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

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

北風蕭蕭,正值秋收的河北大地上,戚金望着離去的錦衣衛和傳旨太監身影,久久不能平靜。

這時、反倒是一名四旬左右的將領上前道:

“爹、我等入了五殿下和萬歲的眼前,只要鎮守好遼陽,恐怕能光耀門楣了!”

戚金聞言,轉身看向了這人,並在同一時間看到了另外兩個自己的孩子。

戚元功、戚元輔、戚元弼……

這三人、最大的,也是剛纔開口的人是戚元功,他今年四十有五,是戚金北上跟隨戚繼光鎮守薊遼前,家中妻子就懷上的孩子,也是長子。

老二戚元輔,今年三十八歲,是當年戚金和叔叔戚繼光被朝中官員排擠回鄉後,與妻子誕下的二子。

老三戚元弼,今年不過三十歲,是戚金在第二次抗倭援朝前誕下的三子。

戚金這一生戎馬,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從年少十五歲投軍到現在,六十八歲的人生中,呆在家裡的時間不超過二十五年,剩下的四十三年都是在保家衛國的路上。

沒想到末了、都半截入土的人了,卻得知朝廷經歷了薩爾滸之敗這樣的慘戰。

沒等明神宗萬曆開口,他便主動上書,以六十七歲的年紀出山,散盡家財招兵買馬,準備北上抗金。

“這麼多?”王承恩記得很快,但朱由檢所需要的東西也太多了。

“也罷、殿下與萬歲如此對我,大丈夫當馬革裹屍、以報效家國!”

“叫什麼?!《紀效新書》裡,我戚家軍行軍應該怎麼樣?你們三個看了這麼多年的兵書,白看了嗎?!”

只是不想他練兵半載,好不容易練出了一支戚家軍傳統的浙兵,卻迎來了一年換三帝的戲碼。

但是當他看到了三個兒子熱切的眼神,還有那四千歡呼的義烏浙兵時,他釋懷了。

“司禮監批紅後,你跟着去內閣還有六科,見他們批了條子,就找御馬監的人去拉東西,把東西都給我拉到昌平陵區去。”

明史和明實錄都沒有記載雙方動手的原因,但是聯想到他們駐紮的地方通州,是北地的大糧倉,而遼地又缺糧的情況來看。

這是他穿越來的另一個福利,記性幾乎可以做到臨時的過目不忘。

這兩支明末東亞戰場一流的精銳部隊,就因爲這點事情生出間隙,最後在渾河被遼東將領給賣了,屬實可惜。

他心中無比的慶幸,而所謂的白桿兵和浙兵恩怨,實際上也是因爲明朝補給不足的問題。

於是、他打開了兵部的物資文冊,只是輕鬆的看了幾眼,就大概想到了自己所需的東西。

因此、當兩日後朱由檢得到浙兵已經趕赴昌平的路上時,他特意鬆了一口氣:

也正是鐵一樣的軍規,才讓這支訓練了半年不到的隊伍,在渾河之畔,面對六萬後金大軍佁然不動,痛擊建虜。

因此、他在看了並不的物資文冊後,便對王承恩道:

哪怕過去幾天,也能記起來個七七八八。

浙兵和白桿兵在朝廷中,給那些官員們的印象是很不好的。

他手裡緊握着那貼金軸的五色聖旨,不知道該不該高興。

不管如何、哪怕浙兵再經歷一次被北人出賣、誣陷的戲碼,但眼下那未曾謀面的五殿下,給了他們充足的軍餉。

這麼想着、他看了一眼自己案几上的一本兵部物單。

但朱由檢擔心的就是,閻王不惱,小鬼難纏。

因此、他要做的就是,爲白桿兵和浙兵提前準備好援遼,並且在遼地長期駐守的物資。

“這些東西、你傳去幹清宮,就告訴皇兄說,是給浙兵和白桿兵援遼用的。”

他們不再慶祝,而是在片刻後恢復了死一般的沉寂。

大軍繼續北上,不過卻稍微修改了一點路線,將原本的目標通州、改爲了京城西北的昌平。

一個是土司蠻子的兵,另一個則是張居正手下戚繼光侄子的部隊,怎麼都不待見。

他們的一動、代表朱由檢改變了浙兵和白桿兵不合的結果。

“太倉調糧十二萬六千石。”

“呼……這樣就好了,等過些日子白桿兵到,我再坐莊和兩軍將領吃頓飯,想來兩支隊伍不會像歷史上關係那麼差。”

或許雙方是因爲採買物資鬧的不愉快,而開始大打出手了起來。

可是眼下、他還是像他叔父戚繼光一樣,捲入了朝中的政治鬥爭。

對於眼下的兵部來說,浙兵和白桿兵都是援遼的主力部隊,不可能虧待他們。

沒辦法、爲了這兩支部隊能幫大明守住遼東半島,朱由檢只有自己動手做準備了。

這上面、記載了兵部在京城和通州、天津衛等三地各種軍需物資的儲備。

雙方在通州打得十分激烈,甚至動用了火炮互射,損毀民房若干,打死打傷了一堆百姓。

戚金在心底許下了一個宏願,隨後立馬端着臉道:

“承恩,記一下,叫兵部準備兩萬一千件冬衣,七千布面甲,七千臂鎧,七千笠形盔,千層鞋兩萬一,鐵七萬斤。”

在朱由檢看來、只要白桿兵和浙兵雙方和諧共進,哪怕他們人數加起來只有七千人,但以眼下努爾哈赤手裡還在崛起的後金軍隊來說,便是六萬八旗盡出,也留不下他們。

“神威大將軍炮六十門,虎蹲炮兩百門,鳥銃兩千支,火藥三萬斤,鉛子三萬斤,石彈兩千枚。”

“是!末將這就叫部下規整!”戚元功見父親生氣,連忙拽着兩個弟弟開始帶着他們的部曲,對四千人的浙兵規整了起來。

“另外叫太僕寺準備挽馬兩千匹,草束三十萬,豆子五萬斤。”

行軍不說話、不可交頭接耳、上廁所也不能單獨去。

“放心去要吧,這些東西加起來,頂多也不過二十萬兩,實在不行,就御馬監出銀子買了。”朱由檢不心疼銀子。

他只不過想要在自己生命中最後的時刻,爲朝廷打一場勝仗,爲大明的百姓,打出個幾年的太平罷了。

歷史上、並沒有詳細記載白桿兵和浙兵爲什麼不合,只是提了一句兩軍在通州休整時,因爲一些小事鬧了起來。

可以說、浙兵的軍規,比起後世也不遑多讓。

應該說、他心疼把銀子給眼下九邊的那些酒囊飯袋,但是不心疼把銀子給白桿兵和浙兵這種能打的軍隊。

給他們幾十萬兩銀子,他們能保遼東三百萬漢民安危數年,但給九邊軍門,連個泡都打不出。

時間緊迫,朱由檢解釋了一下,就催促王承恩去辦事去了,而王承恩也抱着記好的東西,朝着幹清宮趕去。

速度快些、指不定還能在太陽下山前回勖勤宮吃飯……

(本章完)

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179章 出兵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06章 殺遼商第609章 秋風起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33章 客氏惱怒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352章 直諫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96章 扶弟魔第106章 愚民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343章 東宮講師
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179章 出兵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06章 殺遼商第609章 秋風起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33章 客氏惱怒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352章 直諫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96章 扶弟魔第106章 愚民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343章 東宮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