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和平時代

在融合了法國的意見後,一個新的國聯磋商版本迅速在中美德三方之間展開了討論,德國自然是反對的一方,只是這其實也成不了什麼大問題,先前那個方案的確很難讓協約國接受。沒錯德國是勝利的一方,但是這並不代表英法已經淪落到先前框架中的那個地位。

美國人的考慮基本與我們相近,對於他們來說,首先需要確定的問題就是和平框架確立以後,他能夠從哪些地方獲得那些利益,非洲的南北兩端是他們的目標之一,而南非德國有布爾國這枚棋子,德國人同時又盯上了北非,並且他們在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等地都有着自己的歷史因素在。對他們來說,一個削弱德國優勢的新建議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事實上這個計劃也是在交戰各國及調停方的聯席會議上,由法國代表,在國內以強勢著稱的克雷孟梭向大會提交的,當然,審覈權在中美德及教皇四方手中。在一個星期的磋商之後,在美國向德國做出某些未知的讓步,而德方也向中方要求並得到了中方承諾德國可以在科威特和新加坡兩個海港駐紮軍隊的情況下,德國同意將歐洲的次等國家席位增加到了四席,分別是英法奧俄,而因爲俄國內戰尚未結束的緣故,俄方的權益暫時由德國代管直至俄國重新回覆到一個穩定狀態。

而在亞洲方面,次等國家的代表則更換成了暹羅和阿拉伯兩國,美洲則由巴西,阿根廷兩國出任,形成了三個頭等國家中美德,次等國家英法奧俄暹阿巴阿八國的十一國集團共同統治世界的局面。

到了三月底的時候,外交磋商也已經基本宣告完畢,剩下來的任務按照時間關係就是結束戰爭狀態,撤軍,選址建立國際聯盟,制定聯盟規章權限,各國代表進駐,按照新的國際聯盟準則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協商裁軍,恢復國際社會和平秩序等等。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結束戰爭狀態,現在歐洲的局勢是德國陳兵近三百萬陸軍在法國,比利時等國境內,英法聯軍總人數也差不多在這個數目上,繼續維持這樣規模的軍事部隊在如此擁擠的地面上是危險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法國國土的恢復問題,德國自然會要求很多,但是法國人決不可能答允德軍就駐紮在距離巴黎不到一百公里的地面上,維持現狀是絕無可能的。只是法國人割地賠款多少的問題了。

法國的衰弱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只是這次談判如果把他們欺負的太狠了的話,一來他們作爲英國以外另一支牽制德國的歐洲本土力量的作用就將受到削弱,二來法國人也不會接受這樣的何談,和平也許不會那麼快的到來。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教皇也親自接見了中國和美國的代表,希望中美兩大國能在和平問題上給予德國一定的壓力。並且教皇本篤十五世陛下也派遣了自己的私人使節前往柏林,試圖在4月底的結束戰爭狀態的和平談判之前能夠給德國一定的壓力。

經過多輪協商,終於在4月20日中美德三方達成了三國就法國疆界問題的一致意見,法國割讓凡爾登給德國,巴黎北面的德軍退回比利時境內。比利時王國復國,但德軍可以在比利時境內部屬一支不多於十萬人的部隊,以此來保證德國本身的安全。

在發給法國的文件中,有關比利時的條文被刪除,並得到了法國的保守同意,克萊孟梭再激進,也無法改變凡爾登必須從法國割裂出去的現實,事實上他這個位子的確很難做,兩面不是人,在德國強勢的態度下,爲了保全巴黎克萊孟梭不得不在三國協約上簽字,掃清了締結和平的最大的一個障礙。但是當克萊孟梭返回巴黎的時候,他不得不面對他的家被憤怒的巴黎市民燒成白地的現狀,他的政治生命也因此終結,並且在十來年後,他的死去成爲新一輪戰爭的導火索。

按照現在的議定和約,德法之間的戰爭可以結束,德國如果要進攻巴黎,從凡爾登直接出兵通過香檳區,不到三百公里的衝刺就可以兵臨巴黎城下,這是對德國安全的最好保障。

而法國則失卻一個重要的防禦據點,巴黎到德國邊界無險可守。未來法國的安全只能依靠國際聯盟體系來保障,這也是爲什麼法國人在短期內與美國關係迅速升溫,並且迅速忘卻了不久前在亞洲與中國之間的戰爭,在北京增派外交人員的關鍵點。

對於他們來說既然不能自己保衛自己,那麼適當的依靠一個機制是必須的,而要在這個架構中愉快的生存下去,那麼與這個機制的關鍵國家搞好關係是自然不過的事情。

至於德英之間的問題倒並不是很多,德國聲明德國無意改變印度現有的地位,德國所要做的只是保持一個德國的生命線罷了。而德英在中東地區的戰爭已經停止,德國現在所要做的,只是在北部非洲加強存在罷了。

至於意大利的地位問題,則是參考了法德之間的協約直接加以改寫,奧地利控制阿爾卑斯山口地區,意大利恢復波河平原地區的領土。相對來說,這次恢復和平的外交磋商中,同盟國做出的讓步可當真是不少。

塞爾維亞等國被悲慘的拋棄,他們之前的主子俄羅斯自顧不暇,新主子法國人無能爲力,在欠缺新的強勢國家爲他們奔走呼喊的情況下,他們的命運已經被寫定。

協約國中唯一沒有受到什麼損失的就是希臘了,希臘人在戰爭中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活力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他們除了丟了一些原本就不屬於他們,十分靠近土耳其的島嶼之外,什麼也沒有失去。只是綢繆中的戰爭大賠款中,大約不會少了他們那一份。

到了4月30日,議定中的和平會議第二階段繼續在伯爾尼召開,主要議題就是各國按照已有的協議開始撤軍行動,確保不會再發生任何危險的衝突。隨後便是爭辯激烈的戰爭賠償問題,按照德國的要求,英法等協約國集團作爲挑起戰爭的一方,理應承擔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三國的戰爭損失,作爲參展方,中國和暹羅國的代表也提出了數額不算太大的賠償要求。

德奧土三國提出的數字高達17億英鎊之巨,也就是相當於戰前匯率近400億馬克,110億兩白銀左右。中國和暹羅國的賠償數字相對來說要小得多,只需要英法兩國賠償約一千七百萬英鎊左右的戰爭賠款,只是在經過充分考慮之後,帝國外交部尚書伍廷芳全權代表中華帝國政府通知了英法兩國,取消了這筆賠款要求。

無論如何,德國提出的這個數字是完全超出英國承擔能力的,英法等國要窮數十年之力纔有可能償還完畢這筆鉅款,而且隨着匯率的變更等因素,這筆債務基本上是要將英國掏空的。在德國宣佈這項賠償要求的當天,英法意等國就表示了自己的憤怒,並且聲稱這完全是赤裸裸的訛詐,爲了以示抗議,協約國代表停止出席第二天的會議,並且發表聲明表示如果這個數字不能降低到一個合理的程度的話,他們將集體退出和會,寧願在戰爭中將最後一件褲衩輸光也不再談判桌上給德國人一個子兒。

這當然是不能容許的,中美及教廷代表又不得不展開緊急的磋商和斡旋,終於確保在一週後重新開始會談,德國也將數字降低到了10億英鎊,但他們額外要求了南部非洲的部分利益作爲取代。

討價還價一直持續到了5月中旬,作爲一個沒有拼勁全力,勉強結束的戰爭的失敗一方,自然不會那麼配合勝利者的要求,所以在十來天的斡旋之後,終於將賠款額敲定在了不是那麼太過的數字——6億英鎊+南非上面。儘管這個數字同樣不是英國能夠承受的。只是他們可以分期付款,美國和中國聯合給予擔保。

在5月19日終於形成了第一個所有國家都有簽字的和平協議,也就是《伯爾尼約定》,約定限定了交戰各方恢復約定所規定的國界線的時間底線,及各方的向西賠償數字,各國的詳細邊界描述等等內容。

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6月1日的時候,國際聯盟正式在伯爾尼宣佈成立,主席由中美德三國輪流擔任,每任三年,首任主席人選給了中國人伍廷芳。作爲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的仲裁機構,國際聯盟正式從這一天開始,對全球的安全事務進行負責。

在這個基本框架下,雲集所有國際聯盟成員國的國際和平暨裁軍會議也在籌備之中,首屆會議的選址依然定在伯爾尼,世界上各個主要國家,將在本年度的秋冬之際,各自爲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一八三章漢中民變第一四七章 出劍第二零八章上帝拋棄你們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二六七章排華事件第三十五章 頑固派的反擊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九十一章 平息內憂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九十五章 並進第一二三章 中華民族第二二一章 兩敗俱傷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五十七章 行宮賜宴第一八三章漢中民變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第二一三章 第一輪海戰第三二七章分贓第二二六章 京郊疑雲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二零四章智將第二八五章贏得未來的西進第九十九章 旭日旗第一二零章 漸進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二二七章 載灃的圖謀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二四九章 中華帝國第二八四章定謀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二零三章三處地方的晚餐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二七八章 大白艦隊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三一八章短兵相接第二二三章 巴黎保險條約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二三五章 外交的賭博第二三九章維多利亞公主護衛艦隊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第九章 載灃第九章 載灃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三四七章和平時代第一零二章 外交第七十六章 對日新思維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一些基本歷史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甲午前後的英國遠東政策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零二章 外交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一八七章神州霽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一三七章 勸降第三四七章和平時代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九章 載灃第三零二章調兵遣將第一七九章宗藩政策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三四三章大戰役第二二一章 兩敗俱傷第二九一章引爆第三零九章軍事外交調整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一一六章 秘密立國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五十一章 喀喇沁王爺第二九四章韜晦第六十六章 女人的見識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一一四章 和風
第一八三章漢中民變第一四七章 出劍第二零八章上帝拋棄你們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二六七章排華事件第三十五章 頑固派的反擊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九十一章 平息內憂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九十五章 並進第一二三章 中華民族第二二一章 兩敗俱傷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五十七章 行宮賜宴第一八三章漢中民變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第二一三章 第一輪海戰第三二七章分贓第二二六章 京郊疑雲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二零四章智將第二八五章贏得未來的西進第九十九章 旭日旗第一二零章 漸進第三二一章奢望的和平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二二七章 載灃的圖謀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二四九章 中華帝國第二八四章定謀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二零三章三處地方的晚餐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二七八章 大白艦隊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三一八章短兵相接第二二三章 巴黎保險條約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二三五章 外交的賭博第二三九章維多利亞公主護衛艦隊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第九章 載灃第九章 載灃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三四七章和平時代第一零二章 外交第七十六章 對日新思維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一些基本歷史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甲午前後的英國遠東政策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零二章 外交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一八七章神州霽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一三七章 勸降第三四七章和平時代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九章 載灃第三零二章調兵遣將第一七九章宗藩政策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三四三章大戰役第二二一章 兩敗俱傷第二九一章引爆第三零九章軍事外交調整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一一六章 秘密立國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五十一章 喀喇沁王爺第二九四章韜晦第六十六章 女人的見識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一一四章 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