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險惡謀劃

安邑,這座魏國的故都已經是不隨魏國國勢的增加而煥發絲毫的生氣,自被老秦攻下且是葬送了魏人對於魏武卒的信仰之後,安邑便是陷入到了一種死氣沉沉的狀態。

魏武卒,乃是魏國的精神支柱,眼下魏國的脊樑骨都是被老秦人折斷了,這絲毫是不弱於當初魏國將老秦人趕進隴西大山的恥辱,只是老秦人的心性終究是與姬姓血脈出身的魏國有所不同。

這魏國,想要從戰敗的陰影之中走出來,暫且還是需要一些時日。

但是至此,魏國安邑的財富足夠是讓老秦人爲之瘋狂了,自從國相公孫鞅率軍入主安邑之後,便是加大了對城內魏國老氏族的搜刮,不過是短短數日的時間,搜刮出來的財富倚疊如山!

林玧琰再次迴歸安邑的時候,居然是發現自己之前對於安邑的搜刮出來的積藏,不過是這些魏國老氏族真正積藏的冰山一角罷了。

公孫鞅知曉林玧琰歸來,亦是將林玧琰招來了自己的面前。

桐鄉實在是非老秦大軍久留之地,畢竟左邑範圍之內已經是產生了小規模的瘟疫,故此公孫鞅僅僅是和林玧琰打了一個照面,便是率軍前往這安邑之中,與景監的咸陽援軍會合。

“此番老秦伐魏之戰,功不可沒者非是公子琰莫屬啊!”一見到林玧琰一身戎甲進帳,公孫鞅便是站起身來,對着林玧琰如是言道。

林玧琰卻是冷着臉色,有些事當日在桐鄉不好明說出來,但是今時今日,林玧琰卻是壓抑不住了:“當日知聞國相率領衆軍突破汾陰,料想其與左邑百餘里的路程,即便是中軍主力不會前來,國相亦是應當派遣中軍騎卒前來支援纔是!”

林玧琰回過頭來,冷眼看着公孫鞅言道:“整整兩日的時間,國相卻是讓中軍留在汾陰,還是讓左軍前去攻打這無關緊要的岸門……這份心思,自桐鄉看到了咸陽的援軍之後,我可真是脊背發涼啊!”

聞言,公孫鞅的面色亦是滯了滯,不過旋即也是恢復了一些平常色,對林玧琰言道:“戰事無常,那汾陰殘寇流竄,若是不派兵在汾陰緝拿,恐怕將會成爲老秦東進大軍的疥癬之疾,雖是難以形成致命的危害,但卻也是不得不防……”

“果真是如此麼?”林玧琰看着公孫鞅,不得不說這位耿直的法家士子,絕沒有其眼神看上去那般真誠,不能夠說此人乃是奸邪之輩,偏頗一點說,乃是公孫鞅爲了一展心中抱負的確是可以有一些不擇手段。

只是林玧琰覺得,戰場之上此次自己面臨的險境絕非是對面的魏國十數倍於己的敵軍士卒,真正讓自己面臨絕境的乃是老秦的難防暗箭!

“這奪下來了安邑,便是意味着老秦將會與中原的強雄霸主魏國不死不休了……”公孫鞅見到林玧琰面色變化複雜,亦是笑了笑,用着高深莫測的眼神看着林玧琰,笑道:“這不也是達成了這南秦將公子琰支援老秦的目的了麼?”

見到公孫鞅這般說,林玧琰亦是反過頭來斥問道:“休要將這兩件事混爲一談!我還未死,國相難道就不應該爲那慘死在左邑桐鄉的近萬老秦銳士的死,而感到羞愧了麼!”

聞言,公孫鞅古井無波的眸子顫動了小小的幅度,不過旋即恢復正常,回過頭來看着魏國的河西地圖,如今其中大半已經是併入了老秦的版圖之中。

“鞅爲其以二十等功爵制賞賜,總歸是好過他們白白的送去性命,他們雖死,然則老秦亦是將照料他們的身後事,鞅助老秦興盛,自然是惠及萬千老秦人……公子琰說說,鞅何愧於心?!”

“南秦以公子琰聯姻老秦,名爲結盟,實則乃是以老秦拉攏住魏國的仇恨,前有中山國,後有老秦,其旁更是有着韓趙燕代等諸侯列國皆是環伺魏國富饒之地,南秦何嘗不是以公子琰來將老秦退入到了火坑之中呢!”

林玧琰見公孫鞅居然是將自己原本的打算幾乎是要說出來了,但卻是戛然而止,故而也是忍不住道:“於是,就讓南秦的公子琰死在那桐鄉之中,好促成大秦與老秦的共同伐魏之策麼!”

公孫鞅並未承認,但是沉默已經是最明確的回答了。

若是林玧琰死在的桐鄉之中,對於南秦來說,的確是可以促進其與老秦徹底結盟,討伐魏國,但是退一步來說,乃是公孫鞅比較憂心這公子琰的將才,咸陽相府案頭的那些竹簡可是記錄着筆筆這位公子琰的往日戰績,對於一位如此有着開拓之心且是有着拓展疆域之能的南秦儲君,公孫鞅不得不在乎。

只是可惜,公孫鞅千算萬算,甚至是利用了太子嬴肆對公子琰的不瞞而放緩對岸門的攻打速度,卻是沒有想到,那老秦公君居然是直接將穩守咸陽的軍馬悉數派來支援了這公子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秦公君與長公主嬴珏,乃至於咸陽宦令景監,乃是林玧琰的救命恩人!

許久之後,公孫鞅倒是忽然開口言道:“某與公子琰不同,除了這戰場之上,需要盯着的還有以老秦爲中心的中原諸侯列國局勢。”

旋即公孫鞅又是聳了聳肩,對着林玧琰亦是無可奈何的言道:“只是某倒小瞧了公子琰,除了將兵之能,沒有想到公子琰對於權謀之道亦是看的如此透徹,亦是沒有想到,即便是看穿了這一切,公子琰在桐鄉見到某第一面,卻是未曾發難!”

“就此處來說,老秦的太子嬴肆便是徹底輸給了公子琰……”

公孫鞅回過頭來,看着林玧琰終是開口說道:“此事乃是鞅一力謀劃,與老秦的公室並無關係,想來公子琰亦是清楚的,否則老秦公君亦是不會將拱衛咸陽安危的兵馬悉數派遣過來救援公子琰。”

林玧琰點了點頭,知曉此處關鍵,雖說是此事的確是膈應了林玧琰與老秦之間的聯盟關係,但冤有頭債有主,林玧琰不會將此事記在嬴姓趙氏的頭上。

見到林玧琰理解此事,公孫鞅嘆了一口氣,方纔是有感而發:“這安邑,繁華不在了啊……公子琰,此番待與魏國的商談結束,回到咸陽之後,某便是向公君請罪……”

公孫鞅既然是如此說了,即便林玧琰知曉依照老秦公君與公孫鞅性命相托君臣關係,又是在魏國河西大捷的情況下,老秦公君必定是不會明面上追究公孫鞅。

這一點,林玧琰只能夠選擇坦然接受……

第四百零二章 鄢城後事第一百八十章 商議大策(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後禮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盡意現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七百五十四章 抵達洛邑第三百三十四章 鄉人遷秦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五百三十章 吳軍欲來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衝突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六百零五章 先登將令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六百零八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飛猛進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權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四十三章 七月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七十五章 決戰(中)第四百一十六章 放歸羋雲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八百二十章 慶柯刺燕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
第四百零二章 鄢城後事第一百八十章 商議大策(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後禮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盡意現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七百五十四章 抵達洛邑第三百三十四章 鄉人遷秦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五百三十章 吳軍欲來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舉之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七百四十章 逄涓用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衝突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六百零五章 先登將令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六百零八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七百零三章 冬春交際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飛猛進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權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四十三章 七月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七十五章 決戰(中)第四百一十六章 放歸羋雲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八百二十章 慶柯刺燕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