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坦克首戰

這年頭坦克並不出現幾年時間,各國對坦克的使用還停留在突破戰壕、支援步兵作戰上面,這一段不管是德國又或者是英法兩國都是如此。但是中國的裝甲部隊從成立的那一天開始,就是以混成裝甲部隊的模式獨立作戰爲目標建立的。

如此多年過來後,通過大量的試驗以及演習,並且吸取了大量歐洲戰場上的經驗後,中國的裝甲部隊逐漸發展成熟,這一點可以從中國的坦克發展上得到充分的瞭解,以第一代的t1、t2坦克,再到第二代的t3/4/5這三款坦克,然後再到最新研發並輔以的第三代t6/t7這兩款坦克,中國的坦克研發和裝備始終都是根據裝甲司所提出的快速突擊理論進行的。

爲此當其他國家的坦克都圍繞着如何增厚裝甲,朝着龜速厚甲的重型坦克發展時,中國最新服役並研發的t6式中型坦克和t7式重型坦克都是具備了高速度以及長身管火炮,相當於歐洲主流坦克而言,裝甲就是薄弱的多。換句話說,現在歐洲坦克強調的是防護和火力,而中國坦克強調的火力和機動。而歐洲和中國坦克對於火力上的認識也是有所差別的,歐洲坦克,尤其是大行其道的重型坦克大多數都是多炮塔,以美軍中裝備了近千輛的馬克8式坦克爲例子,它就是經典的多炮塔,裝備了多門的坦克炮和機槍。而這些火炮也是以短身管的榴彈炮爲主。

之前中國的坦克裝備的也是短身管的榴彈炮,但是在t6式和t7式這兩款坦克中卻已經是採用了長身管的坦克炮,口徑沒有多大,但是這些長身管的坦克加農炮卻是具備了優良的穿甲能力,如果遭遇敵軍坦克時可以有效的擊毀敵軍坦克。

中國所提出的這種快速突擊理論到底有沒有作用,說實話現在就連裝甲司的司長方大山自己都是很難保證的。

而現在,裝甲部隊的第一次實戰就給予了他們檢驗裝甲部隊的實戰效能以及快速突擊理論是否有效的時候了。

當命令下來後,特遣裝甲團的指揮官林勇非少將和卡拉欽斯克戰役的總指揮第十八師師長溫濟忠少將以及副指揮第七師師長陳衛華少將三人進行了詳細的作戰計劃討論,七月十二號,林勇非少將率領特遣裝甲團向東南方向進軍,中國的裝甲部隊編制和普通步兵的編制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步兵乃是騎兵和炮兵都是保持了標準的三三制,但是裝甲部隊卻是由於採用混成模式,計劃是以營爲主要作戰兵力,所以坦克營或者是摩步營都是採用了四連制甚至是五連制。比如裝甲部隊主力:中型坦克營下轄一個裝甲指揮連,兩個中型坦克連,一個輕型坦克連,每個營標準編制爲三十六輛坦克以及部分裝甲車和運輸車輛等。而摩步營則是下轄三個裝備普通輕機槍和六十毫米迫擊炮的摩步連,一個裝備重機槍和八十毫米迫擊炮以及反坦克炮的重型摩步連,還有一個裝備四門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和四門75毫米步兵炮的摩步化炮兵連。這是五連制的大編制,其一個摩托化炮兵連的配屬更是讓區區一個摩托化步兵營就直接擁有了重火力的支援。

這種火力標準就是放到二戰期間那也是一流列強的水平!而正是因爲這種密集的火力密度讓組建裝甲部隊的成本高昂到讓每年擁有足足五個億軍費的陸軍都得心痛的滴血,要不然弄了好幾年也不會到現在才弄出來一個第一裝甲師和一個摩步師了。

關閉

實際上現今中國裝甲部隊的火力密度是太過於超前的,成本和收穫完全不成正比,然而爲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怪胎呢,這完全是受到了歐洲西線戰爭的嚴重影響,歐洲西線戰爭上的火力密度讓每一個加入到軍事觀察團的中國將領們都是目瞪口呆,那些打了好幾年內戰的中國將領們見識到了歐洲戰場上萬炮齊發的壯觀場面後,就是知道和歐洲列強部隊比起來,自家在內戰期間應以爲傲的優勢火力根本就不夠人家看的。當這些將領們受了刺激回國後,除了一再要求增加大口徑火炮數量外,裝甲司在制定裝甲部隊編制的時候也是以歐洲西線的火力密度爲參考,破天荒的在摩步營下都設立了炮兵連,以求將來在面對歐洲列強部隊時保持火力密度。

裝甲部隊的火力密度太大就直接導致了建軍的成本直接翻倍,導致裝甲部隊的數量遲遲無法得到提高。

儘管有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裝甲部隊的火力密度高了,那麼前線帶兵的將領也就越歡迎,也正是憑藉着自身的火力優勢,林勇非才敢帶着特遣裝甲團主攻往西南方向快速突進而去,要知道他手下的特遣裝甲團除了一個坦克營和兩個摩步營外,可是還有着一個摩托化炮兵營,裝備了四門的105榴彈炮和八門的75毫米野炮。另外還有着大量的輔助部隊,他的一個特遣裝甲團的總兵力可是有着四千餘人,裝備了差不多四十輛的坦克以及數十輛裝甲車以及衆多的半履帶式運輸車輛和輪式卡車,整個團的行軍全部依靠車輛,哪怕是前線作戰也是可以依靠坦克和裝甲車實施戰場突擊。實際上這就是一個縮小化的裝甲師,稱之爲裝甲旅也不爲過。

林勇非帶着裝甲團在西西伯利亞的平原一路往西南方向奔襲而去,緊隨他們後邊的是由第七師騎兵營、第十八師騎兵營聯合組成的第二梯隊支援部隊,這兩支騎兵加起來有一千多人,在這場預定的作戰計劃中,是當成騎馬的摩托化步兵來使用的,主要任務就是掩護保障前線突擊的特遣裝甲團的後勤補給線,隨着特遣裝甲團的不斷深入,由汽車、半履帶式運輸車輛組成的後勤運輸部隊也是延綿上百公里以上,爲前線的特遣裝甲團提供油料和彈藥的補給,爲了配合特遣裝甲團作戰,正面的第七師和第十八師步兵部隊也發起了大規模的正面進攻。

特遣裝甲團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奔襲超過上百公里後,越過伊爾特斯河後攻佔蘇軍在鄂木斯克南部的塔佩克。

根據空軍第26偵查中隊的偵查報告,已經可以確定塔佩克乃是蘇軍在南部方向的重要後勤補給基地,並且擔負了卡拉欽斯克前線蘇軍的後勤供應。當初溫濟忠也想過要派出騎兵部隊打掉塔佩克到卡拉欽斯克的這條運輸線,但是蘇軍中在這個方向上有着一個騎兵師,以中國的兩個步兵師下屬的一千多騎兵根本無法面對那一整個騎兵師的打擊,所以騷擾了數次後損失不小也就放棄了這一計劃,這一次,他們是準備直接端掉塔佩克,徹底截斷卡拉欽斯克蘇軍的補給線。

其實蘇軍和中軍以及俄軍在這一場戰役中的基本戰略思想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打掉敵軍的補給線,然後徹底擊潰敵軍主力部隊。蘇軍攻佔卡拉欽斯克是如此,中軍想要攻佔塔佩克同樣如此,而誰勝誰敗,那就得看誰能把對方的補給線切斷的更久一些。

就當林勇非率領着特遣裝甲團朝着塔佩克直奔而去的時候,蘇軍雖然沒有空中偵查,但是他們的騎兵偵查也不是擺設,很快就是察覺到了中軍在南部的異動,當時他們還以爲中軍再一次派出部隊來打擊他們的補給線,所以迅速出動了騎兵部隊前往阻截。

當兩支同樣都有着高機動速度的部隊以近乎九十度的夾角香遇到一起的時候,歷史上第一次的騎兵和坦克對決就是開始了!

平原之上,一方是冒着白煙的鋼鐵怪物,而另外一方則是強壯的高大騎兵,這一場遭遇戰雙方都沒有過多的準備,當雙方的最後指揮官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蘇軍的五百餘名騎兵已經朝着中軍的一個坦克連共九輛坦克發起了衝鋒!

當騎兵叫嚷着烏拉開始朝着鋼鐵坦克衝鋒的時候,其氣勢甚至把坦克內的那些坦克兵們嚇得發傻,然後只能是死死的扣着機槍的扳機,然後坦克炮的炮口也是不斷的發射出炮彈。

炮彈和機槍子彈成片的撒出去後,讓無數的騎兵去見了他們的馬克思上帝,而就當騎兵們紅着眼睛揮舞着馬刀衝向了坦克身前,然後熟練的揮舞起馬刀砍向坦克的時候,除了讓手中的馬刀和坦克之間碰出了耀眼的火花外,沒有給坦克留下哪怕一絲的傷痕。

騎兵們絕望了用刀拼命砍着,做着無用功的同時也被前後左右的中軍機槍子彈掃射在地!

夕陽逐漸西下,炮聲和槍聲也逐漸停下後,坦克周邊倒下了無數的騎兵和馬匹的屍體,此戰,中方的無一人傷亡,而對他們發起衝鋒的蘇軍六百餘名騎兵死傷近半,剩下的在絕望中飛奔逃離!

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91章 福州冬日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72章 牽手賞梅第7章 林家有女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95章 北京兵變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1040章 秋熱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40章 亨利歸來第408章 煉油廠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33章 羅漓心思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57章 北京初雪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191章 伍世鍾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95章 北京兵變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40章 亨利歸來第315章 B3轟炸機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
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91章 福州冬日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72章 牽手賞梅第7章 林家有女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95章 北京兵變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1040章 秋熱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40章 亨利歸來第408章 煉油廠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33章 羅漓心思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57章 北京初雪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191章 伍世鍾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95章 北京兵變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40章 亨利歸來第315章 B3轟炸機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