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回 江南水軍

大帳夜話,談及放棄晉境基地,紀澤開導衆人道:“我華興府根基早在海外,即便長廣一郡與我等而言,主旨也是作爲平臺,從大晉汲取移民亦或商貿斂財。如今大晉已然窮敝,江北人口已僅千萬,人力愈受管控,人財愈難汲取。加之諸方對我等聯手排擠,短期內我等決不可陷身中原淪爲衆矢之的,只能從遼東邊角逐步圖謀。是以,目前那些基地政經軍事皆價值缺缺,誠如雞肋,又何必留戀不去?”

“主公英明,糧食換人之後,過去一年,我等從晉境所獲移民總計也僅十萬,與華興府發展幾近可有可無。那些基地既已失去其最大價值,爲保他們而與大晉諸方撕破臉血拼互損,委實不值,還便宜胡寇。”唐生複議,卻又建議道,“不過,太行諸寨並不在晉廷剿匪名單,且其東遷水路爲漢匈雙方犬牙對峙,難以打通,屬下以爲不若保留吧。”

面露爲難,紀澤雖知唐生所言有理,兀自猶豫道:“說是如此,可那邊的老兄弟們已然堅持五年了。如今他人皆可遷離險地,赴海外安居樂業,唯獨他們還要留在險山惡水,抵抗胡寇清剿,唉,某實在心中有愧啊。”

“胡寇雖兵逼太行諸寨,但利益使然,必不願費時費力死磕。昔年黑山軍能在太行內支持十多年便是因此,我方更已在那裡貯有三年存糧,憑藉深山高寨,溝壑峻嶺,想來太行軍團當可無礙。”見紀澤神情,龐俊忙送上臺階,“而且,我等他日兵入大晉,遼東之後便是河北,太行基地可就要派上用場了。”

“也罷,傳令太行軍團繼續留守,不必在意一山一寨之得失,以保存有生力量爲要。爲鼓舞軍心士氣,其功薪賞恤等一應標準皆提高五成。此外,某會親自去信劉琨,邀其適當策應。”沒再躊躇,紀澤拍板道,“其餘內陸基地,參軍署即刻協同行政署制定計劃,輔其悉數東遷海外,並以淮西軍團爲基礎新編步六軍團,長廣軍團則對應步七軍團。至於一應沿海自貿島嶼,且行且看。”

“主公,晉廷與諸方勢力,我等是否也該提前溝通一番,免得無謂交戰?”唐生提醒道。

“那是自然,此事某會交由禮部處理。我等既願撤出中原內陸,做出讓步,那麼,對於半島事宜,上表敷衍一番即可。哼,和爲貴,司馬越還想白得我等錢糧歲貢,各地勢力則不願自損實力,相信他們沒誰真願與我方徹底撕破臉,乃至不死不休。”一臉自信,紀澤冷聲道,“不過,我等還當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也好撤得輕鬆些,或許還能保住一干自貿島嶼免受牽累呢。”

“主公是指司馬睿那廝秘密派出的江南水軍吧,呵,用之殺雞儆猴份量倒足。”頗一臉的興奮,唐生狠聲道,“此番值我後方空虛之際,司馬睿在揚州沿海秘密調動多路水軍,意圖不明,但已足可威脅我瀛州中樞,雖不知其是否真會跨洋攻擊,但恐有惡意,一旦發作,難免阻擾我等全心對外開疆擴土,正該防範於未然,決不可聽之任之!”

“呵,正規水軍不下三萬,算上搭載軍兵或將更多,如此兵力同時到了海上,若非對付我華興府,還不成是爲了北上抗匈?”嘴掛譏嘲,紀澤篤定道,“北方士族近年來陸續遷往江南,令司馬睿集團愈加壯大,野心也愈加膨脹,阻遏我華興府壯大乃必然選擇。哼,這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們只管自身利益,可不會在乎我等正在爲了漢家開疆擴土。”

紀某人從不高看江東集團的政治操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故吳士族、東晉政權、東林黨乃至清末民國的東南財團,民族危難之際多是表現出自私自利的醜陋一面。單說兩晉時期,洛陽陷落時他們不曾馳援,祖逖北伐時他們可勁掣肘,冉閔推翻羯趙之初請求歸附,他們不予接納,除了一場神奇的淝水之戰還是被逼到家門口方纔一搏,只擅內鬥爭利的他們,對漢民族的貢獻委實乏善可陳。

龐俊附和道:“正該如此!江東士族們躲在後方安享富貴,養精蓄銳,不給抗胡出力也就罷了,倒是愈加覬覦海上絲路,憑藉水軍強大,早有與我華興府一爭海路霸權之意。此番更是大晉諸方中動作最大,且唯一真正有威脅的一方勢力,短期與長期計,即便錯殺,也該痛擊之,左右他們僅用於內鬥,無心抗胡,留之何用?”

“傳令各地加強警戒探查,讓水一水二軍團陪着青年禁衛軍,去會會他們,但有任何不軌,不用留守,完事了再去江南沿海轉轉。哼,那些江東士族真是不知所謂,自恃水軍配備了猛火油,便敢不知死活!”殺氣浮現,紀澤猶自不甘道,“若非那裡士族盤根錯節,勢力太強,我華興府得知就須殺個人頭滾滾方可安穩,那般將有礙我等入主中原,某真想直接把江東之地取下,也好落得耳根清淨...”

三月二十五,晨曦時分,舟山羣島東南緣,某片船跡罕至的島羣間,隨着日出的霞光萬道,卻見這裡密密匝匝的停泊有上百大船,方尾尖頭,船隻側舷,皆配有數量不等的明輪,而看其上層,不乏蒙皮、牀弩乃至投石機等等軍用裝備,絕非尋常商船,倒似血旗軍的安海主戰艦隊。

然而,船隊中央,萬石旗艦的頂桅,飄揚的並非血旗,卻是一面“晉”字大旗,而在大旗之下,則另有一面稍小些的“甘”字將旗,顯然,這是一支隸屬大晉的水軍。

必須承認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的擴散性,以及華夏人民的山寨本領。隨着華興府所屬艦船在海上大殺四方,兼有爲了促進海貿而放開的部分航海技術,明輪、軟帆乃至船型等等粗淺技術,就像飛鴿一樣,已非華興府獨家擁有。大晉各方的水軍,儘管在覈心技術與裝備更新度上依舊落後血旗軍一截,但相比血旗軍出現之前,絕對算是鳥槍換炮,便是遠海航行也非不能了。

“傳令下去,艦隊起錨,方向正南。哨船外放十里,途中但若遭遇其他船隻,一律驅逐,但有異樣,便行扣押!還有,悉數換下大晉旗幟。”旗艦望臺,一名身披輕甲、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沉聲令道。其人負手而立,淡然南眺,一副胸有成竹之態,只那略皺的眉頭,在側照而來的晨光之下,卻顯得陰晴不定。

這支秘密集結於此的艦隊,正是紀某人所高度關注的江南水軍,算上一應水手,合有五萬軍兵。而這位儒雅將軍,則是司馬睿麾下重將甘卓,也即數年前被陳敏夥同造反並委以重任,後又及時跳船反水的那位前吳王常侍甘卓。說來這廝確有將略幹才,屢屢換主卻能步步高昇。

《晉書·甘卓列傳》有載:“甘卓,字季思,丹陽人,秦丞相茂之後也。祖述,仕吳爲尚書。父昌,太子太傅。卓爲吳王常侍,見天下大亂,棄官東歸,前至歷陽,與陳敏相遇,共相結托...顧榮共邀說卓。卓素敬服榮,且以昶死懷懼,良久乃從之。遂詐疾迎女,斷橋,收船南岸,共滅敏...元帝初渡江,授卓前鋒都督、揚威將軍、歷陽內史...”

隨着令旗揮動,一艘艘戰船鼓風起航,偌大的艦隊,則很快駛入茫茫汪洋。直到此時,始有軍將上前,拱手問道:“敢問將軍,我等此番奉命剿匪,卻一同集結於此,眼下更要南下入那無盡深海,卻不知匪在何處?”

“無盡深海?呵,諸位可知,此處筆直南下,僅需千里海程,便是夷州島,也即華興中樞瀛東城所在的瀛州?”轉過身形,甘卓笑看圍攏上來的一應軍將,雲淡風輕道,“之前爲了保密,一直不曾透露軍事計劃,諸位想來也是憋得辛苦,如今艦隊已然編組南下,本將也就可以說了,此番奉江南都督琅琊王之命,我等正爲奔襲瀛東城而去,具體作戰事宜,我等也該就此商榷一番。”

衆將譁然,興奮、驚訝、疑慮甚至怯懼不一而足。一名頗熟海運的軍將率先問道:“我等迄今仍無六分儀那等定位裝置,也未聽說有這樣一條航路,將軍何以確定正南便是瀛州?倘若迷航...”

擺手打住那軍將,甘卓點頭示意諸將中的一人。那人忙出言解釋道:“末將林天雄,恬爲都督府帳下偏將軍,昔年一度混跡海上,曾隨華興府往南洋拓荒,其間多次往返於華興諸島與大晉之間,卻是憑藉所謂華興烈士關錦探索夷州島的事蹟宣傳,僥倖探得這一航路,並往來數次,對沿途島嶼也已有所標識,決計錯不了。”

華興府與大晉間的彼此滲透並非秘密,衆將也就不疑有他,卻有另一軍將躊躇道:“華興府絕非魚腩,我等衆多水軍調動難避細作,對方未必沒有防備,我等此去縱能襲擾一二,卻未必攻破華興中樞瀛東城,彼時反而惹惱對方,焉知事後華興府不會前來報復?”

眼底同樣閃過陰晦,甘卓卻是淡然笑道:“無妨,屆時本將自會臨機決斷,若其守備鬆懈,便破其中樞,虜其家眷政要相脅,若其防衛森嚴,便以海賊名義襲擾四方,或以海航迷途搪塞退走,仍能迫其主力從半島回撤,左右血旗軍主力正在朝鮮半島,我五萬大軍自可來去自如,立於不敗之地...。”

第四百七十六回 暗釋箕煥第七百一十八回 何須罪證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四十二回 福破玄關第二百三十一回 洗劫陳記第五百九十五回 笠原炮演第二百五十五回 探航深海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三十四回 再詐胡營第六百一十二回 兵伏青川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三百七十七回 隔岸點火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七百六十六回 會晤苟晞第七百七十七回 伊缺夜雨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七百三十一回 冷熱交鋒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三百二十八回 移民漸至第二百零六回 焚火退敵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八百一十回 內應作亂第四百八十七回 局部碾壓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五百九十九回 永嘉四年第四百四十七回 金融規劃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一百八十八回 佔據冶口第二百四十九回 夜掠下邳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陽封城第二百三十回 布子遼東第八百零六回 漠北之戰第一百四十二回 名劍青雲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二百四十二回 匿兵垂柳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七百九十二回 漠北朔風第一百六十八回 鬼谷驚魂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一百三十四回 恩結祖逖第四百三十回 出使馬韓第四百四十七回 金融規劃第一百零五回 祈福之效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二百二十七回 現身玄菟第五百五十五回 出兵勤王第六百八十七回 瞞天過海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一百一十六回 右侯張賓第三百九十八回 祭祖開府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第三百一十三回 政策之爭第六百三十八回 圈套落空第六百九十八回 人心崩散第四百八十三回 兵發對馬第二百八十七回 清除遺匪第四百四十三回 金河礦脈第二百二十三回 雁門無歸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六百四十二回 慕容西遷第四百零七回 谷原大會第三百七十三回 較武震懾第六百一十七回 摧枯拉朽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七十九回 寨運多舛第三十五回 鳩佔鵲巢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二十三回 腥風更起第二百三十八回 再掠陳氏第五百一十回 點點下餌第四百五十五回 漁村激戰第六十二回 爾虞我詐第七百五十九回 近衛騎襲第四百六十二回 反擊之議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六百零六回 美麗構想第七百六十二回 使團遇刺第一百六十七回 購制海船第五百三十八回 巴岡夷寨第一百二十四回 曲線興邦第一百七十六回 安海之始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二百一十六回 內外有別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五百九十回 顧全到訪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一百七十一回 海賊來襲第七百三十七回 策反靳準第六百三十六回 得手樂浪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三百四十一回 海壇換俘第七百零五回 羯胡輓歌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
第四百七十六回 暗釋箕煥第七百一十八回 何須罪證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四十二回 福破玄關第二百三十一回 洗劫陳記第五百九十五回 笠原炮演第二百五十五回 探航深海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三十四回 再詐胡營第六百一十二回 兵伏青川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三百七十七回 隔岸點火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七百六十六回 會晤苟晞第七百七十七回 伊缺夜雨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七百三十一回 冷熱交鋒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三百二十八回 移民漸至第二百零六回 焚火退敵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八百一十回 內應作亂第四百八十七回 局部碾壓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五百九十九回 永嘉四年第四百四十七回 金融規劃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一百八十八回 佔據冶口第二百四十九回 夜掠下邳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陽封城第二百三十回 布子遼東第八百零六回 漠北之戰第一百四十二回 名劍青雲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二百四十二回 匿兵垂柳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七百九十二回 漠北朔風第一百六十八回 鬼谷驚魂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一百三十四回 恩結祖逖第四百三十回 出使馬韓第四百四十七回 金融規劃第一百零五回 祈福之效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二百二十七回 現身玄菟第五百五十五回 出兵勤王第六百八十七回 瞞天過海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一百一十六回 右侯張賓第三百九十八回 祭祖開府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第三百一十三回 政策之爭第六百三十八回 圈套落空第六百九十八回 人心崩散第四百八十三回 兵發對馬第二百八十七回 清除遺匪第四百四十三回 金河礦脈第二百二十三回 雁門無歸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六百四十二回 慕容西遷第四百零七回 谷原大會第三百七十三回 較武震懾第六百一十七回 摧枯拉朽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七十九回 寨運多舛第三十五回 鳩佔鵲巢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二十三回 腥風更起第二百三十八回 再掠陳氏第五百一十回 點點下餌第四百五十五回 漁村激戰第六十二回 爾虞我詐第七百五十九回 近衛騎襲第四百六十二回 反擊之議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六百零六回 美麗構想第七百六十二回 使團遇刺第一百六十七回 購制海船第五百三十八回 巴岡夷寨第一百二十四回 曲線興邦第一百七十六回 安海之始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二百一十六回 內外有別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五百九十回 顧全到訪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一百七十一回 海賊來襲第七百三十七回 策反靳準第六百三十六回 得手樂浪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三百四十一回 海壇換俘第七百零五回 羯胡輓歌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