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回 西征之旅

鄂嫩河畔,北胡大營以一片狼藉迎接了新一天的黎明。就在段疾陸眷倉皇西逃之際,其不甘東望處,龐大的血旗車陣已經再一次開始了新一日的橫行。而在車陣的前方,迎風飄揚的飛鳳旗下,梅倩由本部銃騎軍團拱衛,正率着九萬之數的塞北革面騎軍,一人三馬,以烏雲蓋頂之勢,隆隆奔騰着殺往北胡大營。

事實上,此時的胡營,伴着一處處馬廄被陸續佔據,已經基本落入了血旗騎軍和反水胡騎的掌控。僥倖奪得戰馬的胡騎,多已趁黑逃往了營外草原,而那些淪爲步卒的胡人,縱然藉着天明恢復了理智,也只能無奈的選擇束手臣服。更有些許眼皮子活絡的漠北部落,甚至藉着與赤牙等反水部落的過往交情,已然搖身一變,成爲了反正義士。

故而,梅倩所部的後續大軍,與其說是對胡營發起總攻,倒不如說是路過北胡大營的一趟行軍。僅是少許梳理殘敵之後,他們便裹上梅倩所屬的陸六軍羣餘部,合兵十一萬多,頂上紀澤欽命的“西征軍”旗號,對北胡潰敵,尤其是段疾陸眷所領的最大一股殘敵,展開了幾近不死不休的追殺之旅。

第一日中午,梅倩所部西征軍便憑藉馬力充足,在胡營西方六十里,追上了已然聚有十數萬之衆的段疾陸眷所部殘兵,一場並不激烈的交鋒之後,士氣趨零的段疾陸眷一衆大敗,半數或死或降,餘者分爲數股各自逃散,但考慮到補給匱乏,他們的大體方向依舊只能向西。而梅倩亦將西征軍按南、中、北方位兵分三路,各以血旗戰兵爲中堅,輔以塞北革面軍,繼續西向追殺。

第二日,西征軍的梅倩本部追上並俘虜了鐵爾啓部落的西遷族民,同時俘虜的還有漠北東部諸多部落的西遷族民,合數十萬;而西征軍北路大軍則遭遇了茫然不知何往的宇文悉獨官殘部,在血旗將士幾乎僅是象徵性的勸降之後,自覺走投無路的宇文悉獨官便果斷選擇了棄械投降。

留下部分輔兵看管俘虜,西征軍繼續西進,邊佔據掌控老弱爲主的沿途部落,邊搜索追殺北胡聯軍的大股殘軍。第五日,西征南陸軍覓得拓跋斯律所率的兩萬惶惶殘軍,一戰潰之,怎奈此時殘敵們也已沿途掠得大量馬匹,故被拓跋斯律攜萬騎趁夜走脫。

第七日,梅倩所在的西征軍本部大軍,追上了段疾陸眷糾集起的四萬烏合逃軍,雙方大戰一場,段疾陸眷與段莫杯戰死,段匹接替段疾陸眷爲段氏單于,率殘餘萬騎遠遁。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第十日,西征軍三路兵馬會師於死鬼博爾金的部落老營,暫作休整,此地已過了小金山一線,屬漠北高原西部。一路征戰,兼一路留人掌控地方,此時的西征軍僅餘六萬之衆。而在他們不死不休的追殺之下,北胡聯軍尚餘的殘軍,三千以上規模的各股合計起來,總兵力已然不足四萬...

就在西征軍一路追殺的時候,血旗北征軍在鄂嫩河畔取得決定性勝利,大破八十萬北胡聯軍的捷報,也以最快的速度傳回洛陽,傳遍天下。華國上下舉國歡慶不提,彼時適逢東晉司馬紹剛剛擊敗了王敦叛軍主力,更令王敦憂懼忿懣而死,可漠北大捷的消息,委實降低了東晉諸公的歡愉值,甚至令司馬紹大病一場,自然,也令華晉雙方本可能出現的邊境摩擦胎死腹中。

與之同時,由遼河經科爾沁至漠北的簡易土路也已修至了高原,伴着兵站建立,越來越多的物資、移民和輔兵也在源源不斷的踏上漠北,投入地方開發與民政梳理。更有華興船坊奠基落戶與漠北,加緊趕造小型木船,以利用季節性河流改善交通運輸,促進漠北改造與安定。

坐鎮漠北中部的紀澤,則帶着北征軍餘部,全力消化鄂嫩河大戰後的一應勝果。入手的百多萬漠北人口中,奴隸悉數釋爲從民;既有的漠北八大部落,除了赤牙部落與正東方位的另一內應部落,餘者原則上皆被貶奴外遷;剩餘的其他胡人,則按部落在戰時的反水、投誠、抵抗等表現各分等階,但大中型部落皆將接受拆分安置。當然,所有戰後倖存的漠北青壯,都可通過加入革面軍來改變被征服者的命運。

由是,西征軍在博爾金部落休整的第三天,便迎來了科其塔的陸七軍羣與第一批漠北革面軍,以及些許北征軍摳出的補給。至七月上旬,休整滿員的陸六、陸七軍羣,攜十萬北胡革面軍,合計十六萬的西征軍再度出動,用了月餘時間,掃蕩了包括北海(貝爾加湖)在內的漠北高原西部西北部地區,徹底蕩平並佔據了北胡聯軍所有參與部落的族地。

八月中旬,漠北初定。換了一小茬革面軍兵,尚餘十四萬的西征軍,則在回師南下的途中,會合了赤班所率的第二批漠北革面軍,從而增至二十萬大軍。稍做休整,西征軍遂以烏孫人之前意欲入侵華國且收容華國之敵爲由,順勢南下,殺入了天山之北的烏孫人領地。

在那裡,除了十餘萬的烏孫牧騎,還有拓跋斯律和段匹等人所領的三萬北胡殘兵。雙方在草原上數度碰撞,直至在輪臺(後世烏魯木齊一帶)大戰一場,兵力與戰力皆處劣勢的胡人連戰連敗,最終僅餘三四萬人向西逃亡。不過,或因天氣漸寒,這一次西征軍並未過於追擊,幾乎是任憑胡騎殘敵們向西遠逃。

擊敗烏孫主力之後,西征軍隨即分兵各處,一爲就食,一爲徹底掌控西域地區。他們聯合劉琨的西北都督府,一邊征服收攏烏孫故地的剩餘部落,一邊南越天山,在入冬之前,輕鬆吞併了龜茲、沙車等已被曹魏割過一茬麥子的西域南線各國,且這種吞併絕非羈縻而治的那一種。至少,所有西域各國的所謂王室,即便沒被戰死處死,也都被送往了洛陽。

吞併西域之後,西征軍難免又換了一茬革面軍,更有紀澤欽令,以赤班爲首新建一個戰兵全騎軍羣歸入西征軍。於是,次年四月,休整一新的西征軍,以三支全騎軍羣,攜十二萬革面輔軍,再度西向,打着追殺拓跋斯律等華國逃敵的名義,殺過阿爾泰山,闖入了中亞與東北歐地區,繼而是擊敗逃來之敵以及當地部落,繼而又是煞有介事的追殺...

一追一逃,從東向西,梅倩西征軍這一追殺,便又是足足兩年的時間。逃者先是北胡人與烏孫人的三萬殘部,再有加入碎葉諸胡的五萬,乃至後續逃離伏爾加河流域時的七萬,直至最後被趕出東歐大草原,分別投奔羅馬和安西勢力範圍的殘兵六萬。而西征軍則是增增減減的最終達到了四十萬,革面輔兵也換了一茬又一茬。

一條西追路,無盡男兒血,戰爭跌宕起伏,西征軍卻始終不改徵服一處,減丁一處,再裹挾青壯殺往下溢處的擴張主線。雖然缺乏後續人口與政工人員的跟進,令華國對這些地區僅能軍事掌控,但這已經足以爲華國的日後殖民打下關鍵性的基礎,而這些地區的人口和財富,同樣對華國是一次大補。

值得一提的是,或爲血旗西征軍所刺激,或是擔心地盤都被華國給搶完了,剛佔據大宛沒兩年的魏復,就着西征軍在北方縱橫的威勢,同步發起了西征,一舉吞併了中亞的九姓諸國,勢力直至河中,與安西帝國接壤。一時間,曹魏與華國像是兩道並駕齊驅的洪流,一南一北,橫掃了路上絲綢之路中段,將漢家勢力壓至西方兩大帝國邊境,甚至被西方世界恐稱爲“黃禍”...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華歷十三年的接連大戰,華國一舉奪取了塞北、漠北和西域的廣袤之地,包括宣誓佔有更北方的大量冰原地帶,以及順手吞併的全數東北地區,合計新添了十二個州的行政區,而其北方疆域已然囊括了蔥嶺、阿爾泰山乃至烏拉爾山以東直至美洲北部的萬里山河,可謂復員遼闊得不要不要。

但是,此番爆發式的開疆擴土,其開發建設乃至殖民交融,也基本透支了華國未來長時期的擴張潛力,以至於直到華歷十八年的五年之內,華國幾乎沒再其他方向有所軍事衝突,其工作重心也皆集中於新添十二州的移民墾殖和計劃開發。

至於梅倩西征軍一路往昔開疆擴土的人地所得,華國行政署則嚴重表示消化不了。紀澤遂在梅倩攜部分西征軍,並押解無數財富與數百萬外族人口凱旋東歸之際,將烏拉爾山、阿爾泰山以西的所有新土,皆另置併爲歐洲總督區,其全面的殖民開發,則只能長時間的小腳慢跑了。

同時,紀澤也順道將佛伽羅島及其周邊島嶼,乃至更西北尚未到手的天竺大陸,劃爲了印洲總督區。由是,在華國中樞的集權行政體系之外,便有了四大相對獨立的總督區。事實上,此舉也標誌着紀澤對華國的擴土路線做出了一次重大調整。基於交通距離、人口結構、開發程度等等因素,它們將長期準軍管治理,採用相對獨立的軍政體系,亦或說,將會成爲一個新國家的胚胎...

第五百九十三回 內部梳理第三百八十五回 軍屯飼養第二百二十八回 李臻父子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六百八十回 東晉立國第七百五十六回 滅族匈奴第七百五十二回 絃斷時分第六百五十五回 幽州變起第三十七回 不速之客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三十八回 強敵突至第二百六十七回 靖安剿匪第五百五十回 後繼有人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三十五回 鳩佔鵲巢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六百七十七回 夜襲壺關第四十九回 無端推波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七百零八回 治理黃河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三百三十五回 巡訪牧區第一百九十九回 定計撤手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四百一十回 坑坑喋血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四百六十六回 十一抽斬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三百九十九回 南征號角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三百三十八回 骷髏血旗第二百五十七回 再會顧敏第三百四十八回 陵園龍震第一百七十三回 左右開弓第三百一十五回 草坡部落第二百一十七回 匈奴劉淵第六百八十九回 破圍壺關第八百零三回 遼北煙起第五百三十九回 保護新區第四百四十八回 未雨綢繆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五百二十三回 鐵錘撞城第四百五十一回 暗諜夜影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二百八十二回 兵臨堡下第五百三十三回 於記酒家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四百零五回 無端欺凌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七百四十一回 東晉來犯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下鬥兵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四百八十五回 迫敵求援第五百四十二回 漁翁失算第八十四回 義結金蘭第二百五十二回 鯨章相鬥第二百五十九回 截斷井陘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六百八十九回 破圍壺關第五百五十六回 分兵疾進第六百五十三回 悠悠兩載第四百九十三回 威壓筑紫第五百八十六回 糧食之戰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一百一十三回 活字印刷第五百零八回 國戰廷議第二百四十四回 博支遇阻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四百七十六回 暗釋箕煥第三百五十九回 械鬥事件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六百零九回 雨夜激戰第四百六十九回 搬空慶全第六百六十四回 閃電破城第一百一十六回 右侯張賓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三百二十七回 州胡遺族第七百三十六回 各懷心機第七百一十四回 整頓之策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三百一十七回 收買夷心第七百一十回 連橫魏復第五百四十四回 錫蘭遺族第二百六十四回 進兵長廣第四百五十九回 八陣迷宮第一百七十九回 智勇相較第八十三回 和平劫掠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三百六十六回 場外兇案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七百二十回 漁陽故城
第五百九十三回 內部梳理第三百八十五回 軍屯飼養第二百二十八回 李臻父子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六百八十回 東晉立國第七百五十六回 滅族匈奴第七百五十二回 絃斷時分第六百五十五回 幽州變起第三十七回 不速之客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三十八回 強敵突至第二百六十七回 靖安剿匪第五百五十回 後繼有人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三十五回 鳩佔鵲巢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六百七十七回 夜襲壺關第四十九回 無端推波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七百零八回 治理黃河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三百三十五回 巡訪牧區第一百九十九回 定計撤手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四百一十回 坑坑喋血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四百六十六回 十一抽斬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三百九十九回 南征號角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三百三十八回 骷髏血旗第二百五十七回 再會顧敏第三百四十八回 陵園龍震第一百七十三回 左右開弓第三百一十五回 草坡部落第二百一十七回 匈奴劉淵第六百八十九回 破圍壺關第八百零三回 遼北煙起第五百三十九回 保護新區第四百四十八回 未雨綢繆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五百二十三回 鐵錘撞城第四百五十一回 暗諜夜影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二百八十二回 兵臨堡下第五百三十三回 於記酒家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四百零五回 無端欺凌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七百四十一回 東晉來犯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下鬥兵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四百八十五回 迫敵求援第五百四十二回 漁翁失算第八十四回 義結金蘭第二百五十二回 鯨章相鬥第二百五十九回 截斷井陘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六百八十九回 破圍壺關第五百五十六回 分兵疾進第六百五十三回 悠悠兩載第四百九十三回 威壓筑紫第五百八十六回 糧食之戰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一百一十三回 活字印刷第五百零八回 國戰廷議第二百四十四回 博支遇阻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四百七十六回 暗釋箕煥第三百五十九回 械鬥事件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六百零九回 雨夜激戰第四百六十九回 搬空慶全第六百六十四回 閃電破城第一百一十六回 右侯張賓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三百二十七回 州胡遺族第七百三十六回 各懷心機第七百一十四回 整頓之策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三百一十七回 收買夷心第七百一十回 連橫魏復第五百四十四回 錫蘭遺族第二百六十四回 進兵長廣第四百五十九回 八陣迷宮第一百七十九回 智勇相較第八十三回 和平劫掠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三百六十六回 場外兇案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七百二十回 漁陽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