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魏之策

這是一片極爲平坦的地方,唯一能夠擋住視線的灌木叢已經是枯萎了葉子。

嬴誠四下望去,探看地勢,終是皺起眉頭對後孫伯靈言道:“素來聽聞設伏之地,即便不是絕險之地,斷然也不可能似此處這般……平坦!”

孫伯靈也是笑道:“但此處設伏亦算是難以預料,不是麼?”

“這……”嬴誠的確是難以預料,但恐怕即便是自己想破腦袋也不會在此地設伏:“的確是有些……難以預料。”

見到嬴誠百般不得其解的模樣,孫伯靈這纔是揭開了謎底:“某那師兄,乃是鬼谷傳人,兵法所學雖然偏向於陽兵,然一應陰兵奇謀皆是有所涉獵!”

“且不說是那等絕天險地的設伏之域,恐怕就是有一分可能設伏的地方,某那師兄也會謹慎三分!”

嬴誠聞言,當即是理解了這位孫先生的想法:“故而先生故意捨近求遠,放棄了富丘道那三分險地,選擇在此桂陵伏兵!”

但是旋即嬴誠又有不解:“桂陵地勢並不險要,若那逄涓真如先生所說,即便是匆忙回軍,必定也會派遣斥候探路,桂陵空曠,恐怕必被魏軍斥候所察覺!”

“公子難道不知,兩軍交戰除卻地利之外,還有天時?”說着,孫伯靈擡起頭看了看天空。

雖是天氣晴朗,但是近來這西北風倒是刮的越來越大了,且是宛如柄柄鋒利的刀子,吹得人臉脹疼。

孫伯靈終是低下了頭,道:“雪快來了……”

“雪快來了……”聞言,嬴誠不禁喃喃重複一句,隨即豁然開朗,似如醍醐灌頂:“原來先生是打算用這茫茫大雪算計那魏上將逄涓!”

“是,也不是。”孫伯靈回道,“某那師兄,太過相信兵力之多寡強弱,實際上這的確是事實,但錯的乃是某這師兄已經不僅僅是爲將,而爲帥了!”

說着,又是一陣狂風吹起,呼嘯捲過。

“等逄涓收到某軍突襲大梁城的消息,魏王必定是催促逄涓回軍,這一路再過平坦,魏武卒再過精銳,恐怕這一路趕回來也是人馬俱疲,而某軍以逸待勞,再用鬼谷奇天大陣,趁其不意攻其不備,必能夠大破魏軍!”

聞言嬴誠又是忽然問道:“聽先生說起那逄涓極善兵陣,亦是鬼谷門人,先生自忖能夠識破逄涓兵陣,那逄涓自然也是能夠識破先生的兵陣否?”

孫伯靈臉上閃上一抹追憶之色,眼底涌起來一絲痛苦之色,不過終還是強壓着心中的那絲不快,對嬴誠言道:“恩師曾經責備某這師兄,功利心太重,所學不過是鬼谷傳承一二之道,便是自忖能夠出將入相,於是下山求仕。”

“實則,逄師兄所學不過是鬼谷陣法六十四篇,實則鬼谷兵法有九九八十一篇,出山之時,逄師兄尚有十八篇陣法未有涉獵。”

“先生這言語中似乎是有一些不妥之處……”嬴誠也是發現了端倪:“鬼谷兵法有九九八十一篇,逄涓所學只有八八六十四篇,理當是有十七篇陣法,逄涓未學。”

孫伯靈卻是搖了搖頭說道:“鬼谷門中尚有一篇兵陣比較特殊,這一兵陣既可以並列於這九九八十一篇兵陣之內,亦是可以獨立於外。”

“此陣名爲【十面埋伏】,乃是集鬼谷九九八十一種陣法融爲一體,威力着實驚駭!”孫伯靈也是眼中閃過一絲崇敬的意思:“家師鬼谷子曾經便是明言告知於某,此陣若出,足以助一方諸侯問鼎中原,併吞八荒,普天之下縱天驕將帥,亦莫能敵也!”

聞言,嬴誠久處大梁城,自然是知曉這鬼谷子的偌大名聲,世人皆言,縱齊國稷下學宮諸師皆不如鬼谷子一人矣。

如今又聽孫伯靈說起鬼谷子,又是議論到【十面埋伏】這舉世莫敵的奇天大陣,自然是心潮澎湃,當即問道:“孫先生是打算用這十面埋伏對付那逄涓?”

看着公子嬴誠一臉期待的樣子,孫伯靈也是嘆息了一口氣,言道:“十面埋伏此陣,實在是太熬心力,某如今斷臏,不能夠短時間內親自查探清楚這桂陵地勢,作出十面埋伏中環環相扣的鬼谷奇陣調度……恐怕某這一生,都是難以再見十面埋伏此陣之驚天地泣鬼神的陣勢了!”

見到這一幕,嬴誠亦是勸慰孫伯靈道:“先生身殘志堅,本是天驕無雙的人物,奈何受奸人所害!”

是啊……

孫伯靈平日裡雖然是看起來十分寡淡,心性淡泊,但誰能夠看得見那平靜面容下曾經的癲狂。

下山之時,孫伯靈本就是齊國大族出身,本想着即便不出將入相,最起碼似一名遊俠一般闖蕩江湖,閒看列國紛爭也是好的。

但……就是那一日,瀟灑不羈的孫伯靈入魏國止不過一月,卻是被那魏王剮去雙腿,打入幽牢。

即便是如此,孫伯靈也是相信,曾經和自己朝夕相處,推心置腹的兄長逄涓,正在那魏王朝堂中爲身陷囹圄的自己四處奔走。

爲了證明自己沒有協助母國即齊國的意思,孫伯靈甚至是交出了恩師鬼谷子百般囑咐“法不傳六耳”的鬼谷奇陣後十八篇中的一部分交給了魏國君臣。

然而,最終還是讓孫伯靈失望了,那個被中原尊爲雄主的魏王卻是遲遲沒有赦免孫伯靈。

更是讓孫伯靈陷入到絕望深淵的是,逄涓的僮僕告知了孫伯靈自始至終自己的這位師兄都是沒有爲自己奔走。

甚至是魏王的猜忌,幽獄的陰暗,甚至是彼時逄涓被削去的雙膝,這些……皆是那位師兄逄涓一手策劃的陰謀詭計!

孫伯靈已經是不記得自己怎麼接受這個現實的,那暗無天日的三日中,孫伯靈的手指抓得幽獄的牆壁已經是血肉模糊,往日裡不諳世事風度翩翩的義氣少俠,彼時彼刻居然是成了一個瘋狂癡癲、胡言亂語的乞人!

臭烘烘的幽獄中,孫伯靈再度見到了那位師兄的眸子,裡面只有譏嘲、戲弄、陰狠以及無情!

可是彼時的孫伯靈卻是知曉,自己不能夠責問,痛斥這位往日視如手足的師兄爲何斷去他的臏足。

因爲孫伯靈知曉,只要是自己露出來了這個念頭,這位心性狠厲的師兄必定是對自己痛下殺手!

當自己被這位師兄幾番試探之後,終於是被當做了無用的瘋子丟進了亂葬坑……等死!

是孫伯靈自己,硬生生地用血肉模糊的手爬出那腐爛惡臭的屍坑的。

他找到了大梁城外,曾經自己施以援手讓其沒有被災荒弄的家破人亡的農戶。

孫伯靈至今還沒有忘記那名農夫再次見到自己這般模樣時候的驚恐!

恐怕他沒有料到,當初慷慨解囊打斷自己賣兒售女的貴人居然會落得如此的地步。

這戶農人也是知恩圖報的,絲毫不嫌棄彼時與乞人無異的孫伯靈,當詢問緣故,孫伯靈隱瞞下來了。

事實已經是告知了孫伯靈,那位師兄恐怕是不會放過與自己有任何瓜葛的人的,尤其是知曉自己還活着的情況下。

直到這名弄人爲孫伯靈攔住了秦公子嬴誠的車駕,一切方纔是有了轉機。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孫伯靈不欲回到齊國,雖然齊國也是能夠幫助自己完成復仇大計,然那裡還有孫伯靈的族人、親友……還有雙親。

孫伯靈不願意以自己的這般面目去應對那些血脈至親!

如此權衡,孫伯靈終是撇棄了齊公子田忌而選擇了秦公子嬴誠。

事實或許已經是證明了孫伯靈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腦海中的這些往昔舊事化爲了一抹痛苦之色從孫伯靈得眸子裡一閃而過。

其也終是開口道:“公子,令大軍三日之內伐木作寨,務必要求壘土連片,兵卒戰車盡居於平下,發放十日干糧,禁挖坑作食,靜待魏軍到來,大雪之後足以淹沒了一切……了無蹤跡!”

“一日後亦可派遣嵇狩將軍領軍佯攻大梁,迫使逄涓引兵回援。”

一道道軍令從孫伯靈口中說出來,思路極爲清晰,絲毫不因爲此番設伏的敵首逄涓是自己的生死仇敵而有絲毫的惱怒影響到決策。

“至於陣法,鬼谷奇天大陣後十八篇中,某隻交給了逄涓七篇,除卻十面埋伏難以實施,尚有十陣可用。”

說到這裡,孫伯靈讓身後的童子推着自己環視了周圍一圈:“桂陵一路皆是平坦之途,倒是極爲適合那剩餘十陣中的【八門金鎖陣】!”

“此陣演練起來倒是並不複雜,可最大發揮某軍以逸待勞的優勢,以某秦軍之蓄勢擊彼魏軍之疲勢,此陣亦是能夠讓後方羽林軍戰車兵陣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待魏軍落入下風,便用戰車以風捲殘雲之勢大敗魏軍!”

“某大秦軍馬攻打大梁,逄涓必引兵回援,漆邑、富丘道地勢稍稍複雜,某稍布疑兵,逄涓必走桂陵。”

“若是入了這桂陵……恐怕魏軍士卒猛如虎狼,也是插翅難逃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歸秦第四十三章 七月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談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發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四百二十三章 楚國背盟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齊營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發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戰火熄滅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國之策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四百一十章 範離辭行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三章 籌錢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五百零四章 察覺秦意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八章 應城攻守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六百八十九章 衡山糾纏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
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五百一十四章 嬴肆歸秦第四十三章 七月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談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發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四百二十三章 楚國背盟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齊營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發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戰火熄滅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國之策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四百一十章 範離辭行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三章 籌錢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五百零四章 察覺秦意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八章 應城攻守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六百八十九章 衡山糾纏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