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

“柏舉左軍主將遠射之子遠延彙集了柏舉之戰的潰兵前來了夏浦?”

楚王聽聞楚將遠延之子彙集了柏舉之戰的數萬潰兵,前來夏浦亦是十分興奮,當下便是將遠延封爲將軍,將其歸置公子申的子西軍麾下,協同一齊伐吳。

果然,楚軍氣勢昂揚,在聽聞秦軍大敗吳軍於沂邑的時候,楚王便是下令將這個消息傳至三軍,且是將吳軍在郢都之內的暴行告知於衆,楚軍將士同仇敵愾,兵出夏浦所在的大別山,在沙羨與吳軍展開大戰。

柏舉之戰,吳人的確是打了出任一個措手不及,然則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那楚先王封爲主將的子常的確是一個無能之輩,大戰尚未開啓,便是被吳人的銳氣嚇破了膽子,不佔自潰,如此才釀成了吳人的大敗。

此番沙羨之戰的楚軍主將,乃是公子申,楚人稱之爲“子西將軍”,能夠在楚國的大敗亡之中,收攏如此之多的殘兵,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且是那副將遠延,能夠在敗軍之中全身而退,爲楚國積蓄瞭如此之多的可戰之卒,其遠超其父在柏舉之戰的作爲。

果然,四五萬的楚軍在沙羨與吳軍展開大戰,面對人數比自己衆多的楚軍士卒,那些吳軍士卒居然是驚人的發現,往昔被自己視爲“軟腳蝦”的楚人此時此刻居然能夠爆發出來如此之大的戰鬥力!

僅僅是用了半日,沙羨這一座並不算低矮的“堅城”便是被告破,數千吳軍死於楚人的刀戈之下,楚人居然沒有接受一名吳人的降俘,如此,爲了更進一步的震懾吳人,楚軍亦是慣性的壘起來吳軍士卒的屍體,築成“京觀”。

沙羨之後,又是兩日,楚軍陸續攻克軍祥、州地,吳軍以武力震懾作爲己方馬前卒的舊楚士卒,見到了楚軍殺來,紛紛是倒戈,斬殺了八名楚軍的千人將,州地過後,順着大江而上百餘里便是洞庭,再百餘里,便是舊楚的都邑……郢都!

吳王聽到這個消息,也是十分驚駭,斷然是沒有想到楚軍居然是殺到了州地,要知曉,當初吳國的大將軍殺到州地的時候,三日之後便是攻克了郢都,拋除其中攻打郢都的時間,豈不是意味着,極有可能兩日之後,楚軍便會兵臨城下。

吳王剛想招來大將軍孫長卿,以其來拱衛郢都的安危,卻是突然想到,大將軍正在抵禦大江上游的江陵荊軍。

一時之間,烽煙四起,對失去了姑蘇王軍的吳王來言,居然是破天荒的沒有了底氣。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吳王心神不安之際,一道意想不到的身影卻是走進了行宮大殿之內,乃是有着數名宦人攙扶着,其後還跟着太傅伍員。

被攙扶的拿到身影,滿身血污,披頭散髮,蓬頭垢面,但是吳王卻是一眼認出來了此人的身份:“夫錯!”

夫錯乃是吳王一母同胞的胞弟,比起來叔伯家的夫概,夫律,無疑是這位夫錯更受吳王信任,若非是此人的才能實在是難堪大任,吳王未必不會重用此人。

“王上!”夫錯張開了已經發白的嘴脣,用着極爲虛弱的聲音對吳王道:“王上,那夫概心懷異志,討伐秦國不利之後,居然是發兵旁邊,欲要斬殺某和夫律,幸得跌落山谷,方纔能夠逃回!”

“這……”吳王亦是沒有能夠想到這種局面。

後面一直站着的伍員方纔是站了出來對吳王言道:“沂邑之戰,已經是過去了整整十餘日,可一直未從接到夫概所部的消息,發往秦國境內的密探也是沒有打探到夫概被秦軍俘獲的消息,王上,看來不得不防啊!”

“不得不防……”吳王聞言,似乎是被伍員突然驚醒過來,當下問道:“亞父的意思是說,夫概極有可能叛吳?”

伍員推測道:“夫概請令討伐秦國便是能夠看出來,其絕非是甘於人下之人,實乃一位野心勃勃的虎狼之輩,其出軍前便是立下了軍令狀,現如今沂邑大敗,其絕不可能坐以待斃,而吳地如今兵馬盡出,極爲空虛,老臣猜測,夫概久不聞消息,極有可能是秘密返回了吳國,欲要拉攏老氏族,叛君自立!”

伍員這般一說,亦是讓夫錯強撐着傷情站了起來,對吳王言道:“夫概撤軍途中襲殺某和夫律,十有八九是覺得某和夫律的存在,讓其指揮不了姑蘇王軍爲其叛亂所用,夫概極有可能是返回了吳國境內,欲要發動反叛。”

聞言,吳王亦是有些痛心疾首,比起來夫概的兵敗,這則消息對吳王的打擊更大,畢竟吳王對夫概雖然還未到生死託付的信任地步,但最起碼,吳王對夫概的信任遠超過了“亡楚黨”“舊越黨”等一衆重臣,孰能夠料到,外人還未對自己的江山流露出來垂涎三尺的心思,反倒是自家人的“夫概”暴露了狼子野心。

權衡過後,吳王不願意捨棄郢都以及整個楚西之地,當然對夫概的忠心吳王也是保持了懷疑,當下派遣人馬前往楚東壽郢和吳國境內,探聽消息。

伍員見到這個時候,吳王尚不能夠壯士斷腕,捨棄楚西之地,亦是無可奈何,輔佐兩代吳王的重擔壓在這位太傅的身上,近來其也是能夠感受得到究竟有多冗重。

當實現了“復仇之心”的伍員已經失去了那份銳氣,這才幡然醒悟過來,自己已經是年近六旬的老者了。

嘆息了一聲,伍員也是捫心自門,力勸吳國伐楚,究竟是將吳國帶向了強大的稱霸之路上,還是直接就將吳國推向了火坑內?

伍員不得而知。

三日後,楚軍連連三場大捷之後,在洞庭休整了下來,畢竟郢都的堅固絕非是靠着一鼓作氣能夠攻取下來的,當此之時,一路之上追隨楚軍的楚人不計其數,見其模樣,吳人在楚地的所作所爲,的確是人神共憤,讓這些楚人已經是忍無可忍。

一則更不好的消息,也是從吳國本土傳來。

夫概率領數千兵馬返回吳國都邑姑蘇,假稱吳王在伐楚之戰中戰死,夫概自立爲吳王,行君主之事。

吳王聽聞此消息,亦是吐出來了一口殷紅的鮮血……

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歸鄉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齊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六百五十五章 歸入府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六百四十一章 景監赴魏作者想說的話第三百八十六章 壓倒式勝利第九章 韓悝入仕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衝突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應詔感言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六百零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人江築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苑之談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四百六十八章 公塾體系
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歸鄉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齊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四百零八章 吳國野心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三百七十五章 羋雲到訪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六百五十五章 歸入府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六百四十一章 景監赴魏作者想說的話第三百八十六章 壓倒式勝利第九章 韓悝入仕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七百九十六章 又逢鉅變!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衝突第五百八十二章 嬴肆應詔感言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六百零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人江築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六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苑之談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四百六十八章 公塾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