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

從老秦宮中出來,林玧琰並未在咸陽多加停留,這裡的事情後續交給由余打理便是可以了。

林玧琰接過老秦公君賜下的虎符,便是朝着藍田大營離去,因爲恐怕林玧琰趕赴至藍田大營的時候,大秦的兵鋒必定是直指藍田大營的老秦旌旗。

林玧琰固然是想要以此要挾老秦放歸自己,最不濟也是有所忌憚,但是至於兩者兵戎相見,林玧琰暫時是真的從未想過。

比起來上次從咸陽城內逃竄出來,林玧琰這一次走的並不慢,尤其是見到了老秦的驛館制度,比起來老秦絲毫不差,亦是讓林玧琰覺得不可思議。

還有一點,老秦人對於【規矩】的認識,遠超林玧琰的想象,這也無怪,見那老秦國相公孫鞅的行事作風便是對數理近乎是到達了苛求的地步。

早在公孫鞅在老秦公君的支持下進行變法的時候,便是將中原先進的數理概念引入到老秦境內,且是將強迫老秦人不僅是要記下,還需要銘刻在骨子裡,十數年過後,此時的老秦,能夠對數理苛求到這一步,其上流出來的鮮血已經是足以抹平了每一個字眼。

“老秦人的變法,乃是遠超大秦數十倍不止……”對於公孫鞅的做法,林玧琰雖是不敢苟同,但亦是十分欽佩,這變法總歸是需要流血的,比起來韓悝在大秦變法的溫和、循序漸進,公孫鞅在老秦,可以從殘酷來形容。

老秦人的血性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屠殺之中被征服了,這樣說還有一些牽強的可能,畢竟老秦人接受變法,更多的還有二十等功爵的存在。

但是當初那一次又一次的屠殺,滾滾疊起來的屍體真的是讓老秦人觸目驚心,林玧琰在咸陽見到老秦人【令行禁止】的時候,孰不知,當初的老秦老氏族在渭水岸邊掉下的人頭,足以將渭水斷流,老氏族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蠻鄙無知的老秦人。

這些老秦人沒有死在戎狄的箭矢之下,卻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然則他們在臨死之時,卻是用着極爲不甘的語氣對着渭水暴喝道:“今日秦律殺某,明日老秦又有何人爲老秦擊潰戎狄!”

若是他們泉下有知,見到今時今日的老秦已經不再侷限於隴西大山之中那一座小小的逼仄雍城,老秦人足跡再一次屹立在關西大地上,四方戎狄皆是老秦人的奴隸的時候必定是啞口無言。

這些老秦人並沒有枉死,他們用着自己的血肉之軀以及性命,向着活着的老秦人詔告老秦新法的嚴厲,還有……於老秦的利處!

宣冉乃是藍田大營護送林玧琰的將領,估摸着將咸陽的詔令帶回去藍田大營之後,那位秦將嬴莊必定是會將其作爲攤派在藍田大營需要出動的兵馬之中。

宣冉對此毫無意義,事關於老秦的國策,宣冉自然是義不容辭,更何況,在老秦來說,參與戰爭往往是最快提高自己爵位的方法途徑,在老秦有了爵位,便是意味着有了權勢!

再者,宣冉亦是遵循宣後的意思,無論是曾經的獯育王還是今日的老秦千人將宣冉,都是一位桀驁不馴的人,不過此時的宣冉只是礙於時勢,將這份桀驁深深的掩藏在自己的心中罷了。

然則,宣冉對於宣後的話,還是選擇相信的,一則是因爲宣後乃是宣冉的母親,極少可能會選擇捨棄他這個兒子的舉動,再者,便是宣冉亦是不得不承認,論看人,即便是如今十個宣冉,皆是頂不過一個宣後。

“若是想快速在老秦獲得權位,此番討伐魏國收復河西便是最好的機會,而追隨這南秦的公子琰,便是天賜良機……”

宣冉目色惴惴,看着林玧琰,心中暗暗盤算道。

過了杜邑,再到藍田大營至多隻有一天的時間,經過一個小小的村邑,似乎是在其內發現到了什麼,林玧琰亦是虛指,向着一旁的宣冉問道:“這是作甚?”

宣冉掃了一眼,習以爲常的回道:“這應該是咸陽的詔令,已經是傳到了這裡,應該是明天,這戶村邑之內的青壯應該會是趕赴藍田從軍,今日應該是村邑之內的老者與女子爲即將出徵的鄉間黔首壯行!”

“壯行……”林玧琰掃了一眼這戶村邑,雖並不盛大,但卻是顯得十分熱鬧的儀式上,林玧琰並未看見半點對戰爭的厭惡,甚至是那些老者看着年輕的後輩們,皆是帶着期許的目光。

那些女子,亦是對着這些年輕的鄉間出徵的兒郎,投以害羞的目色,然則在鑼鼓聲中,這些鄉間的女子,皆是行爲毫不吝嗇,極爲奔放的向着這些出征的兒郎們,斟酒佩劍。

當然,作爲主角的這些兒郎們,似乎是並不知曉戰爭的殘酷性,對於這場老秦的國戰,這些兒郎想的更多的並非是血腥與死亡,而是功爵。

似乎喝了家鄉的美酒,有着這些家鄉父老還有女子的餞行之後,帶上自己的兵戈劍甲投入軍去,便是能夠有着大好的功爵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老秦人對河西之戰的期許已經是越過了我的想象……”

林玧琰策馬而行,走的並不快,看着這場老秦最爲普通的鄉邑之中的餞行儀式,儀式冒出來如此的看法,不過,林玧琰對於老秦人的這種盲目並不感到太快。

從隴西大山之中的雍城走出來,到如今佔據整個關西大地,這一代的老秦人不過是用着十數年的時間,便是完成了先祖十數代的舉措。

那些在老秦人兵鋒之下望風而逃,潰不成軍的戎狄,讓老秦人已經是認爲,魏國的士卒也不過如此。

然則,魏國的士卒,乃是中原最負盛名的士卒,魏國的武卒曾經在數十年之內,讓整個中原的諸侯列國皆是對其聞風喪膽!

一想到這,林玧琰便是一揮馬鞭,朝着藍田大營疾馳而去,這戶鄉邑的踐行儀式在林玧琰看來不過只是數個時辰的事,然則卻是帶給了林玧琰更多的思考。

大戰當前,老秦人能夠有着這樣的舉動,不懼戰乃是一件好事……只是,林玧琰不希望,河西之戰前的老秦人,乃是一支驕兵!

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說服羋雲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六百九十章 伐秦七月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二百二十三章 反應第四百二十六章 搶灘登陸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三百四十六章 隸人築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賣府邸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無氏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顧慮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服莒勱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戰楚國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
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說服羋雲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七百五十二章 宗府太廟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六百九十章 伐秦七月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二百二十三章 反應第四百二十六章 搶灘登陸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三百四十六章 隸人築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針鋒而對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六十九章 應城大捷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賣府邸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無氏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面魏歌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十八章 老將卸甲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顧慮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五百二十三章 秦國酌量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服莒勱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一百二十章 有意招攬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速戰楚國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爭奪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