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

離開錢家莊,紀澤一行再無耽擱,不久便來到不其城南,進入墨水河畔的一處屯級水軍營地。遠遠便看見營盤一角三三兩兩聚着些衣甲駁雜的軍漢,雖多散漫閒適,也未配刃,但在久經沙場的紀澤看來,那些傢伙個個目光幽然,動作協調,更不乏森冷之感,頗有從死人堆裡爬出的味道。不消說,他們便是夏山虎帶來的叛軍隨衆了。

暗自點頭,紀澤在該營屯長的引領下走往近前。聞聽消息的夏山虎連忙帶着幾名頭目迎了出來,更有頭目吵吵着令一衆叛軍隨衆迅速排列成隊。近得六丈,夏山虎業已大禮跪倒,叩頭高呼道:“罪民夏山虎投奔來遲,還請主公接納!”

“還請主上接納!”隨着夏山虎跪拜唱名,幾名頭目與一應叛軍隨衆紛紛跪倒高呼道,聲音整齊洪亮,看架勢當是早有預備,且不說別的,單是這份姿態就令紀澤頗爲滿意。

“夏兄快快請起,你我昔日有同袍之誼,何須如此見外。”正面受了夏山虎等人這一拜禮,紀澤這才笑呵呵上前,將夏山虎親手扶起。

近看之下,夏山虎右腮胡下卻是多了一道刀疤,眼角也明顯有了許多皺紋,耳鬢更是有了些許白髮,三十出頭的人,竟已略顯老態,遠不及上次見他時的意氣風發,足見半年來公師番叛軍的連戰連敗對他帶來的心理煎熬。不過,煎熬也是磨礪,看其疲倦雙目中不乏深邃,可見他也不再是昔日的粗莽夯貨了。

衝夏山虎點點頭,紀澤轉往一衆叛軍隨衆,朗聲笑道:“諸位兄弟請起!紀某微末之時便已與夏兄聯手殺胡,他的秉性紀某信得過,諸位秉性紀某也信得過,是以紀某這裡也不虛言,弟兄們既然投了我血旗軍,就如到家一般,既往之事便由紀某一力擔之。諸位日後只需遵循血旗規矩,爲軍爲民皆隨自願,紀某在此保證,必將一視同仁,量才錄用!”

說實在的,夏山虎這幫叛軍能從數萬亂軍中活着出來,可謂歷經坎坷,九死一生。相比巧戰多過血戰的血旗老卒,他們其所具備的個人戰力與頑強意志只會更強,而歷經此番沉浮的夏山虎顯已勝過往昔,紀澤對他們的加入自是樂見其成。

“謝主公厚恩!”隨着夏山虎稱謝,一衆叛軍隨衆又是一陣高呼,聽來倒比之前更多了份真誠。說來以紀澤如今的權勢地位,能如此熱情耐心的向他們這一小撮走投無路者做出親切承諾,確已實屬難得了。

散去叛軍隨衆,紀澤領着夏山虎進入中軍大帳,直接先給了他當胸一拳,笑罵道:“你這廝何時也變得如此世故,竟然彩排出這等陣仗,莫非還怕憑你這張臉,老子拒而不納你這一班兄弟嗎?”

夏山虎略顯訕然,嘿嘿一陣乾笑。說笑幾句,紀澤收起笑容道:“想來已有人跟你提過,你這班兄弟自成一體絕無可能,願意從軍者只能經過新兵訓練,打散編入軍中。呵呵,我血旗軍的伍長什長皆憑較武競爭獲任,相信你那般弟兄不會混得太次。不過你須得提醒他們,過去亂軍流竄百無禁忌,在我血旗麾下卻絕對不行,若違了軍紀,可沒情面好講!”

見夏山虎眼中並無不滿,紀澤笑着續道:“至於你本人,戰兵軍侯足以勝任,但須經過半年軍校培訓,能否進一步直接擔當校尉,那就要看你軍校表現了。而且,你可從麾下挑選十名潛質上佳者一同進入軍校,半年後同樣視軍校考覈獲任軍職。放心,我血旗軍還要擴軍,不缺位置,只看能力。”

“子興兄弟能夠一視同仁對待我與這班兄弟,方是真正接納我等,夏山虎感激不盡,這兩百斤日後就賣給子興了。”夏山虎語氣真誠,復又訕訕道,“不過,我等尚有數百家眷藏身太行,還請主公相助接往海外安居。”

接眷算是徹底投效的節奏,紀澤自無不應。再一番敘談,話題轉至公師番叛軍的流竄交戰史。從叛軍所向披靡、順利做大,到叛軍愈加烏合、劫掠爲先,再到叛軍的盛極而衰、迅速縮水。紀澤自已從暗影細作口中得知了不少情報,但夏山虎的親身敘述自有不同,更讓紀澤暗中點頭的是,夏山虎對軍事作戰的理解已堪將才。

其間,夏山虎提及最多的是公師番叛軍的死對頭苟晞,其兵勢本不及公師番,卻瞅準叛軍的烏合本質,屢屢針對叛軍中那些混入隊伍的投機部衆,或以精銳猛攻,或提前收買,再行利用他們的戰時崩潰引發叛軍的整體潰退,甚至拖累削弱着公師番的嫡系力量,也即司馬穎昔日苦心藏於河北的精銳班底。如是兩次,公師番察覺不對已晚,敗勢已難扳回。

此外,紀澤的一些老熟人難免成爲話題。譬如,汲桑的騎兵隊伍成爲叛軍的一支彪悍主力,石勒則是其中的尖刀,而湯紹竟被編入了汲桑麾下。再譬如,魏復所編練的步兵隊伍紀律嚴明,驍勇靈活,其在叛軍中的地位卻是不亞於汲桑...

一番交流安撫,夏山虎一衆徹底融入血旗麾下,他們與家眷遷往樂島的一應事宜,自有上官仁具體交辦相關部門不提。待得夏山虎滿意出帳,卻有白望山引着二人並一個木匣進得帳來。木匣中正是王彌的首級,隨來二人則是真名孟冬的孟爺,以及冷麪殺手秦明,他們的另一身份自然是暗影成員。

那日鐵石嶺一戰,儘管王彌殘部輕鬆殺入鐵石寨,怎奈王彌與徐淼兩名主心骨已死,鐵石寨三當家也喪命聚義廳,而鐵石寨大二兩位當家則利用地形熟悉,糾結大部嘍囉奮起反抗,直到與隨後來園的岱雲崗兵馬兩相夾擊,終是全殲了王彌殘部,徹底剪除了劉柏根叛賊勢力。

“你這廝本該霍亂天下,作惡無數,怎奈這一時空被小爺提前斷了前程,倒是一樣死於鴻門宴,呵呵。”接過木匣打開,紀澤見到了一張死不瞑目的臉,不由的喃喃感慨,“只可惜昔日小爺勢力不足,沒能將石勒那廝斬殺,否則叫你二人早早會獵於地下,也好成全一對生死仇家嘛。不過你放心,石勒不會賴在人間太久。”

(注:正史中,洛陽與晉懷帝失陷於匈奴漢國之後,王彌與石勒成爲匈奴人在關東最大的兩支旁系力量,已成敵對之勢。王彌卻是狂傲自大,被石勒放低姿態誘入自家營中,成爲又一例鴻門宴的犧牲品。而據史載,在王彌前往石勒大營之前,一度極力勸阻他的,正是謀士張嵩。)

得意之餘,紀澤何嘗沒因王彌之死而暗鬆口氣,畢竟他可是將王彌與劉柏根等一衆通匈漢奸給舉族超沒了。儘管後來的公審大會上,紀某人心軟了,並未屠殺無辜,僅是將一應漢奸所涉族人按照關係遠近,分從民、奴民打散發往海外,但在紀某人心底,還是頗爲擔心王彌這廝瘋狂報復,好在憑藉遠比昔日對付石勒時強大太多的綜合勢力,此事順利而徹底的完結了。

不提紀澤對孟冬與秦明二人的嘉許封賞,一刻鐘後,他已衣裝板正的來到一座小院前,院內軟禁的正是盧志。說來也巧,此番盧志本是代表公師番叛軍,仍如去年聯絡血旗軍一般,在夏山虎率衆隨護下秘密前來青州,以聯絡劉柏根叛軍協商會師事宜,孰料方入青州劉柏根便即授首,對公師番徹底絕望的夏山虎索性便裹挾他一塊轉來長廣了。

近衛留在門口,紀澤隻身進入小院。令他訝異的是,被軟禁的盧志並未老實呆在屋裡,而是於院中一邊踱步一邊看書,一副閒庭信步之態。便是紀澤進院,他也不曾稍改,哪有作爲俘虜的覺悟,只是,細心的紀澤還是察覺到了他呼吸與腳步頻率的變化。

對於士人愛裝十三的臭德性,紀澤向來都是鄙夷的。就如那個諸葛村夫,分明是諸葛世家派往劉備一方的投注,非要與大耳賊演一出三顧茅廬的千古基情,才肯出山輔佐,無聊不無聊?心下不爽,紀澤也不客氣,半帶調侃半帶威脅道:“子道先生如此悠閒,不懼性命之憂嗎?”

聽得此言,盧志收起書本,駐足轉向紀澤,不卑不亢道:“將軍既然能屈尊降貴到此,想必盧某尚有可用之處,又何必杞人之憂呢?”

開場白吃了個小虧,紀澤也不着惱,反倒仔細的打量起盧志。眼前之人雖被軟禁,也不乏憔悴,卻無侷促不安,仍顯儒雅淡然,拒人千里卻不令人反感,倒是頗具傳說中的儒士風骨。呵呵一笑,紀澤直截了當道:“既然先生已知紀某來意,卻不知可否相助紀某,相助數十萬海外漢民?”

“將軍想多了,忠臣不事二主,大王雖大勢已去,盧某也無力迴天,但這最後一份氣結卻須保全!”盧志依舊雲淡風輕,語氣卻不容置疑,“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縱有一死,捨生取義而已。”

(注:正史中,司馬穎於今年九月落於關東陣營之首,次月被范陽王長史劉輿矯詔賜死。司馬穎的官屬先皆逃散,惟盧志隨從,至死不怠,收而殯之,其德行爲時人撐到。後盧志虛職閒居洛陽,直至數年後隨着晉懷帝一同被匈奴人捕獲,繼而一同爲匈奴劉聰戕害。)

盯着盧志的眼睛,紀澤霍然明白,這廝之所以仍能維持魏晉風流之態,卻是真已有了赴死的覺悟。心中惱火,紀澤更是惋惜,他雖厭憎士族政治併力圖將之摧毀,卻知漢家文化的淵源正握於士族手中,華興府的長遠發展決計離不開衆多大晉士人的加入,而盧志不比聲明尚且不顯的張賓,其能力與名望正可作爲華興府吸納士人的標杆人物。

捏着鼻子,紀澤勸道:“先生何必愚忠那成都王?且不說其人大勢已去,單其爲了一己之私,令公師番糾結叛軍霍亂河北,沿途燒殺搶掠,荼毒百姓以十數萬計,便已大失人心,更兼昔日放任匈奴劉淵起兵,而今又與匈奴人暗中默契,實乃漢家罪人。先生經學傳家,歷代大儒,若不及早回頭,豈非有損盧氏聲譽?”

“休得胡言,我家大王明詔得封河北都督,公師將軍揮師攻伐乃秉承聖意,縱有殃及百姓,也非大王本意,豈容爾在此污衊!”或覺自個的辯護不夠硬氣,面顯慍色的盧志轉而抨擊道,“倒是將軍,本屬大王麾下,卻朝三暮四,左右搖擺,實乃小人所爲!哼,爾莫再圖費口舌,盧某縱無大王之故,也不會投效於你這等反覆之輩!”

“什麼?你這廝竟然污衊某爲小人?”紀澤大爲光火,鬥雞也似的斥道,“盧子道,虧你自詡經學儒士,孟子曰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都不知曉?相比爾等僅僅忠於一人一姓的所謂忠臣,紀某浴血拼殺,披肝瀝膽,絞盡腦汁,殺胡數萬,活漢民數十萬,一心忠於我漢家民族,忠於炎黃華夏,此乃大忠大義,何來反覆,何來小人?非要追隨司馬家那幫腌臢貨色內鬥不休,禍國殃民,方爲君子之道嗎?”

“你,你,你竟如此出言無狀,污衊皇家,簡直無君無父,大逆不道!盧某羞於與你多言。要殺要剮隨你,想我爲你效力,絕無可能!”盧志更怒,再無儒士雲淡風輕的調調,手指紀澤一通呵斥,最後乾脆背過身去不再理會紀澤。

紀澤更惱,索性譏諷加激將道:“你有何資格與紀某談忠義,你曾祖盧植乃漢末名臣,你祖父乃曹魏司空,怎生到了你這就成了大晉忠臣了?忠義廉恥在哪兒呢?千萬別將篡權說成堯舜禪讓,咱噁心!好吧,那叫良禽擇木,但你此番前來青州聯絡劉賊,可知其人乃通匈漢奸,這時你咋不忠義了呢?”

眼見盧志氣得渾身發抖,卻不再開口辯駁,紀澤突覺索然無味,知曉碰上這等所謂的士大夫風骨,自己再是舌燦蓮花也是白搭。嘆了口氣,他淡淡道:“盧子道,你輔佐成都王內戰不休,荼毒百姓,更欲勾結通匈之賊劉柏根,有賣國之嫌,既然不願將功補過,某雖不會殺你成全你那愚忠之名,卻也不會放任你繼續助紂爲虐,哼,紀某便叫你與劉賊遺族同例,舉家流放海外,接受工農改造吧...”

第五百一十六回 縱騎那珂第一百八十七回 有利有節第六百四十六回 晉境亂戰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一百八十五回 湖中死鬥第五百八十六回 糧食之戰第二百九十九回 遣師南下第七百三十七回 策反靳準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六百一十九回 意外敵援第二百二十回 火燒劉曜第五百六十六回 中原流人第四百五十七回 頓兵堡下第五百五十六回 分兵疾進第三百九十七回 立衙籌備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三百七十四回 壓服狼窖第四百一十五回 戰地緬歌第一百八十二回 假戲成真第六百二十一回 攻破伽耶第四百五十回 韓海惡浪第一百八十一回 再見程三第八百零七回 挑戰逞威第五百六十三回 李臻之死第五百零一回 東線遭襲第三百九十五回 射禮之論第四百九十三回 威壓筑紫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五百四十一回 曾母羣島第四百八十八回 由退而潰第七百三十三回 炮火摧城第四百三十八回 限制糧價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六百七十一回 刑斬千人第四百一十四回 結仇山夷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三百九十二回 樂中新城第一百零七回 暗影佈局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五百九十八回 桑州之謀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四百零三回 南下夷州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三百二十二回 大晉戰雲第二百三十九回 敵追我趕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四百八十回 暗中妥協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四百三十回 出使馬韓第三百四十四回 兵發青州第七百二十七回 破曉雷鳴第三百四十一回 海壇換俘第一百五十二回 馳援周新第六百八十九回 破圍壺關第八百零九回 夜戰北胡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三百一十八回 灰色批鬥第二百六十八回 淮中黑幫第二百三十九回 敵追我趕第三百七十六回 半島亂起第七百七十五回 知羞與否第一百三十六回 仗義援手第四十五回 軒然生波第八百一十二回 西征之旅第四百九十七回 耕戰並行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二百七十六回 設營淮中第七百三十三回 炮火摧城第三百六十二回 鵲橋之會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二百六十六回 掌控長廣第一百一十一回 抗匈易幟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一百七十五回 雙喜臨門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六百三十一回 笑裡藏刀第四百八十三回 兵發對馬第七百二十六回 劍指匈奴第五百九十九回 永嘉四年第三百零一回 飛魚遺寇第七百零一回 刁膺諫降第七百一十六回 北塞煙起第五百六十二回 黯然罷兵第四百零一回 韓人勞工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二百九十二回 時局難料第六百零七回 最短盟約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七百二十三回 誨人不倦第四百五十一回 暗諜夜影第二百七十回 保障佃制第四十回 步步坑敵第六百五十三回 悠悠兩載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
第五百一十六回 縱騎那珂第一百八十七回 有利有節第六百四十六回 晉境亂戰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一百八十五回 湖中死鬥第五百八十六回 糧食之戰第二百九十九回 遣師南下第七百三十七回 策反靳準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六百一十九回 意外敵援第二百二十回 火燒劉曜第五百六十六回 中原流人第四百五十七回 頓兵堡下第五百五十六回 分兵疾進第三百九十七回 立衙籌備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三百七十四回 壓服狼窖第四百一十五回 戰地緬歌第一百八十二回 假戲成真第六百二十一回 攻破伽耶第四百五十回 韓海惡浪第一百八十一回 再見程三第八百零七回 挑戰逞威第五百六十三回 李臻之死第五百零一回 東線遭襲第三百九十五回 射禮之論第四百九十三回 威壓筑紫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五百四十一回 曾母羣島第四百八十八回 由退而潰第七百三十三回 炮火摧城第四百三十八回 限制糧價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六百七十一回 刑斬千人第四百一十四回 結仇山夷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三百九十二回 樂中新城第一百零七回 暗影佈局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五百九十八回 桑州之謀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四百零三回 南下夷州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三百二十二回 大晉戰雲第二百三十九回 敵追我趕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四百八十回 暗中妥協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四百三十回 出使馬韓第三百四十四回 兵發青州第七百二十七回 破曉雷鳴第三百四十一回 海壇換俘第一百五十二回 馳援周新第六百八十九回 破圍壺關第八百零九回 夜戰北胡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三百一十八回 灰色批鬥第二百六十八回 淮中黑幫第二百三十九回 敵追我趕第三百七十六回 半島亂起第七百七十五回 知羞與否第一百三十六回 仗義援手第四十五回 軒然生波第八百一十二回 西征之旅第四百九十七回 耕戰並行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二百七十六回 設營淮中第七百三十三回 炮火摧城第三百六十二回 鵲橋之會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二百六十六回 掌控長廣第一百一十一回 抗匈易幟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一百七十五回 雙喜臨門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六百三十一回 笑裡藏刀第四百八十三回 兵發對馬第七百二十六回 劍指匈奴第五百九十九回 永嘉四年第三百零一回 飛魚遺寇第七百零一回 刁膺諫降第七百一十六回 北塞煙起第五百六十二回 黯然罷兵第四百零一回 韓人勞工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二百九十二回 時局難料第六百零七回 最短盟約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七百二十三回 誨人不倦第四百五十一回 暗諜夜影第二百七十回 保障佃制第四十回 步步坑敵第六百五十三回 悠悠兩載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