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回 勸進風波

水營大堂,自又一場文臣武將間的接風大宴,少不了一番歌功慶喜、你吹我捧。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衆人像是約好似的一陣擠眼努嘴,繼而,在紀澤的驚詫中,吳蘭離席起身,整衣扶冠,闆闆正正行至大堂中央。頓時,場面陷入沉靜。

衆目交匯處,吳蘭輕咳一聲,先是衝居中正座的紀澤躬身一禮,這才語帶激動道:“主公,血旗軍拓展至今,業已擁兵數萬、屬民數十萬,佔據太行、長廣、樂島三郡之地,若再僅以軍旅自居,準軍事管理,則名不正言不順,上下難以通達,民心難安,故而,賓與衆位兄弟相議,皆望正式開府立衙,還請主公正位定製,名正言順統馭諸衆,從而政通人和啊。”

紀澤已從茫然中清醒,明白這分明就是所謂的勸進之諫,畢竟下面早不乏撇開大晉正式自立的呼聲。他心中暗樂,自己還琢磨着如何開口自立全新政權,孰料有人比自己還急呢。想想也是,自個獲封安海將軍時雖已假節封了一大批官員,但對於整個血旗系統而言,顯還惠及得遠遠不足。如今血旗重心移至海外樂島,上下膽壯,吳蘭等人剛纔顯已搞了串聯,該是寫好了劇本。

紀澤故作沉吟,欲待再看下文。這時,席間竄出一人,碎步搶入堂中伏身就拜,慨然高呼道:“主公學究天人,威蓋宇內,神明加佑,以弱冠之年,便創下如此基業,實令下臣敬仰不已。想那區區高氏,不過擁兵兩千、屬衆三萬,便可稱王州胡,而左近三韓也僅擁衆二三十萬即立國稱王,怎堪與主公並肩?故而,下臣懇請主公建國稱王,如此順應天意、統馭諸民,方可令樂島上下歸心、萬衆鼓舞啊!”

立國稱王!?這段話聽得紀某人心臟狂蹦、目露異彩。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試想一下,哪個男人不希望高高在上,哪個男人沒幻想過稱王稱霸,更何況他紀某人一個天生反骨的穿越者呢。混跡西晉不到兩年便享受到了被勸進的待遇,雖然場面寒磣了點,地盤小了點,屬民少了點,但架不住的真爽啊!

不用看,紀澤便知此人必是馬遷那廝,因爲在座的血旗舊人均知紀澤不喜人動輒下跪,通常若非嚴重罪罰已無人如此。其實,中國歷史上,宋朝以前的士大夫自有其風骨,即便面君也是輕易不跪的,只是蒙元之後尤其是清朝,自稱奴才的磕頭蟲才比比皆是。當然,這會紀某人心情好,也懶得糾正了。

不過,紀澤很快發現,吳蘭以及其他高層的臉色似乎相當不爽,就像大家津津有味討論如何分蛋糕的時候,有個不相干的乞丐突然搶先抓走一塊,還用髒手在蛋糕上留下五個黑指印。似乎,吳蘭等人串聯時壓根沒帶上馬遷這個韓奸外來戶,而馬遷老奸巨猾,定是見機行事,趕着從龍表忠,其懇請稱王的臨時起意更似超出了劇本。

馬屁精!太陽的!建國稱王都來了!竟被這廝搶先了!席間衆人紛紛腹誹,互相間一陣擠眉弄眼,但一時又哪能取得統一。於是,有性急從龍的便一邊暗罵一邊搶入堂中,譬如柳泉,他雖不像馬遷那般沒節操的跪拜,卻也九十度躬身道:“還請主公稱王立國,以順應天意,定我數十萬血旗軍民之心啊!”

跟着紀某人搶南掠北,血旗諸君們早非傻乎乎的大老粗了,轉眼間,席間又有李良、孫鵬等三四成人入堂懇請紀澤建國稱王,看他們各個面帶興奮、目露渴望,還真是誠心至極。

這下,別的人也坐不住了,儘管事態似乎沒按大家先前商議的劇本來,可這時若還不跟着積極表態,那就可能涉及路線錯誤了。想想紀某人拿下舟山時便曾有過自榜“萬歲”的前科,剩下的反應再慢也覺出味兒了,誰知道繼續觀望會不會犯了忌諱,日後被穿小鞋呢?

於是,郝勇吳蘭、郭謙等人也紛紛跟着懇請紀澤稱王。最後,張賓、宋灤等寥寥幾人終是不敢逆潮流而動,眉頭雖蹙,也只得被裹挾着站入堂中。大堂之中,衆人的聲響趨於一致:“懇請主公稱王!懇請主公稱王!懇請主公稱王…”

勸進戲碼展開至此,皮球到了紀澤面前,堂中氣氛變得相當凝重。從喜不自勝,到發掘衆心不一,再到面對衆口一詞的勸進稱王,紀澤猶如雲霧中上下漂浮,悠悠盪盪間他猛掐一把大腿,總算齜牙咧嘴的恢復了些許清明。再好的東西也得靠足夠的實力才配擁有,否則就是美味的毒藥,就是索命的閻羅啊!

歷史上一個個草頭王的悲慘結局終是令貪生怕死的紀某人徹底冷靜,想起了自己現在有幾斤幾兩。躊躇難決的、戀戀不捨的、慼慼艾艾的,紀澤強穩心神,衝吳蘭笑道:“濟生,若本將沒有猜錯,你最先所言乃是開府立衙,頒法定製,而非隨後之建國稱王,想來前者方是你等本意吧?”

吳蘭尷尬一笑道:“主公開府立衙乃衆望所歸,也是我等共識。然以何名義開府,卻有諸多選擇,可建國稱王,可領郡設州,也可正式開設將軍府。相較而言,建國稱王最漲民心士氣,最可名正言順,也最合諸家兄弟野望,但時機是否合適,蘭難以斷言,還請主公定奪。”

點點頭,紀澤又將目光投向最後纔跟風的張賓,誠摯道:“孟孫兄,諸般選擇在前,不知可否爲本將與諸位一說其間利弊?”

紀澤的神情變化盡收張賓眼底,他閃過一抹敬佩之色,這種時候可沒幾人還能抵住貪慾保持清醒,他由衷恭維道:“主公乍逢大利於前,仍保本心不失,富貴不能淫,實乃我等之幸,血旗軍之幸,賓敬服甚矣!”

小拍了一記,張賓這才答道:“主公,且不論血旗軍這等規模是否合適稱王立國,單說自漢以來,各朝皆有陳例,漢家異姓不封王,凡異姓封王者,除魏蜀吳晉改朝篡權,餘者皆難逃身死族滅。主公若建國稱王,自然不比番邦小國,當屬漢統,必爲大晉朝廷所不容,再不會綏靖我等從大晉獲得人財物資!縱樂島之遠,刀兵亦不遠矣!以我等當前狀況,恐承受不起!”

張賓明顯不贊成此時建國稱王,他所說的也正是紀澤所憂。經其分析,紀澤的心態已完全平和,稱王的強烈衝動轉爲理性思考。一邊注意衆人神色,紀澤一邊揮手笑道:“衆家兄弟別再戳那兒了,馬先生也別跪着了,都先回席坐下吧。甭說紀某尚未稱王,便是有一日真的稱王,也勿需這般生分啊。”

堂中衆人面面相覷,哥幾個是站這裡勸進表忠撈封賞的,咋沒兩句就被打發回席了呢,難道紀某人要玩個三請三辭嗎,可他搶東西啥時客氣過?看他的臉色,分明沒有虛假做作,完全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勢呀。憋悶歸憋悶,在紀澤漸肅的目光下,張賓帶頭,衆人各自回席,馬遷這個添亂的也一咕嚕爬起歸席,大堂氣氛算是恢復了輕鬆。

根據個人的表情眼神,紀澤對衆人的總體心態有了些許瞭解,對於建國稱王,衆人方纔雖都表態擁護,實際卻想法不一,其中激進的、持重的和隨大溜的都有,尚無壓倒性看法,所幸並無大晉死忠。至於衆人先前的衆口一詞,他自不會當真,更不會揪着不放。

此事看是紀某人稱王,實則也關乎血旗系統與在座衆人的切身利益,處理不好沒準便會內部積怨。紀澤雖已有傾向,卻也不宜武斷。理越辯越明,他掃視衆人一圈,再度笑問道:“適才孟孫兄之說,不知各位有何看法?此事關係重大,還請諸位秉心而言,無需顧忌!”

“主公,我等數十萬衆遠遷海外,無根無落,民心難安,且大晉正值離亂之時,主公若振臂一呼,建國稱王,既可凝聚內部人心,鼓舞士氣,又可吸引豪傑賢才來投,開拓偉業啊。大晉內部混亂不已,且遠隔千里濤浪,如何限制我等,何必憂之?”柳泉起身激昂道,其眼中滿是興奮渴望,一看便是個從龍狂熱者。

“主公,咱們兵強馬壯,何懼區區晉軍?早在太行之時弟兄們就想反了大晉,好好幹上一場,如今您直管稱王,若那幫鳥人膽敢前來添亂,抑或阻礙我等商貿,弟兄們必叫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大不了掠光大晉沿海便是!”孫鵬緊接着刷的站起,恨聲嚷嚷道,一副造反亂民的做派。

“不然!血旗軍若欲發展,暫還離不開中原,商品貿易、煤鐵資源,尤其漢民人口,皆不可或缺。稱王便是公然造反,成爲衆矢之的,我等苦心保持與各地士族的默契必將打破,再難長期獲取錢糧、資源與漢民。非不得已,決不可陷入刀兵之境,令沿海交易被阻,物流渠道被斷,從而坐困樂島,成無根之木。因此,蘭以爲此時建國稱王爲時尚早,弊大於利。”這時吳蘭再度起身進言,卻是明確了反對態度。

繼三人之後,席上衆人打開話匣,各持己見,議論紛紛,但所想所言者皆無更多新解。紀澤含笑傾聽了半天,見衆人漸漸分爲兩撥,贊成稱王者與持重者各五五之數,心中也就下了最終決定。

不再遲疑,他敲敲案几,令衆目匯聚,這才淡笑道:“血旗軍發展至今,開府立衙、頒法定製勢在必行,建國稱王更是好啊,紀某雖尚逍遙自在,卻也難擋這等榮耀,而諸位兄弟隨紀某生死與共、肝膽相照,紀某也願藉此送諸位兄弟一場富貴。這裡,先謝過諸位擁戴。”

作了一個羅圈揖,紀澤話鋒一轉道:“只是,我等僅僅三郡之地,且若逼急了司馬諸王,恐僅保得樂島一地,勉強夠司馬家一王之封,若以此建國,紀某一個王,加之諸位一羣公侯伯子男,還有那一衆僚屬,如何夠封?莫非整出一批百畝之侯,如那番邦蠻夷,徒爲人笑爾?若僅那點出息,昔日我等在太行便可沐猴而冠了,何必辛苦至今?”

顯出一副怒其不爭的神情,紀澤刷的站起,兩步跨至身後牆壁,一把扯開布簾,露出其後的大幅海圖,邊比劃邊說道:“樂島北有三韓、伯濟、高句麗乃至更北的白山黑水,東北有倭人諸國,東有琉球羣島,南下有夷州,更南有南洋諸島,其域合計或不下晉朝版圖,其民落後孱弱,恰如州胡之國,何不取之爲封?”

“你我齊心協力,依血旗軍發展勢頭,欲想達此宏願,二十年,甚至十年足矣!紀某是年不足雙十,諸位平均也不足三十,奮鬥二十年,仍堪風華正茂。屆時,紀某不說稱王,沒準稱皇都當之無愧,而諸位優者出將入相,中者刺史太守,最不濟者也可混個島主,何其爽快!”隨着紀澤的豪言壯語,堂中衆人的眼睛逐漸明亮,氣息愈加粗重,紀澤再度吹風,“屆時,且不說大晉如何,我等至少可建一海上帝國,諸位在公爲華夏開疆擴土,可永載史冊,享萬世敬仰;再私爲開國元勳,加公封侯,可光宗耀祖,澤被子孫!相較之下,如今據一樂島建國稱王、封公封侯,何其渺小!何其兒戲!”

語至激昂,紀澤竭力散發出自身的“王八之氣”,其實更像是傳銷講師,他揮臂大呼:“諸位可願跟隨紀某,共創海上帝國,共同興我華夏?”

“願意!”柳泉和馬遷幾乎同時第一個站起,揮臂高呼道。更多人也被紀澤的壯闊前景忽悠得熱血澎湃,這下有了宣泄,也一個個跟着振臂高呼道:“願意!願意!願意!”

“大聲點!整齊點!紀某聽不清!”

“願意!”“願意!”“願意…”漸漸的,堂中幾乎所有人跟着高呼,或是狂熱,或被裹挾,吼聲洪亮,聲傳四野!

心中嘿笑,紀某人揮手壓下衆人的呼喝,這才裝逼無比道:“諸君既然有此宏願,且聽紀某爲此採取的十二字方針,也即高築牆,廣積糧,衆蓄民,緩稱王...”

第四百九十回 尋機夜戰第五百三十六回 半島歇戰第二百六十五回 將計就計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二百零一回 太行烽火第三百八十回 分田私有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一百七十五回 雙喜臨門第二百一十三回 誤打誤撞第七百三十回 劉參之死第五百四十一回 曾母羣島第一百五十四回 翻手攪局第五百三十六回 半島歇戰第一百五十七回 趁火打劫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五十五回 穩寨固防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五十二回 攀巖破寨第一百一十七回 馬賊石勒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七百零九回 招撫李矩第四百零八回 示弱以待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八百一十一回 勝局落定第一百九十七回 誆奪潞城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二百四十回 兵困射陽第一卷 烽火連三月 第一回 豕突狼奔第一百八十七回 有利有節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一百五十六回 翻雲覆雨第四百二十八回 外交抗議第二百三十二回 剪式帆船第五百五十九回 反中埋伏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一百九十四回 陌刀顯威第九十九回 天公弄人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三十八回 強敵突至第九十二回 寨防首戰第四百零七回 谷原大會第三百九十五回 射禮之論第二百零一回 太行烽火第二百四十一回 邗運之亂第一百五十一回 紀氏宗族第二百六十三回 陰謀層出第五百三十三回 於記酒家第七百三十一回 冷熱交鋒第三十四回 再詐胡營第四百四十二回 尋金之旅第四百零八回 示弱以待第五百八十四回 憂喜翻轉第三百一十四回 四階制度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七百七十三回 伊缺陷落第一百八十八回 佔據冶口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四百四十四回 婚夜風起第二百三十九回 敵追我趕第二百四十九回 夜掠下邳第二百七十五回 婚宴斬首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二百五十四回 誘捕鯨羣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六百零七回 最短盟約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六十二回 爾虞我詐第三百五十五回 硝煙漸散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五百九十二回 直墜谷底第七百一十回 連橫魏復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一百零八回 劫糧幕後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三百九十九回 南征號角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第四百八十八回 由退而潰第六百三十八回 圈套落空第四百九十回 尋機夜戰第三百九十一回 奴隸改造第七百四十一回 東晉來犯第六百六十九回 殿前問對第一百七十六回 安海之始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三百八十五回 軍屯飼養第三百八十二回 農技推新第八百零七回 挑戰逞威第十七回 零敲碎打第六百五十六回 騙局連連
第四百九十回 尋機夜戰第五百三十六回 半島歇戰第二百六十五回 將計就計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二百零一回 太行烽火第三百八十回 分田私有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一百七十五回 雙喜臨門第二百一十三回 誤打誤撞第七百三十回 劉參之死第五百四十一回 曾母羣島第一百五十四回 翻手攪局第五百三十六回 半島歇戰第一百五十七回 趁火打劫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五十五回 穩寨固防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五十二回 攀巖破寨第一百一十七回 馬賊石勒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七百零九回 招撫李矩第四百零八回 示弱以待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八百一十一回 勝局落定第一百九十七回 誆奪潞城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二百四十回 兵困射陽第一卷 烽火連三月 第一回 豕突狼奔第一百八十七回 有利有節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一百五十六回 翻雲覆雨第四百二十八回 外交抗議第二百三十二回 剪式帆船第五百五十九回 反中埋伏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一百九十四回 陌刀顯威第九十九回 天公弄人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三十八回 強敵突至第九十二回 寨防首戰第四百零七回 谷原大會第三百九十五回 射禮之論第二百零一回 太行烽火第二百四十一回 邗運之亂第一百五十一回 紀氏宗族第二百六十三回 陰謀層出第五百三十三回 於記酒家第七百三十一回 冷熱交鋒第三十四回 再詐胡營第四百四十二回 尋金之旅第四百零八回 示弱以待第五百八十四回 憂喜翻轉第三百一十四回 四階制度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七百七十三回 伊缺陷落第一百八十八回 佔據冶口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四百四十四回 婚夜風起第二百三十九回 敵追我趕第二百四十九回 夜掠下邳第二百七十五回 婚宴斬首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二百五十四回 誘捕鯨羣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六百零七回 最短盟約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六十二回 爾虞我詐第三百五十五回 硝煙漸散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五百九十二回 直墜谷底第七百一十回 連橫魏復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一百零八回 劫糧幕後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三百九十九回 南征號角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第四百八十八回 由退而潰第六百三十八回 圈套落空第四百九十回 尋機夜戰第三百九十一回 奴隸改造第七百四十一回 東晉來犯第六百六十九回 殿前問對第一百七十六回 安海之始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三百八十五回 軍屯飼養第三百八十二回 農技推新第八百零七回 挑戰逞威第十七回 零敲碎打第六百五十六回 騙局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