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預研計劃

中國、俄國這兩個國家長期和蘇俄在西伯利亞一帶進行軍事對持,雖然說自從1923年之後,就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了,但此後的這些年裡雙方之間的軍事對持並沒有放鬆下來,偶爾也會爆發一些小規模的武裝衝突,不過雙方都還算剋制一些小規模的戰鬥也都是會壓制了下來。

這樣的長期軍事對持就造成了雙方的軍事對抗,這種軍事對抗不但體現在實際前線部署兵力上,同樣還體現在雙方的各種新式軍事裝備的競爭上。

畢竟兩者之間的敵意那麼濃,是屬於那種隨時都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的狀態,這種情況下不管是中國還是蘇俄方面,都是不敢放鬆對彼此間的警惕,彼此都是派遣了大量的軍事間諜刺探雙方的軍事情報,具體下來各種新式裝備的情報數據自然也就是雙方間諜機構的重點目標。

比如當中國的T9中型坦克大規模服役後,蘇俄那邊很快就是通過間諜以及其他方面的手段獲悉了T9坦克的一些大體性能,而對於130年前後來說,中國的T9坦克性能是屬於絕對的先進行列,而T9坦克的出現讓蘇俄方面更是擔憂無比,爲此蘇俄加快了數種坦克的研發力度,而爲了對抗中國T9坦克的那麼七十五毫米的坦克炮,新研發的蘇俄坦克也是極爲注重防護能力。

而蘇俄研發新式坦克的情況自然也是被中俄兩國的情報機構查探得知,畢竟蘇俄和俄羅斯共和國可都是斯拉夫人,彼此間的間諜比較容易混進去,所以才讓中國和俄羅斯方面這麼快得知了蘇俄的新式坦克研發計劃。

於是乎,爲了對抗蘇俄正在研發中的新式坦克,中國方面也是早早進行了新式坦克的研發,Z45重型坦克研發計劃和T9U坦克研發計劃就是這樣背景下的產物,等這兩款坦克研發的差不多後,也就被陳敬雲正式命名爲T11坦克和T12坦克了。

這兩種還處於研發試驗狀態的坦克是中國陸軍用來對抗蘇俄正在研發中的新式坦克,算的上是一種預防性的研發計劃。

而同樣處於預防性研發計劃的還突擊炮。突擊炮這個概念來之於駐紮西伯利亞的第二裝甲軍,因爲第二裝甲軍長期駐紮西伯利亞地區,主要作戰目標是對抗蘇俄,這一點和駐紮東北地區的第一裝甲軍和駐紮華北平原地區的第三裝甲軍都是不同的,而預定作戰目標的不同也就造成了這三個裝甲軍的一些作戰理念以及裝備上都有着不同。

比如第一裝甲軍的預定作戰區域是東北四省、俄羅斯共和國東部地區、朝鮮地區,主要敵人也就是日本了,而由於日`本缺乏裝甲力量,所以第一裝甲軍裝備的坦克也都是以T6以及部分的T9坦克爲主,真正的重型坦克就比較少了。

而第二裝甲軍呢,目標可是蘇俄方面,而蘇俄的裝甲力量可不弱,雖然他們的坦克性能不咋地但是發展潛力比日`本大多了,這幾年各種各樣的坦克研發計劃陸續提出來,讓第二裝甲軍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而西伯利亞地區的地形也比較好,所以第二裝甲軍裝備的坦克都是比較重型化,比如以前的T7系列重型坦克絕大部分都是部署在第二裝甲軍,而中國陸軍目前現役的新式坦克T9中型坦克也是優先部署在第二裝甲軍,此外,第二裝甲軍還是陸軍中第一個裝備大口徑自行火炮的部隊,自己改裝的多門的155毫米口徑自行榴彈炮。

第二裝甲軍由於面臨着蘇俄裝甲部隊的壓力越來越大,對於反坦克火力也是有着極大的需求,除了想要裝備更先進的新式坦克外,也是不得不想着其他的辦法來增加反坦克火力,一方面是價格限制,別說T11重型坦克的價格不便宜了,就連T12坦克的價格也不便宜,而更另外一方面則是對上蘇俄的那些龜甲坦克以及歐洲國家的那些龜甲坦克,中國現有的普通坦克上的坦克炮根本就打不穿。別說還有着大量服役的T6坦克上五十七毫米坦克炮無能爲力,就連T9坦克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還好說,但是T9中型坦克作爲中國最新銳的坦克,實際上到現在的總產量也不過三百多輛,而且絕大部分都是1930年和1931年中日戰爭時期緊急生產的T9A型和T9B型,這幾年生產的T9C和T9D等型號數量都不多,也就是每個型號十幾輛,多也不過二三十輛的樣子。

中國的現役坦克總量已經超過了兩千輛,而這兩千輛坦克中數量最多的是T6坦克,差不多有八百多輛,實際上T6坦克的產量遠遠不止八百輛,因爲T6服役多年,戰損都好好幾十輛了,然後還有各種原因報廢的加在一起並不算少,前後中國陸軍中服役的T6坦克總數是接近上千輛的,而且T6坦克不單單在中國服役,也是俄羅斯國防軍的主力坦克,俄羅斯國防軍裡頭也裝備了一百多輛的T6坦克呢,此外,T6坦克也是中國主要的出口坦克,波斯那邊購買了了也有二三十輛,南美的阿根廷也賣了一點,這T6坦克的總產量差不多有一千三百輛這個樣子,這還沒算各種T6坦克底盤改裝的戰鬥車輛呢,比如自行火炮等等。

接下來數量第二多的是T8系列輕型坦克,差不多有四百輛,T8系列輕型坦克主要是作爲偵查坦克使用,廣泛裝備於各裝甲師,各機械化師,而最近這些年成立的獨立裝甲團也都有配屬,應用非常廣泛,和其他的坦克都集中使用不同,所以普通國民們最經常看到的並不是中國陸軍中裝備數量最多的T6坦克,而是裝備部隊最廣泛的T8坦克。畢竟T6等坦克絕大部分都是集中裝備,比如T7坦克一共才三個營,而且全都在西伯利亞地區,普通國人根本就看不到,而T8坦克呢,基本上全國各地的裝甲部隊都有着裝備,國民能夠看見的次數也就比較多。

T6坦克和T8坦克之後,接下來纔是T9中型坦克,有着三百多輛。再過來就是T7重型坦克,這個基本都部署在西比利亞地區,然後T10輕型坦克也有一百多,主要是部署在中國本土南方省份。

以上的T6中型坦克、T8輕型坦克、T9中型坦克、T7重型坦克、T10輕型坦克。以上的五款坦克就是構成了中國現役裝甲部隊的主要裝甲力量,剩下的雖然還有一些扎亂老舊的坦克,不過都是型號複雜,數量也沒多少,開戰的話基本就沒辦法指望他們了。

而以上這些坦克中,火力最猛的是T9中型坦克,擁有一門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坦克炮,而其他型號的坦克炮都比較弱,尤其是依舊作爲主力使用的T6坦克,上面的五十七毫米坦克炮明顯已經是力不從心。

面對着蘇俄坦克越來越厚的裝甲防禦,中國陸軍除了研發新式坦克外,也不得不另闢路子,而現在陳敬雲看到的突擊炮就是其中之一。

陸軍方面看見既然新式坦克還沒有那麼快服役,而且裝甲部隊現在就需要大口徑的坦克火力,所以就打起了改裝坦克的注意,直接用現有的坦克底盤,然後裝上大口徑的加農炮,爲了裝備大口徑的加農炮,他們也不要求什麼機動性能,甚至連炮塔都沒有,實際上以T9坦克二十多噸的底盤而言,裝上七十五毫米的坦克炮就已經是極限了,陸軍那邊爲了加強火力,硬是要裝上105毫米口徑的加農炮,這根本就是小車抗大炮,機動性能和防護性能是別想要了。

“這個突擊炮的概念是第二裝甲軍那邊先提出來的,他們自己自己也試過在T6坦克的底盤上裝備了105毫米的加農炮,後來我們知道了後也就過去看了,結果發現他們實驗的樣車很有發展的潛力,所以回來後就專門弄了這個。”

羅安說着:“這款樣車用的是T9坦克的底盤,上面搭載的火炮是天津友邦機械公司生產的105毫米口徑坦克炮。”

他口中的天津友邦機械公司是中國二十年代中期才發展起來一個大型重型機械公司,乃是北方的數家大型機械企業合併而來,原先就爲陸軍數個生產步槍和火炮,乃是中國軍方的國防承包商之一,也是中國在北方地區最大的機械企業。後來和蕪湖特種機械公司,也就是原來的蕪湖坦克廠進行合作開發出了七十五毫米三十五倍口徑的坦克炮,也就是T9坦克上面的主炮,從而踏入了軍用火炮的生產行列,隨後又是繼續和蕪湖特種機械公司合作,設計研發了一系列的坦克主炮,包括T10輕型坦克上的57毫米四十倍口徑主炮,T11重型坦克上的105毫米四十倍口徑主炮,T12坦克上的七十毫米毫米四十倍口徑主炮。

到了今天,天津友邦機械公司已經成爲了中國主要的坦克火炮的研發生產廠家,和中國最大的坦克研發製造企業蕪湖特種機械公司可是戰略合作伙伴的關係。

“這個坦克炮和T11坦克上的是同一個主炮?”陳敬雲問着。

羅安道:“是的,是同一款,都是天津友邦機械公司的Y105L40坦克炮。”

看着這麼小的一個車體裝上那麼大的一門坦克炮,怎麼看都感覺到怪異,要知道T11重型坦克可是四十多噸才搭載了一門Y105L40的坦克炮,可是眼前的這個突擊炮用的可是小了一整圈的T9底盤,能搭調纔是怪事了。

“試驗過沒有,性能怎麼樣?”陳敬雲繼續問着,他是知道有着自行反坦克炮這個東西的,眼前的這個突擊炮雖然自己沒有吩咐,但是他們還是自己搞了出來,可見這世界並不是離了自己就轉不動了,沒有自己,這世界的坦克、航空母艦,飛機照樣能夠發展的很好。

羅安道:“之前已經試驗過多次了,表現的相當良好,這款突擊炮的火力足以和T11重型坦克相提並論,但是在造價上卻是便宜的多,而且生產工藝也比較簡單,非常適合用來補充裝甲部隊的反坦克力量!”

羅安口中的這個突擊炮弄出來就是爲了反坦克的,打的就是蘇俄的那些龜甲坦克,要不然費那麼大的功夫裝備哪門105毫米的加農炮幹嘛。

陳敬雲道:“嗯,不錯,裝備部這邊要的就是這種創新的精神,不要侷限在狹小的思維裡。”

武器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實用的新式武器出現,足以對軍事戰略造成重大的影響,而這種事情在重機槍、坦克、飛機等新式武器出現的時候就已經被證明過了,儘管陳敬雲知道現在的軍事裝備發展已經快要和現代接軌了,劃時代的武器概念除了直升機外,其他的絕大部分都已經出現,三十年代裡的武器裝備和後世二十一世紀裡的武器裝備已經差不多了,只不過是技術含量低一些而已,但是坦克還是那些坦克,航空母艦還是那些航空母艦,飛機也還是那些飛機。

三十年代後,留給後人可供創新的空間已經不多了,突擊炮是一個,直升飛機也是一個,另外噴氣式飛機也算一個,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都影響不了大局了。

想到這裡,陳敬雲覺得也有必要先搞,比如這個直升飛機也算是陸軍的裝備,這看完了新式裝備展覽後,陳敬雲就是給陸軍那邊提出了研發直升飛機的計劃,當然他沒說要讓裝備部短時間內搞出來,只是說讓他們現在就展開一些理論上的研究。

而除了這個外,陳敬雲也是打算未雨綢繆提前研究噴氣式飛機。不過對於噴氣式飛機的研究中國方面的技術還有些薄弱,反正現在是拿不出來噴氣式航空發動機。、

在航空航天領域裡,中國在飛機氣動佈局方面的技術算是最好的,而風冷式航空發動機的水平也不算差。而液冷發動機方面的技術就有些差了,而美國人在這一方面的技術不錯,德國人的也可以,所以中國在美國方面引進液冷航空發動機技術遇到問題後,就和德國方面進行了合作,準備一起研發液冷式航空發動機。

如果說上面風冷發動機和液冷發動機都還算好解決的話,那麼噴氣式發動機就不好高了,這玩意需要求的技術比螺旋槳飛機高多了,憑藉中國在三十年年代前期的工業技術基礎根本就搞不出來,這玩意比火箭發動機都難搞。

火箭發動機的話雖然也難,但是這玩意關係到導彈,關係到以後能不能把核彈送到美國和歐洲去,所以陳敬雲對此的重視程度和核彈是同一個等級的,十幾年前就開始理論研究了,現在說起核彈和導彈方面的理論研究,中國方面還算是比較強的。

而噴氣式飛機上,雖然陳敬雲也知道這個是發展的趨勢,但是他也知道飛機的發展得一步一步來,是絕對不可能說直接一步登天就搞噴氣式飛機的,他得從風冷發動機、液冷發動機一步一步走過去,而按照歷史上的時間度,也是40年左右纔會出現。

陳敬雲雖然不會在一戰時期或者二十年代就開發研發噴氣式飛機,但是也不會等到40年代纔去研發,現在是三十年代中期,時間上也剛剛好,而且還可以和德國方面一起合作。反正已經和德國方面進行了液冷發動機的合作研發,再一起合作研發噴氣式發動機的話問題也不大。

這些研究都算是提前化的研究,屬於那種三五年都看不見成果的類似,不過對於這種事情陳敬雲也習慣了,對於新式技術方面的研究他是非常有耐心的,比如這個雷達前後都研究了差不多十年了,現在纔剛弄出來,又比如核彈和導彈,他陳敬雲都用了十幾年時間去扶持人員研究了,現在連個核彈的影子都沒能見着。

不過從去年也就是1933年開始,陳敬雲已經是正式把核物理研究所轉交到了政府方面,畢竟他陳敬雲個人的錢就算再多,也經過住研究核彈那麼龐大的開支啊,尤其是現在覈物理研究所那邊的理論工作已經是做的七七八八了,接下來就是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試驗以及提純核材料,這些試驗和提純所需要非常龐大的資金,必須由國家方面支持才能夠進行下去。

因此每年總統府那邊都多出來一項鉅額轉向資金,這筆資金的用途別說其他人不知道了,就連陳彩這個調查局頭子都不知道,他只知道這些資金是用來某些研究的,而具體研究什麼東西他也不知道。中國要進行核武器的研發計劃,實際上就陳敬雲和幾個爲首的核武器計劃的負責人知道,低下衆多參與計劃的人員雖然知道是進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但是絕對不會知道他們所研發的是核彈。

整個計劃都是及極其隱蔽而分散的,研究基地設立在西北沙漠地區,除了這個總基地外,實際上全國各地還有着衆多實驗室和企業間接參與了這一項計劃,畢竟要製造核武器,所需要的是整個國家的工業部門進行配合的,國內的衆多企業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爲這個核武器計劃出了力氣,比如福樂電氣就是接到了衆多零部件的研發合同,而福樂電氣自然是不可能這些零部件是會被用於離心機的製造,同樣的還有國內的其他數家技術頂尖的企業,他們都是被要求提供一些高端技術的零部件裝備,而他們還不知道,這零部件所組裝的設備都是核武器計劃裡所需要的一環。

按照核物理實驗室那邊的專家們預計,按照目前的規模下去最多五年時間,他們就能夠提純到足夠的原料,然後進行預定計劃的核武器引爆試驗。

實際上中國目前的核武器計劃和歷史上美國的曼哈頓計劃相比要小的多,美國曆史上的曼哈頓計劃的時間是非常緊張的,採取的用金錢來換取時間,而中國目前的核武器計劃時間度是非常寬鬆的,理論研究都進行了十幾年了,而且現在也是和平時期所以也用不着一下子就要求把核武器給弄出來,所以現在的試驗規模上要小一些,在獲得了足夠的試驗數據後,那時候纔是大規模花費巨資生產核武器的階段。

第1024章 忍讓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28章 購軍械(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350章 蔡凝(一)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334章 上海事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95章 北京兵變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1055章 分析(一)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598章 鎮壓(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502章 大會戰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960章 低估(一)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208章 空襲(二)第23章 收攏軍心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533章 59號戰艦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1034章 變化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476章 不孝子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157章 長樂號
第1024章 忍讓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28章 購軍械(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350章 蔡凝(一)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334章 上海事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95章 北京兵變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1055章 分析(一)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598章 鎮壓(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502章 大會戰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960章 低估(一)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208章 空襲(二)第23章 收攏軍心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533章 59號戰艦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1034章 變化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476章 不孝子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157章 長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