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

就是在臘月,也是一則消息在宛城之內捲起一陣不小的波浪!

楚國和吳國居然是派遣了國使前往大秦宛城前來拜見被姬周天子進封爲公爵的秦公。

這對大秦來說,已經是從未有過的事情,楚國和吳國,一個是昔日洛水問鼎的霸主,一個已經是震懾江淮的大國,無論哪一個和如今的大秦相比,只強不弱。

正是如此,大秦對待楚國的使者,吳國的使者以隆重的禮遇,臘月初九,秦公在秦王宮大殿內以九賓之禮待遇兩國的使者,姬周禮節崩壞,九賓之禮,已經是面對姬周天子天使的禮節。

也就是在當日,九賓之禮以後,楚國和吳國的使者回到驛站之後,秦宮就馬不停蹄的讓高錦等內侍招進了林玧琰前往秦王宮內議事。

到了秦王宮大殿之後,九賓之禮似乎是剛剛的撤下了宴席,空氣之中已經是彌散着殘留着酒色之氣。

秦宮一臉凝重,即便是韓悝,面色並不是十分好看。

上了秦王宮大殿,林玧琰纔是發現,朝堂的上卿以及長公子林玧仁、公子信等也是前前後後上了秦王宮大殿,有的是九賓之禮便是陪同在大殿之中。

秦公見着大殿之中人影逐漸是來齊,纔是提高了嗓音說道:“九賓之禮,孤便是不再多做闡述了,韓相,你便是對他們好好地說說,楚國和吳國派遣使者出使大秦的目的。”

“喏!”韓悝應道,隨即便是將楚國和吳國出使大秦的目的告知衆人:“楚國派遣的使者名爲屈平,吳國的使者乃是範離,皆是兩國的名士,擔任重要職務,正是因爲如此,可見兩國對於交好大秦的心思,而兩國交好大秦的目的,正是約定相同出兵!”

“出兵?!”衆人皆是面面相覷,終是沒有人發出心中的疑惑,但是不難猜測,楚國、吳國以及大秦共同出兵的目的只能是一個了……荊國!

唯有荊國,方能夠讓楚國、吳國和大秦會盟出兵!

果然,僅僅是下一個呼吸,韓悝便是確定了此事:“楚國的使者交代荊國的那位【祝融天公】恐怕是人壽不久,已經是有着流言說這名荊國之主已經是到了藥石無靈、病入膏肓的地步,正是因爲如此,祝融天公冊封的那些荊國王侯,對着郢都也是虎視眈眈,已經是不難預料了,那位天公若是崩亡的話,荊國不可避免的要陷入到一場內亂之中,這也是大秦和吳楚兩國聯兵的絕佳時機!”

韓悝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讓大殿之中的幾位朝臣也是面色複雜,要大秦出兵?

這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秦公見韓悝說完,也是說道:“諸卿有何看法?”

眼見着無人回答,韓悝又是屹然不動,司徒百里槐也是上前一步問道:“不知吳楚兩國使者許給了大秦什麼樣的條件?”

韓悝回道:“大江之北,屬於大秦!”

大江之北,屬於大秦?……!

在場大多數人皆是知曉中原有兩條傳說來自天上的河流,一是中原的【大河】(黃河),另一條自然就是荊楚之地的【大江】(長江),即便是孕育了漢水諸姬的【沔水】恐怕也是不能和【大河】【大江】相比。

沒有辦法,世人皆是知曉漢水的源頭乃是秦嶺,但是大河和大江的源頭乃是在中原以西的西域高山之上,自仙山崑崙流出來。

若是秦國真的佔據了大江以北,恐怕秦國將會恢復到昔時北秦的頂峰時期!

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不可避免的讓人知曉其風險,最終百里槐也是說道:“大秦這一年已經是佔據了南陽、江夏和穎陰,是不是有些過快了,大秦朝廷還是在南陽之內,新佔據的其它幾郡也是在各個新封的郡守管轄之下,官吏利用本來就是捉襟見肘,即便是佔據了大江以北,恐怕也是無力經營,恐怕到時候也是白白的爲他人火中取栗!”

百里槐並非是一位怯戰之人,曾經在韓國還是晉韓氏的時候侵犯大秦,這位司徒大人便是敢於獨身一人前往晉韓氏的八萬士卒的軍營之中進行遊說。

不得不說,這位曾經在韓悝沒入大秦之前便是秦國最爲重要的重臣也是一位考慮極爲慎重之人。

掌管田稅一事的紇柯也是上前說道,“臣附議,今歲老氏族的叛亂,致使大秦田稅極少,恐怕沒有多少軍糧出兵,再者荊國勢強,可戰之兵有百萬,對於大秦來說,難以抵擋……”

朝堂之中的衆臣,能夠從韓悝執政後清洗了朝堂之後保留自己的官位,並不說全部,至少有九成,是依附秦公的親信之臣,與韓悝並沒有衝突,但是眼下,言不出兵,皆是從大秦的實際國力出發。

聞言,秦公的臉色更是猶豫,似乎是覺得百里槐等人說得對,又是說的不對……不過終還是將此事依託給了韓悝去說。

韓悝似乎是顧左右而言其他,道:“如今前來大秦的遊士每日都在增長,朝廷沒有選擇他們入官,而是將他們安置在宛城的驛站之內,是要他們學習大秦的文字、經典以及人文典故,本相如此做的原因正是因爲準備明歲春上的【招賢試】,這些人或許難有大才,但是並不乏治理地方的賢才,悝可以判斷,明歲大秦將會有大量的遊士入選官吏!”

“至於糧食……這一點就更不用擔心了!楚國還在等,吳國也還在等,當然我大秦還在等,在等荊國天公真正崩亡,荊國徹底內亂的消息,悝判定到了大秦出兵的時候,絕對還有年餘的時間,年餘的時間,足夠大秦儲備一次出兵的糧食了……畢竟老氏族叛亂,那些田稅的收取再一次歸攏到了大秦朝廷的手中!”

“如此說來,韓相是贊同出兵了?”朝堂之中有人問道。

韓悝卻是說道:“這一點還有待商榷,悝之所以這般說,只是爲了告知諸位,大秦並非是沒有出兵的實力……”

聞言,秦公四下看了看衆位朝臣的臉色,皆是在認認真真的思慮着,卻是唯有幾人陰晴不定,讓秦宮不由得心中怒氣微生,開口道:“作爲大秦的公子,你們幾人有何看法!”

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六十章 戰火熄滅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圍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六百七十六章 韓悝之言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四十三章 七月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穢之物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戰欲起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二百八十六章 煉出成鹽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郡劇變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八百零九章 兼併之心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五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四百八十三章 孟津始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二百零二章 漢水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險惡謀劃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國反應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
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名狀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六百五十七章 嬴行建言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六十章 戰火熄滅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圍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六百七十六章 韓悝之言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四十三章 七月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穢之物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戰欲起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二百八十六章 煉出成鹽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郡劇變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八百零九章 兼併之心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五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四百八十三章 孟津始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二百零二章 漢水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險惡謀劃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國反應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