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回 與民爭利

於記酒家,在於老漢的熱情客套下,由少東家於杉引領着新來的高徵與蘇峻上得二樓,又一番介紹見禮不提。文人相見,免不了些許書文交流,也算彼此較量,蘇峻高徵二人倒也無愧於來得最晚,派頭最足,席間很快便少有了他人的聲音。也就做東的於杉還不時調節一下氣氛,有幾名考生甚至自此沒了聲音,想來皆是華興府近兩年速成出的“知識分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於杉眼見席間的以文會友難以同樂,索性切換了一個話題:“諸位,去歲首屆科考,明經科最後一道大題,乃是根據華興府現狀,就對內或對外策略寫出一篇策論。據多方傳言,此題實爲徵詢考生諫言,今年極可能再度入卷。想來諸位也當有所耳聞,卻不知是否已有高見?”

“哦,作棟兄言之有理,據悉此道考題日後將會作爲明經科必考一項。只可惜在下才疏學淺,不擅經史子集,意欲專考明算科,想來作棟兄見識廣博,思維敏捷,既然提出此節,當是已有思慮,不如說來叫我等一同參詳參詳?”一名考生捧哏道,卻是那個老成聲音。

“是啊,是啊。”衆人跟着稱善,舉樽相請。這倒純屬禮謙,並無什麼推諉,更不存在剽竊之憂,畢竟考生圈子就這麼大,觀點發表在這等公開場合,已然算是有了著作權。

於杉也不忸怩,他淡淡笑道:“既如此,在下便獻醜了,只求拋磚引玉。某所諫言者,乃是我華興府理當西據蒲羅中(馬六甲),進而探索天竺航路,從而開拓海外市場,甚至,若是可以,或許還能再行西向,或海或陸,另闢一條絲綢之路。”

一層店角,正與顧敏情濃意濃的紀澤,驀然聽見了絲綢之路一詞,下意識豎起了耳朵。而二層的一干文人士子則悉數抓瞎,丫丫個呸的,這分明是空對空玩偏門嘛!蒲羅中是哪兒,壓根沒聽過;天竺數字在華興府倒是家喻戶曉,據說天竺在很遠的西方,可到底在哪,又要咋去?咋又能夠扯上絲綢之路?

“於兄怎生盡是說些我等不知之地,還請詳細道來,可莫譏嘲在下見識淺薄啊,呵呵。”那名聲音老成的書生繼續捧哏,倒是頗具華興百姓的爽直風範,並無不懂裝懂的毛病。

迎上一雙雙懵懂的目光,於杉不免心中得意,口中卻是謙虛道:“呵呵,張兄說笑了,在下不過憑藉一個地利,蓋因這間酒家緊鄰北門之外的羅口港,不乏船員來此消遣,聽得海上消息不免多些。這蒲羅中位於呂宋西南五千裡,林邑正南,那裡有條海峽可以西向,據說曾有天竺商船浮海抵達過那裡。”

呷一口茶,於杉續道:“至於絲綢之路,本自大晉西出雍涼,過西域蔥嶺,一路向西,經貴霜國(阿富汗)與安西國(波斯),直至大秦。其一度繁榮無需多言,怎奈漢家頹靡,西域已然失控,我華興府一時更是無法用之開拓市場,造福百姓。”

“然《漢書》與《後漢書》皆有記載,天竺國也即身毒國,位於貴霜之南,安西東南。諸位試想之,同樣是西向,我華興府若從呂宋西南浮海蒲羅中,再向西抵達天竺,其後向北亦或繼續向西再折北,能否另闢一條絲綢之路,避開西域和貴霜段,一樣抵達安西亦或大秦?”說到這裡,於杉愈加興奮,“倘若可行,非但開疆擴土,且如今大晉與半島亂局對我華興海貿的負面影響,便可對衝,甚至被遠遠蓋過。”

“海上絲綢之路,某家以往沒說漏嘴吧?雄鷹寨時跟雪兒與紀鐵吹過一回,對了,成立南洋營時也吹過一回,隨後便都要求了保密,至少不可能傳到尋常民間!還有,咱那份《天下山海圖》,當是僅僅畫到馬來半島以東啊。”一層店角,紀某人已然碎碎念,“這可是西晉,其人若屬自身所想,思維不可謂不開拓,且其在背後還可勁說某家好話,堪稱又紅又專嘛,做個鍋貼店鋪少東家倒還真就委屈了。”

“瞧你這副歡喜模樣,不愧是做山大王的,聽牆角都聽得這般帶勁!”紀澤對面,顧敏目光流轉,不無揶揄道。

“嘿,難得聽些書生高談闊論,倒也有趣。這小子叫於杉是吧,算個人才,海上絲綢之路某早有想法,他的諫言卻是正合我意。如今我華興府休養生息,徵瀛之戰不足爲慮,正可少許抽調人力物力,着手再拓天竺航線。”紀澤面上含笑,驀地問道,“敏兒,新婚之後,你是否願意隨我走一趟萬里之外的蒲羅中,權當蜜月之旅?”

顧敏眼前一亮,不假思索道:“好啊,好啊...”

酒家二層,談論繼續。繼於杉的新穎諫言益政益經,受到衆人讚許之後,下一個皮球便被踢至有過爲政經歷的蘇峻。他略一思慮,朗聲道:“於兄所言絲綢之路的確令人耳目一新,只是,這等樞紐航線即便艱難開通,最終必又掌控在官府之手,或者說落於華興商會之手。如此大耗華興百姓之力,富的卻是華興商會,其鉅額收益,百姓又能得利幾何?豈非勞民傷財而難以長期爲繼?”

頓了頓,蘇峻淡淡道:“是以,在下打算諫言,若想真正開拓,華興府便該單純政府職能,縮減華興商會。收納賦稅纔是官府正途,而非涉足產業,與民爭利。”

“哼!與民爭利,好似耳熟能詳誒。”酒家一層,聽牆根的紀澤先是一愕,不禁嗤之以鼻,進而沉下臉來。

他卻也知曉,華興商會在華興府這池小水中怪蟒翻身,難免引發新起商家或者新投大族們的非議,最大詬病少不了所謂的與民爭利,後世紅色中國不是一樣不乏那等唧唧歪歪嘛,發起者是出於公心嗎?只是,這一論點這麼快就已有人提出,還出自蘇峻這麼一個經歷複雜的考生,未免值得玩味。

“呵,聽來頗有道理的樣子,想是家裡做大生意的,這是要從你口袋掏錢呢。”顧敏卻是扮了個鬼臉,不無開解道,“這都正常,世人熙熙,皆爲利來嘛,只是,他們想要從山大王手中搶錢,怕是尋錯對象了呢。”

“毋庸置疑,這涉及工商業利益蛋糕的分配,但真正受到華興商會排擠的可沒一個尋常之民,某絕非與民爭利,而僅是與商爭利罷了。”吁了口氣,紀澤冷聲道,“某可不介意將工商利益從大商人大家族那邊往自家碗裡多扒拉一些,畢竟,由某與華興商會所握的這些利益,大多將被用來造福於民,而非用於私人享受。”

想到歷史上導致漢家二次爲奴的明朝滅亡,紀澤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崇禎倒是聽從了東林黨那幫清流君子的金玉良言,自我約束,不加徵商稅,不與“民”爭利,結果,國庫光得跑耗子,自身窮得打補丁,沒錢賑災,缺錢養兵,真正底層的“民”也即勞苦大衆則賦稅加重沒得到好,唯一養肥的“民”則是官商勾結、貪得無厭的各路財閥。

最終,大家一起完蛋,而全國百姓苦苦攢下的億萬財富,經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卻打包留給了滿清強盜,用來開創“我”大清的康乾盛世。其實,某種意義上講,大晉的一個個世家,與明末的財閥大同小異,滿清韃子更與亂華的五胡們別無二致。這樣的傻事,愛誰誰去,他紀某人可不幹!

這邊紀澤心中不爽,那邊於杉倒是替他辯論開了:“若說與民爭利,只怕有些過了,不論利潤大頭在誰手裡,一樣都得僱傭平頭百姓勞作,支付薪俸,相較而言,將利潤交由華興商會其實更好,至少其大多利潤用於官府,也可少些徵稅不是?譬如,此番徵倭過後,官府不就宣佈今年免於農稅,商稅關稅僅徵一半嘛。”

要說同爲商家,於杉這等小型商家委實對華興商會無甚敵意。畢竟,除了事關國計民生的支柱性產業,華興商會強調的是良性競爭,出手素來極有分寸,並未四面插手各種領域,所涉領域也多傾向中高端,更不會刻意打擊同行,給新興商家尤其中小商家留有足夠發展空間,而這些空間也將隨着華興府的擴張愈加廣闊。

“必須承認,府主當前銳意進取,取利於民,也多用之於民,但誰知日後如何,甚至,其子嗣又會如何?”蘇峻卻也不是善與之輩,他不慍不火道,“所謂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靠的非僅君主賢明,而是士大夫各據其地,個有其擁,似華興商會這般下去,府主不光掌控軍政,還將掌控經濟,一切皆在其手,任其生殺予奪,福兮禍兮?士大夫是爲官還是爲奴?是以收納賦稅纔是官府正途,不該涉足產業。”

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是古今所有當官者最爲自發的理想,蘇峻的觀點立馬顯得好有道理,引起席間不少書生的認同。於杉則依舊抵抗道:“這,這,府主早有言明,將逐步提高諮議會級別,用以代民行權,日後自有預防之道。”

蘇峻依舊不慍不火道:“且不說諮議會日後能否依言設至最高一級,縱使設立,些許百姓無錢無地無勢,匯聚一起又有何用?”

畢竟在見識與辯論方面弱於世家子弟,這一下,二層一衆書生即便心中尚有不妥,也已無人再行辯駁蘇峻,的確,紀某人緩步推行的諮議制度畢竟超前,且尚在縣一級階段,難免令人質疑。便是一層店角聽牆根的二人組,也短暫陷入沉默。

看向紀澤的陰晴不定,顧敏好奇的問道:“聽來此人說的不無道理,你又做何解?”

“有些混淆概念,但某種程度上講,其人所言倒也非虛。某的確利用華興商會,在緊握工商發展的主導性,憑之保證華興府工商環境良好健康。”紀澤喟然一嘆,淡淡笑道,“某需要保證,真正勤奮智慧的商家,能在這一平臺上翩翩起舞,次些的也能跟着喝湯,至於那些一心暴利卻不下苦功者,恰似那些慣於官商勾結、蠻橫盤剝的世家大族,那便儘早淘汰,也免佔用我華興資源!”

收起笑容,紀澤面顯殺氣道:“這廝也算狡詐多智,竟敢憑藉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古言,暗指我太過獨裁,繼而又質疑我通過諮議放權於民,哼,這是妄想某家將權力與好處都交給士大夫!哼,士大夫是誰?大晉的下場可是擺在了那裡!其心可誅!”

這時,又聽二層傳來那個名叫高徵的聲音:“子高果然高論,直透本質。相比之下,某之諫言或顯淺薄了。呵呵,高某以爲,華興府理當摒棄女子爲官之惡習,所謂天地乾坤,陰陽兩分,上下有序...”

“啪!”拍桌聲驀然在一層響起,打斷了高徵方興未艾的長篇大論,卻是顧敏這次聽得冒了火。好在她也算大家閨秀,僅是憤然起身,並無後續出格行爲。得,左右也聽得不爽,就此付賬走人吧。於是,隨着紀某人跟着起身,於記酒家底層頓時有三成客人走了人。

“你說那幫什麼才子,吃飽了撐的不是?女子做官就那麼難以接受嗎?他老孃難道就不是女子嗎?”出了店外,顧敏猶自氣咻咻道。

“嘿嘿,女子當官僅是一個穴頭而已,他們也未必非要女官下野,所要的僅是自身獲得名望,繼而更易上位。”紀澤嘴掛冷笑,面泛寒光道,“又是與民爭利,又是女子爲官,這些大晉士人爲了儘早上位,看來沒少動心思,這是想跟哥玩和平演變呢。”

顧敏撇嘴怒道:“都是些居心叵測之輩,我說山大王誒,怎生你的地盤裡,什麼牛鬼蛇神都能前來趕考做官呢?”

“呃,說來還是底蘊不足,步子邁得太大,一舉多了嬋州八郡,年底只怕還要再多瀛州數郡,我這自然得廣招人才,來者不拒啦。”紀澤摸摸鼻子,無奈苦笑道,“看來,窗戶一打開,進來的果然不只是新鮮空氣,還有蒼蠅蚊子,甚至毒蛇呢。”

“你是說他們背後有人指使?”顧敏一愣,旋即急聲道,“既然發現方纔二人有問題,那就應當好生調查,可不能叫他們通過科考,做上官員啊。”

“這可不好辦,即便他們別有居心,也是陽謀,我華興府既然開辦科考,接納各地學子,就不能因言拒人,更不好暗中作祟,那樣反會落入下乘。”紀澤目光一陣閃爍,忽而笑道,“陽謀就用陽謀對付便是,在哥的地盤上,還怕沒招嗎...”

第二百一十二回 西越呂梁第三百九十回 捕奴萌芽第五百三十八回 巴岡夷寨第六百四十一回 蕩平附塞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二百二十七回 現身玄菟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四百零九回 土兵襲至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十七回 零敲碎打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三百七十五回 馬韓困局第六百回 登陸弁韓第六百六十一回 月夜空襲第七百一十九回 塞北夜雪第一百零四回 病榻溫語第七百三十五回 天下雲動第四百九十一回 機關算盡第二百九十三回 花開州胡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三十五回 鳩佔鵲巢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六百零五回 兵逼伽耶第一百八十八回 佔據冶口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六百一十三回 晉境雲動第七百零一回 刁膺諫降第六百二十九回 探荒冰原第六百八十八回 虛則實之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二百八十三回 精械發威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四百七十四回 弓騎獵殺第一百五十二回 馳援周新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七百九十一回 遷國再起第七百一十八回 何須罪證第三百七十八回 雲辛烽火第三百二十九回 勸進風波第三百四十六回 火海塞灣第七百九十一回 遷國再起第四百六十六回 十一抽斬第二百三十三回 兵壓鰲山第六百七十四回 轟破敵營第六百零五回 兵逼伽耶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七百七十一回 揮師南渡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二百三十回 布子遼東第四百六十三回 兵臨慶全第三百九十九回 南征號角第十三回 罄竹難書第五百一十九回 敵向難料第三百九十九回 南征號角第五百六十一回 騎戰懾敵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九十五回 挾質激將第三百六十四回 奴營遇襲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二百八十一回 南下甬東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七百零七回 戰雲漸散第七十九回 寨運多舛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一百一十一回 抗匈易幟第二百六十七回 靖安剿匪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九十九回 天公弄人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二百三十八回 再掠陳氏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五百二十回 兵逼倭都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四百七十四回 弓騎獵殺第六十六回 中丘盧氏第一百七十九回 智勇相較第一百七十六回 安海之始第二百七十一回 糧船遇劫第四百九十四回 攻倭苛策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七百三十八回 人肉盾牌第五百八十三回 佈置應對第三百四十六回 火海塞灣第二百零五回 城頭激戰第三百八十一回 華興約書第七百三十一回 冷熱交鋒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八十三回 和平劫掠第一百四十一回 莫名遇刺第一百六十回 布子淮西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
第二百一十二回 西越呂梁第三百九十回 捕奴萌芽第五百三十八回 巴岡夷寨第六百四十一回 蕩平附塞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二百二十七回 現身玄菟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四百零九回 土兵襲至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十七回 零敲碎打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三百七十五回 馬韓困局第六百回 登陸弁韓第六百六十一回 月夜空襲第七百一十九回 塞北夜雪第一百零四回 病榻溫語第七百三十五回 天下雲動第四百九十一回 機關算盡第二百九十三回 花開州胡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三十五回 鳩佔鵲巢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六百零五回 兵逼伽耶第一百八十八回 佔據冶口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六百一十三回 晉境雲動第七百零一回 刁膺諫降第六百二十九回 探荒冰原第六百八十八回 虛則實之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二百八十三回 精械發威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四百七十四回 弓騎獵殺第一百五十二回 馳援周新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七百九十一回 遷國再起第七百一十八回 何須罪證第三百七十八回 雲辛烽火第三百二十九回 勸進風波第三百四十六回 火海塞灣第七百九十一回 遷國再起第四百六十六回 十一抽斬第二百三十三回 兵壓鰲山第六百七十四回 轟破敵營第六百零五回 兵逼伽耶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七百七十一回 揮師南渡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二百三十回 布子遼東第四百六十三回 兵臨慶全第三百九十九回 南征號角第十三回 罄竹難書第五百一十九回 敵向難料第三百九十九回 南征號角第五百六十一回 騎戰懾敵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九十五回 挾質激將第三百六十四回 奴營遇襲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二百八十一回 南下甬東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七百零七回 戰雲漸散第七十九回 寨運多舛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一百一十一回 抗匈易幟第二百六十七回 靖安剿匪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九十九回 天公弄人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二百三十八回 再掠陳氏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五百二十回 兵逼倭都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四百七十四回 弓騎獵殺第六十六回 中丘盧氏第一百七十九回 智勇相較第一百七十六回 安海之始第二百七十一回 糧船遇劫第四百九十四回 攻倭苛策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七百三十八回 人肉盾牌第五百八十三回 佈置應對第三百四十六回 火海塞灣第二百零五回 城頭激戰第三百八十一回 華興約書第七百三十一回 冷熱交鋒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八十三回 和平劫掠第一百四十一回 莫名遇刺第一百六十回 布子淮西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