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回 坐待截胡

正史中的李臻,算是永嘉之後除了石勒之外,唯一一個膽敢主動挑戰王浚土霸主地位的地方軍閥,對其西征王浚一事,史書中說的很模糊,也頗令人費解。蓋因當時王浚已經動輒便可調動十萬以上的漢胡兵馬,實力之雄厚不亞匈奴,而憑藉晉時平州偏荒之地的實力,李臻根本供養不起多少兵力,也根本無力撼動王浚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資治通鑑》有載:“(永嘉三年)東夷校尉勃海李臻,與王浚約共輔晉室,浚內有異志,臻恨之。和演之死也,別駕昌黎王誕亡歸李臻,說臻舉兵討浚。臻遣其子成將兵擊浚。遼東太守龐本,素與臻有隙,乘虛襲殺臻,遣人殺成於無慮。誕亡歸慕容廆...”

恰似二愣子唐吉坷德,李臻遣李成率軍征討王浚,頗有無厘頭的意味,偏生李臻就這麼幹了,且稀裡糊塗的玩死了自己父子與麾下邊軍,更讓平州在日後失去了邊軍的武力屏障,任由胡騎踏馬肆掠,而最終的獲利者,短期看有王浚,有龐本,但長期到兩年來看,鮮卑慕容纔是真正的最後贏家。而最大贏家,往往纔是最大的幕後推手...

書歸歪傳,遼西肥如,李臻被殺、李成遇刺的次夜,一幫遼東大族出身的軍將,帶着兩千多親信邊軍,攜輜重船隊被離了邊軍大營,徹底將所餘七千多邊軍踹入了孤立缺糧兼進退無路的無盡深淵。就此,這支號稱西向征討王浚的邊軍,要麼自殺式壯烈攻城,要麼活活捱餓自絕,要麼,就只能擇一勢力背主求榮了。

人心浮動,一夜無眠。次日一早,遠征邊軍的大營之外,來了一羣使者,準確說分別代表着王浚、龐本與慕容鮮卑這三方聯手坑死邊軍的勢力,都是前來爲己方勢力勸降來的,畢竟七千多訓練有素的邊軍非但帶刺,更是一塊大肥肉。而他們勸降的見面禮,則首先是李臻的人頭。

送走使者之後,全營縞素,三軍同悲,不管李臻內心如何,其在任期間,平州軍民至少沒受外族欺負,還是頗得人心的。而中軍大帳,軍議隨即展開,一名軍將率先罵咧道:“卑鄙!無恥!下流!一幫雜碎,合起手來將主公害了,令少將軍中毒昏迷至今,也將咱們坑得死死的,如今卻爭着搶着想來招降我等,哼,簡直做夢,若叫咱的脾氣,剛纔就該殺了那幫雜碎,爲主公先行做個祭奠!”

輕敲案几,吳立淡淡道:“主公亡故,遼東難歸,情勢惡劣;且除非宰馬,我等僅有三日口糧,時間緊急,萬一能有好的出路,便須儘早動作。是以,非有關下一步行動,廢話都別說了。”

少了那羣遼東大族的子弟,軍議會場雖顯稀疏,一干軍將也不乏意見相左,氣氛卻是團結許多,另一軍將跟着立即道:“照我說,咱們還有五千騎軍,左右遼東一時也回不去,索性一路殺向幽州,救糧於敵,安知沒有轉機?即便這般戰死,總也好過投降那幫害死主公的傢伙!”

“主公已去,遼東根基已失,正值軍心渙散!縱然我等深受主公拔擢之恩,理當以死報之,但是,一衆軍兵卻未必與我等同心,畢竟更多人更爲看重性命於家眷。”另一軍將嘆口氣道,“我等不妨給軍兵們自抉之權,願降者自行留營,願隨騎軍遠走者便帶上,如此人雖少了,卻更爲精煉可靠,若能一人多馬,也可走得快些。昔年血旗騎軍能夠一人雙馬橫穿塞北,我等爲何不能另創一段佳話?”

“此議甚好!人各有志,大家同袍一場,我等無需勉強他人,還可輕裝簡從,正是兩便。”吳立眼前一亮,掃眼帳中各人皆無異議,難得果決的拍板道,“若無其它建議,某這就前去安排帶上少將軍,餘者自可返回本部,徵集隨行軍卒,今夜集結出發。當然,包括諸位在內,但憑自願。留下之人,願意投往何方,同樣任憑自願。”

或許,在原本的正史中,這支蚍蜉撼樹的平州邊軍,在李臻父子雙雙遇害之後,面對難以抗拒的困境,便是這般的選擇了各奔東西,各謀出路,從而消亡於遼西走廊的荒郊嚴寒。但是,這一時空有了華興府,情況自可有所不同。

就當一干軍將就欲起身,按照吳立所言各自行事的時候,席間一位名爲秦猛的軍將突然擡手叫道:“諸位稍等,吳將軍,方纔聽人說起血旗騎軍,某突然有了一個想法,還請諸位聽某一言。”

吳立點頭,活命之路自然越多越好,不在乎這點商討的時間,他示意衆人坐下,這才道:“秦校尉既然如此篤定,想來是個好主意,還請仔細道來。”

眼底閃過笑意,秦猛卻是摸摸後腦勺,呈慣常的那副憨厚蠻勇之態,同時大咧咧道:“如今我邊軍瓦解,平州包括遼西一代,我等可投勢力,看似僅有王浚、慕容與龐本三家,諸位卻是忽略了第四家,那就是華興府亦或說血旗軍!無論從感情接受,還是從未來前途,甚或他日借勢爲主公報仇,相信華興府都比另外三家更適合我等乃至全軍上下吧。”

衆人聽得眼睛一亮,血旗軍畢竟與平州邊軍有過一段淵源,且雙方在旅順港迄今仍有貿易聯繫,華興府如今的發展壯大自然爲他們所耳聞,失了基業前途茫茫之際,哪裡還有比華興府更好的選擇;而且,如今局勢,有膽量枉顧另三家勢力的感受,且有能力前來接受他們投誠的,全天下只怕也僅華興府這一家了。

不過,心動之餘,吳立卻是皺眉問道:“華興府固然是個好選擇,但此刻天寒地凍,又時間緊急,我等在遼西去哪裡聯繫華興府的軍政官員,才能叫華興府及時前來接受我七千大軍?”詢問間,吳立更是不無狐疑的緊盯着秦猛的眼睛。畢竟,剛被三方勢力聯手狠狠坑了一把,吳立倒是對任何人與勢力,都平添了一份警惕。

“我哪裡知道去哪兒尋找華興府的那些軍政人員?主公之前可是多次說過,叫我等私下不得與華興府勾勾搭搭,某一個掄刀的又不管商貿,怎知具體去哪兒尋人?”秦猛翻了個白眼,眼見吳立等人面露失望,他復又沖帳中一人努努嘴道,“劉三,你丫是管軍需的,定然沒少跟華興府那幫奸商勾搭,想來知曉如何最快聯繫上華興府的人吧?”

迎上衆人齊刷刷盯來的目光,劉三一個哆嗦,臉都有點白了,連忙可勁擺手道:“姓秦的,你可別血口噴人。主公屍骨未寒,俺咋會跟華興府暗中勾連?”

溫和的擺擺手,吳立苦笑道:“劉三,都這光景了,大家誰都沒心思抓什麼忌諱,能留在這兒的都是生死弟兄,你軍需系統貪財好色那點事兒算個鳥,就別藏着掖着了,快給弟兄們出個主意指條路吧!”

劉三眨眨眼,掃視一圈,這才嘿嘿乾笑道:“說真的,咱的確不知,也不可能知道華興府那些暗諜的聯繫方法。”眼見一干軍將瞪眼,他忙又說道:“別,各位別急,不過俺卻是知道,華興府每年冬季河水結凍之前,都會有大量商船前往遼東遼西向牧民收購羊毛和牛羊肉。今年暖冬,河流尚未最終結凍,遼西大點的河口,或許還能尋到華興商船,他們或有最快聯繫上華興府軍政人員的途徑...”

不一刻,一隊隊飛騎被撒了出去,如今的邊軍雖然瀕臨絕境,但在他們餓倒之前,光憑四千左右的正規騎軍,此刻的遼西就沒誰願意與之野戰死磕,是以這些飛騎在郊野尋覓得十分順利,順利得剛過中午,便有兩支華興商船隊派了聯繫人員隨着飛騎返回,且其中一支船隊還屬於華興商會。

進展如此順利,吳立卻又犯了疑心病,中軍大帳,他看向兩位前後腳趕到的華興商隊代表,不無試探道:“兵兇戰危,商人皆怕無端殃及,偏生你等非但不懼,反而頗顯喜悅的前來營中,不知此乃何故?”

“呵呵,將軍有所不知,我華興府大力倡導人口尤其是漢民的引進,但凡商隊在外,不論以何種方式帶回漢民人口,皆可受到相應的獎勵或者減免稅費。像是貴方這等大軍,皆爲青壯,哪怕僅是確定情況報個信,都能賺得老大一筆呢。至於危險,呵呵,傷害我等便是挑釁華興府,想來一般也沒誰願意。”那名私商代表一臉賠笑,復又轉向華興商會的代表,不無諂笑道,“這位兄臺,在下所言無誤吧?”

那位華興商會的代表卻是不卑不亢,甚至略有點趾高氣昂,他對那位私商代表淡然道:“放心,我華興商會做事最講規矩,既然你我同時抵達,此間獎勵你我雙方平分便是。不過,一應調度還是由我華興商會來抓總的好。”

呃,咱是主角好不好,堂堂邊軍七千兵將,咋像成了被眼前這兩石頭給販賣的盲流?吳立等人一腦門黑線,可心中倒是再無什麼狐疑。畢竟有求於人,吳立乾咳兩聲,繼而對那名華興商會的代表含笑道:“敢問足下,何時可以爲我等聯繫上貴府的話事人物?”

那代表沉吟片刻,繼而很負責任的答道:“吳將軍,在下來時已對貴軍境況有所瞭解,有權臨濟決斷這等大事者,最近的只有俠義島上的渤海營。若在下即刻傳信,最快兩日內可得回信,三日內能夠迎來援助艦隊。當然,我等兩支船隊距此不遠,其上不乏米糧畜肉,若是必要,緊急幫助貴軍多撐五日絕無問題。而且,貴軍若有重傷員需要急救,我等也可先行將之運往俠義島...”

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一百六十七回 購制海船第一百三十九回 強弓硬弩第六百六十三回 火器逞威第三百四十七回 輕困逼降第二百二十九回 久別重逢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四百一十二回 兵敗山倒第四百四十七回 金融規劃第一百五十三回 局外有局第四百零九回 土兵襲至第九十七回 驚弓之吼第五百七十九回 坑糧之謀第六百三十四回 彌天之謊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四百零一回 韓人勞工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四百四十回 勞工風波第二百七十三回 劍指淮中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三百一十六回 分階分化第四百三十九回 長廣結案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七十九回 寨運多舛第八回 鄴城毒謀第四百九十四回 攻倭苛策第七百四十三回 轉攻官渡第三百八十一回 華興約書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三十三回 山豁伏襲第五百三十四回 與民爭利第五百二十六回 偷門襲城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二百七十九回 東海風起第一百八十九回 官升一級第二百零三回 多事之夜第二百零四回 聯兵攻城第二百零九回 關關雎鳩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四百九十二回 錯亂之戰第七百三十八回 人肉盾牌第一百零五回 祈福之效第一百零七回 暗影佈局第七百六十九回 伐胡之略第四百七十七回 五方和談第五十九回 夜擾疲敵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二百九十三回 花開州胡第六百四十七回 華王建國第四百一十三回 羅剎女衛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二十二回 身東擊西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五百九十六回 劉淵病卒第二十一回 血旗獵獵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一百零二回 山道喋血第七百三十七回 策反靳準第七百八十六回 南北兩朝第六百八十五回 陘東大捷第三百二十二回 大晉戰雲第三百九十三回 華興科考第七百五十三回 梟雄末路第六百三十五回 兵威屈人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三百四十一回 海壇換俘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三百七十二回 土著偷師第一百八十四回 跳水破局第六百六十六回 入主薊城第八十五回 恆產恆心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六百三十九回 踏馬連營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九十二回 寨防首戰第一百九十一回 兵出太行第六百六十八回 石勒落網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一百零九回 陣斬匪首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四百四十六回 案後有案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三十六回 厲兵秣馬第二百七十七回 真假李鬼第六百四十三回 半島戰畢第一百九十八回 晉陽大捷第二百九十九回 遣師南下第六百八十回 東晉立國第四百七十六回 暗釋箕煥第六百三十六回 得手樂浪第四十五回 軒然生波
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一百六十七回 購制海船第一百三十九回 強弓硬弩第六百六十三回 火器逞威第三百四十七回 輕困逼降第二百二十九回 久別重逢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四百一十二回 兵敗山倒第四百四十七回 金融規劃第一百五十三回 局外有局第四百零九回 土兵襲至第九十七回 驚弓之吼第五百七十九回 坑糧之謀第六百三十四回 彌天之謊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四百零一回 韓人勞工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四百四十回 勞工風波第二百七十三回 劍指淮中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三百一十六回 分階分化第四百三十九回 長廣結案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七十九回 寨運多舛第八回 鄴城毒謀第四百九十四回 攻倭苛策第七百四十三回 轉攻官渡第三百八十一回 華興約書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三十三回 山豁伏襲第五百三十四回 與民爭利第五百二十六回 偷門襲城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二百七十九回 東海風起第一百八十九回 官升一級第二百零三回 多事之夜第二百零四回 聯兵攻城第二百零九回 關關雎鳩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四百九十二回 錯亂之戰第七百三十八回 人肉盾牌第一百零五回 祈福之效第一百零七回 暗影佈局第七百六十九回 伐胡之略第四百七十七回 五方和談第五十九回 夜擾疲敵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二百九十三回 花開州胡第六百四十七回 華王建國第四百一十三回 羅剎女衛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二十二回 身東擊西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五百九十六回 劉淵病卒第二十一回 血旗獵獵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一百零二回 山道喋血第七百三十七回 策反靳準第七百八十六回 南北兩朝第六百八十五回 陘東大捷第三百二十二回 大晉戰雲第三百九十三回 華興科考第七百五十三回 梟雄末路第六百三十五回 兵威屈人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三百四十一回 海壇換俘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三百七十二回 土著偷師第一百八十四回 跳水破局第六百六十六回 入主薊城第八十五回 恆產恆心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六百三十九回 踏馬連營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九十二回 寨防首戰第一百九十一回 兵出太行第六百六十八回 石勒落網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一百零九回 陣斬匪首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四百四十六回 案後有案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三十六回 厲兵秣馬第二百七十七回 真假李鬼第六百四十三回 半島戰畢第一百九十八回 晉陽大捷第二百九十九回 遣師南下第六百八十回 東晉立國第四百七十六回 暗釋箕煥第六百三十六回 得手樂浪第四十五回 軒然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