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不孝子

儘管已經預料到進攻青島會非常困難,儘管已經預料到部隊會承認極大的傷亡,但是接到第三軍徐離善的電報後,陳敬雲依舊臉色有些難看。

“五天時間就是傷亡四千人!”陳敬雲面色深沉的把手中的戰報放下:“這麼說來,前線進攻的三個師豈不是再進攻一次就得傷經動骨?”

第三軍所轄的部隊中,三個步兵師一個混成旅和兩個炮兵團,總兵力五萬餘人,而在前線作戰的三個步兵師加起來將近四萬人,然而第三軍的前五天進攻中就已經傷亡四千,傷亡率已經高達十分之一。而這說的還是三個步兵師的總兵力,如果派出在後方提供支援的輜重部隊、炮兵部隊的話,那麼單純計算一線戰鬥人員的損失,那麼傷亡率就變的極爲恐怖了,要知道這些傷亡絕大部分都是一線戰鬥人員,而哪怕三個步兵師的一線戰鬥人員加起來也三萬人不到,如果把總數四千人的傷亡平攤到各部隊的話,各師的一線戰鬥人員減員率就會接近百分之十五,更關鍵的是,這些傷亡並不是平攤下去的,這四千人傷亡裡頭近半都是第二十八師的傷亡。

這個數據對於一支部隊而言,已經是極大的傷亡數字了,要知道盡管國民軍之前和北洋的歷次戰鬥中儘管傷亡也不小,一場大規模會戰打下來傷亡上萬人的也不少,和北洋軍的第一次大規模交戰的蘇南戰役,去年渡江頭幾個月的江北戰役,國民軍的傷亡人數都是達到了數萬人之多。然而那些可不是什麼小規模的戰鬥啊,而是蔓延數百公里,雙方參戰總兵力高達十餘萬、接近二十萬的大規模會戰,而且戰役時間也不是隻有幾天,而是蔓延數個月,這數萬人的傷亡數字可是前後幾個月積累起來的。而不是說和現在這樣只是在青島這個彈丸之地,更不是說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

一旁的沈綱見到陳敬雲臉色不太好,當即開口道:“總統,我軍雖然傷亡甚大,但是前線將士的犧牲也是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我軍第二十八師何宗蓮部在在兩天前已經突破敵軍之小堪山堡壘核心陣地,併成功防禦了德軍的反撲。僅僅此役我軍便消滅德軍至少四百餘人,其中包括俘虜近百餘人!”

沈綱知道自己如果不說點戰果出來的話,恐怕陳敬雲就得懷疑參謀部作戰的作戰計劃有問題了。

沈綱繼續道:“加上其他戰線上的戰果,我軍這數天內至少消滅德軍千人以上!”

這話有點小水分,國民軍自身的傷亡數字是準確的,但是德軍的傷亡數次除了第二十八師攻克了德軍小堪山堡壘後確定了戰果,其他的戰果都是各部隊自己報上來了,真正打死打傷德軍有多少現在也沒有個準確的數字,陳敬雲心裡頭小小的估算了下,小堪山戰役裡頭的五百人戰果是應該沒錯,其他的幾個地方加起來也應該有兩三百人,這總戰果八百人左右還是有的。

自身傷亡是四千,戰果八百,那麼國民軍和德軍的傷亡比例大概在五比一!

對於這個數字陳敬雲雖然覺得有些低,但是還在自己的可接受範圍之內,不然的話接到戰報的時候他就要大發雷霆了,如果前線的戰損比例達到十比一的話,那麼他就得當場撤掉徐離善了。

放下手中的戰報後,陳敬雲道:“既然已經拿下了小堪山,那麼前線部隊就要繼續奮戰加大戰果!另外第三軍的傷亡不小,現在第九師和第五師和第七師都到了膠州鐵路的沿線,參謀部這邊要好好安排,除了對青島前線進行增援外,也要做出必要的部署應對其他變局!”

沈綱點頭稱是,他自然明白陳敬雲口中的其他變局指的是什麼,不外乎就是說日`本插手,自從中國對德宣戰後,日`本那邊也是迫不及待的在兩天後就正式對德宣戰,並派出了艦隊和部隊前往奪取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各島嶼,而於此同時也在國內動員了第十八師團、第三師團、另外還有攻城的重炮部隊,這架勢擺明了就是爲了進攻青島而準備的。

“現在英國人的艦隊也已經抵達膠州灣外海,已和我軍特遣艦隊聯合展開了對青島的炮擊,另外英國人的一千多陸軍也即將抵達,這種情況下日`本人不太可能繼續插手青島事務吧?”沈綱疑惑道:“畢竟日`本人也得顧慮英國人的想法!”

陳敬雲道:“不管未來的事情發展如何,但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先做好必要的準備,將來不管是出現何種變故,我們都能一一應對!”

從現在的局勢上來看,日`本藉口青島事件而大規模侵華的可能性已經變得很小,日`本國內依舊是海軍佔據了上風,山本兵衛權首相以及其他海軍派的人牢牢的壓制住了陸軍那羣人,如此情況下陸軍和海軍在對德宣戰中雙方沒有意見,但是對德宣戰之後,海軍自然是一門心思的想要把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給搶過來,如此部隊不但能夠給日`本增加殖民地,同樣也能夠讓日`本海軍在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地區獲取極爲重要的海軍基地,除了這兩點外對於日`本海軍而言更重要的是,一旦日`本在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地區的勢力增加,那麼對於日`本而言海軍就更加重要,而國民對海軍的支持也會更加多,而這些對海軍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至於青島,就算是能夠打下來對於日`本海軍而言也是沒有太大的幫助作用,因爲要攻打青島的話,那麼主力肯定是陸軍,而海軍只能是和現在中國以及英國海軍一樣在膠州灣外提供炮火支援,但並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換句話說打下青島就是日`本陸軍的功勞,和海軍沒有太大的關係。

再者那麼是真打下了青島,那麼對於日`本海軍的未來發展而言也沒有什麼重要的利益因素,相反還可能因爲打下了青島,日`本在山東擴展了勢力後,那麼日`本陸軍必定要在山東駐軍,到時候日`本陸軍就要爭奪更加多的軍費,而軍費就這麼多,陸軍多了海軍自然就少了。

結合諸多因素,這就導致了日`本海軍方面對進攻青島是興趣缺乏,但是對攻佔德國的太平洋殖民地,尤其是德屬新幾內亞日`本海軍是全力支持,甚至在奧匈帝國對薩爾維亞宣戰的當天,就是派出了艦隊抵達新幾內亞東北部地區,然後日`本一宣佈對德作戰,日`本海軍就是迫不及待的登陸了新幾內亞。

這個行動就跟中國方面準備進攻青島一樣,都是屬於了籌備已久的計劃,日`本海軍方面可是提前派出了艦隊前往。而雙方提前準備的原因也是很一致,那就是爲了預防第三國家的插手,陳敬雲怕的是日`本人插手,而日`本人怕的是澳大利亞插手,要知道現在新幾內亞是分成了三部分,西部是荷蘭的殖民地,東南部分是原屬法國的新愛爾蘭,後來被昆士蘭殖民地自治領佔領,再被英國接受直轄,並在1906年交給澳大利亞管轄。而新幾內亞島的東北部分則是被德國佔領,被稱之威廉皇帝領地。並和附近海域的其他德屬島嶼組成了德屬新幾內亞行政區,包括新幾內亞島東北部的威廉皇帝領地,臨近海島,加羅林羣島,馬里亞納羣島。

德屬新幾內亞也是德國在亞洲地區的最大殖民地,除了德屬新幾內亞外,在亞洲就只有一個青島以及西薩摩亞島了。

爲了趕到澳大利亞人和英國人的前頭搶佔德屬新幾內亞,日`本海軍可是提前準備了許久,這才能夠在日`本對德一宣戰就立馬進攻了德屬新幾內亞。

現在日本海軍全力搶佔德屬新幾內亞,自然也就沒什麼心思,也沒有什麼興趣去攻打青島了。

所以日`本陸軍的那羣人雖然心急如焚,但是一方面是日`本陸軍到現在還沒有完成大規模動員,另外一方面海軍的主力艦隊都派往了南太平洋,遲遲不承諾爲陸軍運送兵力和提供海上掩護,日本陸軍總不能遊過大海登陸青島不是。

除了日`本海陸軍兩派的矛盾外,日`本陸軍自身也是拿捏不定該不該進攻青島,因爲之前日`本陸軍的準備可是沒有預料到中國人會主動進攻青島,更加沒有預料到中國人和英國人竟然會對起到展開聯合進攻,現在英國人的軍艦都已經在膠州灣和中國艦隊一起聯合對青島要塞展開炮擊了,而英國陸軍也已經抵達了青島外圍,雖然派來的英國陸軍只有一千多人,但是不管是陳敬雲還是英國人或者是日`本人都知道,這一千多人的戰鬥力是完全可以忽略的,前線指揮的徐離善也沒指望着這一千多英軍能夠投入戰鬥,中國需要的只是英軍這一面大旗而已。

需要的只是一箇中英聯軍的名義,英國人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所以這一千多英軍登陸後就駐紮在後方,半點沒有去前線參戰的意思。

有了如此多變故後,日`本陸軍面對青島局勢也有有些猶豫不決了,但是日`本陸軍爲什麼還是繼續動員部隊爲進攻青島做準備呢,理由也簡單,那就是日`本人不相信中國人能夠攻下青島。

以當年日`本攻克旅順的經驗,沒有大量重炮部隊的存在下,單憑步兵要攻克堡壘要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就算能攻克的話,那麼傷亡數字也是極其恐怖的。通過各種情報日`本陸軍也大概能夠猜出來陳敬雲手下的國民軍有多少人,青島戰役爆發數天後也大體查探清楚了山東地區的國民軍第三軍有多少人。而以日`本陸軍對中國軍隊以往的印象,諸多日`本將領認爲國民軍要攻克青島的話,五萬人也是不夠的。

所以現在日`本陸軍的很多將領都等着國民軍戰敗的消息傳來,當國民軍一旦戰敗,那麼到時候日`本就能夠通過和英軍協商,到時候在英國的默認下進攻青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日`本人低估了陳敬雲想要拿下青島的決心,更低估了那羣天天叫嚷着華夏復興的國社黨年輕軍官們的必死決心!

青島中央堡壘外某段臨時挖掘的壕溝內,一個只有十八九歲的年輕上尉靜靜的看着手中的懷錶,不久後就見他把懷錶合上,緊接着抽出了腰間的指揮刀!已經有着血絲的眼睛緊緊的盯着不遠處的德軍陣地,然後沒有任何言語,手中的指揮刀向前一指,瞬間他所在的戰線上數個軍官都是吹起了急促的銅哨聲,身旁的大批身穿棕綠色軍服的國民軍士兵開始叫嚷着:“衝啊!”“殺!”躍出了戰壕!

德軍堡壘中的重機槍射出的子彈就如同死神的鐮刀一樣收割着國民軍士兵的生命!

年輕上尉揮舞着指揮刀衝出了近百米後,身旁已經沒有戰友的嘶喊聲,一個踉蹌摔倒後他回頭掃視一眼,入眼的是密密麻麻身穿綠色軍服的國民軍士兵屍體,戰場上只剩下了他一個人,整整一個連歷盡半月激戰,到今天已經只剩下了他一個連長!

年輕上尉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抓緊了手中的指揮刀,重重的深吸了一口氣後他猛然的跳了起來,口中發出了大喊‘啊’然後繼續衝向了德軍堡壘,數秒後,青島的土地上又摻入了一個華夏兒女的鮮血!

“爲了華夏復興,父親應該會原諒自己的不孝吧!”

算是小福利吧!

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143章 飛鴻號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14章 剪辮造反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619章 桃花情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1053章 戰損(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394章 蔡秘書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334章 上海事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9章 密議(一)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
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143章 飛鴻號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14章 剪辮造反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619章 桃花情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1053章 戰損(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394章 蔡秘書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334章 上海事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9章 密議(一)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