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

德國方面似乎不太理解中國的回電中沒有提及德國有關中國軍隊指揮權的請求,在後續的來電中,反覆的問及這一點。毫無例外的,回過去的電文都將這個問題視而不見,相反卻在後續的總參謀部有關戰場態勢的諮詢電文中明確對德國提出了戰爭方面的建議,那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在法國境內打出一個標誌性的戰果來,最好是能夠攻克首都巴黎,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參戰的士兵以及歐洲的盟友們以新的信心。如果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那麼前一階段的所有戰果都是毫無意義的。

在往復幾次之後,德國人似乎才理解了中國爲什麼沒有直接提到中國在德部隊指揮權的事宜。隨即他們便有所行動了,3月9日下午,柏林陸軍部宴請了兩個中國師的主要軍政主官,向他們宣佈了德意志帝國將徵用他們的部隊的決定,並拿出了一份電文表明北京方面已經同意了德國的這個要求。雖然兩個師的師長和教化長都提出了異議,認爲在沒有得到起碼是北京陸軍部的命令之前,他們無權將部隊交給德國人,他們也懷疑電文是德方捏造的。

但是他們很快因爲對德意志帝國不敬的罪名遭到了德國方面的逮捕,德國方面隨即將這兩個師的指揮權由德方教官控制,並將僞造的電文發放給了一萬五千名官兵。四名師級軍政指揮官均被交給中國駐德使館,在經過簡單的溝通後,德方同意了中國駐德軍事參贊官張作霖上校的建議,由張作霖擔任臨時聯絡官,在中國方面做出正式的正常的反應之前,與德國陸軍部就兩個中國師的指揮權問題,向北京做解釋工作。而作爲回報,兩個中國師的所有軍政主官均須立即釋放,並擔負起部隊的指揮任務。在中德雙方就此問題達成正式解決協議之前,德國方面可以這支一萬五千人的部隊。但德方必須確保兩個中國師不得承擔主要的攻擊與防守任務。

同時,駐德使館也正式向德國政府及軍方提交了正式抗議書,並斥責德國方面的這種無理舉動已經侵犯了中華帝國的尊嚴,也是對中華帝國皇家權威的冒犯。儘管雙方已經就此達成了初步解決方案,但是中華帝國保留進一步做出更爲激烈反應的權力。

隨後張作霖代表北京方面前往柏林東面郊外已經平行升起德意志鷹旗和中華帝國龍旗的中方軍營,並對反應激烈的一部分官兵做了安撫工作。

對於張來說,這是個機會,從改國號中華帝國前夕爲皇帝陛下立下軍功並進入帝國陸軍大學就讀以後,他的仕途一直不是很順當,在軍界高層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關係渠道,他認爲這也是他做了五年多上校的原因所在了,好不容易拐彎抹角與恭親王載瀅攀上了點關係,這才調到了德國來做一個參贊。

歐洲亂起來以後,他一直不像其他人那樣有什麼害怕,相反他一直認爲只有亂世才能顯現出他個人的價值,所以,他一直在等待着機會,甚至動門路找辦法想調回國內作戰部隊去,哪怕去到以前的老上級王士珍麾下到中亞打仗去。卻沒想到機會就出現在了自己身邊。

由於戰爭的關係,柏林的使館內僅僅保留了一個十餘人的臨時外交團,而作爲歐洲開戰後留在柏林的中國使館中唯一懂軍事的人和目前官階最高的臨時最高軍事外交負責人,張作霖眼下做出這個決定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向國內發去徵詢電報,國內總是沒有具體的處理意見出來,只是外交部尚書伍廷芳給他發了一份電報要求不要墮國威,不要有損皇家尊嚴的面上的要求,而陸軍部和總參謀部甚至紫禁城書辦司都甚至沒有任何迴音。

嗅覺還算靈敏的他很快就做出了這個決定,所有的一切反應,目前都只是柏林外交代辦團的決定。而北京將會如何處理這次外國劫持皇家軍隊的事件,張作霖還不得而知,只是他本能的認爲他這次所做的有可能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隨後國內的電報也證實了他的這個判斷,外交部和陸軍部都發電來表示張作霖如此處理很得大體。囑咐他保持這個立場,並確保在德中國軍隊的總體安全。

而北京中華帝國外交部也迅速做出反應,在當天舉行了一個規模不大的記者見面會,出席記者會的記者們全部是駐京的各境外媒體的記者,大多數是來自協約國國家。

皇家外交諮議院掌院,恭親王載瀅面容嚴肅的宣佈了一份措辭強硬的正式聲明。聲明嚴厲指責了德國方面擅自剝奪皇家陸軍駐德部隊的指揮權,並嚴重冒犯了中華帝國及皇家的尊嚴,聲明要求德國方面立即做出有效補償行動,立即停止對中國陸軍的非法控制,並立即向被侵犯的兩師官兵道歉,儘速安排船隻禮送他們回國。限期德國在八小時內必須做出有效的肯定的答覆,否則由此引起的一切嚴重後果,均由德意志帝國承擔。

在記者們一片譁然,他們根本無從想象一向曖昧,並且在前不久締結皇室婚姻的中德兩國盡然在短期內出現如此嚴重的外交衝突,並有向更壞方向演變的趨勢。一個記者當即向載瀅提問,這次事件及這份聲明會否對中德兩國的關係造成災難性的影響,並對皇次子誼郡王溥英殿下與德意志帝國維多利亞公主的婚姻有所損害。

載瀅的回答很簡單,中德關係的確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的點上,如果德意志帝國繼續一意孤行,做出傷害兩國人民情感的事情的話,那麼中德關係的破裂是有前跡可循的。德國方面只有嚴格按照中方的要求盡力彌補此次事件的不良影響,才能夠繼續獲得中華帝國的友誼。至於誼郡王殿下的婚姻事宜,他作爲皇家的臣子和當事人的叔叔的身份,不宜做出太多評價。

既然談到這一點,載瀅似乎也來了談性,繼續宣佈了另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皇長子定親王溥華的婚姻事宜已經由皇家釐定,奉祖上滿蒙聯姻的祖訓,皇長子定親王將首先迎娶蒙古喀喇沁扎薩克親王貢桑諾爾布的千金烏雲鶯格圖,並將於近日前往庫倫下聘。

說完這個,雖然很有些記者因爲提到蒙古事務而生出許多有關中俄關系的問題來,但載瀅很快便宣佈了記者會的結束。隨即便閃身走人,沒有讓這些記者有任何機會發問。

中德關係的交惡和影響中俄關系的蒙古事務看上去將來要由一向謙和內斂的定親王溥華來主持,這似乎給這個東方的巨人國家的未來籠罩上了一層不確定的色彩。

而這短短几天裡,德國的東西線作戰也都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在西線,已經完成了戰略佈防的英法聯軍在巴黎和凡爾登之間部署了他們認爲十分有效的防線,從象牙海岸度假中被緊急召回的加林將軍也被賦予了指揮權,與霞飛將軍一併擔負起指揮英法聯軍保衛巴黎的重擔。法國第四第五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承擔了正面防禦的責任,而已經露出冒進傾向的德軍陣型出現了不太協調的地方,他們的先頭部隊第一第二集團軍由於急於追上當時後撤的法國第五集團軍,這兩支部隊超過三十萬人的龐大隊列已經偏離了原先的主攻方向,落到了巴黎以東的區域,並且與己方的後續部隊脫離了聯繫,其中最前方的克盧克集團軍已經發生了後勤供給上的困難。

這也給英法聯軍一個極好的機會去挽回法國正漸漸失去的聲譽。巴黎衛戍區司令加利埃尼將軍看到了攻擊德軍側翼的機會,他正忙着與霞飛協商,動用新組建的第六集團軍前往攻擊衝在最前面的,側翼完全暴露在法國人面前的克盧克集團軍。

在法國政府和部分人員開始遷往後方的波爾多之後,法國人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剩下的唯一任務,就是組織起一個有效的攻擊部隊,並說服霞飛司令官發動攻擊。如果不能夠將這三十萬人的德國陸軍部隊吃掉的話,一旦德國人有所醒覺並向西投入對巴黎的攻擊的話,那麼實力遜於德國攻擊軍團的聯軍防守部隊除了與德軍拼掉最後一個人之外,就沒有辦法去保衛巴黎了。

在柏林最高統帥部的小毛奇也更加的懷疑西線的戰事是英法聯軍有計劃誘敵的行動,各部隊報上來的戰俘數字顯得太過不正常了,攻防雙方近兩百萬人的規模,又連續獲得大勝,一萬出頭的戰俘數字顯得毫無說服力。在接到北京方面建議他們儘快攻佔巴黎以獲得階段性的成果後,小毛奇綜合判斷後決定命令前線各參戰部隊杜絕冒進,並全面投入巴黎攻擊戰的準備中去。前方的偵察結果也支持他的決定,巴黎周圍密佈了超過百萬人的英法軍隊,這纔是真正的主力所在。同時他也命令在法德邊境的軍隊做出一定的攻擊姿態,以支持前線部隊的供給準備和物資囤積。

在東方,他們的局勢也有所好轉,在世界各國軍隊中都會出現的兵敗如山倒的大潰敗跡象並沒有在東普魯士的第八集團軍中出現,儘管數萬人的大潰敗已經對於士氣產生了影響,但是歷來軍紀嚴格的德意志陸軍並沒有太過受到17軍被擊退的影響。整個第八集團軍正在有序的後撤並重組防線。

他們一直擔心的俄國第一集團軍會趁勢掩殺追擊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俄國人似乎已經很滿足於擊退德國人的攻擊,他們在原地休息了兩天,並將戰果層層上報,希冀能夠振奮攻擊部隊的士氣。趁着這個有利的態勢,他們開始準備下一次勝利,連年坎普夫將軍在等待了兩天之後,決定不再等待由他一向看不起的愚蠢的薩姆索諾夫將軍指揮的第二集團軍的會師,而是打算獨自獲得下一次勝利,在他的部隊獲得充分休整的狀態下,他開始命令他的部隊向德軍的另一個重要據點科尼斯堡進發。

之所以在連年坎普夫將軍眼裡他的同僚會是一個愚蠢的笨蛋的原因,是在於兩人在當年遠東軍團服役期間曾經因爲對中國人的戰爭中的不同表現而打過幾次架,當時擔任哥薩克騎兵師長的薩姆索諾夫拒絕他要求對方增援自己的部隊防守的楚庫柏興的防線所面臨的中國人的攻擊的請求。自楚庫柏興失守後,兩人就締結了不可化解的深仇大恨。他們的司令官日林斯基閣下雖然知道這段過節,但是卻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讓這兩個冤家活寶擔負瞭如此重要的軍事任務。

從這個角度來說,德俄雙方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都犯了愚蠢的錯誤,德國方面原先的司令官普里特維茨將軍之所以能夠獲得這個職位的原因,據軍中不太服氣的軍官來說,是因爲他所講的葷笑話特別的能使皇帝威廉二世陛下高興的緣故。這也是德軍在一開始遭受失敗的重要原因,在面對敵軍優勢兵力的進攻面前,愚蠢的普里特維茨選擇了分兵分別防守的策略。

不過也許兩家都犯了錯誤的時候,先失敗的一方反而會有好處,因爲他們獲得了先行改正錯誤的機會。興登堡將軍的上臺和一個姓氏內沒有馮字的下等指揮官的被提拔,正是德軍戰略轉折的重要原因所在。

連年坎普夫將軍的這個舉動從他的角度來看正確無比,但是由於在兩個集團軍之間並沒有完成對接態勢的時候他就開拔了部隊,這就使德軍剛剛更換了最高指揮官的第八集團軍獲得了一個逃脫聯合打擊的機會,德軍主力用一個據點換取了自己的生存機會。

在興登堡將軍從俄軍通訊的明碼電報中瞭解到俄方第一集團軍的動向之後,他果斷下令部隊停止後退,並派遣了兩個師的部隊去了俄第一集團軍的攻擊目標科尼斯堡,給俄軍造成德軍仍把戰略重點放在一個個堡壘的防禦體系上的假象,他和他的參謀長魯登道夫則利用第八集團軍剩餘的不到十萬人,全力攻擊至今還沒有獲得重大戰果的,已經被他們的友軍拋棄的俄第二集團軍,敵方兵力在十三萬到十四萬之間。這樣的兵力比例,比起要第八集團軍獨力面對俄軍第一第二兩個集團軍高達三十萬人的總兵力的最壞情形來,已經算是上帝的恩賜了。

3月10日,興登堡集團軍全部主力開始全速向薩姆索諾夫將軍率領的俄第二集團軍主力所在的烏茲達烏地區進發,由於捕捉戰機的緣故,到達目的地區之後的攻擊計劃是由兩位天才的將軍在行軍路途上制定出來的,由於敵方兵力較己方爲多,考慮到雙方的兵員素質和作戰能力的對比,爲了更有效的殺傷敵有生力量,他們制定了一個大膽的中路佯攻,兩翼包夾的有效作戰方案。中路僅投入兩個師的進攻部隊以吸引敵方的主力部隊,而大部隊則快速向兩翼穿插,並在戰略意圖暴露前,給敵軍造成措手不及的攻擊效果,併力求大規模殺傷敵有生力量,將敵軍打痛打怕。

儘管當初德軍的戰略形勢一度不利,並且初戰即告失敗,但是隻要這一仗打好了,很有可能就會將俄軍兩個集團軍全部留在東普魯士,並大大的減小雙方的實力對比的巨大落差。隨着柏林方向增援兵力的到來和中國方面即將在遠東方向給俄國人制造的東線威脅,整個東線作戰就可以打開一個很好的局面,不僅可以有效打擊俄軍的進攻慾望,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對南方的奧地利皇家軍隊形成戰略支持。

從全面戰爭開始的五個月內,情況看起來十分有利於同盟國軍隊,奧匈帝國儘管海上有所不利,但是在陸上,他們與保加利亞一起,將長久以來一直桀驁不馴的塞爾維亞人征服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在陸上抵抗住俄奧邊境方向的俄國人的進攻之後,南方軍團在留下少許兵力以配合保加利亞人防備希臘等國的襲擊之外,全部投入羅馬尼亞征服戰中去,並與北方軍團在俄奧邊境會師。到那個時候,德國應該已經搞定了西線,就可以將一部分主力抽回到東線,德奧聯軍直接發動對俄國的侵入戰後,接下來的事情就很順暢了。

而在俄奧邊境的戰事中,奧地利人也沒有吃什麼虧,雖然從表面上看來俄羅斯帝國仍然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是自從皇儲斐迪南大公殿下死在薩拉熱窩那一刻起,奧地利人就已經紅了眼,他們沒有理由在戰略上懼怕俄羅斯這樣一個二流國家。而且在戰術上,由於俄羅斯人當年的保守防守策略的緣故,在德奧和俄國的邊境地區,俄國人故意留出了大量的森林和沼澤及灌木的地形,以避免這兩個不友好的國家能夠迅速的攻擊到俄羅斯的腹地。但是現在看來,這樣的策略反而對把戰略重心放在了巴爾幹半島的奧地利人有利。他們在俄奧邊境上可以減少很多防守壓力。

還沒有實際捲入大規模戰爭的土耳其,也趁着俄羅斯帝國在中亞勢力萎縮的工夫,趁機擴大了他們在亞美尼亞地區的控制權,並重新開始了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而在北方,他們的軍隊也進入了他們昔日的領土,重新佔據了色雷斯部分地區,並在北方與同盟的保加利亞形成了連接。他們的下一步就是鞏固既有成果,隨後看準時機在中亞黑海地區有所發展,而後看看有沒有機會收回海上被意大利和希臘搶走的一些島嶼。

即便是面臨兩線作戰的德意志帝國,在目前看來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存在。西線接連的大勝雖然還存在一點隱憂,但總體來看形勢還是很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五個集團軍百萬人的兵力,加上法德邊境線隨時可能做出的戰術突破,很快就能夠對巴黎形成毀滅性的壓迫。在東線儘管出現了一點點小麻煩,但是從前線指揮官的報告看來,情況還並沒有糟糕到令人擔憂的地步。所以,總體來說,同盟國在這五個月來,收穫還是不小的。

而協約國方面則還沒有佔過什麼大便宜,除了看上去有些無恥的意大利人趁着亂子在阿爾卑斯山地區撈了點小便宜之外,其餘的國家都面臨着失敗或者即將面臨着失敗。

這也證實了德國總參謀部在開戰前的判斷,從軍事及軍事戰略層面看,同盟國集團是佔有不少優勢的,同盟國的兵力集中而且動員速度快,大規模輸送能力強,單兵素質和士兵裝備也超過協約國集團。一旦開戰,同盟國一定能在軍事上取得有效進展。

唯一的弱點在於經濟和環境上,同盟國集團從整體上來看是處於協約國包圍圈之中的,而且經濟實力上也不如對手。以英國爲首的協約國集團可以輕鬆的從外圍獲得物資的補充,但是同盟國集團卻是打一點就消耗一點。他們控制的資源遠遠及不上協約國。如果同盟國集團不能夠迅速的將整個歐洲納入自己的範圍並結束第一階段的戰爭的話,那麼唯一的出路就在於打破英國在海上的封鎖。

這也是小毛奇下定決心一定要快速拿下巴黎的原因,因爲巴黎一旦失陷,征服法國的戰爭就將會比預期要提前許多。在表面看來同盟國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只有智者才能鎮定的發現對手並沒有傷到什麼筋骨。

第九十章 肅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第一八二章俄國人的企第二二零章 響亮的耳光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第六十七章 總理衙門前的對峙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二三五章 外交的賭博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一八一章先便宜德國人第八十八章 外捷內憂第一三九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四章 朝會第九十四章 整治後宮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二八八章瀕臨決裂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一零四章 中俄北京新約第一六二章大賞一些資料 1908年版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九十章 肅第一五二章舍卻危脆身第三十一章 珍妃薦人第十二章 袁世凱第二六八章大炮就是面子第一九零章大局漸定第一四四章 人事安排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二五四章新日本之父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九十二章 匪患第六十四章 異動第二六五章帝國的意志第一零一章 談判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三七章風雲色變第三十八章 百廢待興第二八六章第一份諒解備忘錄第六十九章 翁同龢第二四七章綢繆新世紀第二九一章引爆第二六三章一夜的戰第十四章 合演A片第三零八章 粉碎舊秩序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二九二章薩拉熱窩事件第二一一章 世界大戰的陰影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思想界動態第一九一章東海新氣象第三二六章戰爭與和平第二五零章地方官制第一六一章反間計第八十三章 軍歌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一七八章安南亂第二八六章第一份諒解備忘錄第八十七章 迂迴奇克勒第二七零章操作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一九九章全面合作計劃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一一八章 暹羅來客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三零八章 粉碎舊秩序第二四五章 前面就是皇宮了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三三五章網第一九零章大局漸定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一三零章 浪速號第七十九章 國策一些資料 梁啓超的兩次美國行紀觀感第二九三章宣戰第二七九章刺殺袁世凱第一三零章 浪速號第二零二章備戰令第二三零章 最後的使命第二三二章 北京之冬第二四四章 項城落子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二十五章 乾綱獨斷
第九十章 肅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第一八二章俄國人的企第二二零章 響亮的耳光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第六十七章 總理衙門前的對峙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二三五章 外交的賭博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一八一章先便宜德國人第八十八章 外捷內憂第一三九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四章 朝會第九十四章 整治後宮第三一二章年閒的思索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二八八章瀕臨決裂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一零四章 中俄北京新約第一六二章大賞一些資料 1908年版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九十章 肅第一五二章舍卻危脆身第三十一章 珍妃薦人第十二章 袁世凱第二六八章大炮就是面子第一九零章大局漸定第一四四章 人事安排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二五四章新日本之父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九十二章 匪患第六十四章 異動第二六五章帝國的意志第一零一章 談判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三七章風雲色變第三十八章 百廢待興第二八六章第一份諒解備忘錄第六十九章 翁同龢第二四七章綢繆新世紀第二九一章引爆第二六三章一夜的戰第十四章 合演A片第三零八章 粉碎舊秩序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二九二章薩拉熱窩事件第二一一章 世界大戰的陰影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思想界動態第一九一章東海新氣象第三二六章戰爭與和平第二五零章地方官制第一六一章反間計第八十三章 軍歌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一七八章安南亂第二八六章第一份諒解備忘錄第八十七章 迂迴奇克勒第二七零章操作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一九九章全面合作計劃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一一八章 暹羅來客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三零八章 粉碎舊秩序第二四五章 前面就是皇宮了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三三五章網第一九零章大局漸定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一三零章 浪速號第七十九章 國策一些資料 梁啓超的兩次美國行紀觀感第二九三章宣戰第二七九章刺殺袁世凱第一三零章 浪速號第二零二章備戰令第二三零章 最後的使命第二三二章 北京之冬第二四四章 項城落子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二十五章 乾綱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