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回 西越呂梁

永興二年,六月二十七,寅時,晴,文谷水東岸,落葦灘。

太原盆地西部,是丘嶺起伏的呂梁山脈,作爲太原郡大陵縣與西河郡離石縣的天然分界,文谷水源自呂梁北段,東南而下匯入汾水。落葦灘則是文谷水下游所連的一處蘆葦蕩,平素積水爲灘,僅在夏季水漲時方成淺湖,且非本地老漁夫,常人很難分辨入湖的行舟水道。

月明星稀,河風徐徐,蛙叫蟲鳴,難得清涼的夏夜,落葦灘深處,此刻正潛藏着一支船隊,大小船隻三十餘艘,桅杆放倒,皆爲瘦長尖頭的快船,最適水面作戰。幾艘對於文谷水可謂大船的千石快船,其船首更是安裝有猙獰的鐵質撞角。這支潛藏於此的船隊,正屬血旗營的兩千白洋水軍。

落葦灘外,四野一片寂寥。從去年匈奴舉旗叛晉,這片位於晉陽離石之間的必經區域,已被大軍數度穿行蹂躪,原本的雞犬相聞早成了斷瓦殘垣。今夜,又一支軍馬藉着夜色,悄然前至這裡,近胡駐足,人馬分處,現出爲首統帥,正是慣於摸黑作祟的紀某人。

“咕咕咕...”“呱呱呱...”好一番鳥語切口之後,蘆葦蕩中駛出一葉扁舟,數名赤足短打的大漢上得岸來,爲首者正是白洋營別部司馬,水軍校尉張銀。被引至紀澤面前,他立馬率衆行禮,繼而手指身邊三人,一一介紹道:“將軍,這位便是彭丘,暫編水一曲軍候,這位是吳達,這位是袁鼎,二人皆暫編水軍屯長。”

根據之前得到的彙報,吳達與袁鼎爲兩個幫派推出的領兵之人,彭丘則是西河水軍出身的義軍統領,他們的人馬已與楊威所統的一屯滹槽幫衆整合爲兩個暫編曲,軍候各爲彭丘與楊威。而幾方人馬的眷屬,也已趁着血旗營洗劫樂平烏桓的混亂,遷入了三十六寨,如今可謂是真正的自己人。

“諸位弟兄辛苦了,這三位便是仗義抗匈的汾河英雄吧,果然一身豪氣,威武不凡,我血旗軍得三位加入,可謂如虎添翼啊。”紀澤堆上笑容,熱絡寒暄道。言說間,他打量三人,皆皮膚黝黑,精悍利落,顯是長居水上的好漢,尤其那個彭丘,不光中氣充沛綿長,舉止更顯沉穩氣度,一看便是胸有丘壑之人。

彭丘三人忙再次行禮,由彭丘出言道:“久仰將軍大名,將軍橫掃上黨,斬殺惡酋劉景不算,最令我等敬仰之處,乃將軍遭受幷州軍算計之後,爲了抗匈仍能不計前嫌,出兵西征,這等胸襟,這等大義,委實令我等喟嘆不如!能投入血旗營,追隨將軍抗匈,實乃我等榮幸!”

“過譽了,過譽了,哈哈,好,今番我等就深明大義,掃虜蕩寇,相助幷州軍一把,將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哈哈。”紀澤大笑,心中不免得意,自家的付出還是有回報的嘛,至少這彭丘顯是對己心折,隊伍也由此膨脹再膨脹啊...

由水軍人員引領,四千騎軍進入蘆葦蕩,於預設好的露營地修整。紀澤則召來水騎兩軍的軍候以上軍官,在中軍大帳議事。他率先詢問道:“如今幷州軍到了哪裡,是否已與匈奴人交戰?”

“稟將軍,我軍探哨察知,昨日下午,幷州軍剛剛借浮橋渡過文谷水,明日當會繼續西進,若無異常,預計兩日後可達匈奴人設防的斷石口。若能突破,便可兵臨左國城了。”作爲水軍最高統領,張銀出言解釋道,“匈奴人回縮所有兵馬,在斷石口一帶修築了十數連營,看架勢是要死守呂梁山防線,目前尚未與幷州軍正面作戰。”

所謂斷石口並非某一個山口,而是呂梁山中段的一片低矮丘陵區,就整個山脈而言如同豁口。這裡是幷州越過呂梁山脈,通往河套地區的主要通道,而匈奴人的左國城則在呂梁山脈西麓,河套地區幾字形黃河的東岸偏北位置,屬黃土高原邊緣地帶。

聽得張銀所言,紀澤皺眉道:“也即是說,匈奴人並未半渡而擊,甚至不曾利用騎兵奔襲來阻擾幷州軍過河?”

張銀卻是垮下臉道:“襲擾倒是有過,但規模不大,並未真正對幷州軍產生影響,或是幷州軍人多勢衆,設防也足夠謹慎,想來匈奴更願將戰場設在更有地形優勢的斷石口防線吧。只可惜如此一來,我白洋水營若欲參戰,卻無法發揮水戰優勢了。有四千騎軍在,這叫兄弟們如何立功啊。”

或因心底就覺幷州軍會大敗虧輸,紀澤卻沒張銀對戰局那麼樂觀,他皺眉道:“就先別想着搶功了。去年臘月,司馬騰曾遣將軍聶玄率兵平叛匈奴,那時匈奴尚還勢微,幷州軍明顯勢大,劉淵便是主動出兵,與之對戰於大陵文谷水防線,大敗玄兵。而今局勢與那時看來何其相似,劉淵絕不會怯於幷州軍勢大,連出兵阻攔渡河都不敢。”

衆人皆若有所思,段德則眼前一亮,主動出言道:“將軍莫非是說,劉淵是故意讓幷州軍順利通過文谷水,進抵左國城。那麼,劉淵莫非,莫非已有把握在斷石口抑或左國城下大敗幷州軍,這是誘敵深入,從而令幷州軍有來無回?”

說到後面,段德業已面色陰沉,甚至略顯悚然。紀澤滿意於他的反應,衝其點點頭道:“這僅是紀某猜想,並無旁證,抑或匈奴人僅是希望拉長幷州軍糧道以便襲擾。但若幷州軍真的兵敗斷石口,彼時匈奴人只需出一偏師,搗毀文谷水浮橋,這文谷水便將成爲阻擋敗兵逃生之天塹,幷州軍將片甲難歸,幷州更將徹底淪陷!”

“幷州軍十萬之衆,倍於匈奴,且軍械精良,弓弩衆多,步騎配合之下,匈奴人再強,恐也難言必勝吧。”一片沉默中,好戰分子劉靈卻是反駁道。鑑於其武藝高強,此番紀澤將之任命爲暫編騎三曲的軍候,用以壓服新編胡人軍卒。

對劉靈這天不怕地不怕的莽夫性格,紀澤也是無奈,只得苦笑道:“兵者,國之大事也,未慮勝先慮敗。這十萬幷州軍可非司馬騰一人所有,而是我漢家抗匈主力,輕忽不得。”

“哎,某原以爲雙方會在大陵交戰,以雙方各僅數百水軍之弱小,白洋水軍自可橫行文谷水,再配合騎軍機動,我血旗營定可影響戰局。而今情形,水軍自不可上岸充當炮灰,卻僅能用作保障浮橋暢通,給幷州軍留條後路了。”沒等衆人再行討論,紀澤斷然道,“此行紀某再次帶來一批牀弩,便裝上船隻,充當水上炮臺。水軍還是藏到必要之時,再突然殺出落尾灘,控制文谷水近岸吧!”

“諾!”張銀沒精打采的應道。一衆水軍軍官皆難掩失望之色,辛辛苦苦折騰半天,結果只能憋在這裡當替補,焉能開心?

見此,紀澤笑道:“若實在無聊,夜間可出去活動一下,多蒐集些渡船,屆時或可用來搭建浮橋呢。”

白洋水營副司馬劉傑卻是插言道:“將軍莫非需要過河,我等現有戰船便已足夠將軍一用。”

“浮橋是爲萬一所用,卻不好佔用戰船。”紀澤一陣沉思,搖頭笑道,“騎軍就無需過河了,西岸臨近戰場,必然探哨衆多,難以掩藏。我與騎軍在此修整一個白日,明晚離去,若有需要,鷹訊聯繫便是。”

“將軍,卑下這裡有衆多熟悉本地之人,不論陸路水道,還是呂梁山徑,但有嚮導之需,聽憑調遣。”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彭丘卻是冒了一句,看向紀澤的目光中不乏明悟...

白日修整,入夜後血旗騎軍隨紀澤再度出發,沿文谷水西北而上,直奔呂梁山脈。紀澤不會去填正面戰場的絞肉機,橫穿呂梁山脈北段,大迂迴繞至匈奴人背後,配合幷州軍突襲斷石口防線,從而重創匈奴,這是除了水騎在大陵配合作戰外,他此番兵出太行前便想到的一個方案。雖然冒險,卻是他這四千騎軍最大發揮作用的方法了。

有白望山這個老幷州在,加之彭丘提供的嚮導,血旗營尋得一條荒廢山道,連夜專入呂梁。因爲此地距離南方離石戰場已有兩百多禮,雙方並無兵馬把守甚至巡邏,是以行路雖然吃力,但並無波折。

山中行有一日,前方窄道邊的半山崖上,紀澤卻是見到了一個廢棄山堡,橫在山道頂上,若有數十人在上駐守,隨便推些滾木礌石,再拋些箭矢火罐,便有千軍萬馬想要穿過這處山道,不付出性命千條,恐也千難萬難。

有特戰曲在前擔當伺候,這個山堡定已無有威脅,紀澤倒是起了好奇之心。傳令大軍暫歇,他帶上十數親近之人,索性登高一觀。上堡的小徑是不到半丈寬的石階,貼着山崖開鑿出來,盤旋曲折長有百丈,絕對的一夫當關。

進得盡頭的石堡,卻是一個石質庭院,坐落於一塊斜深出崖的天然巨石。堡內除了幾間落滿灰塵的石屋,以及院中明顯是烽火臺的石欄,別的早已空空如也。看角落中的木渣,怕已空置有數十年了。

“嘖嘖嘖,如此山中,修建這等碉堡,真是不易,這修建運營需要耗費多少啊。更奇的是這塊巨石,竟然長在崖上,也得虧古人能尋得此處,咱這次也算開眼了。”紀銘四下端詳,感嘆連連。自從紀澤在蘆蕩池遇刺受傷之後,刀子嘴豆腐心的紀銘頗覺不安,但凡紀澤再有外出冒險,倒是儘可能隨護了。

鬼斧神工的巨石,巧奪天工的石堡,怎奈荒廢已久,紀澤不由感慨的詢問隨行嚮導道:“老李頭,這石堡叫什麼名字,建有多少年了?”

嚮導摸摸後腦勺,訕然答道:“這裡最早稱作什麼已經沒人知道,如今被山民稱作廢石堡,大概建於漢末建安年間吧。聽老人說,那時漢家勢微,河套落入胡人掌控,有胡人會從這邊溜入幷州打草谷,官府便修建了這個石堡防禦這條山道。”

紀澤奇怪道:“如今河套仍被胡人佔據,什麼鮮卑、匈奴、羌氐等等混亂的很,爲何這個石堡會廢棄了呢?”

“因爲匈奴內附了啊!”那嚮導面露怪異,不無譏嘲道,“山道西口之外一直被匈奴人掌控,他們後來內附,堂然得了離石,若想打草谷,斷石口那麼寬敞,根本無需廢事走這條陡峭山路了,這石堡自然廢棄了啊。”

紀澤啞然,黯然,憤然。得勢之時叛亂侵略,平勢之時襲擾打草谷,弱勢之時便內附羈縻,這些胡人纔是真正的戰略高手,分明就是將外寬內忌的漢家當做冤大頭嘛。而這個石堡的興廢,不正表徵着漢末動亂百年,漢家勢力的一退再退嘛。一時間,他頓覺索然,再沒了賞古之興...

用了兩日時間,隊伍無驚無險的西出呂梁,抵達了河套邊緣的黃河東岸。這裡即是後世楊家將與折家將發源之地,地處黃河與呂梁山脈間的一段狹長地帶,丘林草原間或交替,北上可出長城直達陰山草原,西行數十里渡過黃河便是古上郡的河套地區,南下兩百多裡即可攻抵離石左國城。

依舊晝伏夜出,四千血旗騎軍轉道南下。或因大戰集結之故,沿途幾乎未見散居放牧的匈奴牧民,但行不到五十里,前方探哨卻已偵查到了匈奴巡哨,且批次頗爲頻繁,只是,放出海東青高空偵查,並未發現異常。抓了活口訊問,匈奴巡卒只知這是爲了戰地警戒,對於警戒距離爲何放得如此遠,卻是一無所知。

匈奴人莫非知道小爺會來背後捅刀子?某片丘林中,得知稟報的紀澤眉頭緊皺,旋即搖頭否定了自己的這一想法。爲了保障偷襲的突然性,這一方案他事前連自己人都少有透露,屯長以下軍卒皆是入山後才知曉行動目標。那麼,匈奴人此舉僅是謹慎,還是別有原因呢?

一時理不出頭緒,可時間不等人,匈奴人發現巡哨失蹤,必會加大探查力度。偷襲計劃到了這一步,自不能輕言放棄,既然直接南下不通,那就繞道吧。紀某人手指西方,毅然決然道:“渡黃河去...”

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二百五十二回 鯨章相鬥第六十六回 中丘盧氏第四百五十回 韓海惡浪第七百四十四回 帷幄對壘第五百三十三回 於記酒家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四十二回 福破玄關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六百四十四回 晉喪其主第一百四十八回 亂世白蓮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一百六十二回 無妄之事第三百七十五回 馬韓困局第一百四十二回 名劍青雲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五百四十回 放狗圈羊第七回 捏合散沙第七十一回 廣招流民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一百二十回 趙郡拜謁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六百六十六回 入主薊城第七百八十二回 伊缺止戈第九十九回 天公弄人第七十八回 山神顯靈第五百五十三回 劉淵稱帝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四百八十回 暗中妥協第六百四十四回 晉喪其主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四百九十二回 錯亂之戰第二百七十八回 暴捶莽漢第六百四十六回 晉境亂戰第四百一十七回 笑裡藏刀第一百四十八回 亂世白蓮第三百六十二回 鵲橋之會第三十九回 良言難阻第二百九十七回 另類談判第四十二回 福破玄關第六百六十四回 閃電破城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五百八十二回 酒館爭執第一百五十五回 鶴蚌之鬥第五百零七回 臨了一擊第七百八十一回 勢如破竹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二百四十六回 張網以待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六百一十回 有驚無險第四百二十一回 瀛東規劃第四百五十三回 悶頭一棒第五百九十七回 佐渡金礦第七百七十五回 知羞與否第四百四十六回 案後有案第六百六十四回 閃電破城第三百五十七回 王彌之死第三百一十九回 植根樂島第七百五十三回 梟雄末路第四百四十回 勞工風波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三百七十九回 趁火打劫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一百六十八回 鬼谷驚魂第五百七十九回 坑糧之謀第一百四十回 太平開市第六百七十一回 刑斬千人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六百四十七回 華王建國第六百八十七回 瞞天過海第一百九十一回 兵出太行第六百三十六回 得手樂浪第四百二十四回 封田聯營第七百四十四回 帷幄對壘第六百九十七回 城門失火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六百零五回 兵逼伽耶第一百二十九回 追亡逐北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七百一十五回 雷霆發動第六百三十七回 慕容元邕第五百七十五回 走舸逞威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二十九回 授法暗勁第六十九回 攘外安內第四十六回 夜遇勁匪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三百五十四回 錯捉文鴦第七百二十九回 破壞分子第七百三十六回 各懷心機第六百一十三回 晉境雲動第二百八十四回 步步逼迫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三百零四回 兵發州胡第二百八十八回 萬歲風波第四百九十二回 錯亂之戰第三百三十七回 皇袍帝冕
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二百五十二回 鯨章相鬥第六十六回 中丘盧氏第四百五十回 韓海惡浪第七百四十四回 帷幄對壘第五百三十三回 於記酒家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四十二回 福破玄關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六百四十四回 晉喪其主第一百四十八回 亂世白蓮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一百六十二回 無妄之事第三百七十五回 馬韓困局第一百四十二回 名劍青雲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五百四十回 放狗圈羊第七回 捏合散沙第七十一回 廣招流民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一百二十回 趙郡拜謁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六百六十六回 入主薊城第七百八十二回 伊缺止戈第九十九回 天公弄人第七十八回 山神顯靈第五百五十三回 劉淵稱帝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四百八十回 暗中妥協第六百四十四回 晉喪其主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四百九十二回 錯亂之戰第二百七十八回 暴捶莽漢第六百四十六回 晉境亂戰第四百一十七回 笑裡藏刀第一百四十八回 亂世白蓮第三百六十二回 鵲橋之會第三十九回 良言難阻第二百九十七回 另類談判第四十二回 福破玄關第六百六十四回 閃電破城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五百八十二回 酒館爭執第一百五十五回 鶴蚌之鬥第五百零七回 臨了一擊第七百八十一回 勢如破竹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二百四十六回 張網以待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六百一十回 有驚無險第四百二十一回 瀛東規劃第四百五十三回 悶頭一棒第五百九十七回 佐渡金礦第七百七十五回 知羞與否第四百四十六回 案後有案第六百六十四回 閃電破城第三百五十七回 王彌之死第三百一十九回 植根樂島第七百五十三回 梟雄末路第四百四十回 勞工風波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三百七十九回 趁火打劫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一百六十八回 鬼谷驚魂第五百七十九回 坑糧之謀第一百四十回 太平開市第六百七十一回 刑斬千人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六百四十七回 華王建國第六百八十七回 瞞天過海第一百九十一回 兵出太行第六百三十六回 得手樂浪第四百二十四回 封田聯營第七百四十四回 帷幄對壘第六百九十七回 城門失火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六百零五回 兵逼伽耶第一百二十九回 追亡逐北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七百一十五回 雷霆發動第六百三十七回 慕容元邕第五百七十五回 走舸逞威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二十九回 授法暗勁第六十九回 攘外安內第四十六回 夜遇勁匪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三百五十四回 錯捉文鴦第七百二十九回 破壞分子第七百三十六回 各懷心機第六百一十三回 晉境雲動第二百八十四回 步步逼迫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三百零四回 兵發州胡第二百八十八回 萬歲風波第四百九十二回 錯亂之戰第三百三十七回 皇袍帝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