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章上帝拋棄你們

繞行幾乎大半個地球抵達聖彼得堡的,是日本國的外務大臣,幾乎餓死在朝鮮但是及時回國大難不死的小村壽太郎,似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也不僅僅在中國有效,他在日本也同樣有着好運氣,在山縣有朋軍政府的溫和政變後不久,這位矮小的日本人就獲得了軍部提名天皇蓋印的委任書,出任外務大臣一職。這次,他是來俄國給沙皇送賀禮的。

當然,他的腳程夠慢的,原本他出發的理由是祝賀沙皇的皇子阿歷克謝的降世,但是從日本出海後,輾轉了大半個地球,其間還在法國停留過一段時間,這才抵達了俄國,當他抵達俄國的時候,沙皇陛下正在爲土耳其的局勢傷透了腦筋,而波羅的海艦隊的迴歸問題也極端的讓沙皇頭痛。

遠東鐵路早就停工了,在最東方的站點葉卡捷琳娜堡停下腳步的俄國人,似乎從這位形容有些猥瑣的日本人身上看到了一圓昔日夢想的機會,似乎遠東的門又向俄國人敞開了。原因很可以理解,日本人這一份大禮,實在是太貴重了:小村壽太郎代表大日本帝國向已經快一歲的皇太子一年前的降生表示祝賀,作爲賀禮,日本將無償贈送給俄國兩座港口城市——日本國最西端的城市馬關,以及扼守瀨戶內海咽喉的和歌山。

這份大禮的確貴重,但是尼古拉二世當然知道要拿到這份禮物,也並非是那麼容易。他似乎能看透日本人的如意算盤,這些矮猴子們希望俄國能在陸地上對他們共同的敵人中國人發動攻擊,從而打通接受禮物的通路,對於軍部那幫已經被壓抑的太久的日本人來說,聯合俄國人對付中國幾乎是毋庸考慮的事情,就這樣,這一份看上去不失貴重的禮物,被送呈到了尼古拉二世的嘴邊。

肥肉好吃,但是也要有本事吃,遠東鐵路的項目早已經停工許多年了,爲了消化掉這塊硬骨頭,尼古拉的父親可沒少花力氣,如今再啓動?在國內已經不安定的情況下,這樣做是有危險的,本來打算藉着對土耳其的勝利來緩和一下國內的矛盾,但是口是心非的英國人再一次讓他領教到了老牌頭號強國的實力和手腕,在與德國分道揚鑣之後,他不可能再次開罪英國人,眼下只能將這枚苦果自己嚥下。

可是如果不開遠東鐵路,部隊就無法向遠東地區的集結,那麼拿什麼與中國人已經經營了三四年之久的防線去對抗?在西伯利亞那令人窒息的寒冷之下,如果後勤一旦發生困難,等待着大部隊的是什麼,再愚蠢的人也能想象得到。

沙皇陷入了兩難,在歐洲的危機還沒有徹底了結之前,他的心思又漸漸地轉向了東方。

眼前的這個賊眉鼠眼的日本人絕對沒安好心,日本人靠不住這是幾年前就得出的結論,而且在當年的兩艘鐵甲艦的交易中也擺過日本人一道,如今日本人會真心誠意地拱手送上兩座海港?瘋子纔會這樣做。

想當年,俄國人做了幾十年的夢不就是取得一個面向太平洋的不凍港麼,如今機會來了,還一來就是兩個!要吃,一定要吃掉。

尼古拉畢竟是尼古拉,在思考了幾天之後,亞歷克謝病情的稍稍好轉給了尼古拉更多的思考國政的時間,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將計就計,日本人既然說了要送海港,那麼,就讓波羅的海艦隊先去接收吧。而且這也是安全的路線,迴歸波羅的海要經過德國人控制的北海,德國那個沒有教養的惡少最近越來越令人生氣了,尼古拉總覺得艦隊經過這位表妻舅的海域,會出什麼亂子。而走東方線路似乎安全多了,雖說那裡有中國人的艦隊,但是憑着英俄文件上的關係解凍,英國人對中國畢竟還有一份約束作用,而且,憑着波羅的海艦隊的實力,五戰列艦爲主體的龐大艦隊,對中國的海軍來說,似乎也不見得會吃大虧。在尼古拉二世眼裡,那畢竟是個二等國家。

就這樣的,俄國人對着日本人伸過來的熱情的手掌伸出了一根小指。

在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後,歐洲迎來了第二次危機,這一次的危險程度遠遠超過上次,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戰爭持續了近一年之久,但是俄羅斯並沒有取得他們預料之中的成果——標誌性的成就應該是黑海艦隊能夠在地中海自由航行,但是他們沒有做到。

尼古拉二世的煩難不僅僅來自對土耳其的戰爭,糟糕的國內局勢也令沙皇分心,自從法國人開始支持俄國的工業化起步以來,工人們的不安情緒彷彿就一直存在並且已經存在了很久,據首都負責治安的官員彙報,有一些心懷不軌的組織在背後煽動着這些人的情緒,這些都是讓年輕的尼古拉情緒越來越暴躁的原因。

更爲令他傷心的是他的新生愛子亞利克謝異乎尋常的脆弱,稍稍有所碰擦就會流血不止,延請多方名醫調治都毫無效果。在這樣的時候,俄土之戰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穫,上帝似乎遺忘了俄羅斯人。

讓尼古拉頭疼的事情,對我來說自然也算是好事,對於地圖上橫臥在自己上方的這頭北極熊,自清立國之初就一直對我的國家垂涎不已,如今他流年不利,我不趁他病要他命就是好事了。

不過沙皇俄國也不能一扶不起,這樣的話對於德國來說我的國家就沒那麼大的作用了,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德皇之所以如此的青睞我,一方面是實力,同時也是削弱競爭對手英國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是牽制俄國的需要。如果沒有一個有足夠實力的俄國橫亙在德國的東線,那麼中國的地位根本沒有那麼的重要。這也是我提前與俄國那幾個導師聯絡的原因之一了,這幾個人如果成功了,那麼那樣的一個俄國要牽扯到我不知道多少精力了,說不定到我身後之時,這個國家只能做其他國家對付紅色俄國的棋子,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所以,對那位現在已經在亞美尼亞充任一個低級官員的烏里揚諾夫先生,我還是要善加利用才行。總之,對沙皇政權的態度就是盡一切能力,讓他們維持在一個適當的實力線上,同時儘可能的推遲他的垮臺,從而確保我的西北兩路的安定。

當然,施利芬的計劃還是被我批准了,這樣一個對於我有利的計劃,我自然要接受,而且是在這樣一個國際局勢下,歐洲的危局讓英國根本無暇東顧,而且對菲律賓的行動也迫在眉睫,我需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來促使英國人讓我這個代理人爲他取得西班牙人統治下的菲律賓,如果可能的話,還有關島。這是帝國外圍的島鏈防線,對於確保本土的安全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施利芬的步兵師訓練計劃被我安排在了烏里雅蘇臺一線,丁汝昌這位曾經的海軍提督,要再一次走上中外合作的先鋒。該項計劃由他的第一副官馬肯森中校負責,在得到中國方面肯定的允可之後,這位中校先生立刻從國內得到了晉升的消息,成爲德意志的上校。

施利芬的中國步兵師派駐德國輪訓的事宜,我也安排了聶士成方面與其會商,由於我的軍改計劃剛剛完成了一個省份,所以,目前沒有足夠的合適的不丟中國人臉的步兵師可以前去德國接受整訓,所以,這項計劃被推遲一年進行。德國人當然沒有異議,這也證實了我的判斷,德國人真的是需要一個長期存在的境外兵員。軍情局歐洲處的消息也證明了這一點,保加利亞和意大利,都有一定量的兵員在德國境內接受培訓。

到底要選派怎樣的部隊前去德國,費用問題,以及交通問題,士兵的士氣問題,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軍部也及時派出了官員跟進這個項目。

最重要的合作項目是徐世昌,作爲人才交換計劃的一部分,馬肯森率領了五十餘名尉官來到了中國,而徐世昌則代替了馬肯森的位置,成爲施利芬的副官,與他同時去德國的,還有利用這段時間遴選出來的青年軍官,當然還有徐世昌在西線作戰時留意到的二十餘名參謀人選,總計七十五名。這將是未來總參謀部的核心了。

唯一的不和諧因素在於趙秉鈞,徐世昌的推薦人名錄中,他是位列在第一名的,但是在徵詢他的意見時,他借軍改還在進行之中婉言拒絕了。我知道他是想緊抓着幫載灃理軍的機會一步一步往上爬,他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機遇,不抓住那是笨蛋,要他離了醇親王的駕前重臣的位置再去遙遠的德國從頭幹起,對他來說也的確是太不值得了。

徐世昌也不是笨人,他是立志要做一個純粹的軍人,而且朝廷恩重,放在他面前的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路等着他往前走,他當然義無反顧,所以在理解趙秉均同時又惋惜的心情下,他帶領着七十餘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在1897年新春的時候,踏上了遠赴德國的輪船。

上一年,鋼產量突破了兩百萬噸,拜軍備擴充的所賜,造船業的發展刺激了鋼鐵行業的發展,再加上德國的鋼鐵公司在中國開設分廠,所以這一年的大發展是預期之中的,還有三年要再翻一番,除了擴大需求之外,張之洞肩上還有很大的壓力。

好在這時候,控制在自己手裡的江寧金陵造船廠的美國工程師約翰霍蘭發明了一個新東西——用柴油內燃機作爲動力的,在水底下航行的船。這個發明很快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我的親自過問下,兩江總督衙門派出一標人馬,將這個造船廠把守的水泄不通,我的宗旨很明確,在能夠實際使用之前,霍蘭絕對不能夠離開中國。而且,帝國海軍大學也立刻奉命派出精心遴選的聰慧學子,夤夜跋涉抵達江寧府,十五名名義上是助手的學生,要講這個東西吃透,從原理到工藝,什麼都要一一從頭學起。

已經搬到北京北方的昌平縣的皇家研究院的人也沒閒着,來自美國的萊特兄弟似乎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正在拼命的申請試驗經費——他們想飛上天去,這個聽上去很有些荒謬的念頭一開始沒有引起負責人員的注意,不過在我得知後,立刻就滿足了這對兄弟的要求。他們已經離成功不遠了,我要做的就是推他們一步。可惜我對空氣動力學和早期的螺旋槳飛機幾乎毫無概念,自然也談不上助一臂之力了。

雖然不能從細節上幫忙,但是對於大方面,我還是能說一些道理的。當下找到研究內燃機的梅巴赫詢問他的進展,這才得知他的內燃汽車的時速已經有了極大的改進,在研究院的資金支持下,他也能夠及時地獲知美國和法國的最新汽車的進展狀況,當然,還有去年剛剛出來的英國人的第一輛汽車,與國內的同行們也有着及時地聯繫,他的汽車已經能夠與國內的卡爾奔馳和戴姆勒的產品相媲美,甚至在戴姆勒公司遭受過羞辱的他在下定決心之後,造出的產品能夠比戴姆勒公司的產品更加的實用,而且內燃機的輸出功率也能比戴姆勒公司的要來的強。

當然我找他的目的只是希望他的內燃機能夠給萊特兄弟和約翰霍蘭有些幫助,所以我提議給他一大筆錢,就像齊柏林那樣,由他自己創辦自己的公司,當然要在中國,名稱方面可以給他皇家的名分,同時皇室也將保持控股,要的就是他的聰明才智而已。這方面我還有一定的研究,物理方面的東西我在大學期間的課程有過充分的理論知識,所以,在揀選了一些概念說給他聽之後,他的任務就變成了實踐我搬來的理論了。

我最後給他說的一句話就是;不用擔心你的公司會因爲沒有市場而破產,要看到如今每一個走在陸上徒步前行的中國人,都有可能會成爲你的客戶。

1897年的春末夏初,四川軍改結束,陝甘川三省的綠營全部改編完畢,一共改編成二十五個師,從301師一直到325師,三是方向的代號,代表西方。載灃居功不小,他的下一個任務是湖南湖北兩省,湖廣之地在長毛作亂之後就以出精兵而聞名天下,如果這兩省能夠改制完畢,那麼可以說軍改已經成功了一半。

配合改編而建立的徵兵,訓練,士兵權益保障,退伍士兵的安置和福利等等,包括一些中低級指揮學校,都在這幾個省份建立了起來,文人在經過教化部的培訓後成爲了新軍的文化教員,同時也擔負着新儒黨理論的灌輸工作。這種理論擯棄了儒家經義的繁瑣,直接從仁義忠信孝悌六字入手,培養官兵的忠君愛國思想。與技術教員成爲了輔助垂直管理的有效平行管理體制。同時也引入了西方宗教的排他性原則,但凡信奉新儒黨忠君愛國理念的官兵,就嚴厲禁止再信奉崇拜其他偶像,譬如說什麼彌勒佛,豬八戒之類的崇拜,是被嚴格禁止的。爲了彌補這個缺陷,教化部還勘印了一批儒家經典偶像的畫像冊子,派發到新軍之中作爲輔助的教材,也激勵了官兵的忠君愛國精神。

這是陸軍,海軍自從從英國歸來之後接到備戰指令之後,就展開了大規模大強度的訓練,集中在戰列艦射擊協同,統一炮瞄指揮,集火射擊,射擊精度等課目上,其餘的海軍官兵也都展開了泅渡,登陸等等科目的訓練,這近一年的時間,海軍先後組織了十幾起大比武,以及遠洋出海實彈演練,每一個指揮官和士兵的神經都早已經緊繃起來,等的就是發兵的上諭。

這個夏天,我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幾乎已經完成了,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英國人給我派發一張許可證,攻打菲律賓的許可證。爲此,我特意派遣了載瀅再次前往英國,目的是加深英國人的信任,同時讓英國人看到我的實力。名義上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向英國通報德國人最近對我的進一步拉攏行動。

英國人沒讓我等太久,在載瀅抵達樸斯茅斯後的兩個禮拜後,我的目標就達成了。

英國人接待的不僅僅有載瀅,還有美國人的總統特喬治.布羅克希爾先生,美國人謹慎的向英國表明了即將在美洲對西班牙人動手的願望,並就此徵詢英國的立場。同時,美國人的海軍計劃也開始納入了英國人的注意目標之列,英國幾乎在一夜之間發現大西洋彼岸的這個國家已經成長的比自己預料的要結識的多。有遠見的政治家都敏感的覺得這個國家勢必在不久的將來,成爲世界上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雖然很早以前就有這樣的看法,但是畢竟那只是在嘴上說說而已。而這一次,卻是真正的開始重視了。

如果美國人全盤接受了西班牙人的地盤,那麼很必然的,亞洲將進入美國人的視野和攫取目標的行列,這絕對不符合大英帝國的亞洲利益。並且依着這個國家的潛力,大英帝國的衰老甚至有可能提前到來,畢竟大英帝國要面對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可是英國的力量和戰略重點已經牢牢的被德國人吸引住了,他們已經無力應付美國人了,哪怕明知道對付德國人會削弱自己從而給美國人機會,他們也只能硬着頭皮撐下去。兩害相全取其輕,相對於近在咫尺的德國來說,美國畢竟還遠。

所以,英國必須儘可能的推遲漫卷整個歐洲的大規模戰爭的發生,必須要講一切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在這樣的前提下,俄羅斯必須馬上停止對土耳其的攻擊行動,這是外交部答覆俄國先前派來斡旋波羅的海艦隊地位的特使的回覆。

就這樣,來自美國的喬治先生獲得了圓滿的答覆,大英帝國將站在美利堅合衆國一邊。

西班牙人的那些因素現在也無須考慮了。與其交給大西洋彼岸的那個沒有任何節制的國家,還不如交給忠心耿耿的中國人來看管,起碼他們的皇帝保證過,他們會一直做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利益代理人。如今他們的外交部長再次在倫敦重申了這一點。

所以,與喬治先生一樣,載瀅貝勒也得到了他想要得回覆:大英帝國將默許中國在菲律賓和關島的軍事行動。如果需要,可以做一些有限度的支援行動。條件是戰後菲律賓的利益要與大英帝國平等共享。

有這個表態就夠了。我不管英國人做出這個決定是多麼的艱難,我要的只是英國人的許可。當然,我還要修書一封給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向他表明我接下來要攻佔菲律賓了,原因是從外交渠道獲悉,貴國的艦隊要到亞洲來,英國人將會全力阻止,在沒有一支與德意志地位相稱的海軍之前,中國來代替德國管理菲律賓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我還要給海軍一個振奮,那些小夥子們苦練了近一年工夫,疲累和煩悶自然是免不了的,我要給他們一點鼓勵。所以,當即給威海的皇家海軍司令部下旨,海軍除保持戰備執勤外,輪流休假三天,十五天後,將有欽使赴威海犒賞全軍,自即日起,海軍全體享受雙薪待遇。

同時給後勤部下旨,軍備檢修和儲備必須在半個月之內完成,全力保證海軍的最佳作戰狀態,炮彈,飛艇維護,軍艦檢修,輪機清洗維護,一切都按戰時狀態戰備,這上面要是出任何差池,責任人以貽誤軍機論斬。

一切準備都達到了完美的境界,現在所欠缺的,似乎就只有一個開戰的藉口了。當然,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同樣也在尋找一個藉口。

可憐的西班牙人與俄國人一樣,正在漸漸被上帝拋棄。

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六五章鉅艦無畏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思想界動態第八十五章 策略一些資料 1908年版第一六三章歐羅巴風雲第一六七章軍制革新第三零二章調兵遣將第九十六章 飛艇的作用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一八五章陝西強改第十一章 銀行事宜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二一六章 這五天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九十一章 平息內憂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一七章 一五計劃第三零五章 不存在的大艦隊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四十七章 總稅務司赫德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一一七章 一五計劃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四十章 新軍新風範第三二七章分贓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二零五章江寧第一八六章針鋒相對第二二四章 美洲的歡迎式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五十三章 後勤專家第三四三章大戰役第一七九章宗藩政策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五十八章 吳起大於孫武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一三八章 長崎攻防戰(一)第二六四章乾清宮會議第八十一章 北狄!北狄!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一七七章梅塞施米特的棋盤第六十七章 總理衙門前的對峙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二七五章軍備競賽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三三九章春秋大義第一八九章分歧第八十四章 求戰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思想界動態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一三一章 津輕圈套第一六九章恭親王遺折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六十六章 女人的見識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一二七章 徵倭詔第三一四章純潔的雪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一九四章這是海軍的時代第十八章 恩冠海內第二三九章維多利亞公主護衛艦隊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第一六一章反間計第一五三-一五四章人盡其用第一八零章吳鉤行動 西西里島的大場面第二九三章宣戰第七十章 中俄護漁糾紛第二十八章 變種狼羣戰術第三二零章以主耶穌基督的名義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七十二章 外交骨牌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一三四章 津輕海戰掃尾第二零一章取信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三十九章 練新軍第二九二章薩拉熱窩事件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二七二章 外交的背後第一一零章 世界第一一八章 暹羅來客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二二六章 京郊疑雲第二零四章智將
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一六五章鉅艦無畏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思想界動態第八十五章 策略一些資料 1908年版第一六三章歐羅巴風雲第一六七章軍制革新第三零二章調兵遣將第九十六章 飛艇的作用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一八五章陝西強改第十一章 銀行事宜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二一六章 這五天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九十一章 平息內憂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一七章 一五計劃第三零五章 不存在的大艦隊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四十七章 總稅務司赫德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一一七章 一五計劃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四十章 新軍新風範第三二七章分贓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二零五章江寧第一八六章針鋒相對第二二四章 美洲的歡迎式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五十三章 後勤專家第三四三章大戰役第一七九章宗藩政策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五十八章 吳起大於孫武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一三八章 長崎攻防戰(一)第二六四章乾清宮會議第八十一章 北狄!北狄!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一七七章梅塞施米特的棋盤第六十七章 總理衙門前的對峙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二七五章軍備競賽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三三九章春秋大義第一八九章分歧第八十四章 求戰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思想界動態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一三一章 津輕圈套第一六九章恭親王遺折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六十六章 女人的見識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一二七章 徵倭詔第三一四章純潔的雪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一九四章這是海軍的時代第十八章 恩冠海內第二三九章維多利亞公主護衛艦隊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第一六一章反間計第一五三-一五四章人盡其用第一八零章吳鉤行動 西西里島的大場面第二九三章宣戰第七十章 中俄護漁糾紛第二十八章 變種狼羣戰術第三二零章以主耶穌基督的名義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七十二章 外交骨牌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一三四章 津輕海戰掃尾第二零一章取信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八十五章 策略第三十九章 練新軍第二九二章薩拉熱窩事件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二七二章 外交的背後第一一零章 世界第一一八章 暹羅來客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二二六章 京郊疑雲第二零四章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