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

毫無疑問,大秦儲君的正室婚姻根本就是由不得林玧琰做主的,就秦公看來,的確是如此,無論怎麼說,這都是一樁政治婚姻,成與不成只能夠從大秦的國家利益上思慮,而不會摻雜半點私人的情感在裡面。

“楚國經過吳國敗亡之後,已經是無力助孤大秦更上一層樓,韓國乃是秦國的世敵……二者不加考慮乃是情理之中,然則,你爲何拋棄了魏國?”秦公反問道。

林玧琰卻是回道:“一山不容二虎,秦國要傲視諸侯列國,而魏國已經是做到了這一步,秦國若是想更進一步,勢必要衝突魏國的權益,秦魏之間,乃是諸侯列國之上的大勢之敵。”

“那你爲何要選擇老秦呢?”

林玧琰再次回道:“老秦與大秦乃是同根溯源,尤其是面臨中原複雜的局勢之前,於大秦而言,老秦的確是比任何一諸侯列國都值得信賴,不過……也僅僅是更夠信任罷了,絕非是託付。”

秦公點了點頭,這纔是放緩了一些語氣言道:“你南援楚國的時候,孤便是招來了韓相與你公叔前來商議此事,皆是言明,大秦的盟友,最佳人選的確是老秦,尤其是眼下這個檔口。”

“眼下這個檔口?……”林玧琰也是疑慮。

秦公這纔是道出來了實情,言道:“老秦已經是擊敗了犬戎王庭,義渠等諸多部落,亦是被老秦馴服,比起來大秦的援楚一戰,老秦平定諸戎的戰役,所積蓄的國力,已經是足以支持其東出函谷關,討伐河西了。”

“大秦派往老秦的密探送回來的細作,亦是言明,老秦人在厲兵秣馬,估算着過了這個冬季,老秦人便是要東出函谷關,向着魏國的河西郡發動進攻了!”

這亦是出乎了林玧琰的意料,當下亦是好奇,又是不解,詢問道:“犬戎王庭傳承了千餘年,比起來姬周王朝亦是不遑多讓,甚至當年姬周東遷,亦是因爲犬戎率領西陲諸戎攻破了鎬京,老秦即便是戰勝了犬戎王庭,恐怕傷敵一千,也會自損八百,怎麼會這麼快便要恢復元氣,伺機東征?!”

“這也是孤的好奇之處……”秦公點了點頭,隨即也是回道:“說到底,那位老秦的左庶長公孫鞅的確是一位難得的治國賢才,其將老秦人的血戰之心,揮灑的淋漓盡致,據大秦的密探回報,就連最爲厭戰的平民,在老秦也是十分渴望開戰!”

“孤想了想,十有八九,乃是老秦的二十等功爵制,乃是以【戰】爲重,倒不似大秦以【耕】爲重。”

聞言,林玧琰也是不由得驚詫道:“這般的老秦,雖說是強勢,但其隱患也決不在小處!”

秦公點了點頭,當下道:“如今大秦的商賈已經是通過隴西,商於與藍田,開闢了一條通往老秦的道路,諸侯列國之間,消息走漏的並不慢,你恐怕是在宛城之內歇不得,便是要趕往老秦,促成聯盟。”

國事爲重,林玧琰也是點了點頭,不過似乎是想到了什麼,林玧琰也是回過頭來,看着秦公,問道:“君父當對荊地四郡如何處置?”

秦公目色一動,旋即也是回過頭來,視線並未盯着林玧琰,倒是看着殿外,數息之後,似乎是胸腔之內經歷了些許起伏之後,秦公方纔是問道:“那荊南王已經是承認了自己就是孤的汯相吧?”

林玧琰點了點頭:“兒臣當日便是以君父所教授的那些,說服了荊南王,如今荊南王還是坐守桂陽,其與荊地南部諸多蠻夷部落甚至熟稔,故此,替秦國安撫那些南蠻。”

秦公點頭道:“前幾日範宣亦是讓荊地的人口報之於孤,舊楚數百年的積累,讓荊地的人口不下於千萬之中,然而,數十年的戰役,天災人禍,已經是讓荊地的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空,孤希望荊地乃是大秦的糧倉,然而,恐怕非是長久的治理,短時間裡也是休想達成如此目的。”

“這也是並非很難。”林玧琰亦是回道:“荊地之患,多是因爲大江洪澇,若是將大江馴服,荊地便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元氣。”

“馴服大江?”秦公也是泛起來了一絲苦笑:“何嘗容易,中原大河亦是先民奮力了數千年方纔是勉強馴服。”

“君父,中原善於水利之法的俊傑絕不再少數,那三晉的方熾自從被君父授命治理淯水以來,數年之內,淯水便是成了大秦溝通南境諸郡的命脈所繫,倒不如廣發招賢貼,邀請擅長水利的中原賢才前來大秦,治理大江!”

“此倒是一個妥善的辦法……”秦公點了點頭,方纔是接納了這個主意,隨即,秦公看向林玧琰問道:“不過你好端端的問起荊地,恐怕也是和那位荊王有着莫大的關係吧?”

林玧琰對此也是毫不避諱,當下回道:“君父這句話倒是說錯了,如今已經是沒有了荊王,有的只是大秦的封令祝融!”

“荊民愚昧,以鬼神巫術引誘其爲秦人,的確是可取之術。”秦公道:“那荊王乃是一個女子,你若是有意,不妨將她納入大秦公室之內,孤並無意見,至於荊地,未嘗日後不能夠作爲其子的采邑。”

林玧琰點了點頭,這些話乃是數月之前便是傳到了秦公的面前,倒也不用意外。

言至如此,秦公也是回過頭來道:“荊地地廣人稀,便是令範宣的長沙郡府統一治理吧,祝融軍的將領,孤也會挑選一批老秦人前去,至於孤的汯相……既然是顧念着那祝融天公的知遇之恩,不願離荊地,孤也是不會勉強。”

“便許其爲長沙別駕,銜同郡丞,行郡守之事,協助範宣治理荊地吧……”

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生分歧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四百零二章 鄢城後事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賣府邸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魯陽(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用意!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五百六十四章 隴東新象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六百零一章 終是收降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歲之前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盡意現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五十三章 攻陷隨都第三百六十章 戰火熄滅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先發制人【二合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七百四十三章 魏軍後撤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風伐檀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八百一十九章 四面伐魏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對問(上)第七十六章 決戰(下)
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生分歧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四百零二章 鄢城後事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賣府邸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六百零三章 東出大計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魯陽(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用意!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五百六十四章 隴東新象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六百零一章 終是收降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歲之前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盡意現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五十三章 攻陷隨都第三百六十章 戰火熄滅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先發制人【二合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七百四十三章 魏軍後撤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風伐檀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八百一十九章 四面伐魏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對問(上)第七十六章 決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