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

“唰!”

公孫鞅的步伐有些蹣跚之態,幾步跨過茂密的草木叢,下裳被荊棘劃出來了幾道口子。

公孫鞅並未停下腳步,而是拖着氣喘吁吁的身子繼續朝着前方逃竄去。

沒錯,就是逃竄!

公孫鞅就是從咸陽城中輾轉逃出來的。

新君嬴肆不過僅僅上臺一年不到,卻是以雷霆手段收攏了兵權,甚至是反奪了公孫鞅身爲大良造的處理政事之權。

且就是前幾日,太傅贏騫自己那些盤踞在咸陽城的老氏族聯手誣陷公孫鞅謀反。

在“精心準備”的各種證據之前,新君嬴肆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是令人將商鞅逮捕起來。

公孫鞅提前得到了訊息,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

客舍主人不知他是老秦的大良造,見他未帶憑證,告以老秦公孫鞅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公孫鞅無奈之下,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實際上河西現如今還在老秦二十萬新君的利牙之下,魏國也是很難參與老秦的內事。

前路盡數被堵絕,咸陽又是派來了數千追捕的士卒,公孫鞅不得不返回老秦,到達自己的封邑商於之地,再做定議。

“啪!”

公孫鞅一個不小心,一隻腳踏在了荊棘叢下的暗渠當中,沾染了一身泥污。

後方閃爍的火光和衣衫上的死在咸陽追兵銳利刀鋒下的親衛血跡,皆是在提醒着公孫鞅絕不能夠停下逃亡的腳步!

公孫鞅已經是年過半百了,這些年的勞形於案牘已經是讓公孫鞅逐漸是難比當年入秦初時的體力。

老秦與魏邊境逃竄到這裡,公孫鞅未敢停歇半步,早已經是力竭。

從暗渠中停歇了片刻,察覺到了身邊陷入寂靜之後,公孫鞅緩過勁踉蹌着爬出來,欲要再度趕路。

卻是未曾料到,眼前卻是突然出現了幾道身影,公孫鞅曾經也是遊歷過江湖,知道距離如此之近,卻是從未聽到半點腳步聲,必定是江湖好手無疑。

若是在往常,公孫鞅必定是不會將這些人看在眼中,但是如今面臨着窮途末路……

“天……欲亡鞅麼!”

公孫鞅站起身來,這纔是發現眼前的身影並不在少數,粗粗一看,居然是有着五六十人。

這些人見到公孫鞅,卻是未直接押下,領首的一人吹起來了哨聲,如同山雀,惟妙惟肖!

不久後,公孫鞅方纔是見到了這行人的真正領首,還是公孫鞅的舊識。

“韓悝,爲何你會在此處?”

公孫鞅剛問完,便是注意到了身邊嚴陣以待的態勢,也是面色一冷,道:“莫不是老秦新君已經是說服了南秦,爾等欲要拿下吾送往咸陽!”

韓悝看着公孫鞅如此狼狽又是如此謹慎的姿態,也是心有觸動,隨後韓悝也是揮了揮手,那些聚攏在身邊的江湖好手,也是四下散開。

“鞅,你老了……”

良久之後,韓悝看着公孫鞅如是言道。

“焉能不老?這些年殫精竭慮,夙興夜寐,未敢停歇半分……”公孫鞅也是換做了一副自嘲的神色,“可即便是如此,今日也會是落得如此危局!”

最後,公孫鞅仰天長嘆道:“未嘗不是吾決意變法,殺戮太多,有傷天和,方纔是降下這等天譴之事!”

韓悝席地而坐,也是伸出手示意着公孫鞅也是一同坐下來,見其意思,大有促膝長談之意。

見狀,公孫鞅也是自覺力竭,再者就是自己無法以武力突破這周圍的南秦豪俠,於是便承下韓悝這邀請,坐了下來。

“衛鞅,你選擇的這條返歸老秦之路,似乎是通往商於之地。”韓悝問道。

公孫鞅也是直接承認了此事:“韓子也是必定清楚,吾衛鞅絕非是束手待斃之人!”

韓悝目色一閃,當即是提醒道:“你可知曉,老秦二十萬新軍已經是不在你的手中?”

公孫鞅點了點頭:“吾知曉。”

“你可知曉,往昔那些對你唯命是從的老秦將領,或是罷黜,或是貶用,你若舉兵,無一人能從你?”

“吾知曉。”

“你可知曉,你的封邑商於之地兵不過萬?”

“吾……知曉。”

“你可知曉,咸陽城內的新君嬴肆,太傅贏騫,還有那些往昔蟄伏的老氏族,皆是在等着坐實你的反叛罪名?”

“吾,知曉!”

見着公孫鞅皆是知曉迴歸商於的利害,韓悝也是嘆了一口氣,再道:“既然是知曉十死而無一生,那你爲何還要回商於……送死?!”

公孫鞅擡起疲憊的有些惺忪的目光,看着韓悝,終是開口緩緩道道:“吾,從不是束手待斃之人……”

“再者便是,吾想用自己這一條性命,爲先公教導新君嬴肆最後一次,即衛鞅可死,然秦法卻是絕不能夠廢除!”

“能夠壯老秦的絕非是那些肉食者鄙的老氏族,而是這新法!”

公孫鞅說的是大義凜然,但若非是走到了窮途末路,公孫鞅豈會是選擇這一條【身雖死法猶存】這一條路。

恐怕也是魏國將衛鞅驅逐回老秦境內也是讓後者意識到了,天下之大已經是無衛鞅的容身之地了!

一想到這裡,韓悝也是惋惜不已,公孫鞅助老秦變法圖強,以武立國,就是勢必得罪了相關列國,如魏國。

公孫鞅選擇了老秦,就等於將身家性命繫於老秦的身上,如今卻是遭到了老秦新君嬴肆的拋棄,這便是意味着斷了前者的所有活路了。

“這世間還有一個辦法,能夠確保嬴肆保留你這數十年的變法心血……”

聽着韓悝這句話,公孫鞅的眸子也是冒出來一絲精氣,似乎也是猜到了什麼,並未出言詢問。

“入宛城爲仕吧……”韓悝淡淡的開口,“大秦,有着老秦不曾有過的天地,而大秦有的,中原列國也未必有,強如齊魏亦是……”

“宛城效仿了多年你公孫鞅的二十等功爵,秦君也是看重了你,故而令某前來此處迎接你入宛城,任兵部正卿,組織變革軍制一事。”

“唯有如此,才能夠讓那老秦嬴肆看到公孫鞅變法的強國之道!”韓悝頓了頓,又是說道:“當然最爲要緊的是,秦公仁厚,做不出老秦那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

“去歲,某已經是將留在衛國的妻兒盡數接到了宛城。”

“這……”公孫鞅豈不知曉這意味着什麼。

法家士子變法雖說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也是恪守禍不及家人這條準則。

如同韓悝知曉公孫鞅不會坐以待斃,公孫鞅也是知曉韓悝明哲保身。

但是如今看來,公孫鞅已經是篤定了韓悝在南秦的處境比自己好了無數倍!

賢臣遇見明主,雖然少見,但也常有,但一代賢臣能夠遇到兩代明主,就是亙古少有了!

一時之間,連公孫鞅都有些嫉妒起來韓悝的好運了!

只是,公孫鞅還有一些猶豫,畢竟南秦的諸項改制,自己也是有所耳聞。

尤其是南秦的國情經歷過多年的變革,與老秦也是大不一樣,故而面臨着南秦拋出來的橄欖枝,公孫鞅也是猶疑了起來。

但,不可否認,韓悝所說的的確是能夠最大可能的保全公孫鞅這麼多年在老秦變法的心血結晶!

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六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四百五十六章 魏侯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二百零九章 羋雲離去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圍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三百零五章 起於壘土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十五章 旬朝前夕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六百三十八章 歸返老秦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齊營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手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十三章 上林苑與推恩令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二十三章 楚國背盟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六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七百零七章 鷹隼出擊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國之勢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感言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八百一十六章 戰於長平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一章 贏姓林氏之南秦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歸鄉
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一百八十六章 鑄造坊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六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四百五十六章 魏侯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二百零九章 羋雲離去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圍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三百零五章 起於壘土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十五章 旬朝前夕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六百三十八章 歸返老秦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齊營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手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十三章 上林苑與推恩令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二十三章 楚國背盟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六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七百零七章 鷹隼出擊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國之勢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感言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八百一十六章 戰於長平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一章 贏姓林氏之南秦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戰?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