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

“王爺,今兒做的是蔘茸熊掌湯——”靜官兒來到伙房,遠遠的就看見一羣穿着明黃侍衛服的戴刀侍衛在外圍警戒着,這是靜官兒從來沒見過的排場。遠遠聽見伙房裡的大師傅——滿洲來的道爾明臣正恭敬的回答着什麼人的話。

靜官兒來這大營裡兩三個月,廚藝沒見長多少,倒是身子發福了不小,十八歲的年紀胖嘟嘟的身子配上他那身雜役廚子的衣服,一望而知乃是這裡的廚子,侍衛們斜睨了一眼,便木着臉看着靜官兒進了後廚房。

靜官兒人不笨,雖然眼下是進不了有大人物在的正房,但是他還是豎起耳朵聽那大廚道爾明臣講那蔘茸熊掌湯:“王爺,您瞧這熊掌都是後勤部八百里加急送來的遼東新鮮大黑熊的掌子,這人蔘,鹿茸,也都是遼東的上好佳品,切了片先蒸上小半個時辰,然後下油鍋炸過,金黃透亮,再取高湯,對老雞湯,豬肉丁下鍋文火熬製,再有小半刻便可上了,這熊掌片兒就如同牛蹄筋一般,香滑軟嫩,有咬勁又不膩人,最是適合李大人這樣的補氣血,健脾胃,益精髓,強筋血。李大人爲我大清操勞了一輩子,最是。。。”

“打住吧。”一個年輕人的聲音聽上去懶洋洋的,似乎是對這套已經把靜官兒說的口水直流的說辭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不冷不熱的說道:“你們好生伺候吧,李大人這回是傳旨正欽差,把他伺候好了,比什麼都強。得,都忙着吧。”

聽着那年輕人就要出門,靜官兒忍不住就琢磨起這個王爺到底是誰,如今這麼年輕的王爺就一個,乃是當今天子的親弟弟醇親王載灃,靜官兒一想起醇親王這三個字,突然的丟失了好幾年的雄心壯志就冒了出來,出人頭地,出人頭地!這四個字像是擂鼓一樣在他心頭一陣猛響,剛剛纔冒出來的偷偷要一碗熊掌湯嚐嚐鮮的念頭一下子給按到了十八層地獄去了——什麼熊掌湯,就算嘗過熊掌的味道又怎麼樣,天下沒嘗過的東西多呢,還有滷豆腐呢!風丫見過自己沒見過的東西多了去了,見過一樣有什麼用,還不是一樣給風丫嘲笑!——操!老子要出人頭地!往後什麼新鮮東西見不着!媽的,早晚有一天要笑死那個臭娘們!老子比誰差嗎?比誰矮一頭嗎?比誰學問少嗎?不!老子缺的就是一個機會而已!

想到這裡,靜官兒捏了捏拳頭,走出了偏房。

門外,正是醇親王載灃年輕的背影,他是與李鴻藻一同到這的,一來是傳令嘉獎給海軍參戰各員,該封賞的封賞,該晉爵的晉爵,這也是李鴻藻致仕之前的最後一趟差事,辦完這件事情之後,他就將返回高陽老家頤養天年去了。而載灃還有一件重要的差事,那就是在威海等待海軍各接艦團返回威海後,正式給六艦定名,並且以皇家名義宣佈一個海軍大學的建立,地址就定在威海原海軍總部,海軍的戰略重心將向南移動到上海,以吳淞港爲母港。而原先佔據吳淞港的中英聯合艦隊將移鎮香港,同時,一項利用日本免費勞夫的工程已經在長崎動工,在那裡將建設一個新的港口,隨着新領土的征服計劃的展開,九州島已經被更名爲新川島,而四國島更名爲新湘島,目前行政上暫由左寶貴節制,原皇家海軍以定鎮爲首的舊艦隊的一部將移鎮已經更名爲東寧港的長崎港,作爲東北亞的海軍中心,輻射武力威懾到日本,朝鮮,以及西伯利亞地區。

這是海軍整個戰略重心南移計劃的一部份,其餘的部份要隨全國軍制改革的逐步鋪展一併進行,南洋,廣東,以及福建等各處水師,全部併入現行皇家海軍的全盤統籌,整個海軍拓展計劃將由海軍最高指揮層與醇親王載灃一同協商整理出一份奏章來呈進御覽而後頒行全國施行。當然,軍隊首先要着手的是陸軍。

由於海軍大部份高級將領都到各地去接艦去了,還有一部份留在日本防備日本人搞事,頒旨儀式只是由劉步蟾率領在威海的各中級軍官在當年的行宮廣場前跪迎聖旨。

七十五歲的李鴻藻顫顫巍巍的宣讀了頒獎聖旨,對於海軍在過去幾年裡的功績進行了褒獎,由於對日本常備艦隊的大捷,劉步蟾晉位二等鎮海侯,林泰曾晉一等靖海伯,其餘各主力艦的管帶均賜一等子爵,定遠艦主炮手董海統等各級有功官兵均有表彰,比如董海統就賞了三等輕車都尉的爵銜。

而以琅威利爲首的各艦之洋員,均賜不同等級的寶星勳章,以表彰他們在海軍建設中的功績,同時正式設立海軍參謀部,以琅威利爲參謀部長,取代過去沒有正式名分的海軍參謀機構,琅威利由於在過去的數年裡對海軍的近代化訓練居功至偉,特晉一等伯爵。但是由於琅威利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軍官,是否可以接受異國的爵位褒獎,還有待他請示國內海軍部。但是我相信,隨着重視大英帝國全球佈局的新內閣上臺,英國人會賣我這個面子的。

當然,這一次隨着載灃李鴻藻而來的,還有幾個特殊的人,他們便是前些年送珍珠披肩的那幾個富商,還有一位是工商部的狀元郎張謇,載灃叫上他們也是我的授意,到底是爲什麼,這幾個富商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難道是要他們捐款買艦?這投資也太大了點,又或者投資造船業?這倒是個好生意,眼見這幾年的軍艦訂單都給洋人接了去,這多少白花花的銀子啊,可惜倒也真是可惜,只是那也要有金剛鑽才能攬這瓷器活啊,沒那本事賺這份錢。那到底又是幹什麼呢?

載灃熱情洋溢的講話爲他們解開了這個謎題:“弟兄們!本王的阿瑪,故醇賢親王,一手親創海軍衙門——”

說到自己的父親,載灃鼻子一酸,眼圈頓時就紅了,當衆拭了拭淚繼續高聲道:“到如今,萬歲爺親政以來,海軍累加投入鉅萬,終有今日成就。來威海前,萬歲爺對本王說過,我大清海疆數萬裡,何以守之御之鎮之?唯海上長城!今日本王來到威海,方知萬歲爺所言之海上長城,便是本王眼前之諸位弟兄!劉軍門麾下的數千將士!”

諸人在劉步蟾的帶領下,掌聲雷動。

“諸位知道,本王前兩年在德意志,本王奉上諭學習軍事,同時,也留心德軍之軍服。趁此大捷之際,海軍要拿出新風貌來,以新的面貌駕新艦,立新功!海軍的軍服樣式,參考大英帝國,德國的海軍樣式,也蒙海軍琅提督的大力襄助,今日便帶來幾件樣服,給各位兄弟過目看看!來!”

載灃拍了拍手,從他身後出來幾個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軍部員外郎模特,身着筆挺的新式海軍服,當然,這幾套軍服是在歐洲定製的,目前也就只有這幾套而已。

帶着白色徽帶的深藍色軍帽上,用金黃色的繡線繡了一條金線,顯示該帽子的主人的軍官身份,而中央的帽徽乃是一個正面的龍頭,正張開血盆大口,睥睨四方,龍頭的下方几朵白色的捲浪,顯示這乃是海上,又有幾個長城的跺薔標誌,這個就構成了海軍軍徽的圖樣,帽舌兩側也有波浪紋設計。這是軍官帽,士兵帽則要簡單不少,沒了帽舌,白色的徽帶上繡着的乃是“大清皇家海軍”字樣,但是多了兩條帽帶,帽帶的末端都寫了自己服役的艦別。

而新式的海軍軍服由上衣和軍褲組成,都是深藍色設計,袖口處繡了數道白色的橫紋,領口處有軍徽,每個人還都帶了一副白色手套,配上德國訓練出來的筆挺軍姿,比起過往那種官服馬褂不知道要精神多少倍。

階下站着的那些海軍軍官們露出了很明顯的高興神色,這衣服精神,威武!漂亮!就連幾個洋員也頻頻晗首鼓掌。

一側的張謇點頭向幾個富商笑道:“幾位知道這裡頭的名堂了吧?”

幾個富商懵懂的點頭搖頭,不一而足。張謇笑了笑壓低聲音道:“皇上很是看重幾位呢,本部郎也是奉上諭向你們透露消息,這明年就要軍制大改,全國兩百萬海陸官兵都要換裝,算算看這裡面有多少賺頭吧。這軍服哪裡來?還不是要布!”看了看幾個發愣的富商道:“還沒明白?趕緊的去辦印染紡織廠!笨!往後這大街上穿新軍裝的人多了,你們瞧這衣服多精神,老百姓們還不想着穿這新式衣裳?光是軍部後勤部的訂單就發死你們啦!”

幾個富商這才明白過來,心裡已經飛快的琢磨起開印布廠的地點,投入,設備,招工等等的事情來,只聽張謇又肅容說道:“都明白了吧,這是皇上對你們的擡舉,往後該做生意的好好做生意,不要總琢磨着在朝廷裡勾連大員,皇上有明旨,往後再有這種事,抄家。”幾個富商聞言心中一緊。只見張謇又露出笑容道:“本部郎也明白,你們做生意的總是要想在官場上找個靠山什麼的,告訴你們,往後不要想了,皇上乃是英明之主,這下一步就是要收拾吏治,本部郎也是工商專管大臣,工商業者有什麼難處,儘可到各地工商署說話,本部郎就是你們的後臺,以往的那些老一套,都不要再使了,明年皇上將御批頒行工商法,屆時你們就知道該如何規規矩矩做生意了。還是那句話,聽朝廷的話,虧不了你們。若是再行不法之事,賄賂大臣,到時候本部郎翻臉不認人,你們哭都來不及。都知道了?”

給了軍服訂單這麼個甜頭,又來了幾句重話,這番恩威並施之下,幾個富商都見識了這個看上去文質彬彬的狀元郎的威風,戰戰兢兢的應了。卻沒料到張謇還沒完:“還有,你們跟醇王爺也不是白跟的,威海要修一所海軍大學,花銀子的地方多着呢,朝廷給你們好處,你們也要爲朝廷分憂,該怎麼辦不用本部郎教了吧?”

當然不用教,第二天載灃就舉行了一個宴會,宴會上幾個富商不約而同的就提出告辭,臨行前都各自捐了二十萬兩銀子以上的助學款,這筆錢固然是一筆鉅款,但是比起將來馬上就能收到的大批訂單,這筆錢根本不算什麼。告辭後,很快的這些有錢人就立刻奔赴蘇州地區,收購織廠的收購織廠,定購紗錠的訂購紗錠,開工廠的開工廠,投資不算大但是利潤可觀的紡織業印染業一下子就成了最紅火的產業。

而張謇卻另闢蹊徑,他的目光投向了東瀛,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東渡新湘省與新川省,以那裡爲基地,日本戰前發達的紡織業現在破產了大半,他只需要少量的錢就能夠去收購那些機器,熟練工人,以及新佔地上免費的勞工,可以在新川省和新湘省大有作爲。

而隨他前去的,還有幾個武術界的高人——廣東黃飛鴻,天津霍元甲,湖南杜心武等等,中華的武術將在日本有着一番新作爲。

當然,上面都是後話,威海宣旨當天中午的宴會,既是歡迎宴會,也是李鴻藻告別政壇的告別宴,受我的特別指示,載灃一路上對他都很照顧,知道他身體不好,特別給他安排了開篇所說的蔘茸熊掌湯給他補身子,這也是皇家對他一輩子宦海沉浮最後的獎賞了。爲了這個湯,載灃不惜動用了後勤部的八百里加急,從東北快馬運送熊掌等原料過來,對於老前輩們,載灃還是很尊敬的。

李鴻藻走後,載灃便與劉步蟾日夜討論起了海軍日後的走向來,一面等待着新戰艦的到來。這裡是海軍大學,那裡是將來皇家海軍的母港,那裡又是鎮守日本的重要基地。。。總之,海軍並沒有因爲大規模的獎賞而停駐下前進的腳步。

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九十二章 匪患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七十一章 嗨!飛艇!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三一六章坦克第二三八章 威廉二世的禮單第五十八章 吳起大於孫武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第二四二章德皇遇襲案第十八章 恩冠海內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四章 朝會一些資料 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內外蒙古分離運動分析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三零九章軍事外交調整第三零八章 粉碎舊秩序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八十章 大計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一些資料 1901年中華帝國新行政與統治體系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甲午前後的英國遠東政策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二三九章維多利亞公主護衛艦隊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八十三章 軍歌第四十九章 外交談判第二四六章明治稱藩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三三五章網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一些資料 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內外蒙古分離運動分析第一九二章年有半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三零三章會戰有關大英帝國海軍中國艦隊的資料第一三六章 自覺第一二三章 中華民族第六十章 東鄉平八郎第三零三章會戰第一二四章 日本的抉折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新書介紹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一二零章 漸進第七十六章 對日新思維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三三六章 和平十天第二八零章廢藩置縣第三三九章春秋大義第一九九章全面合作計劃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二五五章新時代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二二四章 美洲的歡迎式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一四六章 最後攻勢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九十章 肅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二八五章婚禮前後的風雲第三十八章 百廢待興第四十六章 誅除禍根第三零八章 粉碎舊秩序第二七六章 地震一些基本歷史第二八八章瀕臨決裂第六十四章 異動第三二七章分贓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一八三章漢中民變第三一四章純潔的雪第一六一章反間計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四十二章 榮祿的智慧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九章 載灃第五十七章 行宮賜宴“濟遠”級穹甲巡洋艦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六十一章 擒縱之道
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九十二章 匪患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七十一章 嗨!飛艇!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三一六章坦克第二三八章 威廉二世的禮單第五十八章 吳起大於孫武第一五零章 黃金城(新書鏈接在內)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第二四二章德皇遇襲案第十八章 恩冠海內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四章 朝會一些資料 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內外蒙古分離運動分析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三零九章軍事外交調整第三零八章 粉碎舊秩序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八十章 大計第三十三章 滿漢夷華一些資料 1901年中華帝國新行政與統治體系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甲午前後的英國遠東政策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二三九章維多利亞公主護衛艦隊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八十三章 軍歌第四十九章 外交談判第二四六章明治稱藩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三三五章網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一些資料 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內外蒙古分離運動分析第一九二章年有半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海參崴不凍論者看二第三零三章會戰有關大英帝國海軍中國艦隊的資料第一三六章 自覺第一二三章 中華民族第六十章 東鄉平八郎第三零三章會戰第一二四章 日本的抉折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新書介紹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一二零章 漸進第七十六章 對日新思維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三三六章 和平十天第二八零章廢藩置縣第三三九章春秋大義第一九九章全面合作計劃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二五五章新時代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二二四章 美洲的歡迎式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一四六章 最後攻勢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九十章 肅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二八五章婚禮前後的風雲第三十八章 百廢待興第四十六章 誅除禍根第三零八章 粉碎舊秩序第二七六章 地震一些基本歷史第二八八章瀕臨決裂第六十四章 異動第三二七章分贓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一八三章漢中民變第三一四章純潔的雪第一六一章反間計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四十二章 榮祿的智慧第七十四章 彼時東瀛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九章 載灃第五十七章 行宮賜宴“濟遠”級穹甲巡洋艦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六十一章 擒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