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

八月二十號傍晚東京。攝政王裕仁和陸海軍各個大佬們齊坐一堂,而在場的人臉色都不太好看。

“如果不是海軍無能,遲遲無法把國內的援軍運輸到朝鮮去,怎麼會讓陸軍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身爲陸軍大佬之一的上原勇作這個時候也是不管對錯了,先把責任給推出去再說。

那邊的山本兵衛權卻是冷哼一聲:“帝國海軍爲了保障朝鮮和旅順兩地的交通線這數月以來從不敢怠慢,爲了保障陸軍同仁之後援,我海軍數千將士在東海歸魂,難道就是爲了換來今天的指責嗎?”

說起這場戰爭,其實日`本海軍是最憋屈的。

由於海軍的利益以及軍費分配等因素,日`本海軍向來是主張南下,爭奪南太平洋以及東南亞等地區的利益的,而陸軍方面自然是爭鋒相對的想要進軍大陸,不管目標是俄羅斯還是中國。

1923年的這場戰爭之所以這麼快就打了起來,除了兩國政府高層對經濟的擔憂以及轉移矛盾等因素外,也和日`本陸軍的推波助瀾分不開,只要挑起了這場戰爭,日`本陸軍相信完全可以拿下整個東北三省,從而擴大日`本的生存圈的同時也擴大陸軍的利益,只是日`本陸軍沒有想到,自己以爲會和幾十年前的甲午戰爭一樣能夠輕鬆擊敗中國的時候,朝鮮戰事卻是給了日`本陸軍當頭一棒子。

整整十幾萬的常備陸軍在朝鮮被殲滅,這對於日`本陸軍而言是無法承受的打擊。

不但陸軍十幾萬部隊被殲滅,大半個朝鮮被奪去,就連海軍那邊也是戰沉了兩艘戰列巡洋艦以及數艘其他軍艦。

日`本海軍的損失不小,而且在三個月的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可謂是做到了應有的責任,那就是保障了日`本本土到朝鮮以及旅順的海上交通線,並且壓制了中國海軍的那兩艘高速戰列艦使其的無法靠近日`本本土海域。

雖然說戰爭期間沒能做到擊沉這兩艘中國戰列艦,但是從戰略上來說,日`本海軍還是做的相當不錯的。

海軍方面是盡到了責任,然而依舊無法挽回陸軍在朝鮮的慘敗。

海陸兩軍針鋒相對都想要推卸責任,並且還在裕仁面前再一次爭吵了起來,裕仁看到這種情況也是相當頭疼。裕仁現在可還不是天皇,他老爸大正雖然前兩年就病的迷迷糊糊不能理事,但是不管怎麼說大正還沒死呢。現在的裕仁是以皇太子的身份進行攝政,也就是攝政王。再者,日`本明治、大正、裕仁這三代天皇都有個很有意思的傳統,那就是從來不會對臣下之間的爭端進行裁決,像今天這樣陸海軍相互指責的時候,裕仁乾脆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給堵上,把眼睛也給閉上,等過了許久陸海軍兩邊也吵得差不多了,這才重新開口道:“如今朝鮮局勢敗壞,現在該如何解決?”

上原勇作也是吸了口氣,不再看海軍的那羣人,現在不是和海軍鬥氣的時候,當即道:“殿下放心,陸軍已經準備在釜山集中大量部隊,中國人絕對無法拿下釜山的。”

山本兵衛權冷哼一聲:“當初守鴨綠江的時候你們也是這麼說的,守清川江的時候你們還是這麼說的,結果呢?”

上原勇作被這話氣的差點吐血,如果不是看到山本兵衛權已經是個七十來歲的老傢伙,他上原勇作就得上前抽他一大嘴巴子。深吸了一口氣後纔算是把這怒氣給平復了下來,重新開口道:“目前陸軍已經正在進行總動員,剩餘的數個常備師團已經是準備完畢,隨時能夠奔赴朝鮮作戰,另外新組建的五個師團也已經大體完成,完成初步訓練後就能夠投入作戰,另外,陸軍正在籌備重建第五師團、第六師團和第八師團等部隊。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陸軍不但能夠恢復到戰前的實力,而且能夠將兵力擴張到三十個師團以上!”

上原勇作說的計劃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也是事實。日`本陸軍的動員實際上在五月份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前兩個月日`本陸軍的動員規模不大,只是給各參戰部隊補滿了兵員而已,而真正的大規模動員是在丹東戰役中日`本第二軍潰敗以後,那時候纔開始籌備新組建五個師團,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只要給三個月到五個月的時間,日`本完全能夠再一次武裝出數十萬人的陸軍來。陸軍和海軍是兩碼事,海軍是個吃老本的兵種,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各國海軍基本都是靠戰前積攢起來的家當在打,而在戰爭時期緊急開建的主力艦絕大部分是趕不上戰爭的。但是陸軍嘛,這年頭要大規模擴張陸軍的話,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只要有部分的工業基礎,甚至都不用像英法德美這些列強國家的龐大工業能力,只要擁有部分國防工業的國家都能夠短時間內爆出上百萬兵力來,這些短時間內擴張的部隊肯定無法和戰前的常備部隊相提並論,但那也是可以上戰場打仗的。

而日`本和中國雖然在工業上無法和其他列強並肩,但是真要下定了決心要在三五個月內擴張上百萬陸軍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上原勇作說陸軍正在動員,正在試圖反攻朝鮮,而海軍那邊雖然看不起陸軍,但是也不可能說讓陸軍遊過對馬海峽,所以也是爽快的說海軍一定把這些新部隊送上朝鮮並保證海上的交通線。

然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很明顯中國入朝部隊不會給日軍如此充分的準備時間,在日`本的增援部隊還沒有抵達釜山的時候,左玉剛的裝甲集羣就已經是飛速抵達釜山,這個時候釜山只有數千人的日軍,面對絕對優勢兵力的進攻,釜山的日軍根本就撐不下去,很快就是在日本海軍的掩護下登船撤離釜山。

八月二十三號,陳敬雲就已經是接到了攻克釜山的戰報!

“釜山既下,那這朝鮮就算是打下來了!”陳敬雲早在前幾天得知平壤大捷的時候,就已經是知道朝鮮那邊的局勢已定,已經是沒怎麼關注朝鮮戰事了,這段時間來他關注更多的是俄羅斯那邊的戰事。

陳敬雲點頭:“朝鮮那邊拿了下來,接下來只要把旅順拿下來後,這場中日戰爭也就算是定下了基調了!”

當殲滅了日`本第二軍的時候,陳敬雲就已經開始考慮着該怎麼結束這場中日戰爭了,雖然說已經把日軍從朝鮮趕下了海,甚至旅順那邊遲早也能拿下,但是這兩個地方拿下了後就是沒有辦法繼續下一步了,因爲海軍不夠強,所以就註定了不可能直接登陸日`本本土作戰,甚至連登陸臺灣作戰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到時候只要日`本海軍把那隻龐大的主力艦隊往對馬海峽或者是臺灣海峽一擺,那足以阻擋中國任何的登陸企圖了。在海軍沒有擊敗日`本海軍取得制海權之前,要登陸上述兩個地方基本是難如登天。

而無法進一步取得戰果的時候,那麼就的好好利用目前的優勢結束掉這一場戰爭,畢竟自己不可能一直都要在沿海諸省部署上百萬的兵力用來防備日`本隨時的登陸作戰。

就在陳敬雲考慮着該怎麼結束掉中日戰爭好騰出力來收拾蘇俄的時候,鄂木斯克前線再一次爆發了激烈的炮戰。

鄂木斯克那邊中蘇俄三方是打的相當激烈,由於雙方都有着堅固的防禦工事,所以這打起來單靠步兵衝鋒是無濟於事的,每當進攻之前都要集中大量的大口徑火炮進行轟炸,鄂木斯克戰爭上幾乎雙方都在玩命一樣把大口徑的炮彈扔向敵軍,炮彈的密度堪比一戰時期的歐洲西線戰事,劇烈的炮戰使得雙方都裝備了大量的大口徑火炮,其中的中國陸軍第六軍更是中國陸軍裡頭唯一裝備了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的部隊,而且在交戰中發現一百零五毫米的輕型榴彈炮射程太近而不實用。

中國陸軍中的一百零五毫米輕型榴彈炮是仿製法國的105毫米輕型榴彈炮,射程只有六千米。當初中國陸軍選擇大規模裝備這款輕型榴彈炮是因爲這款火炮的重量夠輕,只有七百多公斤甚至比75毫米的野炮都要輕。基於國內交通和地形緣故,陸軍當時就是更注重於重武器的重量而非射程。

但是這種做法在國內戰場上甚至朝鮮戰場上都有用,但是在俄國卻是行不通。因爲東亞地區多山,交通也不好,火炮需要的是輕便型,射程倒是其次了。然而這種情況就不太適用於駐俄部隊了,俄國尤其是鄂木斯克前線的西伯利亞地區是廣闊的平原,對於火炮的重量並沒有太大的要求,這也是俄羅斯國防軍和蘇軍部隊都繼續大量裝備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作爲師級部隊的支援火炮的原因,要不然中國駐俄部隊裡的第六軍也不會裝備了大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了。

在國家軍事委員會制定了1922年編制,要求將師屬炮兵力量從以前的24門75毫米野炮和12門75毫米山炮改爲都24門75毫米野炮和12門105毫米榴彈炮。而目前中國所擁有的制式105毫米火炮只有兩種,一種是1917年式105毫米加農炮,這個105毫米的加農炮並不是師級支援火炮,而是配屬炮兵旅所用的遠程壓制用炮,是從法國1910年式105加農炮上發展而來,射程達到了一萬兩千米,而重量也是高達兩千多公斤。而配屬給師級部隊所用的乃是1915年式105毫米榴彈炮,這款法國105山炮的的輕型榴彈炮因爲較輕的重量在陳敬雲統一中國之前就已經是進口了不少裝備部隊,隨後又自造了不少。

現在1922年編制要求師配屬105毫米的榴彈炮,那麼陸軍也就直接用這款火炮了,這款火炮在朝鮮戰場上也是展現出了不俗的威力,能夠快速的伴隨步兵行動,所以雖然有着射程上的缺陷,但是對面的日`本師級部隊裝備的41式75毫米山炮射程也沒缺多少,所以這射程上的缺陷也就不是缺陷了。

但是面對上大量裝備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的蘇軍時射程上沒有優勢,威力上也沒有優勢,而105毫米榴彈炮最大的優勢輕便型在鄂木斯克戰爭上更是一點也發揮不出來。

所以駐俄部隊已經是要求獲取一款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師級支援火炮。

對於軍隊發展的這些事情,陳敬雲向來是很關注的,甚至比一些具體的戰役更爲關注,平壤戰役那麼大的規模,陳敬雲也只是問了問大概的經過後也就沒有再多管多問了,打仗那種事情他向來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這腦子不可能比得過那些成千上百的參謀人員和軍官們的集體智慧,這些作戰計劃可不是一個人拍拍腦袋就能夠決定的,而是經過了大量參謀人員的出謀劃策才決定下來的。

而對於軍隊的發展,尤其是一些高新武器的發展方向,陳敬雲依靠着後世的記憶有着更多的優勢,他雖然搞不懂坦克是怎麼造出來的,也不知道具體的坦克戰術,但是他只要知道坦克有用那就行了,剩下的造坦克,甚至制定具體的坦克戰術都是下面人的事情,用不着他操心。

現今駐俄部隊那邊說105毫米輕型榴彈炮不夠用,而裝備部那邊也是在分析了俄國和國內的地形和交通後,也是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那就是適用於國內的裝備不一定適用於北方寒帶平原地區,因爲有必要開發出新一款的師級支援火炮用於平原地區的作戰。

得知裝備部要開發新式火炮,裝甲部隊那邊也是來湊熱鬧,說裝甲部隊裝備的105毫米輕型榴彈炮也是射程不夠。裝甲部隊裡都是汽車甚至半履帶式裝甲車來牽引火炮,而且裝甲部隊的特性就註定了這些部隊不可能用於山地作戰,所以裝甲部隊也就不用太注意火炮的重量,裝甲部隊甚至都考慮裝備105加農炮。

有了這些需求後,裝備部也是開始決定研製一款師級支援火炮,當然這只是個開頭,一款新火炮的設計到測試再到大規模服役是需很長一段時間的。

而在這之前,裝備部也是採取了應急的措施,那就是加大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的產量,並對沙俄的老款1910年式122榴彈炮進行再設計,以求提高射程和減輕重量。並以**炮兵團的形式大量裝備駐俄部隊,作爲前線支援火炮使用。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鄂木斯克那邊打的是越來越激烈,而中日之間的戰爭卻是隨着朝鮮戰爭的結束而暫告一段落,朝鮮失陷後,日`本方面擔憂中國部隊登陸日`本本土和臺灣,所以日`本海軍是傾巢而出防備着中國登陸部隊出現對馬海峽或者臺灣海峽,而原本預備派遣到朝鮮的部隊也是被派遣到臺灣以及部署到了日`本本土準備進行防禦作戰。這個時候的日`本人還不知道陳敬雲根本就沒打算過進行任何的登陸。

而這個時候,已經堅守了長達三個多月的旅順也是慢慢呈現出了失敗的跡象,旅順要塞雖然堅固,讓中國的第三軍無法短時間內攻克,但是第三軍的樑訓勤也是沒有硬攻,而是採取了大規模轟炸和爆破推進的方式。如此過程是極其緩慢的,但是隨着時間的過去也是慢慢一點一點的撬開了旅順這個烏龜殼,而當日`本第二軍在朝鮮全軍覆滅的消息傳開了後,旅順的日軍也是士氣有些低迷。

當朝鮮戰事結束後,沈綱把大批的重火力和兵力調集到了旅順,使得樑訓勤手中的力量大爲增加,而隨着爆破進度已經開始深入到日`本防禦核心地帶,樑訓勤是認爲總攻的時機已到,在經過多日準備後,預備在九月二號對旅順發起總攻,徹底攻克旅順。

然而就在全軍上下都等着第三軍對旅順發動總攻的時候,日`本那邊卻是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九月一號,日`本關東地區爆發大地震,大地震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房屋損壞和財產損失,更是讓數十萬日`本人傷亡,不但有着這些平民的傷亡,就連日`本海軍在船廠改裝以及新建的數艘主力艦都是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這一場突如起來的大地震說實話死的人還沒有朝鮮戰役裡死的日`本軍人多,但是兩者造成的影響卻是天差地別的,日`本陸軍在朝鮮戰役裡雖然損失了十幾萬人,但是除了讓國內譴責和國民們咒罵外,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到日`本的國內形勢,然而關東大地震雖然死的人也才十萬左右,總死傷連三十萬人都沒有,但是對日`本國內造成的卻是無比的震動,讓原本就已經敗壞無比的日`本國內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現在日`本還在和中國進行着戰爭,這一場關東大地震也是讓日`本的戰爭潛力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是全力救災恢復國民經濟還是硬着頭皮繼續打下去?這是一個擺在日`本軍政大佬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日`本關東爆發大地震的消息傳到了國內,上海申報用四個大字的標題表明了此時此刻國人對日本關東大地震的態度:“天佑中華!”

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461章 方大山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261章 煙華夜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457章 北巡(二)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502章 大會戰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997章 陰謀(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
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461章 方大山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261章 煙華夜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457章 北巡(二)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502章 大會戰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997章 陰謀(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