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

羋雲離開後,雖然是帶來了有關荊國內亂苗頭的消息,若是往常的時候,林玧琰也是樂得其見,但是如今,大秦有了老氏族動亂,林玧琰無暇顧及其他,全神聚集到大秦的內亂之上。

君父和韓悝沒有調動南郡和江夏的兵馬鎮壓老氏族,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何嘗不是防止着南陽南部的老氏族起兵響應聚兵順陽嗯老氏族呢?

果然,終黎氏在順陽起兵,乃是另有深慮的,順陽乃是南陽西北的重縣,這裡是贏秦南遷秦嶺後的大本營,武關就是在其不遠,擾不過三四十餘里。

出了武關,就是藍田,那裡如今成了大秦與隴戎交兵的前線戰場,武關守將申屠虎便是時常在這裡攻掠隴戎部落,從而成爲大秦爲數不多的戰馬來源。

老氏族終歸是早有預謀的,儘管有些歷代秦君防備着他們,但是其私下聚攏的財富難以想象,這除了糧食,還有大量老氏族扣押的地方軍備!

儘管聚攏起來兵馬的聲勢很大,但終究是差了申屠虎一籌,被其擋在博山之外,已經是有整整三日了,這期間,老氏族已經是折損兵馬數千人了。

而且由大司馬趙靖、上將軍鞠信兩人率領的“南陽新軍”三日前到達了宛城,並且兩日前出了小長安聚,直奔順陽而來。

因此,見着博山久攻不下,終黎龍也是心急如焚,連忙召集了各個老氏族的族領族老,向他們稟明此事。

這樣一來,頓時順陽的老氏族族領族老面色陰鬱,不知一一都在想着什麼,見狀,終黎龍也是面色不善,他自然是知曉眼前這些老氏族懷揣着什麼心思。

終黎龍剛想發作,卻是被一道人聲打斷:“終黎家主,如今當務之急應該是前往穎陰魯陽營救某家主公,有主公在,則老氏族師出有名,即便是如今的秦公,斷然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攻伐嫡長兄的封邑的!”

說話的,終黎龍目色盯住了說話的此人,正是魯陽君身邊的宗衛,名爲勾烏,雖然看上去老朽不堪一用,但是骨子裡的精氣神是掩藏不住的,否則,魯陽君也是不會將他派遣到順陽與老氏族聯繫的。

“這……”聞言,終黎龍目光閃動,似乎被勾烏說動,但還是在猶豫着。

“不可!”說話的乃是運奄氏的族領,他上前幾步,對終黎龍說道:“眼下有些事不得不防,老氏族應該是先奪了武關,才前往穎陰迎回魯陽君!”

“唔……”終黎龍微微地點了點頭,似乎是更傾向於這種做法。

勾烏見狀,駁斥這位運奄氏的族領說道:“運奄家主此話錯矣!若是沒有某家主公,恐怕諸位家主乃是毫無疑問的【大秦叛臣】吧!”

“你!”衆多老家主盯着勾烏,似乎是被他方纔這句話驚怒了心思,不過旋即一想,若是沒有魯陽君壓陣,恐怕真的就成了叛亂之軍。

雖然衆多老氏族族領族老眼神毒辣,可勾烏卻是全然不懼,義正言辭地說道:“不瞞着諸位,某雖然是憂心主公,但諸位乃奉某主公爲秦君,某自然是不會放着你們跳入火坑的!”

聞言,終黎龍想了想,才稍稍擡起頭對着勾烏說道:“勾將軍,你且說的仔細一些!”

見到了終黎龍發話,衆多老氏族族領族老也是將目光注視到了勾烏身上,後者說道:“武關雖然是大秦第一雄關,非久攻不能攻打下,但諸位不要忘了,武關面臨着的,直接就是隴地的戎狄!”

修魚氏的家主拍案而起,怒道:“難道某大秦的老氏族還會懼怕了隴戎不成!”

對於原先的晉國,甚至是姬周,對於戎狄都是頭疼不已,但對於大秦來說,尤其是嬴姓的老氏族來說,隴戎遠沒有那麼可怕,甚至是有些歡喜,沒有隴戎,怎麼能夠那麼容易搶到養成的戰馬!

“秦人豈會畏懼隴戎!”

連勾烏也是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不過其接着說道:“但隴戎終究是疥癬之疾,武關四周嚐嚐受到隴戎的騷亂,搶奪糧食,故此,武關周圍田產不多,若是老氏族認爲能夠憑藉一己之力能夠面對秦王宮和隴戎的夾擊,且還是在糧食缺少的情況下,便是前去攻佔武關吧!”

“這……”諸多老氏族聞言,面面相覷,這樣一說,勾烏之言,的確是字字屬實!

而終黎龍面色變換之後,看着勾烏,有些意色惴惴的說道:“勾將軍所言,並非像是一名宗衛能夠理清楚的話啊……”

勾烏釋然道:“某雖然是宗衛,但隨着主公前往晉國居住了近三十年,路走多了,見聞也就多了……”

終黎龍聞言,說道:“那勾將軍不妨說說,前往穎陰對我等老氏族究竟有何好處!”

勾烏略作思考,便是說道:“穎陰乃是土地富饒之境,若是佔據了穎陰,最不濟糧食不成問題!再者,秦君嬴蹈調遣了南陽新軍到了順陽,穎陰防備空虛,憑藉如今老氏族的兵力,足以控制穎陰,介時以魯關爲界,奉某主公爲君,則諸位老氏族無憂矣!穎陰有數十萬之民,主公也是許諾老氏族可以憑藉族內的財力物力招兵買馬,對抗僞秦!”

“魯陽君……秦公真是如此說的?”老氏族中有動心者,已經是在是言語之中表露了願意奉魯陽軍爲秦公的意思。

“絕無虛言!”勾烏一口應道,隨即又是補充道:“某主公既然和諸位老氏族站到了一起,自然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待我主公爲秦公之時,還仰仗各位老氏族能夠對抗僞秦!”

〖這倒是一句實話!〗

終黎龍心道,這個時候,那位魯陽君已經是拋出來了諸多誘人的條件,終黎龍也是動心了,便是看着勾烏笑道:“勾將軍的韜略,比起來如今的大司馬趙靖,真的是不遑多讓啊,秦公能夠有勾將軍這等宗衛,怎麼會大事不成!”

勾烏但是謙虛的說道:“終黎家主此話錯矣!某主公能成大事,全仰仗於諸位老氏族的支持!”

短短几句話,便是說服原先略有些對立的老氏族遵從自己的意見,不得不承認這位魯陽君身邊的宗衛長勾烏乃是一位良將之才,不過想了想也是無可厚非,畢竟若是魯陽君繼承了秦公一位,這位勾烏便是想當於如今的大司馬趙靖,豈會沒有這點韜略。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宮草案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七百零七章 鷹隼出擊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十三章 上林苑與推恩令第七百三十章 商談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一百一十四章 諸事安排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四百六十八章 公塾體系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鍾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關破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作者想說的話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鍾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五百三十章 吳軍欲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圍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人江築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用意!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權第六百七十二章 羋權罪行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七百八十三章 嬴肆決斷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宮草案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七百零七章 鷹隼出擊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十三章 上林苑與推恩令第七百三十章 商談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騎射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孫揮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一百一十四章 諸事安排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四百六十八章 公塾體系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鍾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三百五十八章 歃血爲盟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關破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作者想說的話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鍾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五百三十章 吳軍欲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圍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人江築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用意!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一百七十一章 索要兵權第六百七十二章 羋權罪行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六十四章 搶班奪權第二百六十五章 詐兵之謀(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吳楚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