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回 匈奴劉淵

永興二年,七月初二,卯時,離石左國城。

黎明將至,天色黑沉,僞漢王宮的議事偏殿,此刻聚集了僞漢丞相、右賢王劉宣,太尉、左於陸王劉宏,黃門郎陳元達,建武將軍劉曜,以及漢王世子劉和等一應在都核心。這般天不亮便紛紛趕來,自是急於商議血旗騎軍襲擾河套這一突發事件。

“漢王駕到!”一片陰霾氣氛中,忽聽殿外傳來一聲高喝,衆人忙躬身行禮。卻見一名蟒袍金冠,身材魁偉,氣度軒昂的中年男子快步邁入,來者正是匈奴大單于,僞漢王劉淵。其人字元海,新興匈奴人,冒頓之後,名犯高祖廟諱,故多稱其字。

《晉書·劉元海載記》有云:“(劉淵)齠齔英慧,七歲遭母憂,擗踊號叫,哀感旁鄰,宗族部落鹹共歎賞。幼好學,師事上黨崔遊,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略皆誦之,《史》、《漢》、諸子,無不綜覽。(屢被舉薦,又屢因異族身份而被晉朝閒置)遂學武事,妙絕於衆,猿臂善射,膂力過人。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餘,當心有赤毫毛三根,長三尺六寸,形貌非常。

雖心中沉鬱,劉淵仍面帶淺笑,施施然坐定之後,方纔直奔主題道:“諸卿想必已知西岸渡頭營地之事,且莫談罪責,時下反攻幷州軍在即,卻出了如此變故,該如何應對,還請諸卿各抒己見。”

恰似新興王國該有的銳意進取,殿中諸人並無推諉虛套,丞相劉宣立刻出言道:“漢王,那血旗小兒行事夠狠夠辣,不似漢家寬仁,反更勝胡族暴虐,其顯是逼迫河套部族聯軍撤兵,此乃陽謀,血旗騎軍一日不除,河套聯軍一日難安。是以不論如何,我等務必立即派遣精兵強將,過河追剿那血旗小兒。但若不能儘快剿滅,三日後也只得任由部落聯軍返回,否則必令諸部生怨,將致人心離散。”

“丞相言之有理,河套諸部那裡,還煩勞丞相前往安撫。”劉淵點頭稱是,目光掃視殿中,落於建武將軍劉曜身上,他斷然令道,“曜兒賢侄,今番便由你走一趟河套。你率一千本部,並五千部族騎軍,嗯,孤再遣一千鐵瓴軍與你。你即刻調集人馬過河,給孤取來那血旗小兒的人頭!”

殿中衆人聽得一愣,這鐵瓴軍可是劉淵的親衛軍,拔自匈奴本部最精銳的老卒,總計不過三千之數,居然被劉淵派出一千來對付血旗將軍那羣烏合之衆,未免牛刀宰雞了。劉曜則拱手勸阻道:“漢王,大戰未畢,那千名鐵瓴軍還是留下護衛您吧,侄兒有六千兵馬已是綽綽有餘。”

劉淵卻是面色一沉,不無訓誡道:“曜兒不可大意,更不可小看天下英雄。那血旗將軍雖行事陰損狡獪,有失堂堂正正,爲漢家酸儒所不齒,也爲我漢國所聲討,然其一介草民,起於潰兵,毫無後臺倚仗,不足一年卻能得民十萬,擁壯三萬,開太行之基,連戰連捷,僅我軍便已被其前後殲滅一萬有六,其中還有劉景與綦毋達兩名悍將!”

“敢問諸卿,易位處之,誰能勝過那血旗將軍?哼,漢家百姓數千萬,豪傑何其多,我等欲奪天下,切莫自傲。”冷冷掃視衆人一圈,劉淵肅然道,“況且,那血旗將軍起家之役,便是敵後遊擊,河套廣大,正適其盡情肆掠,若非十萬幷州軍在前,這七千人馬孤都覺得少了。對了,孤那頭海東青此番也將之帶上,或可相助追索。”

“諾,侄兒受教了。”劉曜面露慚色,忙躬身領命,恭敬退出,但其心中作何想法,便不爲人知了。

劉曜出殿後,黃門郎陳元達出班道:“那血旗軍驀然現於河套,必是途經呂梁荒僻山道,爲數不過三五條,臣以爲漢王當遣少量軍兵加以扼守,以免其輕易逃脫。此外,那司馬騰素來不喜血旗營,我等可令細作賄買其麾下重臣,由其勸諫司馬騰,封鎖塞外進入並冀,甚或入幽通道。至於南下雍州,去歲血旗營背司馬穎而投司馬騰,我等只需暗中知會一聲,關西陣營自會款待他們這羣背叛之人。”

“然也!哼哼,如此定可令血旗將軍有來無回,那三十六寨也便不足爲慮,甚至唾手可得。可笑漢家內鬥不休,精於傾軋,血旗將軍這等人物反而不猥瑣用,孤立無援,正該我匈人大興啊。”劉淵滿意頷首,旋即吩咐道,“封鎖山道便由太尉費心,知會雍州與賄買幷州臣屬之事,便由陳愛卿具體操辦吧。”

暫了血旗營一事,劉淵復問道,“且不談那血旗營,離石戰情至此,陡增變數,諸卿以爲幷州軍當如何應對?”

太尉劉宏出班道:“河套安穩與否尚難定論,我軍當利用部族軍這三日逗留時間,明日便對幷州軍發動總攻。不過,也難保血旗軍會告知幷州軍河套聯軍消息,令得戰事難以一蹴而就,甚或幷州軍有主動撤退之可能,故而我方當令文谷水軍隨時做好動手準備。”

“也只能如此了,孤這就詔令劉欽,不必再拖了。此戰乃我等振興大匈的關鍵一戰,成則全取幷州,還請諸卿盡心任事。”暗歎口氣,劉淵最後掃視殿內一圈,目光落於劉和身上,隨口問道,“和兒,可是有何建議?”

劉和一愕,絞盡腦汁也沒想出有啥可說,只得躬身行禮道:“孩兒不善武事,不敢妄言,父王英明神武,但憑父王做主。”

《晉書·劉元海載記》有載:“和字玄泰。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習《毛詩》、《左氏春秋》、《鄭氏易》。及爲儲貳,內多猜忌,馭下無恩。元海死,和嗣僞位。”

聽得劉和之言,劉淵皺起眉頭,沉聲斥道:“不善武事?身爲我大匈世子,焉能不善武事?孤知你喜好漢家書著,頗有才學,然漢家皓首窮經者不知凡幾,卻多浮誇酸儒,抑或九曲心思內鬥內行,沒幾人配做我匈人之敵。是以你當記住,取其精華即可,萬莫真就成了漢人習性,邯鄲學步,卻丟了我匈人之勇悍,揚短避長,徒爲人笑爾...”

匈奴御前會議結束之時,劉曜業已點起兵馬奔往黃河渡口,而總攻詔令也下到斷石口劉欽之處。懷着僥倖,劉欽並未立即發兵,而是期待幷州軍尚未收到消息,如同昨日一般繼續出營來攻連寨防線。怎奈到了日上三竿,幷州軍大營依舊毫無動靜。心知是以敗露,劉欽只好帶上總計八萬大軍,主動殺向西徵軍大營。

“隆隆隆...”“砰砰砰...”“咻咻咻...”“嗖嗖嗖...”戰鼓陣陣,投石橫飛,牀弩勁射,箭矢如雨,匈奴人步騎協同,填壕平溝,層層推進,爲三缺一,以泰山壓頂之勢,對幷州大營發起兇猛強攻,將他們在布兵與軍械方面的造詣展現得淋漓盡致。內附漢家百年,強調實用的他們沒少潛心學習,水準直令幷州軍上下爲之咂舌。

“弟兄們,頂住,大營若失,你我都將埋骨於此!但有後退者,格殺勿論...”幷州軍營防陣地,不時響起軍官們歇斯底里的嘶吼。與之相伴的,則是雙方刀砍槍刺,盾擊斧斫,鮮血四濺,殘肢飆飛,橫屍栽倒,以及投石、強弩、箭矢的瘋狂反擊!

好在,有着血旗軍提醒,幷州軍雖未及覈實,雖半信半疑,畢竟沒拿身家輕忽,業已有所防備,昨夜便緊急加固了營防工事,三軍上下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狂暴攻擊也已小有預料,而陣地防守正是幷州步卒的擅長之處。是以,此戰從上午殺至黃昏,雖有不少陣地告失,但層層抵抗之下,整個幷州軍防線有驚無險,尚能穩守無虞。

“嗚嗚嗚嗚...”終於,匈奴人吹響了退兵的號角。鋪天蓋地的匈奴悍卒也紛紛鬆了口氣,以比來時更快的速度,潮水般退去,而作爲防守方的幷州軍卒,則累得甚至連箭矢歡送的力氣都無。猶如絞肉機般的戰地,徒留下雙方各有過萬的屍體,以及足以漂櫓的流血,伴以傷兵哀嚎,悽然求助,將人類爭鬥的殘酷譜寫得那般血意!

“直娘賊!這場西征簡直就是個笑話,匈奴人隱藏得好深,虧我等還放棄晉陽堅城,雄赳赳前來征討,分明是自投羅網嘛!那血旗將軍戰前送信勸告我等莫要輕敵冒進,當時我等不屑一顧,孰料竟是真知灼見啊!”中軍大帳前,聽得匈奴撤兵號角,司馬瑜長鬆口氣,拭一把額頭冷汗,也不顧少帥風姿,忍不住碎碎念道。

田蘭同樣長舒口氣,不無後怕道:“還好此番得了血旗營提前警示,先一步有所防範,加固了營盤,否則若像昨日那般出營攻擊,豈非業已一敗塗地,甚或身首異處,確是欠了一份大人情啊!”

二人這裡說得感慨,邊上的周良薄盛等人面色就愈加難看了,誰叫當初最先吵吵着西征的就有他們呢。他們對司馬瑜和田蘭說話別無辦法,心底對於血旗營的怨念卻不由更重三分。

“今日匈奴人不惜暴露底牌,不顧攻營吃虧,攻勢如此之猛,或是因爲他們等不及了。究其原因,多半該是血旗騎軍已在河套鬧出了聲勢,令部族聯軍急於退兵。”氣氛尷尬中,石鮮轉移話題道,“觀如今局勢,匈奴之強遠出我等戰前預料,再想攻取左國城恐已不能,我等或該籌謀如何抓住機會,平安撤回晉陽了。”

“只要血旗騎軍能在河套多鬧騰幾日,想來部族聯軍挺不了幾日便會回師,那時便是我等撤退之機。良會加派伺候力量,儘快盡準掌握部族聯軍動向,不讓他們再度耍詐。”周良接過話題,不無憋悶道,“現在,我等卻是不得不盼望那血旗將軍平安無事,所向披靡了。”

“血旗將軍昔日起家於趙郡,一度令我幽並聯軍悶虧連連,敵後襲擾正是其長項,此點石某卻頗相信,便讓匈奴人去品味吧,呵呵。”石鮮搖頭苦笑,轉而說到,“若僅應對三四萬匈奴軍,我軍謹慎撤退,列陣而行,倒應無虞,唯一可慮者就是渡河文谷水。匈奴人既然早有設局,那裡或許也有佈置,單憑我方那五百拼湊水軍恐有兇險。少帥,那血旗水軍的信使還在營中,不妨召來商討一二...”

就在幷州西征高層們唸叨血旗騎軍的時候,河套平原那個五百帳部落的禿童營地,血旗騎軍們正就着夕陽,大塊吃肉,大口喝湯。在剛剛過去的白日間,血旗營派出了可靠的麾下胡卒與被釋奴隸,依舊在部落周圍驅馬放羊,整一副悠哉愜意的遊牧場景,令得這個無一逃脫的胡族部落,絲毫不曾被周邊鄰居發現異常。

“弟兄們,若是部族聯軍不撤軍,幷州必然淪陷,我三十六寨定是匈奴的下一目標。爲了我等家人的安全,該怎辦...對,抄他們的老家,逼他們回來...”軍卒羣間,各級功曹諸史正嬉笑怒罵,舌燦蓮花。舒緩軍卒情緒之餘,他們還作爲紀某人的傳聲筒,將敵後施虐破壞的暴行,美化爲拯救大晉,拯救幷州,拯救三十六寨,拯救自家親眷的正義之舉。

“無煙,我知你心中不忍,我其實也不願如此暴虐,此乃折壽之舉啊。但雙方份屬敵對,我又無力正面對抗不足聯軍,他們不哭着退兵,便是幷州百姓痛哭,你叫我如何去做?”悻悻收回被劍無煙第三次甩脫的鹹豬手,紀澤呈慼慼之狀,依舊苦口婆心的做着思想工作,“其實,這般作爲,我,我,我今天白日睡覺都在做噩夢啊。”

於此同時,按某白日做噩夢之人所下的缺德命令,段德正帶着騎衛曲中的一干血旗死忠,秘密將一些牛羊屍體綁上石頭,投入部落左近的河水井水。與其讓回返的部族聯軍們爲了重建部落,瘋狂的殺入漢地打草谷,倒不如讓他們通過瘟疫減丁來縮減需求。

夜幕時分,一晝修整的血旗騎軍精神抖擻,再次整裝待發,意欲離開這個慘遭摧殘的部落。但就在此時,天空中突然傳來一陣尖銳的雕鳴:“唳!唳!唳...”

第五十二回 攀巖破寨第七百四十五回 色誘劉粲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一百一十四回 無欲則剛第七百八十五回 草廬談判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二百二十三回 雁門無歸第七百二十七回 破曉雷鳴第四百四十三回 金河礦脈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六百二十回 戰局調整第三百二十七回 州胡遺族第八百零八回 車陣橫行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四百八十九回 大敗臨頭第六百八十八回 虛則實之第五百零七回 臨了一擊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三百九十二回 樂中新城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第六百一十回 有驚無險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一百六十九回 揭秘驅邪第六百八十七回 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一回 借力打力第四百零四回 縱谷平原第一百七十一回 海賊來襲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三百八十七回 涉足宗教第六百九十七回 城門失火第四百八十二回 移民洶洶第七百五十七回 平陽城下第二百七十七回 真假李鬼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四百九十六回 倭使入境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七百五十四回 劉聰之死第三百六十五回 推廣猛球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五百四十回 放狗圈羊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七百三十回 劉參之死第四十一回 困獸之鬥第四百六十八回 跑步破城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三百零四回 兵發州胡第六百九十四回 追亡逐北第四百九十四回 攻倭苛策第三百五十一回 折箭賭戰第一百五十一回 紀氏宗族第七百五十七回 平陽城下第十三回 罄竹難書第二百七十五回 婚宴斬首第六百五十六回 騙局連連第二百六十九回 河畔公審第七百零八回 治理黃河第四百四十一回 踏足呂宋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四十六回 夜遇勁匪第一百八十八回 佔據冶口第一百九十二回 襲取邸閣第一百一十二回 劍指深山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二百六十一回 劉琨夜訪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第二百五十五回 探航深海第五百二十八回 血旗擴軍第四百五十七回 頓兵堡下第四百二十四回 封田聯營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三百二十回 元宵遊行第二百五十三回 安海屠鯨第三百四十六回 火海塞灣第一百四十回 太平開市第四十八回 莫名攜美第二百四十三回 驚魂一指第五百四十二回 漁翁失算第八十四回 義結金蘭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五百三十九回 保護新區第六百八十回 東晉立國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六百六十四回 閃電破城第七百九十回 洛陽稱帝第二百二十四回 畫餅碧海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五百零九回 欲引故縱第七十四回 流言風波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三百六十三回 文娛教育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三百八十三回 村塾先生第六百七十二回 勒石華奸第五百八十六回 糧食之戰
第五十二回 攀巖破寨第七百四十五回 色誘劉粲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一百一十四回 無欲則剛第七百八十五回 草廬談判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二百二十三回 雁門無歸第七百二十七回 破曉雷鳴第四百四十三回 金河礦脈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六百二十回 戰局調整第三百二十七回 州胡遺族第八百零八回 車陣橫行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四百八十九回 大敗臨頭第六百八十八回 虛則實之第五百零七回 臨了一擊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三百九十二回 樂中新城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四百三十二回 平準交易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第六百一十回 有驚無險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一百六十九回 揭秘驅邪第六百八十七回 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一回 借力打力第四百零四回 縱谷平原第一百七十一回 海賊來襲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三百八十七回 涉足宗教第六百九十七回 城門失火第四百八十二回 移民洶洶第七百五十七回 平陽城下第二百七十七回 真假李鬼第四百三十七回 反腐打黑第四百九十六回 倭使入境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七百五十四回 劉聰之死第三百六十五回 推廣猛球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五百四十回 放狗圈羊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七百三十回 劉參之死第四十一回 困獸之鬥第四百六十八回 跑步破城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三百零四回 兵發州胡第六百九十四回 追亡逐北第四百九十四回 攻倭苛策第三百五十一回 折箭賭戰第一百五十一回 紀氏宗族第七百五十七回 平陽城下第十三回 罄竹難書第二百七十五回 婚宴斬首第六百五十六回 騙局連連第二百六十九回 河畔公審第七百零八回 治理黃河第四百四十一回 踏足呂宋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四十六回 夜遇勁匪第一百八十八回 佔據冶口第一百九十二回 襲取邸閣第一百一十二回 劍指深山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二百六十一回 劉琨夜訪第二百九十六回 多方棋子第二百五十五回 探航深海第五百二十八回 血旗擴軍第四百五十七回 頓兵堡下第四百二十四回 封田聯營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三百二十回 元宵遊行第二百五十三回 安海屠鯨第三百四十六回 火海塞灣第一百四十回 太平開市第四十八回 莫名攜美第二百四十三回 驚魂一指第五百四十二回 漁翁失算第八十四回 義結金蘭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五百三十九回 保護新區第六百八十回 東晉立國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六百六十四回 閃電破城第七百九十回 洛陽稱帝第二百二十四回 畫餅碧海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五百零九回 欲引故縱第七十四回 流言風波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三百六十三回 文娛教育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三百八十三回 村塾先生第六百七十二回 勒石華奸第五百八十六回 糧食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