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

海軍部艦政司次長曲升看着眼前這幾個身穿黑色西服的調查局特工,五十多歲的他饒是久經風霜了,但是面對現在的這個狀況,也是架不住的臉色蒼白。

或許普通人並不知道調查局是什麼機構,也不清楚他們的厲害之處,但是身爲一個共和國高層將領,身居海軍艦政司副司長的海軍少將,他卻是非常清楚這些調查局的人都是些什麼角色。

官員如果說是被監察部的反貪機構給盯上了還沒有什麼,有背景的可以壓下來,運氣好也能夠逃過調查,但是如果被調查局給盯上了的話,那麼問題就絕對不止是經濟或者瀆職之類的這些問題了,而是更上一個層次涉及到政治問題了。

儘管這些年陳敬雲數次整頓調查局,使得調查局不像成立之初那麼肆無忌憚,想抓誰就抓誰,但是調查局作爲國內唯一個一個特工機構,他的權力依舊大的嚇人,按照管理來說,調查局是不會搭理那些普通官員的貪污受賄等經濟問題,這一方面的事情是由監察部負責的。

但是當凡事的官員所涉及的層次非常高,又或者是和危害國家安全扯上了關係的話,那麼調查局就會插手。

而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中所暴露出來的諸多經濟問題很顯然已經是威脅到海軍的發展,嚴重說就是威脅到了國家安全,單單一個少昊號的建造工程就有了高達八百餘萬的貪污金額,以至於讓少昊號的造價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造價提高的同時甚至出現了一小部分零部件質量不過關的事情。

少昊號這艘輕型戰列艦,可是中國在三十年代倫敦海軍條約中唯一得以建造的主力艦,不管是海軍還是陳敬雲對少昊號都是寄予厚望,希望這艘輕型戰列艦竣工服役後能夠成爲航空母艦的帶刀護衛,進一步提升中國海軍的實力。爲了讓少昊號得以建造,中國海軍不但規劃了數額龐大的造艦經費,甚至在倫敦海軍條約中放棄了對舊有四艘戰列艦的大規模改裝。

如此重要的少昊號從設計之初開始,就吸引了衆多人的目光,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有人敢打少昊號資金的注意,試圖從造艦專款中貪污。

而這些人裡頭就有艦政司副司長曲升少將,曲升,今年五十三歲,早年出身福州船政局,學的也是造船,辛亥革命時他也和其他的海軍軍官一樣加入了福州海軍處,這二十多年來他一步步往上走,他和魏瀚、秦逸等人一樣都是技術性的軍官,不過和魏瀚和秦逸等人的才華橫溢不同,曲升對戰艦方面的設計天分很一般,在裝備部的艦政司任職二十多年,雖然在多艘軍艦的設計中擔任副設計師,但是總設計師卻是一次都沒有擔任過,目前中國的軍艦設計上,首屈一指的自然是艦政司司長秦逸中將,而過來就是造船科的韓通林少將,這兩個人出手的設計幾乎包攬了中國海軍大小所有的軍艦設計,至於艦政司副司長曲升他所做的工作大多數也偏向於行政方面。

而艦政司現任司長秦逸中將是一個很純粹的技術性海軍將領,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埋首戰艦的設計工作,對於具體的管理工作都是交給副手來做的,而這個副手也就是副司長曲升了。

而大量的行政工作坐下來後,也就讓曲升了有接觸少昊號的貪污案,雖然艦政司沒有采購少昊號零部件的權力,但是少昊號上要用什麼零部件可都是艦政司說了算。

有了這份權力後,再和軍械司那邊的人勾結一二,很容易就能夠左右零部件的價格和採購了。

曲升知道自己這一次算是徹底載了,而且還是永無翻身的那種,所以被調查局的人帶走後,他就一直是一臉淡然,沒有辯解,沒有求饒,因爲他知道那些都沒有用,他就這麼緊緊的等待着最後的審判。

“艦政司那邊問題還是不大的,秦逸中將和韓通林少將這些主要的造艦設計師並沒有參與到這一次的風波當中,主要還是曲升和他手底下的一部分人!”陳彩拿着一份厚厚的報告書,上面就是關於曲升的調查報告,而對於曲升的調查報告只是這一次海軍貪污案的冰山一角。

“根據現有了解的情況來看,海軍的問題比較嚴重,不但少昊號存在着嚴重的資金問題,現在在建的三艘中泰級巡洋艦的建造過程中,也存在着極爲嚴重的貪污行爲!”陳彩說着這些的時候也是感到有些驚歎。

海軍的那羣人,這幾年的膽子真的是變大了很多,前幾年的時候那裡有這個膽子,然而現在呢,竟然敢從造艦款中伸手,而這種行爲陳彩知道已經是觸犯了陳敬雲的底線,陳彩知道平時的小打小鬧陳敬雲是不會放在心上,偶爾出一些大問題也頂多問責幾句,但是像今天這種規模的貪墨行爲已經是嚴重危害了海軍的發展和國家的安全,陳敬雲這一次是不會輕輕放過了的。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裡涉及的規模龐大,既然少昊號和中泰級巡洋艦都出了問題,那麼其他的定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你可查了?”陳敬雲的面色有些平淡,前幾天剛知道這事的時候陳敬雲還是非常憤怒的,但是表面的憤怒過後陳敬雲卻已經不會把自己的怒氣顯示出來了,下面人既然敢朝着造艦專款伸手,那麼他就敢把他們的手給斬了。

陳彩道:“問題應該還是有一些的,現在調查局已經進行了秘密調查,預計短時間內就會有結果出來!”

說到這裡,陳彩擡頭看了看陳敬雲,然後小心的問了句:“繼續查的話,查到多高?”

陳彩是跟了陳敬雲幾十年的老人了,然而即便是跟了陳敬雲那麼久,他現在也是搞不太清楚陳敬雲到底想要弄到多大,要知道這一次海軍的貪污事件已經不僅僅是普通的經濟問題了,而是一個影響巨大的政治問題,一個搞不好海軍那邊就會出現大問題,所以在調查上陳彩是非常小心的,現在的調查也一直是秘密調查,除了秘密逮捕了曲升外,其他的人都還沒動呢。

陳敬雲沉思了會後道:“不用擔心什麼,給我一直查下去!”

聽到陳敬雲這麼說,陳彩又是心中驚駭:看少爺的意思竟然是還要繼續深入調查,難道現在挖出來兩個中將還無法平息他的怒氣?還想要拉出來更多的海軍高層?

陳彩身居高位也是二十幾年了,哪怕是早年沒有什麼政治覺悟但是這麼多年調查局局長擋下來,政治敏感性已經是非常強了,按照他原本的預計,海軍貪污一案差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可以結案了,兩個中將,五個少將涉案其中已經足以對海軍造成極大的振動,也可以對海軍內部進行敲打,讓他們收斂一些,但是他沒有想到陳敬雲竟然還不滿足,難不成主席他還想要拉下更多的人?

而更高層的是誰?關時傑?溫庭和?程璧光?還是薩鎮冰?

陳彩心中猜着出去了,他是有些不理解陳敬雲的做法的,但是他理解不了也沒關係,他要做的就是按照陳敬雲的命令去做就是了,陳彩向來是把自己的定位看的非常清楚的,自己就是少爺手中的一把匕首,少爺讓他捅誰他就捅誰。他不想捅也不行,身爲匕首的他自身是無法決定的。

陳彩出去後,陳敬雲看着手中那厚重的報告書,然後站了起來點上一支菸,轉過身去又是看向了牆上的那副巨大地圖。

對於這一次的海軍貪污事件,他一開始的打算只是抓拿幾個人,敲打敲打海軍那邊,省的他們得意忘形了,不過隨着調查的深入調查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一開始只是少昊號的貪污案,然後又是中泰級巡洋艦的貪污案,緊接着就是艦載機採購案的舞弊,而這些事情幾乎是短短的這幾年裡連續發生,然陳敬雲幾乎無法相信,那支前幾年還能夠擊敗日`本海軍的海軍竟然會如此短的時間裡就墮落了下去,雖然眼下還看不出來什麼惡果,海軍依舊保持着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如果繼續讓這種情況惡化下去的話,那麼中國海軍衰敗是遲早的事情,陳敬雲給他們錢造一百艘航空母艦都不管用。

而這種情況絕對不是什麼中下層將領的問題,而是高層的問題,上樑不正下樑歪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的,而這種情況是陳敬雲所不願意看見到的,就好比他知道政府文官體系裡,衆多的中下層官員有着貪污等行爲,但是他卻是沒有太大的在意,因爲這個腐敗的程度是在他的掌控和可接受範圍之內,而政府高層裡還是保持着比較高效和清廉的狀況。但是海軍那邊那麼多海軍高層都涉及了貪污案,就不得不讓陳敬雲重視了。

趁着這次機會,陳敬雲是打算把海軍那邊整頓一次,不然錯過了這次機會也就不是那麼好找藉口了。

除了這點外,還有一個陳敬雲不願意對外人說的原因,那就是薩鎮冰和程璧光這兩個人。

這兩個海軍大佬對海軍的影響力太大,很多時候就連陳敬雲也是不好否決他們的提議,而這兩個人又都是堅定的戰艦派,三頭兩頭就說要造戰列艦,然後對於航空母艦集中使用也是有着非常大的意見,有這這兩個海軍大佬支持,海軍部總長溫庭和上將也是戰列艦,而這就造成了海軍高層裡戰列艦派的實力太大,對關時傑爲首的航空派壓制的太過厲害,以至於對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發展的形成了很不好的壓制。

具體例子表現出來就是,關時傑說要增加採購艦載機的經費,溫庭和那邊就說要增加巡洋艦的造艦經費,關時傑說要進行航空編隊聯合演習,溫庭和就說要進行戰列艦編隊的遠洋訓練。

這針鋒相對也有幾年時間了,如果只是他們兩個人斗的話也沒有什麼,可偏偏後頭薩鎮冰和程璧光的態度也是偏向了溫庭和那邊。

有了這個外,還有就是薩鎮冰和程璧光對海軍的影響力這些年逐漸增大,大到了讓陳敬雲不滿的地步。

陳敬雲喜歡的是下面將領的平衡,可不是某個派系的獨步壯大,如果說以前還需要薩鎮冰的威望來發展海軍的話,那麼實際上1923年之後,薩鎮冰這個人對於陳敬雲而言基本就是沒什麼作用了,而後這些年薩鎮冰從海軍部總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後,就繼續以現役上將的身份留在了國家軍事委員會。

如果他足夠理智的話,那麼就會學陸軍的那些上將們一樣,平日裡老老實實的留在南京,釣釣魚養養花之類的,等有了戰事後再到前線率領大軍。可是薩鎮冰從海軍部總長這個位置上退下來後,依舊對海軍的諸多事務指手畫腳,早些年陳敬雲倒也沒有太大的感覺,而且也不太在乎,但是這兩年就開始有些不滿了,加上這兩年海軍狀態不好,貪污事件也這麼多,就更讓陳敬雲對海軍不滿了,對海軍不滿了的陳敬雲自然也就對薩鎮冰不滿了。

如果說這也就算了的話,那麼程璧光從海軍部總長位置退下來後的表現就更是加劇了陳敬雲對他們兩個人的厭惡。

對於陳敬雲來說,先後和薩鎮冰和程璧光從海軍部總長的位置上弄下來,爲的就是讓他們逐步退出海軍核心,爲的就是讓年輕一代的海軍將領走上來,比如關時傑還有陳紹寬他們,陳敬雲可是對他們寄予厚望的。

而程璧光退下來後,也學着薩鎮冰以一副海軍元老自居,雖然軍銜相同,但是關時傑和溫庭和走到他們面前都是以下屬自居,這讓陳敬雲看的非常非常的不滿。

要知道海軍和陸軍不一樣,陸軍的大佬不是一個兩個,現役上將在1931年後可是已經增加到了十二個,而且這些上將們一個個都是自成一派,可不會出現一個上將對另外一個上將以上下級對待的事情。而海軍呢,以前一共也就兩個上將,1931年後有了四個上將,然而這新晉升的關時傑和溫庭和還把薩鎮冰和程璧光當成了上級,這種事情是陳敬雲所不願意看見的。

諸多理由結合到了一起,就讓陳敬雲開始有了意見,當然這個意見是陳敬雲不會對外說的,就連陳彩也是不可能知道。

如今有了這一次海軍貪污事件的牽引,陳敬雲也算是找到了機會整理整理海軍那邊了,要知道林清熊可是薩鎮冰的學生,他接任第二海防艦隊司令一職就是薩鎮冰親自向陳敬雲舉薦的,有了這層關係,薩鎮冰是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關係的。

調查局的調查依舊在進行着,儘管這是秘密調查,但是艦政司副司長曲升的被鋪還是引起海軍內部衆多高層將領的主意,衆多人開始打聽到底出了什麼事情,而陳彩生怕事情泄露出去後會讓其他貪污將領有所準備,於是乎請示了陳敬雲之後在隨即對衆多涉案的海軍高層將領進行了逮捕,當夜,第二海防艦隊司令,原海軍兵器總監林清熊中將被逮捕,同時被逮捕的還有審計局局長,軍械司副司長等一大批海軍要員。

在海軍的其他高層將領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後,爲了儘量控制事態的調查局就已經是主動向軍政高層通報了此次案件的前後。

當沈綱看着調查局那邊送來的通報,上面竟然說有如此多的海軍將領涉案其中的時候,搖了搖頭笑:“這些海軍的人,幾百萬上千萬也敢動,這不就撐死了吧!”

旁邊坐着的左玉剛道:“這次海軍的確是不像話,不過現在海軍那邊出了那麼大的事情,恐怕海軍那邊得有人站出來承擔這個責任吧!”

調查局的大規模抓捕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要知道福州起義以來,調查局雖然發動了衆多大規模的抓捕,一次性抓上萬人都有過,但是之前的這些行動卻是沒有涉及到軍方啊,有也頂多抓幾個校官而已,將官以上的一個都沒抓過。

可是這一次陳彩親自坐鎮,一夜之間就抓了兩個海軍中將,四個海軍少將,還有一個在抓捕時見事情敗露,直接吞槍自殺。

這一次的海軍貪污案涉及的金額之多是首次的,同樣的涉案的將官職位軍銜也是最高的一次,讓一大羣人看的心驚膽顫。

而陳彩的調查局也是再一次向世人宣告,調查局依舊是陳敬雲手中的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

南京總統府內,薩鎮冰一臉惱悔的看着陳敬雲:“主席,這一切都是我失誤,當初我實在是沒有想到,這個林清熊竟然是……”

陳敬雲並沒有太大的喜怒,而是淡淡道:“這也不怪你,人嘛,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你看他這樣,以爲他這樣,可他偏偏就不是這樣。”

薩鎮冰也是跟着陳敬雲多年的人了,對陳敬雲的脾氣也是有些瞭解,如果這時候開口指責他薩鎮冰幾句,說不準這事也就過去了,可陳敬雲偏偏沒有,而且語氣不喜不怒。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不得不說,這些當官的人還是非常猜測上司的心思的,儘管陳敬雲時刻都注意着不讓自己的情緒和喜怒表露出來,免的讓下面人猜測出來,畢竟身爲上位者,要讓別人看不透纔是好事。可是時間久了,下面的那些官員一個個也都是猴精,多少也能夠看出來陳敬雲的喜歡,比如那燕井鄺,要是沒那一手猜測陳敬雲喜怒的功夫,他根本就坐不穩秘書處處長那個位置。

薩鎮冰看着陳敬雲如此臉色,就已經知道,這一次自己肯定是要受到牽連了,只是不知道陳敬雲生氣到什麼地步。

出了陳敬雲辦公室後,走到了燕井鄺身邊:“這事怕是難了!”

燕井鄺看着這個親家,心裡頭知道這薩鎮冰是要徹底的倒黴了,憑藉燕井鄺跟陳敬雲那麼多年的經驗,他知道陳敬雲是想要藉着這個機會給薩鎮冰一個難堪,如果薩鎮冰識趣的主動從國家軍事委員會上退下來還沒有什麼大事,但是如果薩鎮冰還繼續賴在國家軍事委員會裡不肯退,估計下一步陳敬雲就得動刀子了。

想到這裡,燕井鄺心裡嘆了口氣:這個總統可不是什麼善人,雖然不會和朱元璋一樣大殺功臣,但是你這樣的海軍元老二十幾年來一直不肯從海軍退下去,也就怨不得總統要生氣了。

自己雖然和他還是親家,但是身爲陳敬雲最親近的下屬之一,他很清楚自己是決不能和薩鎮冰有什麼過多的交際的,哪怕是提個醒也不可能,這要是說多了他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

海軍那邊的貪污案影響太多嚴重,海軍方面是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的,而考慮到林清熊和薩鎮冰的特殊關係,那麼薩鎮冰也就成爲了最好的人選。

爲了平息國民對海軍高層貪污案的憤怒,爲了平息陳敬雲對海軍的不滿,海軍元老、國家軍事委員會委員薩鎮冰上將於1934年7月份正式向陳敬雲遞交辭去國家軍事委員會委員一職,主席陳敬雲不準,言望薩老繼續爲國民出力,三日後薩鎮冰再一次上交辭呈,稱年歲已老,不堪國事重擔,主席依舊不準。

八月,薩鎮冰再次上交辭呈,主席陳敬雲挽留無果後正式批准,次月,海軍上將薩鎮冰正式退出現役並轉入預備役。

如此在1934年度鬧的轟轟烈烈的海軍貪污案也算是落下了帷幕,此案中,海軍上將迫退役,海軍中將林清熊、艦政司副司長曲升以及其他的審計局局長等將近二十餘人被軍事法庭宣判危害國家安全罪,隨即被執行槍斃。而還有一百多人也是被軍事法庭判刑,刑期數年或者數十年不等。除了軍方內部的審判外,還有涉案其中的衆多企業管理人員,福樂電氣、蕪湖鋼鐵、江南造船廠等多個海軍國防承包商的管理人員被當地監察部提起公訴,隨後被先後判刑。

此案雖然殺的人不多,抓的人也不多,但是影響力卻是非常大的,而海軍的貪污案發生後,社會各界對政府和軍方的印象很不滿,反貪污的呼聲一天比一天高,如此情況下,調查局的對於軍方的調查並沒有結束,而是繼續深入調查,不但有海軍,還有陸軍和空軍。而監察部也是加大了對政府官員的反貪污調查,如此行動下來,大批的貪官開始落馬。

1934年,是反貪污的年份。

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4章 軍校演講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210章 衝鋒(二)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775章 演講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865章 慘烈(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394章 蔡秘書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2章 明爭暗鬥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408章 煉油廠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848章 空襲!!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461章 方大山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92章 定都之爭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96章 福州體系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36章 軍服肩章第1056章 分析(二)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575章 伏擊戰
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4章 軍校演講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210章 衝鋒(二)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775章 演講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865章 慘烈(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394章 蔡秘書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2章 明爭暗鬥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408章 煉油廠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848章 空襲!!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461章 方大山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92章 定都之爭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96章 福州體系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36章 軍服肩章第1056章 分析(二)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575章 伏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