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隸人之弊

是故,衆多見到嬴鍾受封江夏官吏的士子亦是紛紛動心,當下林玧琰亦是搖了搖頭,他之所以願意將一個五百石歲祿的官職給予嬴鍾,究其原因是看中了嬴鐘的果斷罷了。

後人想要模仿,恐怕是不可能的,畢竟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得到的獎勵若是人人可得,反倒是不美了。

是故見到後者紛紛以嬴鐘的姿態請官,林玧琰也是暗自抖了抖嘴,推辭道:“諸位不必心急,改日諸位在憑藉自身所學,於這位季樑大夫處求的合適的官位再不遲……”

是故,衆人只能是作罷,紛紛用着羨慕的眼神看着嬴鍾,不過一想到方纔此人的表現的確是可圈可點,受到重用理所當然。

那名苟氏士子亦是又怒又氣的看着嬴鍾,最後瞥了一眼林玧琰,終是暗暗地握緊了拳頭,不發一言。

一巡酒罷,林玧琰道:“我欲在江夏開闢學宮,爲江夏後輩解惑傳道授業尚需要不少士子,即便是諸位士子自身才學不符合治理地方的官職,不妨來學宮任宮師,傳播各家所學,如何?”

“大善!”士子之中紛紛有人應道,其中不乏有想要壯大自家學派的士子,想要藉此推及自家所學。

如此一來,林玧琰亦是將這些追隨自己的門客士子安排的妥妥當當,且不用在自己的府上混吃等死,畢竟似往昔長公子林玧仁與公子信那般白養着門客供吃供喝的花費實在是不小,還不如將這些人換算成現有的勞動力。

毫無疑問,往日裡缺官少吏的江夏官府有了這些人的彌補,將會完成太多的不足。

待殿上議論過後,似乎是隻映襯出嬴鐘的顯達之外,其他的倒是按部就班,旋即林玧琰讓季樑安排這些人住下,只留下了馮簡在一旁。

“馮卿認爲這些人可堪一用?”旋即林玧琰想了想,又是重複道:“那嬴鍾如何?”

馮簡想了想答道:“這嬴鍾雖是起於微末之中,但是膽識卻是超然衆人,江息之地複雜多變,用嬴鍾治理未嘗不可……”

對於嬴鍾,馮簡還是給出了很中肯的評價,旋即又是拿自己舉例:“至於其他人,殿下則是不必擔憂,如同殿下所言,凡事有規有矩,總是出不了大亂子的,就如某來了江夏籌糧,似乎只是交代了當地官吏一些話,便是能夠穩坐郡守府,坐等官吏籌集糧草送上來,未嘗不是殿下制定的規矩便利……”

這倒是提醒的林玧琰,得抓緊肅清吏治的弊端,江夏的重縣制不過是區區大半年的時間,便是陡生變端,現在看上去還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差錯,但若是長久以往下去必然會出亂子的。

林玧琰看着馮簡問道:“若是馮卿的話,怎麼處理江夏的這些隸民?”

馮簡道:“殿下可知如今江夏有多少隸民?”

林玧琰想了想方纔回道:“來的匆忙,這些事情季樑還未與我說,不過我走的時候便是有近三萬人的隸民,如今算過來大半年過去,定然是翻倍了吧?”

“是三倍!”馮簡這些天看江夏郡府堆積如山的竹簡,對於這些事也是知曉的,當下道:“如今江夏的隸民已經是破了十萬之數,其中青壯,便是有近五萬餘人!”

說到這裡,馮簡語重心長的說道:“殿下,此中積弊久矣,要知曉,江夏的平民戶籍不過只有七千餘戶,四萬餘人啊,隸民的數量足足是兩倍於民衆,雖是荊人溫馴,但……若是除了變故,恐怕江夏鎮壓不了這麼多的隸民啊!”

“近十萬人的隸民!……”林玧琰驚詫,他當初將此事直接交給黃荃等人打理,亦是沒有想到江夏隸民的增長居然是這般井噴式的姿態:“哪裡有這麼多的糧食去換取隸人!”

“殿下是低估了荊地的暴亂,年年江水引發澇災,近乎六成的荊地顆粒無收,荊地之民能夠傳出易子相食的駭聞,可想而知當地的民衆生活如何,有些荊人聽聞大秦這邊能夠活命,拖家帶口跋涉數百里渡過大江和漢水而來投奔江夏……”

聞言,皺起眉頭,隨即看着馮簡道:“如今看來,只有大幅度變隸民爲大秦國民了!”

馮簡伸出手道:“殿下請說!”

林玧琰道:“大秦與韓國相比,短缺的不是疆域,而是人口,如此看來,荊楚之地的人口多,但荊楚的諸侯國卻是不施仁政,不妨引出來一些政策,吸引荊地之人來我大秦定居,如此一來,也可增加本國的賦稅與兵源!”

林玧琰簡短的一句話,似乎是爲馮簡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當下思索良久,纔是確定道:“殿下的意思是化秦外之民爲大秦之民,說此事並不難,但是做起來……”

馮簡對此事猶豫,並不打斷林玧琰的興致,當下只聽林玧琰說道:“不妨削除外來之民入秦爲隸人的政策,改爲凡是成戶投奔大秦的百姓,賞賜田宅,如何?”

“這……”馮簡聞言,並不喜悅,而是道出來了其中的短板之處:“某覈算過江夏的田地,若是大肆招收流民,哪裡來的那麼多的田地?”

林玧琰回道:“江夏和南郡地廣人稀,難道還怕沒有那麼多的土地麼,那城池之外還有大量的荒野,加以墾荒,足以容納得下!”

“這般一來……恐怕江夏的隸人的縮水三成……”

“如馮卿所言,這些隸人能夠爲了好好地活着,爲大秦幹上二十年,但是有沒有想過,終有一日他們總歸是要一些更高的東西的,即便是大秦不想給,他們未見得不會自己拿,荊國的舊事不足以說明了麼。”林玧琰站起來,走到馮簡的面前道:“楚國不想給的,那些荊人就自己站起來自己拿到手裡,如今的大秦可還沒有當初的楚國興盛,不如給這些隸人一條看得見摸得着的路途,只有這樣,他們纔會心甘情願的爲大秦所用……”

馮辭在旁邊點了點頭,道:“是某短淺了,殿下說的沒錯。”

“馮卿的顧慮也是未嘗沒有道理……”林玧琰想了想,終於是道:“若是想一勞永逸的解決江夏這邊的問題,歸根究底,還得馮卿出手,制定一套比南陽那邊的編戶齊民更要詳細有用的方法才行。”

“某……”馮簡似乎是感覺到了肩上的重擔,頓時有些猶豫起來,不過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回道:“喏!”

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手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戰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後各態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備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四百三十章 秦軍發難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四十二章 謀劃出兵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七十六章 決戰(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二百二十三章 反應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第二百九十一章 隴東之戰(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覺詭異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四百一十章 範離辭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敗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關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
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手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戰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後各態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備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儲(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四百三十章 秦軍發難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城規模(下)第四十二章 謀劃出兵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七十六章 決戰(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七百六十一章 議定盟誓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二百二十三章 反應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第二百九十一章 隴東之戰(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軍攻秦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覺詭異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四百一十章 範離辭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七百一十七章 伯丕大敗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關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