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國強民富

一番簡短的演講後,哪怕在場的都是軍政商三界裡的老油條了,但是依舊不可避免的被陳敬雲的演講氣氛所帶動,對於華夏復興這四個字,對於那些年輕人來說只是一個口號,但是對於眼前的這羣跟着陳敬雲一路打拼過來的社會中堅階層來說,這四個字不單單是口號,而是實際性的利益。

沒有人比他們更加清楚陳敬雲給這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的變化,沒有人比他們更加清楚陳敬雲給他們自己帶來了多麼龐大的利益收穫了。

國強民富這四個字也許用在普通人身上是不適合的,因爲國家強大和民衆富有沒有實際聯繫,蘇聯夠強了吧,日`本好歹也是列強了,這兩個國家都算是國強的典型了,但是他們只做到了國強、距離民富還是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呢。實際上這並不單單蘇俄、日`本如此,中國也好不到那裡去,世界第二工業生產國,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世界上裝備最先進、數量最龐大的陸軍,世界第三大規模的海軍,擁有遠超於世界各國的海軍航空兵實力,世界一流的空軍。

1941年的中國,誰都不會說它是一個弱國,但是誰也沒說中國是一個民衆富裕的國家。

縱然中國普通民衆的生活水平對比以前已經有着極大的提高,比起蘇俄和日`本民衆的生活水平也要好上不少,但是和美國普通民衆的生活水平比起來還是有着極大差距。當然了這並不是中國的特例,暫時好保持着世界第一強國名頭的日不落大英帝國的普通民衆生活水平也好不到那裡去,別看歷史劇裡英國人一個個都是紳士,那些可都是貴族呢,下層民衆的生活水平可好不到那裡去。

實際上能夠做到民富的,實際上也就美國一家,不過人家前期至少二戰之前是典型的國窮民富的典型,而且他們的民富實際上也只代表了中產階層,美國人的社會結構是非常特殊的橄欖球結構,中間大多數的是中產階層,兩端的是少數富人以及窮人,而美國的中產階層就是美國的立國根基所在。

但是其他國家甭管是蘇俄還是中國又或者英國,都是都是金字塔結構,下面有着龐大的低收入民衆,支撐着一部分的中產階層,最上頭的是極少數的富人階層。

所以對於1941年的中國來說,是遠遠還沒有達到國強民富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是對於低收入民衆來說的,而今天在南京中央飯店宴會廳的這些人可都不是什麼窮人,所以但他們把自己套入了國強民富這四個字後,就發現真的是這樣了。

籌款晚宴舉行的非常成功,這一次的籌款晚宴並不是和財政部前兩次的大規模發行國債一樣,前兩次的國債發行都是面對金融機構,主要是由各大銀行承銷,屬於面向全國普通人階層發行的國債,而這一次的籌款晚宴所面對的都是國內的這些超級富豪們,在座的這些富豪們身價基本都是超過十億甚至更多了。

而購買的國債也都是屬於他們私人購買,數額少的一千萬、兩千萬,數額多的則是五六千萬、甚至上億,而少數幾個超級富豪更是購買好幾個億的國債。這些國債是屬於特別發行,利益也比市面上流通的國債高一些,對於這些富豪來說算是一種比較好的投資了,當然前提但是中國參戰後不能戰敗,如果戰敗了這些國債也就是一堆廢紙了。

次日,新任財政部總長到了陳敬雲辦公室,1940年換屆後,原財政部總長馬寅初就任財政部後,新任財政部的人選原本是經濟發展司的劉大均,就連陳敬雲一開始打算把他扶起來的,但是到了最後新任財政部人選卻不是劉大均,而是一直都在覈心體系之外的人,此人名爲吳巖清,原爲財政部稅務司司長,後調任上海特別市市長,江蘇省省長。

吳巖清的級別如果是放在地方官員中,一省之長也算是高層了,但是距離核心階層依舊有着極大的一段距離,至少在國內一大票喊得出名號的文官大佬中來說,他並不算什麼,但是他卻是讓人意料之外的突然進入內閣,而且都還是擔任號稱內閣各部中最爲重要的財政部總長一職,這絕對是屬於一步登天的進步了,畢竟按照中國這數十年來的政治傳統,財政部總長几乎就是內定的下一任政務院院長。

陳敬雲之所以選他原因有二,第一個他覺得劉大均不太適合擔任財政部總長一職,劉大均搞經濟規劃還可以,在經濟發展司做的也不錯,但是陳敬雲始終認爲他缺乏了一些幹勁。第二個就是吳巖清這個人提出來一個國家經濟整體規劃。

和劉大均專注學術性不同,吳巖清是個政治嗅覺極爲敏感人,算得上一個標準官僚,早在幾年前他就是預感到中國是要和其他國家大打一場的,並且提出了一份國家經濟規劃,而這份規劃的重點不在於發展經濟,而在於調集全國的經濟資源爲戰爭服務。也就是說他搞的這份規劃是屬於那種戰時經濟規劃,不是平時的那種經濟發展規劃。

這讓已經開始準備戰爭的陳敬雲極爲注重,經過仔細考慮之後,先是吳巖清調回了財政部任職次長,隨後又和他商談了多次關於戰時經濟規劃的內容後,陳敬雲也是確定這個人的確是有一套,所以纔是到了最後關頭任命他爲財政部總長。

而且他上任之初陳敬雲就很明確的告訴他,陳敬雲不要求他的任期裡能夠爲發展經濟做出多大的貢獻,只要求他的任期裡發揮出中國經濟體系最大的戰爭潛力。

吳巖清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發行大規模國債以籌集軍費。

這說起來,吳巖清的任務和當年內戰時期裡的安華林極爲相同,當初的安華林的主要工作實際上也不是發展經濟工業,而是籌集軍費,當初的安華林號稱是陳敬雲的經濟管家,爲國民軍統一國內籌集了大量軍費,現在的吳巖清也是差不多一樣。

吳巖清上任後,已經是連續發行了三次大規模國債,累積金額已經將近兩百五十億華元,而且另外一方面也是大力壓縮其他方面的支出,以籌集更多的資金用於陳敬雲的擴軍計劃。如果沒有吳巖清的這些計劃,陳敬雲可沒有辦法每年拿出數以百億計的龐大軍費來。

吳巖清實際上年齡不算小了,今年的他已經六十多歲了,而且身體也不算太好,陳敬雲也沒有讓他站着,站起來道:“沙發上坐!”

吳巖清實際上和陳敬雲接觸並不多,他進入政府核心階層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從政治上來說他是屬於政治暴發戶的那種,和那些在中央甚至進入內閣了多年的人不太一樣,但是他是屬於標準的老官僚了,把自身的姿態擺的很正確,察言觀色的功夫比馬寅初、莊楠這些單純搞經濟的人強多了。

看了眼陳敬雲後,知道陳敬雲不是說客氣話,當即是知道自己不是客氣的時候,雖然和陳敬雲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是也知道陳敬雲是個說什麼就是什麼的人,也就是說他讓你站着就不會虛套客氣說着讓你去坐,讓你去坐的時候絕對不會對你的推遲有什麼好感,甚至會因此反感。

也就是說,陳敬雲讓你坐你就得坐,不想坐也得坐,他讓你站着你就得站着,累死也得站着,任何反對對於陳敬雲來說都是不可忍受的。

和陳敬雲相處,最爲重要的就是順應陳敬雲的意思,尤其是一些細節上。但是在大事,尤其是軍國大事上,陳敬雲卻是不需要他們的附和,他那個時候就是需要各種不同意見,不管是對了還是錯的,他需要的不同意見,各種考慮,人與亦云或者乾脆陳敬雲說什麼都說好的人是沒什麼好下場的。

這其中的一個度就得好好把握了,把握好了自然是官運亨通,把握的不好自然也就沒什麼好果子吃。

“昨天的籌款晚宴裡,籌集的款項數目不少,加起來有二十六億之數!”吳巖清把手中的一份名單交到陳敬雲手中。

陳敬雲聽到二十六億,微笑着點頭:“看來比預料中的還要多一些啊,不錯!”

吳巖清道:“是比預期的多一些,原本我以爲能夠籌個二十億就差不多了!”

“這段時間你也辛苦了,這忙完了你也好好休息幾天,工作是天天都有的,一天之內也做不完,所以這工作雖然重要,但是身體也得保重!”陳敬雲還是非常滿意吳巖清的工作的,當初把他調到這個位置來也是有不少人反對的,很多人都認爲財政部作爲政務院中的第一部,重要性關乎到國家興盛存亡,不信任吳巖清能夠搞好,甚至當初不少人認爲,即便是經濟發展司的劉大均不能勝任這一個職位,但是國內還是有着不少人是可以勝任這個職位的,比如當時還是工商部總長的田慶容,當時的政務院中主管金融的副院長安義桂。除了傳統官僚外,中國也有着直接聘請大型企業經營者、專家學者擔任公職的傳統,比如現任司法部次長之前就沒有擔任公職的經歷,他之前是南京大學的法律系主任,並在去年陳敬雲組建新一屆內閣的時候接到了陳敬雲的邀請。所以去年的時候,不少人也是支持東南大學經濟系主任費晶賢出任新一任的財政部總長。

中國的政治體系中,普通官員和內閣成員兩個概念,普通官員是屬於那種一步一步爬起來的那種,屬於人們常說的官員。但是內閣成員實際上已經類同於政治家的行列了,每一界的內閣成員,也就是各部總長、次長這些職位,其中絕大部分雖然還是官員體系出身,但是也有着不少專家學者等公衆人物直接擔任。

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314章 D5系列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13章 大戰(三)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476章 不孝子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4章 花巷所聞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14章 剪辮造反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36章 軍服肩章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353章 王麒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22章 明爭暗鬥第575章 伏擊戰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261章 煙華夜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835章 h1直升機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46章 丫頭換裝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961章 低估(二)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47章 復古風情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300章 皖贛之末
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314章 D5系列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13章 大戰(三)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476章 不孝子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4章 花巷所聞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14章 剪辮造反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36章 軍服肩章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353章 王麒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22章 明爭暗鬥第575章 伏擊戰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261章 煙華夜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835章 h1直升機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46章 丫頭換裝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961章 低估(二)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47章 復古風情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300章 皖贛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