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 驪姬亂晉

晉獻公五年,晉國發兵征討驪戎,戰爭規模不大,卻影響深遠。驪戎勢弱兵敗,只得獻上一雙姐妹藉以求和。獻公甚爲喜愛,二人俱得寵幸,其中年長的戎女名叫驪姬【1】。獻公十二年,驪姬有幸生得一子,取名奚齊【3】。當時晉國的太子申生是爲獻公嫡子,其母系齊桓公之女齊姜,不幸早亡。俗話說:“愛屋及烏,子以母貴”,獻公寵幸驪姬,心中便有“廢申生而立奚齊”之意。故而獻公遷太子申生【2】於曲沃守宗廟,遣公子重耳【3】居蒲以備秦,命公子夷吾【4】處屈地以御翟,而獨與奚齊居於權力中心絳城,總攬全局。待到獻公十九年,立儲之爭越發升級,獻公欲廢太子,以奚齊代之。驪姬故作姿態,明爲不允,佯譽太子,而暗令人造謠污惡申生。而後,驪姬又託言獻公夜夢齊姜,命太子速祭曲沃,歸釐於君。於是太子祭其母於曲沃,後上其薦胙於獻公。值獻公出獵,故置胙於宮中。驪姬陰使人置毒藥胙中。二日後,獻公還,宰人上胙,獻公正欲饗之。驪姬從旁制止,讓狗試嘗貢品,而狗須臾死亡,又讓小臣試嘗,則小臣當場斃命。驪姬趁機大哭,而污太子欲弒君自立。獻公大怒,遂令太子自盡於新城。是時,公子重耳、夷吾來朝,驪姬又想加害。二人得悉,心中恐懼,重耳走蒲,夷吾奔屈,保其城而自備。獻公遣師*,二公子相繼奔翟,後遊於列國,纔算躲過一劫。

申生的悲劇並不是偶然的,自古以來太子被廢的事例屢見不鮮,即便是有道明君也多有廢立之事。在政治這種多元博弈中,首先佔居高點的人往往並不一定能笑到最後,相反落馬率極高,究其原因就在於你的對手不僅僅集中在明處,也不只侷限於一個或幾個利益集團,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將高位者擊倒,自己取而代之。《道德經》【5】不但是道家哲學觀點的集成,而且也是君人南面之術的真實寫照。其中“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觀點,可以理解爲:在*中,要善於摧折自身的鋒芒之形而使之平和,消解自身盛壯之勢而使之柔弱,柔和自身的光芒而使之不炫耀,卑下自身的地位而使之協同萬民之願。這一“和光同塵”的道家理論,本來是用來描摹大道的無所特顯,無所特賤,無所不在,無所不用,後逐漸被引入政治學範疇,被古今政治家所看重,並奉之爲珪臬。誠然,在對手明確的戰場上,先發制人絕對是指揮家的首選,然而對於“剩者爲王”的權利競爭,作爲優秀的政治家斷不可過早地暴露自身的實力與志向,特別是在形勢並不明朗的情況下,更應善於隱蔽自己,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方可在日後的激烈鬥爭中,集中力量,後發制人,取得成功。

——————————

【1】驪姬(生卒年不詳),晉獻公寵妃。

【2~5】奚齊、申生、重耳、夷吾,均爲晉獻公之子。

【6】《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爲《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爲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第四 老子第六 發機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二 史記第十九六 韜第一 序第十二 謀心之士解空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前言第六 發機第八 商鞅變法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六 絕世雙雄前言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八 商鞅變法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一 序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九 齊魏爭雄第三 沙丘變亂第五 莊子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九 孫子第七 襦葛之戰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 孟子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三 謀攻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七 詩經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三 沙丘變亂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八 後記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五 北制之戰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十九六 韜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六 金剛經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四三 平晉亂第八 後記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九 孫子第十四 周敦頤解空第三 謀攻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 孟子第七 襦葛之戰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五 北制之戰第十 吳子第七 士人之望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二 廟算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 漢中對策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四 謀形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九 項羽分封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九 兗州危機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十七五 羖治秦
第四 老子第六 發機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二 史記第十九六 韜第一 序第十二 謀心之士解空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前言第六 發機第八 商鞅變法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六 絕世雙雄前言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八 商鞅變法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一 序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九 齊魏爭雄第三 沙丘變亂第五 莊子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九 孫子第七 襦葛之戰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 孟子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三 謀攻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七 詩經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三 沙丘變亂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八 後記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五 北制之戰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十九六 韜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六 金剛經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四三 平晉亂第八 後記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九 孫子第十四 周敦頤解空第三 謀攻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 孟子第七 襦葛之戰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五 北制之戰第十 吳子第七 士人之望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二 廟算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 漢中對策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四 謀形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九 項羽分封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九 兗州危機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十七五 羖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