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

時間進入1918年後,世界局勢持續動盪,歐洲的戰爭繼續持續着,德國和奧匈兩國雖然成功的擊垮了俄國並逼迫蘇聯簽訂了蘇德停戰條約,由此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戰爭資源使得德國能夠彙集更多的兵力和資源到西線上。

但是德國人結束了西線戰爭之時,美國也是已經完成了大規模的動員,並且陸續向歐洲派遣了大量的兵力。而來自美國的參戰給協約國帶來的優勢不僅僅是大量的兵力,更重要的是來之於美國全方位的戰爭物資的支援。

如此一來,德國從東線上騰出來而投入到西線的兵力優勢就也迅速抵消,歐洲西線再一次陷入了戰略僵持階段,並相繼發展出了大量的新技術裝備,其中不但有陸軍的坦克也有着空軍的飛機,連海軍的裝備也在這幾年內有着大量的革新。

1916年,德國公海艦隊和英國本土艦隊進行了一場規模龐大的戰列艦之間的決戰,此役中多艘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戰沉,而這樣的一場規模龐大的海戰註定是要給海軍帶來一場技術革命的。

日德蘭海戰讓各國海軍認識到,他們的戰艦火力還不夠強,裝甲還不夠厚,戰艦還不夠大,鉅艦大炮主義在日德蘭海戰後進入了空前的發展階段,在日德蘭海戰後,各國迅速更改了新式戰列艦的設計,主炮口徑更大,裝甲更厚的戰列艦被設計出來並迅速在船臺上開始建造。

英法德三國之間的海軍競爭暫時不說,單論太平洋上的日美的海軍競爭就是在日德蘭海戰後達到了更大的規模。

這裡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狀,那就是美國和日`本都是作爲了協約國的一員並參與到對德作戰中,日`本派遣了海軍在地中海護航,而美國更是直接派兵登陸法國作戰。但是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敵對並沒有減少,兩國海軍的競爭甚至是越演越烈。

日德蘭海戰後,日`本迅速修改了他們的最新式戰艦,也就是長門級戰列艦,其首艦長門號於1917年下半年動工,二號艦也是緊接着動工。並以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日`本海軍認爲戰列巡洋艦具有極大的戰略價值,要求增加撥款建造兩艘戰列巡洋艦,並準備以長門級戰列艦爲基礎進行再設計,設計出了新式戰列巡洋艦來,而這一計劃在1918年的日`本海軍提出的八八艦隊中得到了實現。

在日`本海軍提出的八八艦隊計劃中,計劃由八艘艦齡在八年以內的超無畏戰列艦和八艘艦齡在八年以內的超無畏戰列巡洋艦組成。由此日`本海軍需要再建造高達四艘的戰列艦以及四艘戰列巡洋艦。除開了已經開工了兩艘長門級外,日`本準備在長門級的基礎上設計並建造加賀級戰列艦兩艘,另外再長門級戰列艦以及加賀級戰列艦的基礎上設計並建造四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而且這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根據日`本八年一線,八年二線,八年三線的方針,那麼到了大正12年(1923)到大正15年(1926),也就是1927年後扶桑級,伊勢級等六艘戰列艦艦齡將會滿八年,戰列巡洋艦中的四艘金剛級也會因爲艦齡超過八年而轉入二線,那麼到時候日`本海軍就需要再建造四艘的戰列艦和四艘戰列巡洋艦。

而這個也就是1918年八八艦隊的後續計劃,預計耗費超過八億日元,而1918年的日`本財政收入才十四億日元左右而已。

可以說,日`本海軍從無畏艦出現後,一直所進行耗資巨大的海軍擴充行爲已經嚴重拖累了他們本國經濟的發展,如果不是歐洲大戰爆發後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澎湃發展的動力,那麼日`本財政估計在1915年的時候就已經崩潰,更別說接二連三提出八四艦隊,八六艦隊和八八艦隊這些計劃了。

和日`本海軍的擴張形成對比的是美國海軍,美國和日`本以及英國之間的海軍競賽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甚至在美國登陸歐洲參戰的時候都沒有停下海軍競賽的步伐。實際上美國和日`本之間的海軍競賽是針鋒相對的,1914年下半年日`本搶佔了新幾內亞後,美國和日`本針對性的臨時撥款增加了兩艘戰列艦,美國增加的是兩艘新墨西哥級,而日`本增加的是兩艘伊勢級,而且美國的十四寸五十倍主炮比日`本伊勢級的十四寸四十五倍炮威力更大,爲了迴應美國的四十寸五十倍炮,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就史無前例的使用了十六寸的四十五倍主炮,同樣不甘落於人後的美國短時間內就是拿出了十六寸的四十五倍炮並裝備到了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上。

這幾年的日`本和美國幾乎每年都是開工建造着大量的戰艦,而作爲同樣是太平洋沿岸國家的中國海軍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的同樣加入到了這一場海軍競賽中,不過和日`本和美國的大規模造艦不同的是,受限於中國大陸軍主義以及海軍經費不足的問題,中國海軍的發展更注重於中小型軍艦以及新式艦種比如航空母艦上面。

1915年中國海軍提出了海軍第一期發展計劃後,中國海軍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先後建造了六艘驅逐艦,兩艘輕輕巡洋艦,另外還有高達二十七艘的魚雷快艇。由此形成了中國海軍的兩個雷擊艦隊,此外還對兩艘前無畏戰列艦和兩艘的裝甲巡洋艦進行了小規模的改裝。使其發揮出最後的潛力來繼續擔任中國海軍主力的重任。

關閉廣告

同樣受日德蘭海戰的影響,中國海軍內對大型高速戰艦的前景無比看好,爲此提出了購買四艘三萬噸大型高速戰艦的計劃,不過當計劃提交到了陳敬雲手上的時候卻是被陳敬雲否決,因爲再陳敬雲看來,海軍未來的發展目標就應該是航母,哪怕是航母現在還不夠成熟但是依舊是應該以航母爲發展目標。至於其他的艦種都應該是爲了航母而服務的,而不是和現在日`本和美國。英國等海軍裡的航母是爲了戰列艦而服務的一樣。

而海軍提出的建造的這四艘大型高速戰艦的性價比在陳敬雲看來實在太低,海軍的預計造價是每艘高達三千五百萬元,而同時期的戰列艦價格也不過四千萬左右,而這樣的戰列艦對上同時代的戰列艦根本沒有勝算,一個只裝備十四寸炮的大型巡洋艦是無法和敵軍那些裝備了十六寸巨炮的戰艦相對比的。

這計劃被陳敬雲否決了後,海軍迅速更改了造艦計劃,再一次提出了建造兩艘四萬噸戰列艦,四艘兩萬噸大型巡洋艦和兩艘大型巡洋艦以及六艘驅逐艦的龐大計劃。

看着海軍中提出的這份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陳敬雲也是感到有些猶豫,雖然中國目前實行的是大陸軍主義,主要的軍費在向陸軍傾斜,但是海軍每年依舊能夠獲得不少的經費,1915年就是五千萬,1916年的海軍經費是五千三百萬,而1917年的海軍經費已經是上漲到了五千八百萬,等到了1918年的時候,海軍經費已經突破了六千萬大關!雖然還遠不如陸軍那每年好幾個億的軍費,但是也不算少了,正所謂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這一年好幾千萬軍費要是不大規模造艦的話,那麼這麼多錢還真花不出去……對於海軍的發展,陳敬雲是知道戰列艦以後必將是落伍的,但是要多久纔會落伍呢?按照陳敬雲自己的估算少說也得三十年代以後,也就是說至少也得十幾年以後,而這十幾年內航母實際上是擔負不了海軍主力的重任的,在全金屬的俯衝轟炸機出現之前,航母註定只能是輔助力量。

再者即便是四十年代的航母時代裡,高速戰列艦依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個航母編隊裡有着一艘高速戰列艦護航是必須的,不然在雨霧黑夜天氣或者狹小海域裡遭遇敵軍高速戰艦襲擊的話,沒有戰列艦在前面頂着航母就是一個活靶子。

爲什麼早期的航母速度都那麼快呢,除了飛機起飛需要甲板風飛,就是因爲航母需要依靠速度來逃命,就航母那防禦能力別說遇上敵軍的高速戰列艦,就算是遇上敵軍的重巡甚至輕巡等都會受到重創。

面對着未來的發展,陳敬雲考慮了許久後纔是下定了決心,戰列艦不是不可以買,但是必須是擁有高航速的高速戰列艦,可以在十幾年後依舊發揮爲航母護航的作用,不然的話買回來用不了幾年就只能淪爲二流戰艦去擔任炮擊陸上目標的角色了。

除了這個戰列艦外,陳敬雲更願意發展那些兩萬噸以下的重巡洋艦,這些裝備八寸艦炮的重巡如果噸位擴展到一萬五千噸標準排水量的話,那麼就可以擁有相當平衡的防禦和火力,對上敵軍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自然是打不過的,但是用來充當次要戰線的炮戰主力以及爲航母提供防空等護航的話,卻是很划算的,當然更重要的是便宜,一艘戰列艦的價格足以造三艘重巡了。

至於海軍那羣人極度渴望的戰列巡洋艦陳敬雲就沒什麼好感了,對於陳敬雲來說要麼買高速戰列艦,要麼自造一萬多噸的重巡,而戰列巡洋艦在即將進入二十年代的現在已經失去了重要的價值,動力系統的快速進步使得新式戰列艦也能夠擁有了接近二十八甚至三十節的速度後,作爲前衛艦隊使用的戰列巡洋艦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其戰略價值,日德蘭海軍就是戰列巡洋艦的首次登場同時也是這一艦種的最後輝煌時刻!之後作爲前衛艦隊使用的是重巡,高達三十五節左右的重巡開始擔負了前衛艦隊的責任。如果沒有航母的出現,那麼重巡也會慢慢的大型化,最後演變爲戰列巡洋艦成爲主力艦,然後下一代的輕巡也開始大型化……這就是一個輪換,輔助艦在不斷的發展,大型化最後演變爲主力艦,當輔助艦都變成了主力艦後,那麼次輔助艦就成爲了主力輔助艦了。

這是海軍發展的一個規律。

陳敬雲仔細考慮了海軍的第二期發展規劃後,對其內容作出了一定的刪改,最後海軍的第二期發展計劃就變成了:外購兩艘四萬噸戰列艦,自造兩艘一萬五千噸的重巡,自造兩艘六千噸裝備水上偵察機的輕巡,自造六艘新一代一千五百噸的驅逐艦,自造二十七艘百噸魚雷快艇,此外由陳敬雲特批的建造兩艘航母,外購三艘潛艇。此外還有衆多的輔助船隻,比如高速油料補給船,高速貨物補給船,醫療船,潛艇支援船,驅逐艦支援船,佈雷艦等等。

這些外購或者自造的計劃中,兩艘外購的戰列艦是用於代替戰列艦編隊的兩艘前無畏戰列艦,預備在未來十五年內擔任中國海軍的絕對主力。兩艘一萬五千噸的重巡是準備替換第一巡洋艦隊中的那兩艘德制裝甲巡洋艦,而兩艘輕巡洋艦則是着重防空設計,主要準備用於編入航母編隊中擔任防空和偵查力量。而六艘驅逐艦則是準備用於替換中國海軍中現役的六艘五百噸級驅逐艦,這些驅逐艦已經落後過時已經不符合主力艦隊的作戰需求了。

新造兩艘航母是陳敬雲特別指示的,說起來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這兩年有些遲緩,主要是海軍正在利用改裝入役的泰山號航母進行着大量試驗和訓練飛行員等等,這些大量的試驗沒有結束之前,海軍也就暫緩了航母的發展,但是現在英國和日`本已經相繼專門設計並建造了航母,中國自然也不能落後,所以陳敬雲就是特別批准了新式航母的建造工作,並且爲了讓那些人少走彎路,陳敬雲是直接提出了大概的目標性能,要求航母超過三十節,要求搭載至少五十架飛機,要求能夠防禦敵海軍輕型艦艇的攻擊,也就是把裝甲的防禦指標設計在防禦六寸艦炮以下,並且不要求裝備八寸以上的艦炮,只安裝少量自衛艦炮。

這第二期海軍發展計劃中,預計總耗費高達兩億元之巨,就算分數年撥款的話,對於現今的中國財政而言也是一個嚴重的挑戰,而美國得知中國計劃訂購兩艘戰列艦後,表現的極爲興奮,因爲現在的太平洋局勢中,中國海軍和美國海軍算得上是半盟友的關係,兩者的敵人都是日`本海軍,前幾年美國扶持中國重建海軍也是出於這個目的,現在中國想要花大價錢購買兩艘戰列艦這讓美國人高興不已,當即就是表示,美國願意爲中國重建海軍提供一切之幫助,只要中國給錢,那麼美國的船臺上隨時就能爲中國開工這兩艘戰列艦,而且美國人表示根據以前的兩國海軍合作條約,美國可以爲中國提供最新的戰列艦技術,包括連美國人自己都還沒有裝備使用的十六寸五十倍艦炮。

這讓中國海軍的諸多將領們興奮不已,海軍的大批專家開始前往美國考察爲訂購這兩艘戰列艦開展前期工作,而這個消息傳到了日`本後,則是引起了日`本的強烈抗議!

“中國如此大規模的發展海軍,不但對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傷害,更是對遠東之和平形成了重大挑戰!”山本兵衛權公開的宣揚,中國新造戰列艦的舉動是對大日本帝國的挑戰行爲!

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314章 D5系列第598章 鎮壓(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358章 蔡家崗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11章 午夜暗香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64章 悅己者容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7章 林家有女第1003章 兄弟(二)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89章 政治聚會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18章 整編行賞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619章 桃花情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394章 蔡秘書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133章 籌餉處
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314章 D5系列第598章 鎮壓(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358章 蔡家崗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11章 午夜暗香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64章 悅己者容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7章 林家有女第1003章 兄弟(二)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89章 政治聚會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18章 整編行賞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619章 桃花情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394章 蔡秘書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133章 籌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