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1934年編制

隨着時間的過去,南京也是下了場小雪,這場小雪剛過就已經是春節了,這一年的春節和往常一樣,陳敬雲再一次舉行了例行的春節國宴,衆多的軍政權貴也是參加,不過和往年不同的是,這一年的春節國宴裡有着一部分人是頭一次得到了邀請而來的,而這些人自然就是剛從中層位置上爬到共和國核心層的人員了。

比如海軍的陳紹寬,這個人在前幾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少將,在中日戰爭中立下了功勞後才被晉升到中將,和海軍內部其他憑藉資歷和時間熬上來的中將不同,陳紹寬可是憑藉實打實的戰功升起來的,而且年紀較輕的同時又是航空派的核心將領,所以在海軍內部的威望相當高,被海軍內部的航空派當成了繼關時傑之後的下一代海軍航空派的領袖,和陳紹寬一樣的還有海軍的廖輝,他也是海軍中航空派的實權將領,這兩個人和關時傑上將一起,形成了海軍內部的航空派主要高層將領。

陳敬雲看着走到跟前的陳紹寬道:“這一路上可算順利?”

陳紹寬目前是第三航空艦隊司令,而第三航空艦隊的基地是在青島,這陳紹寬的日常辦公地點自然也是在青島,和其他駐紮外地的將領和官員一樣,他也是春節前臨時趕回來的。

陳紹寬道:“有勞主席關愛了,我這一路上都還算順利,就是坐飛機的時候顛簸了些!”

和陳敬雲個人不喜歡坐飛機不同,中國的軍方將領卻是有着乘坐飛機的喜好和傳統,1930-1931年中日戰爭的時候,中國的高層將領調動和遠途往來的時候,都是乘坐空軍或者海軍的運輸機,目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裝備的運輸機數量也不算少,主要型號c4這兩款運輸機爲主,前幾年的y3運輸機由於服役多年,而且性能也已經落後所以已經是開始轉入二線,軍方高層將領的專機目前都是由c4運輸機擔任。不過隨着這些年航空技術的發展,加上滁州飛機公司那邊的b11四發重型轟炸機已經完成了研發,滁州飛機公司那邊也是嘗試着利用己身對轟炸機的技術優勢另外設計專職的運輸機,據說其新一代的運輸機已經完成了初步研發,準備和南昌廣安飛機公司的運輸機進行競爭。

不過滁州飛機公司在戰鬥機和重型轟炸機方面有着技術優勢,不一定就代表着在運輸機的競爭中就能夠獲得勝利,南昌廣安飛機公司在運輸機方面的技術底蘊是滁州飛機公司所不能比肩的,而這主要是受到廣安飛機公司在客機方面的技術拉動,廣安飛機公司的民用客機方面可是國內的老大,其ga-6是三十年代初期中國民間客運航線的主要客機,而該劇ga-6客機改進設計的c4運輸機更是目前空軍和海軍的主力運輸機,而廣安飛機公司所研發的b8雙發戰術轟炸機更是擊敗了老牌的滁州飛機公司獲得了空軍的訂單。爲了保持技術領先,廣安飛機公司早就開始研發新一代的客機,而走的還是以客機拉動運輸機和轟炸機的路子。

新一代的ga-7型客機目前已近是完成了初步試飛,並且獲得了大量的預定訂單,不但有國內的,而且還有國外的,美國和歐洲以及日`本那邊的民航企業都是訂購了數量不等的飛機,可以說廣安飛機公司的ga-6客機爲他們打下了基礎。以至於新一代的ga-7型客機還沒有完成研發呢,就已經獲得了上百架的預定訂單。而廣安飛機公司更是直接利用ga-7型客機的原型機改進,設計出了新一代的運輸機進行空軍和海軍的下一代運輸機招標,誰勝誰負還不太好說。

然而縱然這年頭的客機和運輸機發展都相當迅速,不過依舊有些不小的缺陷,乘坐客機的時候也是有着一定的危險性,而且舒適度也無法和火車的豪華車廂相比。不過勝在快捷便利,所以軍方的高層將領才那麼喜歡乘坐飛機。

和陳紹寬說了會話後,陳敬雲勉勵他要繼續努力,爲海軍再創輝煌云云,之後又是和海軍的廖輝以及關時傑說了會話,言談中也沒說什麼正事,就是閒談而已。

扔下了海軍的那羣人後,陳敬雲少不得還要和空軍的伍世鍾等人說說話,然後又是和政務院那邊的官員交談兩句。

小半個小時後,陸軍的蔣方震才了過來,如今的蔣方震肩膀上已經是掛着中將的軍銜了,說起來也算是奇怪了,蔣方震是早年就進入國民軍中並擔任要職,當年的他坐着參謀部教育司的位置一座就是差不多十年之久,隨後就是調任到南京陸軍大學擔任副校長,期間晉升爲中將,至於校長一職是陳敬雲兼任,而陳敬雲實際上也是不管事的,所以蔣方震的這個副校長實際上也就是校長了。擔任了三年校長後,蔣方震又是做了一年的兵器總監,接着被調任到參謀部擔任常務次長。他的經歷和陸軍中的絕大部分中將都不一樣,因爲他從來就沒有到過野戰部隊裡任職,一直都是在南京打轉,這在中國陸軍的數十名實權中將中是極少見的,這些中將絕大部分都是有着在野戰部隊任職的經歷,都是一個個從師長、軍長的位置上爬上來的,像蔣方震這樣一直都待在南京的可是極少數。

但是哪怕蔣方震沒有到過野戰部隊任職,但是他在陸軍中的威望卻是不小,因爲他主要是從事戰略理論方面的研究,中國陸軍幾乎每一次的編制和裝備改革都是他主持的,在1931年中日戰爭後,蔣方震又是提出了漸進縱深理論,而這個理論是根據陸軍的孫立人少將的戰術理論深化研究後得出的,蔣方震認爲隨着軍事裝備技術的進步,未來戰爭中應該不會出現和一戰時期那樣的戰壕戰,而是會出現以坦克爲核心的機械化兵力進行的運動戰,而在敵我雙方都有着大量新式裝備的情況下,想要突破敵軍的防線就必須集中更多的兵力和裝備,而且預計突破防線時第一線兵力會遭到極大的損失,所以必須準備第二梯隊乃至第三梯隊,用於突破敵軍的防線並拉開缺口繼續向敵人縱深挺進。

而這一理論的核心依舊是集中大量的機械化兵力快速的穿插敵軍縱深,所以對部隊的機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還要求空軍部隊能夠不但要能夠爲地面的陸軍提供空中保護,而且還要求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在戰役發起時投入大量的前線轟炸機,直接支援前線機械化部隊的作戰。

而這一理論也是被陸軍的多數高層將領所認同,但是這種戰略理論同樣也帶來了極大的問題,那就是憑藉中國目前的機械化兵力不足以完成類似的漸進縱深挺進,一個裝甲軍估計也就只能擔任一個梯次的作戰任務,而後續作戰的話還得需要更多的裝甲軍,尤其是對蘇俄的西伯利亞方面,中國陸軍的機械化部隊更是顯得缺乏。

爲了讓戰略理論得以實施,陸軍內部已經進行了新一輪的整編計劃,而這些編制上的整編一如既往的是蔣方震所負責。

“現在我軍中坦克部隊的編制還是經得起考驗的,不過各裝甲部隊中的摩托化部隊顯然是有些一定的問題,這些摩托化部隊雖然裝備了不少的輪式車輛,但是在實戰中,這些輪式車輛脫離了公路後就會遇上極大的麻煩,沒有足夠工程兵的保障下越野能力極爲有限,而我們目前的摩托化步兵都是用來伴隨坦克部隊作戰的,這無法跟上坦克部隊的越野速度就帶來了極大的問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建議是,把這些摩托化部隊進行改編,用履帶式裝甲車輛代替輪式車輛,但是全履帶式裝甲車輛的成本過高,所以可以採取折中的方案,通過大量採用半履帶式裝甲車輛來提高目前這些摩托化部隊的機動越野能力。而目前這些摩托化部隊中裝備的大量輪式車輛也不會被浪費,可以轉入到各步兵師中。”

蔣方震繼續道:“對於未來部隊的編制改革,我的意見是,保持目前的三個裝甲師規模,目前的六個摩托化師換裝爲機械化師。讓我們的三個裝甲軍成爲尖刀部隊。而各普通步兵師分成兩等,一種是大規模裝備各輪式車輛以及少量半履帶式裝甲車和輕型偵查裝甲車,成爲具備快速公路機動能力的摩托化步兵師。而其他部隊則是裝備必要的卡車,用於牽引火炮,進一步減少騾馬以及後勤人員的數量。”

陳敬雲聽着這些,心裡頭也是暗自點頭,蔣方震的想法還是不錯的,而看他所說的機械化師應該是可以具備強大戰鬥力的,算得上是半裝甲師,而且蔣大量的步兵部隊改裝爲摩托化步兵師,也是有利於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不過這個成本嘛估計會比較多,就算是非常了多年來進行這個計劃,估計也會帶來比較大大財政壓力,畢竟這不是說採購幾輛幾十輛的坦克卡車,而是要數百上千輛的坦克,而且還要數以萬計的各種卡車以及各種新式裝備,這所帶來的壓力是非常龐大的。

這個時候,沈綱也是在一邊道:“對於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提升,方大山那邊也是提出了建議,說是目前裝甲部隊中的各種牽引火炮對部隊的機動造成了極大的不便,提出了要採購自行化火炮的計劃!”

“自行火炮?”陳敬雲一聽當即道:“哦,這方面的技術沒有問題吧?”

沈綱道:“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蕪湖重型機械公司那邊已經有了樣炮,採用我們原有的t6系列坦克的地盤,然後裝備105毫米的火炮,不過這種自行火炮的口徑略小,對於普通步兵師來說105毫米的口徑已經足夠用了,但是對於裝甲部隊來說還是略有不足,按照我們的預計,裝甲部隊的師屬火炮團裡,至少需要一個營以上的155毫米榴彈炮,所以是準備研發一款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沈綱說的也沒錯,對於中國陸軍來說,一戰時代師屬火炮75毫米口徑還可以,二十年代到中日戰爭時期105毫米口徑的師屬火炮也算好,但是進入三十年代後對於裝甲部隊來說,師屬火炮僅僅只有105毫米口徑是嚴重不足了,畢竟裝甲部隊是快速突進的部隊,後方不可能還跟着一大羣的155毫米重炮,也就是說運動戰中,裝甲部隊很少能夠得到155毫米口徑以上的重炮支援,這後方沒有支援,就得靠自己解決了。所以裝甲部隊自身裝備155毫米的自行榴彈炮是非常有必要的。

聽到這裡,陳敬雲道:“嗯,不錯,裝甲部隊的各種新式裝備的研發和裝備是不能停滯不前的,這個自行火炮聽上去也可以,改天我看一看!”

沈綱道:“沒問題,我讓他們去安排,本來就要進行招標試驗的,到時候還有另外幾家公司的產品也會一起展示!”

和軍方的人談過了後,陳敬雲又是和政務院那邊的人交談了起來,這會說的自然不是軍事方面的了,而是說的經濟工業方面的事情,這兩年中國的建設重心可不是軍事裝備的建設,而是經濟方面的發展,爲了能夠在即將爆發的世界大戰中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中國這些年可是埋頭進行了大量的基礎建設,其中最爲代表性的鐵路更是發展迅速,國內東部地區建設了衆多的支線鐵路網,把中國目前現有的數條幹線動脈連接了起來,並且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如果說東部和內陸地區的鐵路建設都是爲了發展經濟而建設的話,那麼在大西南地區和大西北以及北方地區的鐵路建設,那完全就是國防工程了,比如西北鐵路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爲了能夠讓中國部署在西北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部隊得到補給。

在之前,中國駐紮在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的部隊只能依靠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進行運輸,而這一條鐵路的運輸力對於維持西比利亞地區的中俄兩國上百萬大軍來說很勉強,一旦開戰後很有可能忙不過來,更加不要說繼續往這一地區增兵了,前些年爲了解決西伯利亞鐵路運力不足時保障前線部隊的需求,中俄兩國所採取的辦法就是在西伯利亞地區囤積大量的物資,但這只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所以爲了徹底解決中國部隊在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運輸難題,這西北鐵路的建設也就一直沒停下來,國內段建設完成後,就是通過了阿拉山口然後繼續往中亞的哈薩克方向修,然後連接了原來俄國修築的中亞鐵路。

如此纔算是根本上解決了中國在中亞地區部署兵力難的問題,有了鐵路後各種的重型裝備就能夠運輸過去,包括裝甲部隊,而不是說和以前一樣,在哈薩克地區需要嚴重依賴騎兵部隊。

除了西北鐵路外,也修築了進入四川的鐵路,而四川鐵路的開發除了軍事上的意義外,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利益,開通了進入四川的鐵路後就能夠解決進川難的問題,從而對於發展四川而言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要知道四川的各種資源可不少,不過進川的鐵路修起來也難,施工難度並不比西南鐵路少多少,而中國當初爲了修通株洲到貴陽再到昆明的鐵路,可是花費了海量的資金,甚至還死了不少的築路工人。所以在修四川鐵路的時候,也是問題多多,不過好說好歹總算是修起來了。

進川鐵路的方案有很多種,不過考慮到一些具體的問題,隨後選擇是利用西南鐵路的基礎上,從貴陽修起,然後延伸到重慶,然後再從重慶延伸到成都。不過這並沒有到頭,從成都還會繼續往北修,途徑綿陽、陽平關後抵達寶雞,和西北鐵路接通。而這條四川鐵路修成後也就會成爲中國的第三條南北幹線鐵路,對於西南地區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除了這些幹線鐵路外,還有衆多的支線鐵路,這些支線鐵路大多數依託各幹線鐵路,有些是爲了帶動附近的經濟發展,而有些純粹是爲了開發當地的資源,比如攀枝花鐵礦被發現後,就已經是開始着手修築支線鐵路了,不爲別的就爲了開發這個超大型鐵路。

除了鐵路外,最重要的基礎建設當屬於各個大型水電站了,由於中國的電氣化進程一天比一天快,用電量也是一天比一天大,早年的幾個水電站相繼建成後,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的用電,但是依舊無法徹底解決用電缺口,除了繼續大力發展火電外,就是大力發展水電了,而發展水電也是得到了農林部的支持,因爲水電站的建設同樣會有利於農田的灌溉,這水電站不但是用來發電的,同樣也是一個水利樞紐,給農業發展會帶去極大的好處。

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所需的用電缺口,以及當地的農業情況,中國這幾年可是動工了高達十幾個大型水電站的項目,加上二十年代建設的那些,建成和在建的大型水電站項目總數已經超過了三十個,這些水電站建成後,不但可以給當地提供水利便利,還可以提高內河通航運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電力。

鐵路和水電站的建設基本是分散在全國各地,但是長途公路的建設卻是隻限於了東部發達地區,隨着中國的汽車擁有量越來越多,而且中國軍隊的摩托化進行不斷加快,出於軍事戰略以及經濟發展等考慮,中國交通部這些年在東部的發達地區建設了衆多的公路,當然這些公路並不是說後世裡的高速公路,儘管德國的希特勒這麼做,但是對於中國來說現在建設高速公路沒有太大的必要,現在建設的公路絕大部分都是城際公路,包括城市內部公路和城市之間的公路。這城市內的公路基本就是屬於城市建設工程,一般都是當地城市財政支持,比如上海的兩條環城高速公路就是上海市財政出的錢,而城際公路一般也只侷限於發達城市之間,比如上海到南京,上海到杭州。

另外還有一些就是沒有鐵路經過的地區所修築的公路,這些地方的公路也只是普通的柏油公路。

總體而言,中國的公路發展還比較落後,遠遠比不上鐵路的發展那麼迅速,而這個也和中國自身的國情有關,首先中國的地區太大,必須擁有大量的鐵路才能夠滿足國防和民生的需求,普通公路根本就無法代替鐵路的作用,而又不像德國就那麼大一點,修起高速公路來也花不了幾個錢。其次中國的汽車擁有量總數雖然不少,但是人均水平卻是非常低,遠遠比不上英法德美這些工業國家,也就比日`本好一點。而且這些汽車絕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東部地區,比如中西部地區也算是經濟水平較高的西安,擁有的汽車數量連上海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在西安或者其他中西部城市,是絕對看不不到上海街頭那種成排汽車甚至堵車的情況的。如果不是上海街頭出現了堵車,上海特別市政府也不會花費巨資去修築環城高速公路了。

一場國宴下來後,衆人各回各家,於是乎這麼一個春節也就算是過去了,出了正月十五後,陳敬雲就是來到了南京輕武器公司的靶場,今天他要在這裡觀看數種陸軍的新式裝備的試驗。

其中包括新式的坦克,新式的自行榴彈炮以及新式的其他各種裝甲車輛。對於這一次新式裝備的演練,陸軍方面可是花費了不小的功夫的,從去年年底就開始準備了,而這不但關係到各式新裝備的定型,同樣還關係到陸軍新式編制的成敗。

剛過完年,蔣方震爲首的團隊就已經是提交了陸軍整編計劃,根據計劃內容,制定了新一代的陸軍裝甲師、機械化師、摩托化師、步兵師的各種編制,並且根據計劃提出的時間度,稱之爲1934年編制。

而即將進行試驗的這些裝備,就是1934年編制裡的核心裝備,可以說這些裝備的成功與否就直接關係到了1934年編制能否順利施行。

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27章 袁氏復出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129章 夏日情第848章 空襲!!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91章 福州冬日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760章 xb10項目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92章 定都之爭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47章 復古風情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39章 關餘貸款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191章 伍世鍾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211章 大戰(一)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
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27章 袁氏復出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129章 夏日情第848章 空襲!!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91章 福州冬日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760章 xb10項目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92章 定都之爭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47章 復古風情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39章 關餘貸款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191章 伍世鍾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211章 大戰(一)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