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秣兵厲馬(中)

南郡的西南部,嵇狩帶着幾十人,臥在冰天雪地中臨時搭建的棚子裡面,不遠處就是遠安縣城。

遠安只是南郡西南部的一個小城,攏不過數百戶人口,通常是作爲一個村邑的規模。

嵇狩跋涉百餘里,穿越北王軍、紀山軍以及壽王軍的防地,來到這裡,自然是有着自己的目的。

“什麼時候了?”嵇狩問道。

“快要到天黑了……”身邊的一名士卒回道。

嵇狩摸緊了手中的黑刃,看着遠安縣城低矮的城牆,似乎輕易間便是能夠翻過這城牆。

“弟兄們的乾糧已經是吃的差不多了,大雪天找點葷腥都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遠安雖然只是一座小縣,但吃的應該是有的,今晚便奪了遠安縣衙,給弟兄們吃口熱乎的!”

“好!遠安不過只有不到百人的守卒,即便是將軍不出手,我等出其不意,也必然可以奪了縣衙!”

“嘿嘿……這就好,得抓緊了!”

“喏!”

蒼茫雪野中,一行人便是緩緩摸近遠安的低矮城牆。

……

宛城,林玧琰知會樊地秦軍請求協同出兵的消息,不僅僅是送到了樊地,也將另一份快馬加鞭送到了宛城。

上次派人與樊地秦軍取得聯繫,準備南北兩個方向夾擊襄城的壽王軍,但是因爲壽王桓羽的欲蓋彌彰自己樊地秦軍的逡巡不進,最後使林玧琰的計劃破產,落到了現在這個局面。

也讓林玧琰明白了,能夠讓樊地的秦軍達到如臂指揮的地步,不再是需要與兩位上將軍盛儂和關寧取得聯繫,而是直接向宛城請調樊地秦軍的詔令。

雖然是年關前後,但是因爲前線的戰事,秦王宮內,燈火通明,諸位輔佐朝政的臣卿都在。

不過秦伯絕對是喜大於憂。

無論是南境還是北境,都分別取得了大捷,一時間讓大秦隱隱有了崛起的意思,秦伯如何不喜。

司徒百里槐看着北境傳回來的戰報,不禁滿面笑容的道:“君上,韓悝已經與皇甫高鞠信兩位上將軍聯兵收復了魯關全部,並準備向潁川方向動兵!”

“好!好!好!”秦伯一連叫出來三個好字,當下接着道:“秦人,向來不懼血戰,此番北境大捷,務必要讓晉韓氏得到血的教訓!”

源於多年前晉韓氏的南侵,讓秦伯恨的咬牙切齒,往常的時候礙於大秦的國力,秦伯只能將這份氣默默地放在了心上,但是眼下,晉韓氏三萬潁川軍已經是折損大半,剩下的有沒有戰鬥力尚未可知,秦伯豈能夠放過這個報復晉韓氏的機會!

聞言,司徒百里槐蹙眉道:“君上,韓悝的意思並不是如此……”

“哦?”秦伯臉色有些詫異,明顯是對韓悝這位北境大捷的有功之臣意見十分看中,當下問道:“韓卿有什麼建議?”

百里槐呈上去韓悝的書信,一邊解釋道:“韓悝意欲適可而止,收復一部分潁川作爲緩衝之地,便是決定等下去。”

“等?”秦伯詫異,隨即從高錦手裡接過韓悝的書信,才知道韓悝所說的“等”是什麼意思。

這是在等晉韓氏的迴應,也是在等大秦南境的消息。

若是南境取得了勝利,大秦未必不能組織起來最有力的北境防禦,到時候北境的主動可就是把握在了大秦邊軍的手中。

“韓卿可有把握?”秦伯摸了摸手掌,隨即問道,說實話,他已經是明白了大秦和晉韓氏國力的不足,也明白了目前的大秦還不具備與晉韓氏全面開戰的國力。

百里槐作爲司徒,自然是知曉韓悝的用意,方下回道:“韓子說,如今晉韓氏的國相乃是韓子往日稷下學宮的同窗申不亥,韓子準備與晉韓氏言合,告知臣把握只有五五之分,若是南境大捷或者大秦退讓,則此把握則會有七八成……甚至是九成!”

秦伯自然是不想退讓秦國的利益,當下有些思緒的道:“終是要看南境戰事的結果……但是要快速結束南境戰事,又是談何容易!”

說起來這個,司寇沈案也是從一堆書信中抽出來一封,遞給了高錦,道:“君上,這是南境……公子琰殿下的送回來的戰報!”

“哦,快給孤看看玧琰說了一些什麼……”

方下高錦接過了書信遞給了秦伯,秦伯閱覽一遍,然後看着朝臣緩緩道:“六子……欲在南郡與荊國的紅巾軍全面開戰!”

“全面開戰?……”

衆位朝臣驚詫,不得不說,這位贏六子殿下,此番在南境的表現過於出人意外了,區區三千人便是收復了江夏,這份戰績,大秦能夠做到的將領怕是屈指可數。

但要與壽王軍在南郡全面開戰,恐怕有些心大了。

“諸卿如何看待孤六子所言?”秦伯問道。

諸多朝臣面面相覷,先是韓悝在北境取得大捷,後又是公子琰殿下在南境表現不俗,以至於讓朝臣認爲了一種假象。

即是大秦國力能夠支撐起來兩線作戰,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是在前幾日,司空明子夫已經是告知了秦伯,兩線作戰,已經將大秦去年豐收的賦稅,即滿倉的宛城倉將要告罄!

整整六十萬石糧草,讓秦伯大笑三日不止的糧倉,居然這麼快便是要告罄,也是讓秦伯認識到戰爭的燒糧!

司空明子夫倒是罕見地站出來發表意見:“君上,固守不是萬全之策,可以一戰!”

“附議!”

“附議……”

“臣等附議!”

“好!”秦伯應了下來,隨即看向了諸臣說道:“並非是孤偏信孤的六子,而是如今的南境現場,唯獨玧琰做的最爲出色,即使出於這份軍功,孤也可以嘗試着將南境的兵權暫時交接給他也是未嘗不可的……”

聽聞秦伯的這句話,四卿也是相視一眼,這纔想起來,君上要交接兵權的公子琰殿下出閣不到兩年吧,若是平常人家,怕是連及冠的資格都是沒有的。

“高錦!”秦伯呼喚道。

“在。”

“擬詔書,傳給上將軍盛儂和關寧,令其協助六子玧琰出兵,在南境全面開戰!”

“喏!”

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服莒勱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嚴肅軍紀(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服莒勱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七十二章 羋權罪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暫安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入僵局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無氏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五百零五章 齊魏真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二百九十三章 隴東落幕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顧慮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盡意現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八百零五章 洛陽出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魏之策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
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中境戰況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相不放火?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服莒勱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嚴肅軍紀(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服莒勱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七十二章 羋權罪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暫安第一百四十九章 火燒南樑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入僵局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無氏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五百零五章 齊魏真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三百七十三章 巫舞之禍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二百九十三章 隴東落幕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顧慮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盡意現第七十四章 決戰(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五百八十章 琰肆見面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八百零五章 洛陽出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魏之策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二章 公子琰求官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三百六十九章 屈平妥協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