名匠負責,翟衝只是負責一應事物的調動。

待秦國的船隻停靠在河陰碼頭已經是建立了數十丈之長的碼頭上,林玧琰也是頗爲驚訝這位魏國滎陽守的行事效率。

其實魏國的國力強盛,並不代表着魏國的一切便是超越了秦國,比如說是在農事生產的農具制式以及建造房屋的水泥,還未在魏國這邊流傳,正是因爲如此,林玧琰見到了這河陰的基本輪廓已經是建造起來了,徵用了數千民夫作爲徭役不過是近來數日的時間,一應調度井然有序,可見滎陽守翟衝“調兵遣將”的本事。

翟衝也是一一爲林玧琰介紹河陰邑周圍的建築設施,據翟衝所說,日後河西和鄴城兩地的糧食將會經過大河聚集在河陰,秦國和魏國上百萬石糧食的交易便是自河陰出,成皋入,魏國亦是會在河陰邑聚集兩千邑卒,專門爲秦國交易設置。

林玧琰一一點過頭,隨後也是問道:“那河陰至成皋的百餘里大河水道,又是如何?”

翟衝想了想,終是說道:“有魏秦兩國共同出兵肅清河道阻礙……當然,似姬周王畿、韓國皆是大魏國派達書信知會,令其不得阻擾!”

翟衝的後半句說的極有底氣,又是看着林玧琰,之前的交道之中,林玧琰並不覺得魏人是像楚國人那般夜郎自大的,這也是魏國受儒家文化的約束,實際上,魏人的骨子裡是很驕傲的。

比如說翟衝這般權衡萬思的魏國名流,在說起來這件事的時候,對於姬周王畿與韓國僅僅是用“知會”“令”等字眼,已經是不難看出來魏人已經是將自己擺在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之中,並且已經是司空見慣。

林玧琰自然也是知曉翟衝的意識裡,大秦也是在此列之中。

因此,林玧琰僅僅是微微皺眉之後,很快便是舒展開了,魏國的強盛乃是得到了中原列國的承認,自有其原因,比如能夠拿出來百萬石糧食而不耗費魏國根本的,對秦國目前來說,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到了最後,翟衝亦是虛指着一處已經是建好了糧倉的方位說道:“秦國的那位使者弦高這幾日在滎陽的手筆不可謂不大,滎陽市面之上的六成糧食皆是被其購走,險些造成了滎陽的缺糧危機……”

林玧琰也是知曉翟衝所指的是什麼,當下也是爲了讓翟沖和一衆魏國士卿放下心,林玧琰也是說道:“目前,魏國已經是和秦國達成了交易糧食的協約,日後秦國的取糧之地自然固定在了河陰,亦是不會越界……”

瞧着秦公子贏琰得到了自己的暗示,翟衝也是笑了笑,亦是將林玧琰帶到了那處糧倉前,待到近時,林玧琰也是看到了堆積成了山丘一般的糧食,而在糧倉之前,林玧琰也是見到了正在令人安置糧食的弦高。

第七百八十章 吳越落幕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零九章 兼併之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五百八十七章 嬴珏態度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後召見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戰楚國第六百三十八章 歸返老秦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五百四十一章 離間之策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七十七章 決戰落幕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相申不亥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四百一十六章 放歸羋雲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二百一十一章 鴆殺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範離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復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扣留羋雲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六百零一章 終是收降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
第七百八十章 吳越落幕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零九章 兼併之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五百八十七章 嬴珏態度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後召見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戰楚國第六百三十八章 歸返老秦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五百四十一章 離間之策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七十七章 決戰落幕第八百章 伐楚落幕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相申不亥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軍首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七百四十一章 逄涓心思第四百一十六章 放歸羋雲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二百一十一章 鴆殺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範離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復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扣留羋雲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六百零一章 終是收降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