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

平心而論,在北非地區裡的軸心國軍隊數量上並不算少,如果說把意大利陸軍也算上的話,在數量上比盟國軍隊還要略微多一些,但是問題就在於軸心國的軍隊主力不多,而北非中的盟軍雖然也是集中了多個國家的軍隊,但是主力還是以英美聯軍爲主,其他幾個國家的少量軍隊也是打醬油的。英美聯軍在發動大規模反攻之前,在北非至少集中了超過二十個英美兩國師的部隊,總兵力超過四十萬,而且這些部隊不是裝甲師就是摩托化的步兵師,根本就沒有單純的步兵師。因爲英美和中國一樣,除了少數特殊部隊外,全軍都已經視線了摩托化,不像德國、蘇俄以及日`本那樣,還抱有着大量的傳統步兵部隊。

實際上單純的兵力對比還不算太過離譜,真正差距極大的雙方重武器之間的差距,英美聯軍在反攻之前,在北非至少集中了超過四千輛的坦克、自行反坦克炮等裝甲車輛,而對面的軸心國部隊坦克只有可憐的六百多輛而已。而在北非這種沙漠地區,是機械化部隊能夠發揮最大作用的地形,而軸心國在機械化部隊方面處於的絕對劣勢,讓他們根本無法有效抵抗盟軍的進攻。

除了雙方兵力裝備的差距外,還有後勤上的差距,盟軍部隊擁有良好後勤補給,油料和炮彈都不缺,打起仗來可以隨便用,但是軸心國的部隊卻是連讓坦克跑起來的汽油都嚴重匱乏,彈藥也是極度緊缺。

在意大利海軍徹底被盟軍消滅了後,隆美爾的非洲集團軍羣根本就得不到任何有效的補給。

如此情況下,就算隆美爾被稱之爲沙漠之狐但是也無法挽救敗局,盟軍發起大規模反攻兩個月後,軸心國的非洲集團軍羣是連續戰敗,距離最後的崩潰已經是隻差臨門一腳了。

三月二號,南京,陳敬雲看着手中的報告,嘆了口氣道:“隆美爾這個沙漠之狐是可惜了!”

他手中的報告乃是關於北非戰事的,在二月二十六號的時候,軸心國的非洲集團軍羣就已經是開始全面崩潰了,?了,到了三月二號,盟軍部隊甚至連非洲集團軍羣的司令部都給拿下來了,被俘前夕隆美爾自殺身亡,到了今天,幾乎是宣告着非洲集團軍羣已經是全面失敗,死傷慘重之餘其餘盡數投降被俘。

北非戰場的勝利算得上是盟軍和軸心國之間的第一場大規模勝利,之前雖然德軍敗象已露,在東線也連續招到了數次的會戰失敗,但是卻沒有出現兵敗如山倒的情況,頂多算是戰術性的失敗而已,但是在北非戰爭的失敗,卻是一個實際上的戰略大失敗。

北非的失守,軸心國非但沒有攻克蘇伊士運河並東進中東地區保障土耳其運輸線的希望,而且同樣代表着土耳其這條生命線已經會隨時處於盟軍的直接地面部隊兵力威脅之下,而意大利本土下一步也將會面臨着被盟軍大規模登陸的極大危險。

而意大利一旦完蛋,就是宣告着德軍的整個南線都將會崩潰,這種情況甚至比土耳其的補給線被掐斷更爲糟糕。

整個情況似乎對德國極爲糟糕,而盟軍似乎也是看到了戰爭徹底勝利的希望!但是他們都沒有忘記,北非的失陷雖然也影響重大,但是這還只能算是次要的,真正能夠影響戰局走向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的態度!

隨着1945年1月份、2月份之間的中國一系列軍事調動和核彈演習的舉動來看,沒有誰會認爲中國會一直保持目前這種狀態而無動於衷,海軍和空軍方面的調動還好,但是地面部隊的調動已經是擺出了全面開戰的架勢。

中國陸軍的第四集團軍主力已經抵達伊朗西北部地區、於此同時中國陸軍第三裝甲軍已經部署到了伊拉克邊境,於此同時前期和中國簽訂了大規模軍事軍事援助協議的土耳其也是進入了全面戰備的狀態,在其東北部面臨蘇俄高加索地區部署了大量的山地部隊。

在這個方向上,只要陳敬雲一聲令下,那麼中國龐大的第四集團軍就能夠直接閃擊蘇俄高加索地區,並攻佔巴克這個蘇俄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在伊拉克那邊中國的第三裝甲軍能夠第一時間橫掃伊拉克,在後方諸多中伊部隊的支援下迅速進軍到地中海沿海,甚至有可能短時間內打到蘇伊士運河去。

而在西伯利亞方向,中國陸軍的三個集團軍加起來高達將近一百三十多萬的兵力已經是擺出了進攻姿態,而同時中國陸軍還從東部沿海地區、內陸省份抽調更多的陸軍部隊。

按照中國陸軍目前的調動狀況來看,預計到1945年的4月份的時候,中國陸軍就能夠在中東、西伯利亞、中亞一線集中超過八十個師以上的兵力,開戰初期一線參戰兵力能夠高達兩百餘萬,這還不算在後方的二線部隊以及後勤、運輸等輔助兵力了。

這麼多兵力的後勤補給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從東部主要工業區運輸,向糧食等物資都是當地徵集、而一部分彈藥也是從西伯利亞以及中亞地區的新建立的兵工廠負責解決一部分,不足部分才從國內東部地區運輸而去。

當初吞併了俄羅斯之後,雖然擴大了衆多領土,但是隨着西部戰線的進一步西移,也就造成了補給比原來更加困難,爲了解決當地駐軍的後勤補給問題,軍方除了在當地徵集糧食等物資外,軍方也是和數大國防承包商合作,以大量訂單和提高採購單價爲條件,吸引那些國防承包商在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建立各種工廠,而且這些工廠主要是以大量消耗性物資爲主,比如子彈、炮彈這些彈藥廠、又比如提供軍服的被服廠、提供軍用罐頭的罐頭廠等,並不涉及到技術先進的重型武器生產,比如坦克、飛機、火炮這些東西的生產一直都是在中國的本土地區,這裡頭主要是新佔領區局勢還不算太穩定,中國只不過控制了西伯利亞和中三四年而已,遠遠談不上讓當地人歡天喜地的高喊華夏萬歲,游擊隊、獨立武裝可不少,這幾年下來中國沒少爲了鎮壓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的游擊隊而花費軍費。

中國陸軍在一線的兵力部署就高達兩百萬以上,而且這還都是清一色的一線野戰部隊,而要知道直到1944年爲止,中國陸軍的一線野戰兵力也就三百多萬而已。這一次的調動可以說把中國陸軍的精銳盡數調往了西線。爲了填補太平洋地區、中南半島以及國內沿海的兵力需求,中國陸軍在一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是徵集了大量的地方守備部隊,當然由於中國一向來對師級部隊的番號控制的極爲嚴格,到目前爲止中國一共就只有一百個步兵師的番號、二十三個裝甲師的番號、三個騎兵師的番號。所以嚴格上來說,中國就只有一百二十六個師級部隊番號。但是中國陸軍同樣存在着大量獨立部隊的番號,比如獨立裝甲旅、獨立炮兵旅、獨立坦克團、營、獨立防空營、獨立運輸團、獨立工程團等等,這些獨立部隊是沒有直接歸屬到各師當中,而是普遍作爲軍級指揮機構的配屬部隊,比如第四集團軍下轄的第五軍,就是比較典型的一箇中國陸軍的作戰軍級指揮機構,由中將或者上將擔任軍長、直轄第20步兵師、第22步兵師、第23步兵師這三個摩托化步兵師、另外還有第十九炮兵旅、第二十七裝甲旅、第一百三十二運輸團、第一百三十三運輸團、第二十工程團等一大票部隊,總兵力高達十多萬人,坦克、履帶步兵戰車、自行反坦克炮等自行裝甲車五百多輛、大口徑牽引式火炮三百多門,大口徑自行火炮近百門,中小口徑和迫擊炮之類的就忽略不計了,全部算下來的話那是以千來計算的,此外還擁有各種汽車六千多輛。

其他國家的一個軍可能就只能三個師,但是中國陸軍的一個軍實際上是三師多旅多團的混成部隊,具備在一條戰線上獨立作戰的能力。

中國目前最高級別的固定指揮機構是集團軍、而在中國往往一個集團軍就是負責一整個戰區的作戰,對日作戰中,中國一共只動用了四個集團軍的指揮機構而已。這種大體上相當於蘇俄的大軍區方面軍、德國的集團軍羣。

造成中國軍級編制龐大臃腫的還和中國的大師編制有關,1945年編制裡中國的一個常規摩托化步兵師達到了一萬八千多人,比美國的一萬六千人還多。雖然從二戰前中國陸軍內部就有縮小師級部隊編制的呼聲,但是一直沒能成行,二戰剛爆發的時候中國陸軍的一個步兵師就高達一萬八千多人了,喊縮小編制喊了那麼多年也沒有成功,步兵數量雖然少了,但是掐兵種的人有是不知不覺多了起來。至於縮減到一萬五千人甚至是更少,那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事情,由於中國的軍是屬於戰略單位,所以陸軍方面是更傾向於增加師級單位的火力,什麼坦克營啊,防空營啊能加進去的一股腦的都給加進去,而加了這些,哪怕是減少一些步兵的數量也很難大幅度降低整個步兵師的總兵力數量。

這種做法和美國那邊有些類似,美國人的步兵師早期也是不配屬坦克的,後來坦克數量一朵,而步兵師中通常也是配屬了一個獨立坦克營作戰,導致到了現在雖然一個美國步兵師的編制表裡還是那麼多人,但實戰中,美國的一個師那可是有着獨立坦克營、防空營以及其他輔助部隊的,根據各部隊的不同數量也不相同,而普遍來說,一個美國的步兵師作戰單位,其本部加上配合它作戰的獨立編制部隊,而中國則是直接把這些坦克營、防空營之類部隊直接編入了步兵師的編制裡頭。

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207章 空襲(一)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37章 擁袁通電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917章 F5對P51(一)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918章 F5對P51(二)第476章 不孝子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14章 剪辮造反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61章 煙華夜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337章 渡江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408章 煉油廠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1024章 忍讓
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207章 空襲(一)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37章 擁袁通電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917章 F5對P51(一)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918章 F5對P51(二)第476章 不孝子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14章 剪辮造反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61章 煙華夜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337章 渡江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408章 煉油廠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1024章 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