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

數日後,因爲斥候營士卒大肆換取豬豕一事,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當知曉斥候營的士卒有十日的回鄉假期,衆人便是有些羨慕不已了,羨慕之餘,不免有些嘲笑:“這羣土豹子,不過取了一個貳功,便是想回鄉裝裝樣子,那豬豕,膩的連狗也不願意多吃上幾口,這也難怪,一頭豬豕畢竟有那麼大,能吃許久,難怪這羣土豹子願意花糧食買那麼多食鹽!”

其中酸溜溜的意思倒是不難聽出來,畢竟……斥候營士卒回鄉的日子裡,他們還在苦守武關。

斥候營駐軍營地前,衆人已經是準備好了回鄉的行囊,斥候營士卒從軍多爲同鄉,這也是老秦人的習慣,一旦是成爲了同袍,都會將家中的親人託付給同袍,就怕自己在戰場上出現了一個意外,好讓同袍照顧接應自己的親人一番。

斥候營士卒的家鄉大多是在武關周圍三十餘里內,同鄉的也多,因此也是結伴回鄉。

此次斥候營取得了丹水之戰的【貳功】,故而賞賜也是落下來了不少,又是換取了不少的豬豕,因此黃列也是讓人從武關倉那裡借回來了六七個大車,安置士卒回鄉的東西。

“路上注意一些,武關被戎狄攻破,關內還流竄着一些戎狄,你們刀甲休要離身!”

站在林玧琰的身邊,黃列看着回鄉的斥候營將士,也是百般告誡道。

“喏!”回鄉的士卒,也是朝着黃列應道。

林玧琰也是說道:“若是家鄉遇到了戎狄禍害,可多停留幾日修繕一下家中的房屋,安置好家中的親人,再返軍!”

“喏!”斥候營士卒應道,隨即幾名士卒走到了林玧琰的面前,跪了下來,說道:“某等斥候營士卒多謝參軍,參軍的恩情沒齒難忘!”

一名士卒又是說道:“若是參軍有召,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某提一把兵刃便是追隨參軍!”

此時收攏着大車上貨物的士卒,也是跪了下來:“參軍大恩,永世難忘!”

黃列也是單膝跪地,朝着林玧琰抱拳道:“參軍大恩,永世難忘!”

老秦人有血性,這羣老秦人的脊骨硬得難以想象,但是此刻,卻是柔軟的不像話,正是因爲,面前的這位韓巖參軍,乃是讓他們的脊骨真正可以挺直起來的恩人!

林玧琰沒有阻攔,他知曉老秦人的脾氣,故此受了這一禮,道:“若是有骨氣,便爲了你們的家鄉父老鄉親,也是爲了大秦的子民,好好地成守武關,做某大秦拱衛西境的銅牆鐵壁、衛國戍士!”

“喏!”聲音恢宏,似乎是要震破雲霄,錚錚鐵漢,彰顯着這批往日不受待見的斥候營士卒成爲了大秦真正的銳士!

“起來吧!”林玧琰伸出了手,吩咐道。

斥候營士卒紛紛起身,黃列再吩咐道:“這幾日,斥候營將會擴軍成五百人營帳,一應軍備都會分發下來,都是嶄新的,你們歸來時,憑藉丹水之戰的軍功,最不濟你們也是一個什伍長,可要早些返軍,好東西被搶光了,可不要怨恨某!”

知曉黃列說的乃是玩笑話,衆多士卒也是應道:“哈哈……某等必定是早日回來,協助黃將軍訓練新軍!”

“諸位同袍,返鄉吧,也好能夠早日返軍!”

“喏!”

“某等給家裡報個平安,安置好親人,便是早日回來!”

百餘斥候營士卒,終是陸續回鄉離開。

林玧琰偏過頭,黃列還不曾離去,黃列乃是一個孤兒,乃是上代的斥候營士卒收養的孤兒。

此番留在武關,也是爲了招收斥候營的士卒。

黃列偏過頭說道:“參軍,朝廷對於此番武關招收新卒十分在意啊……斥候營這等五百人營帳,居然還調派了一名監軍!”

“嗯……”林玧琰點了點頭,韓相已經是決定收攏兵權,集於君父之身,武關乃是老秦人的聚集地,韓相料理南陽軍之後,必定是要規整武關守軍的。

“斥候營的監軍已經到了,應該是莒罕帶過來的。

“到了哪裡?”林玧琰反問道。

“說是中午來斥候營中!”

林玧琰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便是你前去交接吧,現在已經是五百人將了,要學會獨當一面!”

“某自然是明白的!”黃列點頭道,隨即卻是說道:“但是那位監軍卻是特意囑咐,要面見參軍!”

“見某?”林玧琰也是有些疑惑了。

但是不出兩個時辰,這份疑惑便是解開了,因爲這監軍並不是別人,正是昔日的熟人,國相韓悝的弟子,馮辭。

馮辭明顯是知曉林玧琰化名爲“韓巖”的事情,一見面便是對林玧琰僅僅是拱了拱拳頭,說道:“韓巖參軍在武關所爲……令叔父已經是知曉了!”

馮辭言語之間已經不似當初那般有着嚴重的口吃,雖說現在與常人還是有些區別,但若是不仔細聽,也是聽不出來的。

林玧琰自然是知曉這叔父指的是誰,當下也便是點了點頭,回道:“某沒有想到,此番前來的居然會是馮大夫!”

馮辭拱了拱手說道:“武關乃是老秦人的聚集地,君上和韓相皆是心繫老秦人,南陽軍改編已經是完成了,應該是開始整編武關的軍隊了,申屠虎將軍已經是前往宛城接受封賞,武關擴軍以及整編應該就是這幾日的事情,人手不夠,還請韓參軍多多費心……”

黃列在旁邊聽着暗暗心驚,這位新來的監軍如此說,便是明意是要將武關軍隊的部分整編之權歸攏韓巖參軍,黃列心驚的是,這位名爲馮辭的參軍,在申屠虎上將軍進入宛城接受封賞的期間,職位等同於上將軍無異。

〖看來韓參軍果然不是普通人……對了!似乎大秦的國相也是韓氏……〗

林玧琰也是知曉大秦擴張過快,朝廷的招賢試還要等到今歲春上纔可以供給大量的基層官吏,導致目前的大秦朝廷幾乎是一人當作數人來用,正是因爲如此,此番前來整頓武關守軍的攏不過十數人左右,即便是精於算計的馮辭,也是力有不逮。

林玧琰也就是應下了斥候營整編的事情。

馮辭此番前來只是和林玧琰見一面而已,也無什麼話說的,又是寒暄了一陣,便是相互告辭了。

【PS:感謝GSFKASK書友的打賞,剛剛算了一下十二月份的加更,包括此次打賞,算是欠更五千字,寒假補更,最近期末考試,順帶求一下推薦票,多謝支持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人江築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一百零六章 壽王返陣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六章 事實說服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六百七十二章 羋權罪行第七百四十三章 魏軍後撤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五十四章 升帳議事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敗竟陵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拓之策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六十一章 殺鐗出現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外之客第六十八章 應城攻守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煉鹽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圍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關破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六十一章 殺鐗出現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
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人江築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一百零六章 壽王返陣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六章 事實說服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六百七十二章 羋權罪行第七百四十三章 魏軍後撤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八百二十三章 趙國之亡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五十四章 升帳議事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五十七章 兵敗竟陵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二百六十四章 詐兵之謀(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五十七章 糧煙四起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拓之策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五百九十八章 少年王簡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六百二十三章 魏軍反應第六十一章 殺鐗出現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外之客第六十八章 應城攻守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煉鹽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圍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二百零八章 內朝商澤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關破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六十一章 殺鐗出現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五百七十章 杜陽公主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