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 項羽分封

秦朝末年,諸侯釁秦,楚懷王派遣項羽、劉邦兩支部隊,一北一南對秦軍作戰,並與諸將相約,誰先進入函谷關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爲王。劉邦軍兵力雖不及項羽的諸侯聯軍,但利用秦帝國與諸侯糾纏於鉅鹿之際,一路向西急速挺進,在經歷了一系列激戰後,於前206年十月,率先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駕着白車白馬,用絲繩繫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在軹道旁投降,秦帝國滅亡。劉邦在謀士張良和部將樊噲的建議下,將秦宮中的貴重寶器財物和庫府全部封存,還軍霸上。隨後,劉邦又召來關中各縣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與衆人“約法三章”,並派人和故秦官吏一起到各縣鎮鄉村去巡視,向民衆講明情況。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悅,爭着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沛公推讓不肯接受,百姓更加高興,唯恐沛公不在關中做秦王。

前206年十二月,項羽率衆諸侯兵抵達函谷關,見有漢軍把守,心中大有不快。此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命令名將英布率領楚軍先頭部隊進攻函谷關。英布不愧爲當世名將,很快就擊敗了劉邦的軍隊,佔領了函谷險地,楚軍主力由此進駐戲西。之後,項羽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戰飯,奇襲霸上的劉邦軍,一場惡戰在即。劉邦的謀士張良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驚訝無比。在他的斡旋下,劉邦與項伯相見,劉邦藉機拉攏項伯,雙方約爲親家,項伯答應爲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鴻門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極力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爲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爲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將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問其來歷後,隨即賜飲。樊噲也乘機爲劉邦的開脫,項羽無言以對,劉邦趁如廁的機會一走了之。隨後,張良入門爲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並向亞夫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您收下。項羽感覺劉邦對其威脅不像想象中的巨大,便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撥劍將玉斗撞碎,並大罵項羽無能。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鴻門宴”。

項羽雖然沒有聽從范增的計謀,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但其對楚懷王堅持“先入關中者王之”的決定十分不滿。項羽憑藉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諸侯聯軍,屠咸陽,夷秦宗室,並於次年開始了楚漢時期最大的政治行爲——重新分封天下諸侯,史稱“項羽分封”。一方面,陽尊懷王爲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爲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全國分成十八個王國,分封給諸侯、部將和降將爲王。這十八個王分別爲:漢王劉邦,都南鄭(今陝西漢中)、雍王章邯,都廢丘(今陝西興平南)、塞王司馬欣,都櫟陽(今陝西富平東南)、翟王董翳,都高奴(今陝西延安北)、西魏王魏豹,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河南王申陽,都雒陽(今河南洛陽東)、韓王韓成,都陽翟(今河南禹縣)、殷王司馬邛,都朝歌(今河南淇縣)、代王趙歇,都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常山王張耳,都襄國(今河北邢臺)、九江王黥布,都六縣(今安徽六安北)、衡山王吳芮,都邾縣(今湖北黃崗北)、臨江王共敖,都江陵(今湖北江陵)、遼東王韓廣,都無終(今天津薊縣)、燕王臧荼,都薊縣(今北京西南)、膠東王田市,都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齊王田都,都臨淄(今山東臨淄東)、濟北王田安,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

項羽分封之時,關東地區基本掌握在舊貴族勢力的手中,項羽真正控制的地盤僅有關中而已。但是,僅關中一地卻聚集大批的滅秦功臣,他們不但有功績,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各自獨立的勢力和爲數可觀的軍隊。此時,項羽最需直面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各地舊勢力和關中新勢力,消除這兩大勢力對於自己的威脅,使自己順利地號令天下。《義門讀書記》中,引用著名學者馮鈍吟的話,“楚兵初起,憂在亡秦,須立六國以樹黨。六國立,則秦已失天下,獨有關中耳。秦已滅,則患在諸侯。盡徒故王王惡地,羽之謀也。此亦有不得已者,但不知桓,文處此當何如耳!”由此可見,項羽當時顯然是利用與其出生入死的新興勢力(多爲具有軍權的實權派將領),以兵權兵威爲基礎,打壓關東六國舊勢力,將其遷往偏遠地區,離開自身盤踞多年的統治根基。自己也藉助這次分封,爲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由無尺寸之地的諸侯將領搖身變爲王樑、楚九郡的西楚霸王,名正言順地成爲了天下的掌控者。同時,將自己的部將、同盟都分封在了自己的疆土的四周,其實際的控制範圍又何止九郡?此外,項羽還把自己的勁敵劉邦封在秦朝流放罪人的巴蜀地區,以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位秦軍降將給予鉗制。因此,可以認爲,“項羽分封”是滅秦以後,以項羽爲代表的軍事實力派人物爲了自身利益,對於六國舊貴族勢力的一次打壓,以及同盟者之間的一次戰略妥協。

歷來關於“項羽分封”的評論不一,而其自身也確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可概括爲以下兩點:其一,將秦國三降將封於秦地,牽制劉邦。劉邦入關後與秦川父老“約法三章”,百姓稱頌,深得民心,而章邯等人率軍與天下義軍周旋三年,秦人死難不計其數,最後二十餘萬降卒又被諸侯悉數坑殺,而此三人隻身隨諸侯入秦,秦人恨之入骨。這也就爲日後,名將韓信率領漢軍快速平地關中、還定三秦埋下了伏筆。其二,因舊怨,對齊國實力派人物田榮的不封,對名將彭越和陳餘的漏封。這一不公平的舉動果然引起了田榮的舉兵攻楚,結果導致關東大亂,牢牢拖住項羽,給漢軍出兵關中創造了時機。此外,彭越和陳餘也都在日後的楚漢戰爭中發揮了重大的牽制作用,直接或間接地成爲劉邦漢軍的助手。其實,就“項羽分封”這件事而言,問題並不是很大,關鍵在於日後劉邦的謀士張良、陳平、酈食其等人善用縱橫捭闔之術,將這一問題不斷擴大升級,最終成爲漢軍擊敗項羽的重要砝碼。正如《鬼谷子》中講,“險者,罅也,罅者漳也,漳者成大隙也。險始有騰,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險之理也”,也就是說,所謂“險”就是瑕罅,而“罅”就是裂痕,小裂痕會變成大瑕罅。當裂痕剛出現時,常有預兆,就應該設法加以對付堵塞,使其變小,使其不再擴展,使其消失,並從而有所獲,這就是“抵隙”的原理。同理,如果善於發現和利用對手內部與其同盟間的矛盾,任何小的裂痕也都可能成爲對手的致命漏洞。究竟孰成孰敗,就要看決策者發現問題、把握機會的能力和水平了!

第六 絕世雙雄第二十三 略第十五 易經第十九六 韜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 帝國斜陽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十七 詩經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 漢中對策第十 漢中對策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五 羣雄逐鹿第八 後記第二十二 後記第八 墨子第三 秦國興起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三 沙丘變亂第三十二 後記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三 荀子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一 序言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前言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三三 國演義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七 取捨第四 軍政形勢第三十四 後記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 公孫敗亡第十一 長勺之戰演繹法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五 取勢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十五 易經第二十一 秦殤第一 序言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五 帝國反擊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六 北戎之戰第八 魏武揮鞭解空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十五 易經第十一 孫臏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十九六 韜演繹法第一 孔子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三 秦國興起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八 魏武揮鞭第八 商鞅變法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十六 金剛經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十七 詩經第九 項羽分封第二 帝國斜陽第十 兵出函谷第十五 假道伐虢前言第九 項羽分封第二十三 略演繹法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一 孔子第四 掘地見母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四 謀形
第六 絕世雙雄第二十三 略第十五 易經第十九六 韜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 帝國斜陽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十七 詩經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 漢中對策第十 漢中對策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五 羣雄逐鹿第八 後記第二十二 後記第八 墨子第三 秦國興起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三 沙丘變亂第三十二 後記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三 荀子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一 序言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前言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三三 國演義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七 取捨第四 軍政形勢第三十四 後記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 公孫敗亡第十一 長勺之戰演繹法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五 取勢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十五 易經第二十一 秦殤第一 序言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五 帝國反擊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六 北戎之戰第八 魏武揮鞭解空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十五 易經第十一 孫臏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十九六 韜演繹法第一 孔子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三 秦國興起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八 魏武揮鞭第八 商鞅變法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十六 金剛經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十七 詩經第九 項羽分封第二 帝國斜陽第十 兵出函谷第十五 假道伐虢前言第九 項羽分封第二十三 略演繹法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一 孔子第四 掘地見母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四 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