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

“柏舉一戰,吳軍亡楚軍二十萬!”

這則消息亦像是一場風暴,迅速席捲了因徐州會盟而會集齊魏兩國的列國諸侯之中。

那魏侯知曉此事,也是極爲震驚,楚國什麼實力,作爲心吞天下的魏侯豈會不知道,如此這般龐然大物,說倒塌就倒塌,實在是讓魏侯有些難以接受,若是說魏國擊敗了楚國,還能夠讓魏侯勉強能夠接受之外,吳國,曾經在中原之外的荒蠻之國,豈會是能夠擊敗楚國!

但是事實如此,吳國柏舉一戰傷亡楚軍二十萬士卒,楚東之地再無抵抗吳國的兵馬,而楚王亦是在得聞柏舉之戰的消息,倉皇西逃,逃到了楚西之地。

楚東大局已敗,楚國上柱石景舍亦是力挽狂瀾,說服屈景昭三大族以及楚東大大小小的權貴世族,召集起來了十萬私兵,守衛壽郢。

不過,這座已經是失去了楚王親自坐守的壽郢,已經是失去了固守此城的底氣,吳軍卻是士氣如虹,攻伐下壽郢,佔據楚東之地,似乎已經是成了必然之事。

及至十月,楚國因爲楚東大敗亦是影響到了中原,魏齊會盟的徐州附近亦是充斥着大量的楚國那名,楚國向來是視百姓如同草芥,中原的文化已經是發展到了君主理當是重視民生的地步,但是楚國卻是更類似於數百年前的奴隸社會一般,除了君主和士卿,百姓便是奴隸,與牛馬無異。

魏侯爲了安定人心,亦是能夠將徐州會盟能夠和平的推行下去,亦是在徐州一帶設置了賑災的粥棚,但是如此一來,卻是讓徐州的災民越聚越多,亦是讓魏國的一衆臣卿苦不堪言,魏國甚至還派出來了軍隊鎮壓或者驅趕楚國災民。

但是,徐州會盟還是依舊進行了下去,十月初十,魏侯和齊國便是正是在這徐州東郊高山之上會盟,旌旗遍立,刀甲鳴動,玉環迎風,魏國和齊國不愧是如今中原的大國,此番幾乎是魏國和齊國的雙龍會,居然是前前後後到來了二十位諸侯國。

戰國亂世,其中兼併之戰已經是發生了不少次,雖然並沒有韓國並鄭那般的聲勢,但亦是讓姬周初期冊封的大大小小八百方諸侯,如今能夠在中原屹立的不足百位,大多是隻能夠保證宗祠血祀不絕而已,至於故土千里、帶兵之甲數萬則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其中能夠位於戰國亂世這一方棋盤之上,做一枚的棋子的,也只有那麼多,恰巧聚集在徐州參與徐州會盟的二十多諸侯,皆是在內,佔據了其中大半。

魏國這方面,邀請過來的天下諸侯,有秦國、也有韓國,作爲三晉之一的趙國因爲林胡進犯國境之內,但亦是派遣了使者過來,餘者似魏國、宋國之流,皆是附庸魏國的大小十五國皆是在列。

餘者似齊國方面,雖說是聲勢不如魏國,但也是幾乎相差不多,燕國亦是到來,餘者像是魯國、莒國等等大大小小十二國,亦是參與了齊國的會盟。

徐州會盟這一場雙龍會,乃是魏國和齊國這接連稱霸中原的強龍聯手再一次,推翻姬周王室對於天下共主之位的佔據,自此之後,這天下共主,不再是姬周天子,乃是魏王和齊王憑藉着自身的國力與實力稱霸天下。

可以顯而預料的是,魏國與齊國這率先稱王的事例便已經是讓天下詔告,自此天下人的血脈高貴……甚至是長幼尊卑,就不再是姬周王畿那一套腐朽的血統論,一切皆是要靠着自己的雙手去爭取。

畢竟那自詡爲天子的姬周王室,如今不過乃是一個屈居在王畿數百里方圓之地的破落戶而已,甚至是連一個三等諸侯列國都是算不上,畢竟王畿如今乃是掌握在大秦的手中。

徐州城外,秦公亦是到來,若是憑藉姬周天子那一套冊封而論,在場的位次最爲高者,無非就是秦國和魯國而已,無他,在場的諸侯列國之內,也唯獨秦國和魯國乃是公爵之國,餘者皆是侯爵之國,有的甚至更次。

那魏王不過是魏侯罷了,至於齊王田和之前的封號不過是一個區區的“陳侯”罷了。

秦公在此,也是頗爲尷尬,就是在方纔,魏王和齊王相互高捧着“胙”上臺之前,齊王亦是不悅的看了一眼秦公一眼,早在數日之前,秦公到來徐州之日,齊王便是派人邀見秦公,卻是遭遇了婉拒,看來齊王也是介意此事啊!

“風雨欲來啊……”

秦公也是坐的十分不自在,除了那些諸侯紛紛是瞧過來這數年之間跳竄起來的秦國雄主有着什麼能耐,敢在徐州會盟前向着齊國發難。

當然,秦公也是察覺到了陣陣怒氣,側過臉去,秦公便是瞥見了韓侯一副想要嗜人的目光,看到制邑如今掌握在大秦手中,這位韓侯也是十分介意啊!

這份陣仗,亦是讓秦公明白,恐怕待魏王和齊王最爲要緊的“祭天一事”告一段落之後,恐怕就是列國諸侯秋後算賬之時。

但是讓秦公意外了,祭天一事未完,徐州郊外便是衝過來一列百餘道騎馬的身影,這百餘道身影的馬術似乎是極爲忌憚,幾乎是用着嘲弄着的目光看着那齊魏兩國爲了稱王耗費無盡民力物力修建而成的祭天台。

“齊魏稱王,焉能沒有我秦國的賀禮啊!”

爲首的一道身影,也是直接衝到了祭壇的前面,對着上方已經是被自己的動靜打斷了祭天一事的齊王和魏王。

魏王不悅的目光也是側過頭看向了一旁的秦公,開口問道:“秦公,這是何事?”

方纔此人說出來秦國的賀禮之時,秦公的目光便是落到了此人的身上,看其裝束,秦公覺得陌生又是熟悉,因爲那是年少之時秦公在宗府典籍裡看過的記載樣式,甚至是大秦爲變法效仿中原諸多禮儀服飾之前,秦公還穿過。

“此人應該就是那老秦的世子了吧!”

果然,見到了秦公看下目光,這道身影亦是朝着秦公拱了拱手:“林氏公叔,嬴姓趙氏……嬴肆,見過公叔!”

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觸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四十四章 八月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四十八章 上報田稅(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東胡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範離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一百零九章 壽王歸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釋然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戰後第七百八十章 吳越落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暫安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二百零二章 漢水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壓倒式勝利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五百六十五章 藍田大營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後召見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二百三十三章 攬事用意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談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五百一十九章 魏王之慮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談
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觸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四十四章 八月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二十二章 上林苑之制第四十八章 上報田稅(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三十六章 書肆盛況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東胡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範離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一百零九章 壽王歸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釋然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戰後第七百八十章 吳越落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八百一十二章 天下暫安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答應援楚第二百零二章 漢水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壓倒式勝利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五百六十五章 藍田大營第六百四十四章 宣後召見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二百三十三章 攬事用意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談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秦宮藍圖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三百二十五章 遇刺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父子議政第五百一十九章 魏王之慮第二百零五章 新設商司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百七十四章 和談(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淯水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