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定撫關中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八月,章邯利用項梁的驕傲心態,採取“人銜枚、馬勒口”的夜襲策略,在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此後,章邯率軍渡過黃河,向北增援在趙作戰的秦軍王離部,攻克邯鄲,徙民河內,並將趙王歇、張耳等人圍困於鉅鹿。趙國只得向楚國等諸侯求救,懷王聽從了諸將的建議,任命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範曾爲末將,向北進兵救趙;同時命令劉邦揮師向西,經由武關,挺進關中。並且,與諸將相約,誰先進入函谷關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爲王。

劉邦率兵西進,在昌邑與彭越相遇,便與他一起攻打秦軍,戰事不利。撤兵到慄縣,正好遇到剛武侯,就把他的軍隊奪了過來,大約有四千人,併入了自己的軍隊。又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的軍隊合力攻打昌邑,沒有攻下。劉邦率軍繼續西進,經過高陽。酈食其負責看管城門,他認爲經過此地的各路兵馬很多,只有沛公劉邦纔是個德行高尚、忠厚老實的人,故前去求見,遊說劉邦。劉邦當時正叉開兩腿坐在牀上,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酈食其見了並叩不拜,只是略微俯身作了個長揖,說:“如果您一定要誅滅沒有德政的暴秦,就不應該坐着接見長者。”劉邦聞言,知道酈食其定是一位高人,馬上站起身來,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將其請到上坐。在酈食其的指點下,劉邦率軍襲擊陳留,得到了秦軍儲存在陳留的糧草輜重,充實了自身的實力。之後,劉邦論功行賞,就封酈食其爲廣野君,並任命他的弟弟酈商爲將軍,統率陳留的軍隊,與沛公一起攻打開封,但沒能攻下。劉邦率軍繼續向西,與秦將楊熊遭遇,分別在白馬和曲遇兩破秦軍。楊熊兵敗,逃往滎陽,終被秦二世派遣的使者斬首示衆。劉邦根據原有的計劃,向南攻克了穎陽。在此劉邦遇到了自身事業上的貴人——張良。張良,字子房,政治家、軍事家,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其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頗有俠士之風,並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偶遇隱士黃石公,得《太公兵法》,反覆研讀,終於成爲了我國曆史上最爲傑出的謀士。通過張良的關係,劉邦順利地佔領了韓國的轘轅險道。

當初,項羽和宋義向北去救趙,等到項羽殺了宋義,代替他做了上將軍,各路將領如黥布等都歸屬了項羽;打敗了秦將王離的軍隊,降服了章邯,諸侯都歸附了項羽。趙高殺了秦二世之後,派人來求見劉邦,想與其定約在關中分地稱王。劉邦以爲其中一定有詐,決定迅速舉兵西進、剿滅暴秦,救黎民於水火。

於是,劉邦讓韓王成在陽翟留守,自己和張良一起南下,攻打宛縣,向西進入武關。劉邦想用兩萬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嶢關的軍隊,張良勸告說道:“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以利相誘。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預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多增掛旗幟,作爲疑兵,命酈食其帶着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的將領。”秦軍的將領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聯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劉邦想聽從秦將的計劃。張良解釋道:“這只是嶢關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部下的士兵們並不聽從。士兵不從,必定帶來危害,不如趁着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劉邦隨即率兵攻打秦軍,果然大敗敵兵。之後,追擊敗軍到達藍田,增設疑兵旗幟,命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百姓都很高興,秦軍鬥志渙散,故而大敗秦軍。接着在藍田的北面與秦軍交戰,再次大敗秦軍。劉邦軍乘勝勇戰,終於徹底打垮了秦軍,攻入關中。漢元年(前206)十月,劉邦軍在各路諸侯中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駕着白車白馬,用絲繩繫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在軹道旁投降。將領們有的說應該殺掉秦王。劉邦說:“當初懷王派我攻關中,就是認爲我能寬厚容人;再說秦王子嬰已經投降了,如果殺掉是不吉利的。”便把秦王交給主管官吏,自己向西進入咸陽。

咸陽之中,宮殿巍峨、金銀如山、美女如雲,劉邦不禁有了留在秦宮中享樂的念頭。樊噲勸阻,劉邦不聽。張良趕忙進諫道:“秦朝正因暴虐無道,所以主公才能夠來到這裡。替天下剷除兇殘的暴政,應該以清廉樸素爲本。現在剛剛攻入秦都咸陽,就要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說的‘助桀爲虐’。況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希望主公能夠聽進樊噲的意見。”劉邦還是非常相信張良的,隨即下令把秦宮中的貴重寶器財物和庫府全部封存,然後還軍霸上。隨後,劉邦又召來關中各縣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對他們說:“父老們苦於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得失的要滅族,相聚談話的要處以死刑,我和諸侯們約定,誰首先進入關中就在這裡做王,所以我應當當關中王。現在我和父老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搶劫者依法治罪。其餘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廢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樣,安居樂業。總之,我到這裡來,就是要爲父老們除害,不會對你們有任何侵害,請不要害怕!”這樸素的幾句話就是史上著名的“漢高祖關中約法三章”。劉邦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縣鎮鄉村去巡視,向民衆講明情況。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悅,爭着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沛公推讓不肯接受,百姓更加高興,唯恐沛公不在關中做秦王。

通過劉邦的伐秦事蹟,我們不難看出:劉邦與項羽有着本質的不同,項羽出身楚國貴族,一心想爲楚國報滅國之恨,爲自己報殺親之仇。將伐秦之戰,看成了楚國與秦國的再次對決,其坑殺秦國二十萬降卒就可見其對秦人的仇恨之深。而項羽對於關中秦人的一味打壓,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平靜只是一時的,憑藉秦人不屈的性格,日後定會激起更多反抗。反觀劉邦則不然,其出身寒門,身上並沒有揹負多少楚國與秦國的舊怨,而對於百姓的疾苦和秦國的暴政卻有着極爲深刻的認識,其伐秦的主張在於剪除秦庭的暴政,一視同仁地對待秦國人和關東人,將自己視爲秦地百姓的解放者,並非征服者,這也是其與春秋戰國各路諸侯的本質區別。“漢高祖關中約法三章”就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雖然寥寥幾言,但卻言簡意賅,徹底瓦解了秦庭對於關中地區的暴虐統治,爲劉邦爭取了關中父老的人心,獲得了民衆的支持,也爲日後的楚漢爭霸戰爭打下了雄厚的羣衆基礎,使得劉邦數次敗給項羽後,都能很快地在關中得到兵員補充,最終戰勝項羽。可見,漢高祖的誅秦滅楚,並非僅靠賢臣名將的謀略,而更依仗的是其取信於民的態度以及天下老姓重獲和平的決心。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八月,章邯利用項梁的驕傲心態,採取“人銜枚、馬勒口”的夜襲策略,在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此後,章邯率軍渡過黃河,向北增援在趙作戰的秦軍王離部,攻克邯鄲,徙民河內,並將趙王歇、張耳等人圍困於鉅鹿。趙國只得向楚國等諸侯求救,懷王聽從了諸將的建議,任命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範曾爲末將,向北進兵救趙;同時命令劉邦揮師向西,經由武關,挺進關中。並且,與諸將相約,誰先進入函谷關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爲王。

劉邦率兵西進,在昌邑與彭越相遇,便與他一起攻打秦軍,戰事不利。撤兵到慄縣,正好遇到剛武侯,就把他的軍隊奪了過來,大約有四千人,併入了自己的軍隊。又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的軍隊合力攻打昌邑,沒有攻下。劉邦率軍繼續西進,經過高陽。酈食其負責看管城門,他認爲經過此地的各路兵馬很多,只有沛公劉邦纔是個德行高尚、忠厚老實的人,故前去求見,遊說劉邦。劉邦當時正叉開兩腿坐在牀上,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酈食其見了並叩不拜,只是略微俯身作了個長揖,說:“如果您一定要誅滅沒有德政的暴秦,就不應該坐着接見長者。”劉邦聞言,知道酈食其定是一位高人,馬上站起身來,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將其請到上坐。在酈食其的指點下,劉邦率軍襲擊陳留,得到了秦軍儲存在陳留的糧草輜重,充實了自身的實力。之後,劉邦論功行賞,就封酈食其爲廣野君,並任命他的弟弟酈商爲將軍,統率陳留的軍隊,與沛公一起攻打開封,但沒能攻下。劉邦率軍繼續向西,與秦將楊熊遭遇,分別在白馬和曲遇兩破秦軍。楊熊兵敗,逃往滎陽,終被秦二世派遣的使者斬首示衆。劉邦根據原有的計劃,向南攻克了穎陽。在此劉邦遇到了自身事業上的貴人——張良。張良,字子房,政治家、軍事家,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其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頗有俠士之風,並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偶遇隱士黃石公,得《太公兵法》,反覆研讀,終於成爲了我國曆史上最爲傑出的謀士。通過張良的關係,劉邦順利地佔領了韓國的轘轅險道。

當初,項羽和宋義向北去救趙,等到項羽殺了宋義,代替他做了上將軍,各路將領如黥布等都歸屬了項羽;打敗了秦將王離的軍隊,降服了章邯,諸侯都歸附了項羽。趙高殺了秦二世之後,派人來求見劉邦,想與其定約在關中分地稱王。劉邦以爲其中一定有詐,決定迅速舉兵西進、剿滅暴秦,救黎民於水火。

於是,劉邦讓韓王成在陽翟留守,自己和張良一起南下,攻打宛縣,向西進入武關。劉邦想用兩萬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嶢關的軍隊,張良勸告說道:“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以利相誘。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預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多增掛旗幟,作爲疑兵,命酈食其帶着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的將領。”秦軍的將領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聯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劉邦想聽從秦將的計劃。張良解釋道:“這只是嶢關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部下的士兵們並不聽從。士兵不從,必定帶來危害,不如趁着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劉邦隨即率兵攻打秦軍,果然大敗敵兵。之後,追擊敗軍到達藍田,增設疑兵旗幟,命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百姓都很高興,秦軍鬥志渙散,故而大敗秦軍。接着在藍田的北面與秦軍交戰,再次大敗秦軍。劉邦軍乘勝勇戰,終於徹底打垮了秦軍,攻入關中。漢元年(前206)十月,劉邦軍在各路諸侯中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駕着白車白馬,用絲繩繫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在軹道旁投降。將領們有的說應該殺掉秦王。劉邦說:“當初懷王派我攻關中,就是認爲我能寬厚容人;再說秦王子嬰已經投降了,如果殺掉是不吉利的。”便把秦王交給主管官吏,自己向西進入咸陽。

咸陽之中,宮殿巍峨、金銀如山、美女如雲,劉邦不禁有了留在秦宮中享樂的念頭。樊噲勸阻,劉邦不聽。張良趕忙進諫道:“秦朝正因暴虐無道,所以主公才能夠來到這裡。替天下剷除兇殘的暴政,應該以清廉樸素爲本。現在剛剛攻入秦都咸陽,就要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說的‘助桀爲虐’。況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希望主公能夠聽進樊噲的意見。”劉邦還是非常相信張良的,隨即下令把秦宮中的貴重寶器財物和庫府全部封存,然後還軍霸上。隨後,劉邦又召來關中各縣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對他們說:“父老們苦於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得失的要滅族,相聚談話的要處以死刑,我和諸侯們約定,誰首先進入關中就在這裡做王,所以我應當當關中王。現在我和父老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搶劫者依法治罪。其餘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廢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樣,安居樂業。總之,我到這裡來,就是要爲父老們除害,不會對你們有任何侵害,請不要害怕!”這樸素的幾句話就是史上著名的“漢高祖關中約法三章”。劉邦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縣鎮鄉村去巡視,向民衆講明情況。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悅,爭着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沛公推讓不肯接受,百姓更加高興,唯恐沛公不在關中做秦王。

通過劉邦的伐秦事蹟,我們不難看出:劉邦與項羽有着本質的不同,項羽出身楚國貴族,一心想爲楚國報滅國之恨,爲自己報殺親之仇。將伐秦之戰,看成了楚國與秦國的再次對決,其坑殺秦國二十萬降卒就可見其對秦人的仇恨之深。而項羽對於關中秦人的一味打壓,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平靜只是一時的,憑藉秦人不屈的性格,日後定會激起更多反抗。反觀劉邦則不然,其出身寒門,身上並沒有揹負多少楚國與秦國的舊怨,而對於百姓的疾苦和秦國的暴政卻有着極爲深刻的認識,其伐秦的主張在於剪除秦庭的暴政,一視同仁地對待秦國人和關東人,將自己視爲秦地百姓的解放者,並非征服者,這也是其與春秋戰國各路諸侯的本質區別。“漢高祖關中約法三章”就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雖然寥寥幾言,但卻言簡意賅,徹底瓦解了秦庭對於關中地區的暴虐統治,爲劉邦爭取了關中父老的人心,獲得了民衆的支持,也爲日後的楚漢爭霸戰爭打下了雄厚的羣衆基礎,使得劉邦數次敗給項羽後,都能很快地在關中得到兵員補充,最終戰勝項羽。可見,漢高祖的誅秦滅楚,並非僅靠賢臣名將的謀略,而更依仗的是其取信於民的態度以及天下老姓重獲和平的決心。

第十六 金剛經第二 帝國斜陽第七 襦葛之戰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九 齊魏爭雄第二三 國志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六 發機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九六 韜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十二 史記第三三 國演義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三 荀子第十一 孫臏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七 取捨第三 謀攻第十一 亂世之治策算法第二三 國志第八 墨子第五 取勢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四 掘地見母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四三 平晉亂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七 鉅鹿疑雲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二 廟算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六三 家分晉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五 帝國反擊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三十四 後記第四 軍政形勢第二 孟子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五 羣雄逐鹿第一 序言第七 士人之望第七 鉅鹿疑雲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六 發機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七 士人之望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十九六 韜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七 韓非子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一 孔子第六三 家分晉第六 絕世雙雄第二十 後記第九 兗州危機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五 北制之戰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前言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十 後記第一 序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六 絕世雙雄
第十六 金剛經第二 帝國斜陽第七 襦葛之戰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九 齊魏爭雄第二三 國志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六 發機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九六 韜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十二 史記第三三 國演義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三 荀子第十一 孫臏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七 取捨第三 謀攻第十一 亂世之治策算法第二三 國志第八 墨子第五 取勢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四 掘地見母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四三 平晉亂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七 鉅鹿疑雲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二 廟算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六三 家分晉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五 帝國反擊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三十四 後記第四 軍政形勢第二 孟子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五 羣雄逐鹿第一 序言第七 士人之望第七 鉅鹿疑雲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六 發機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七 士人之望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十九六 韜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七 韓非子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一 孔子第六三 家分晉第六 絕世雙雄第二十 後記第九 兗州危機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五 北制之戰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前言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十 後記第一 序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六 絕世雙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