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北洋謀劃

陳敬雲聽罷參謀部的回報後,也是詳細考慮了這個方案,覺得這個方案雖然保守了點,但是軍國大事還是穩重一些來的好,全力一擊,劍走偏鋒這種事只適合那些沒什麼牽掛或者瘋子。現在國民軍家大業大,可是不能出現什麼太大的亂子,加上國民軍的衆多高層雖然整體年輕偏低,但是實際上掌控大權的高層將領年紀都不小,馬成、李繼民、沈綱乃至袁方、陳儀等人是三十四歲左右,袁方的年紀甚至已經是將近五十了。哪怕是年輕一代的林成坤、俞若飛、陳衛華等幾個人也都是二十往後,臨近三十了。

真正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一代大多數集中在基層和中層軍官體系黨中,尤其是那些福州軍校的畢業生,年紀一個比一個小,而兩年後的今年,這些福州軍校的畢業生爬上校官位置的已經很多,二十歲不到的校官也不少,甚至當上少將的都有幾個了,比如陳景飛。總體而言,國民軍是中下層偏激進,大羣年輕的國社黨軍官都是激進無比的,天天叫嚷着北伐拿下北京的就是他們,這些人就是通常意義人們所說的少壯派。

不過和所有軍隊一樣,軍官的高層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保守派,哪怕是曾經是少壯派的年輕軍官等年齡大了,爬到了高層後也會不知不覺的變成保守派。年紀小,地位低的時候想的事少,除了往上爬外還有時間來考慮理想問題,所想的都是不怎麼經過頭腦的,而年紀大了,經歷的事情多了,想的事情也多了就會更加註重實際問題。

國民軍高層裡的高層將領大多數也是很保守的,比如具體戰術方面,陳敬雲曾經提過說游擊戰,提出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概念,但是被那羣將軍們鄙視的一塌糊塗,認爲那些是土匪流兵纔會選用的作戰方式!比如一個重要據點,南京。國民軍怎麼能夠退,把部隊打光了都不能退,再者北洋軍佔據的滁州或者更往北的蚌埠,北洋軍豈能輕易退守,退了國民軍還不得一擊千里直逼徐州城下啊!

國民軍是正規部隊,所需要採用的是正規戰術,那些所謂的偏門戰術對國民軍而言是不適用的,注重的是集中優勢兵力,尋求機會和敵人進行正面對戰。

這種保守的態度也反應到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上,比如那些將軍們一致認爲國民軍的最大敵人是北洋軍,所以不管在江西和安徽方向採取任何行動,但是蘇南前線必須保證足夠的部隊用於對抗北洋軍。

實際上,陳敬雲自己也保守的很!站的位置高了,看的遠的,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顧慮也是越來越多,做出各種重大問題選擇的時候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不會和那些年輕軍官一樣,腦袋一發熱就做出了選擇。

當即,參謀部提出的初步作戰計劃陳敬雲就是批准了,吩咐參謀部即可進行前期準備,務必儘快完成作戰準備。要打仗可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哪怕是有了詳細的計劃也需要進行各種前期的準備,比如部隊進入預定出發陣地要時間,後勤部要給那些作戰部隊提供充足的補給也需要進行前期的物資儲備,免的打起來前線部隊沒有彈藥可用。決定出兵開始到真正進攻,所需要的時間可不是一天兩天,少說也要十天半個月。當初國民軍爲了準備蘇南戰事可是前期準備了一個多月,人家北洋爲了揮軍南下也是準備了好長一段時間,這還不算事前後勤部儲備作戰物資的時間呢。

而這些軍事行動進行準備着的時候,陳敬雲已經吩咐宣傳部門展開全面的輿論攻勢的,最先是在各大報紙上討論暗殺事件,用着各種虛頭和口號引發全國性的大討論,但是國民軍的前面數天內卻是始終沒有公開暗殺事件的背後主謀,只是一再承諾國民軍不會對此事善罷甘休,必然會用雷霆般的手段打擊敵人。

這時候,北方的袁世凱也是有些看不明白了,這次的暗殺事件外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身爲當事人的袁世凱卻是清楚的很,刺殺陳敬雲的就是趙秉鈞手下的人,而且這事還是他袁世凱親自授意的。而自己遭到的暗殺,則是國民軍那邊的人,趙秉鈞手下的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沒幾天功夫就查明瞭刺客的身份。

可以說這事對於雙方核心高層而言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很明顯是北洋的趙秉鈞派人去刺殺陳敬雲,然後國民軍的陳彩爲了報復派人刺殺袁世凱。這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按照預定劇情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就是雙防開始指責,然後開始罵戰,最後雙方在蘇南地區在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交戰,進而引發北洋軍的全面南下。

本來袁世凱也是打算這麼做的了,津浦線上的部隊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只要在蘇南地區把國民軍的主力部隊擊敗,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秋風掃落葉,不管是國民軍殘部還是革命黨人又或者是南方的滇軍和桂軍都不能阻擋北洋軍一統天下的局面。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是有些出乎袁世凱以及衆多北洋高層將領的預料,南邊的陳敬雲始終都沒說是誰策劃了這次的暗殺,而且最近幾天閩浙兩省的輿論已經逐漸有把矛頭指向革命黨人的傾向。

“這個陳敬雲,他到底想要幹什麼?”段祺瑞也是有些理解不了:“根據南邊傳來的消息,國民軍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動,很有可能近期會有軍事行動!”

袁世凱也是一臉深沉:“江北那邊如何?”

段祺瑞道:“大總統放下,現在華甫兄親自坐鎮江北,背後又有曹錕的第三師和第二混成旅隨時可支援,出不了問題!如果他們要渡江的話,憑藉他們在蘇南地區的兵力,是絕對無法取得什麼大優勢的。而且看他們的調動似乎也不像是全部調往蘇南前線,而是其他方向!”

袁世凱想着,然後眼中精光一顯:“國民軍在廣東的調動如何?”

段祺瑞也是個聰明人,一聽袁世凱提及廣東國民軍的動向,當即是想到了什麼然後道:“據傳廣東那邊到底國民軍也有了調動,甚至福建省內的國民軍也有調動。”

袁世凱道:“如果我猜的不錯,這陳敬雲是要對江西下手了!”

段祺瑞道:“這南方各軍閥都是脣亡齒寒的關係,他陳敬雲要去打江西,廣西的陸榮廷和唐繼堯豈能坐看他們佔據江西。哪怕他們不動,還有我們呢!”

袁世凱閉上了眼,緩慢道:“南邊爲何不遲遲公佈暗殺事件的主謀,我們既然能夠查不出刺殺我的人是他們幹,那麼他們難道就查不出來暗殺陳敬雲的是我們的人?只不過是故意掩蓋而已!”

段祺瑞道:“難道,他們是準備把這次的事情推到革命黨人身上?”

“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了!有了這個藉口,他就敢直接出兵江西,哪怕是唐繼堯和陸榮廷反對他也要拿下江西。至於我們嘛,你覺得我們在津浦線上的部隊能不能突破他們的長江防禦,攻佔南京和鎮江,繼而攻佔上海和杭州?”袁世凱說完看着段祺瑞,等着他回答。

段祺瑞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難!上次的蘇南戰事裡,我軍雖然在戰鬥力上強於國民軍,不過國民軍卻不是革命黨人那種不堪一擊的軍隊。依照他們在蘇南的部署,我軍要渡江作戰的話,我們不能取得兵力優勢,同時又面臨長江天塹,而海軍現在又在國民軍手裡,到時候要渡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集中兵力渡江成功,但是面臨國民軍在蘇南地區部署的重兵,我軍想要進一步突破南下的話任舊是個大麻煩!”

袁世凱道:“不錯,我軍要南下不易,同樣他陳敬雲要北上也是千難萬難。不過既然津浦線這條路走不通,那就走內陸腹地!”

“大總統是說安徽?”段祺瑞也是被電通了思路:“長江到了南京之後,繼續往西河道狹窄國民軍的大軍艦就不能進來,哪怕進來少數幾艘小軍艦也不足爲懼,而且內陸腹地長江那麼長,我軍完全可以避開國民軍的阻擊,進而跨過長江向南方內陸推進,甚至可以繞過去進攻杭州,切斷蘇南地區敵軍主力部隊的後勤補給。屆時,南京和鎮江大可一戰而下!”

“很明顯,陳敬雲也是這麼想的!”袁世凱道:“我們想打下去,他們就想着打上來!”

“既然如此,那麼國民軍肯定是要攻佔江西和安徽了,那我們該如何應對?”段祺瑞道,看出國民軍的佈局是一回事,但是怎麼應對又是另外一回事。

“哼,許他們打革命黨人,難道就不許我們打嘛!”袁世凱繼續道:“這兩天看看南邊的輿論,如果他們繼續往革命黨人頭上栽的話,我們也就和國民軍一樣,把這次的事載到革命黨人的頭上去。只要這勢造出來,還怕國人不理解嘛!”

袁世凱繼續道:“再說了,國民黨那羣人在國會裡太惹人厭煩,天天說要組閣換選總統,如果不是弄出來一個進步黨的話,怕是他們都要獨自組閣了。現在雖然有個進步黨擋着,但是保不準以後會出現什麼問題,現在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他們老窩給端了。我看他們還在國會裡敢不敢繼續叫嚷着組閣和換選總統不?”

段祺瑞這個時候一邊是爲北洋找到一個全新的出路高興,一邊又是爲孫文那些革命黨人趕到悲劇:“瞧,能夠讓北洋軍和國民軍這個兩個生死對頭雖然不串聯,但是心生默契同時動手打的,估計也只有孫文和黃興這羣倒黴蛋了!誰讓你們實力不咋地又太高調的四處宣揚,偏偏還佔據了江西和安徽這兩個重要省份。江西對國民軍而來那麼重要,而安徽對國民軍和北洋軍而言就是未來的中原大戰戰場。這夾在中間又不能被拉攏,這不被打才見鬼了!”

“雖然我們也要出兵,不過這黑鍋卻不能自己背,等國民軍出兵了後,我們再出兵,雖然是後手但是也免的國人罵我們挑起內戰,到時候還可以用中央調節他們兩方的戰事嘛!”袁世凱說到這裡,也是不由得哈哈笑了起來。

拿下安徽後,加上現在已經靠向北洋的湖北省,那麼北洋軍就消除了長江以北的最後一個革命黨人的勢力,然後也就不必擔心着津浦線被革命黨人切斷,就可以用全部精力來和國民軍以及其他幾個南方軍閥進行一場生死大決戰,一戰統一中國。

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457章 北巡(二)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67章 關餘貸款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858章 秦海濤第5章 光復餉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30章 購軍械(三)第67章 關餘貸款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235章 岑春煊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034章 變化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302章 遷移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858章 秦海濤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43章 飛鴻號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75章 演講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353章 王麒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89章 政治聚會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619章 桃花情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
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457章 北巡(二)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67章 關餘貸款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858章 秦海濤第5章 光復餉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30章 購軍械(三)第67章 關餘貸款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235章 岑春煊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034章 變化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302章 遷移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858章 秦海濤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43章 飛鴻號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75章 演講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353章 王麒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89章 政治聚會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619章 桃花情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