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大白艦隊

海軍軍備限制條約只是華盛頓峰會的一項重要的議程而已,在通過了這個看上去有些理想化的解決方案之後,美國人的興奮和自信溢於言表,這是美國的聲音第一次被整個世界所廣泛接受。他們似乎已經完成了一個地區大國到一個世界性大國的轉變。

美國人的次個議程看上去有些老調重彈的意味,從門羅一直到如今快一百年過去了,幾乎隔個幾年十幾年美國人都要重申一遍各種版本的門羅主義。這一次也不例外,雖然各國代表從預先美國人聲明的議程中已經知道了這一點,但是當羅斯福總統將他的版本提出來的時候,其中幾個重要的變化引起了各大國的注意。

說是變化,其實從現有的部分的字面上來說,幾乎只是換了幾個單詞而已。美國人一如往常的用大篇段落重申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中心思想,在這個思想的外延上,羅斯福總統將門羅最早的版本的一個重要方面劃去了,那就是美國擔保不干涉歐洲事務(含歐洲國家在美洲的殖民地事務)其中的括弧內的部分。

改動過的羅斯福版本的門羅宣言的外延變成了三條,其一,歐洲國家不得干涉美洲事務。其二,美國擔保不干涉歐洲事務,但如果歐洲事務的進展影響到美國的利益的話,本條作廢。其三,美國不參與美洲以外的殖民地爭奪。

看上去像是一個示弱性質的宣言。只是在美國如此高調的在世界性戰爭的危險已經很接近的關口舉辦一個如此高規格的會議,他的目的絕非僅僅是示弱而已。各國都在研究這份新的羅斯福宣言,相信在不久以後,各國都會得到他們心中認爲最確切的信息,從而對自己的決策起到影響的作用。

中國代表團的判斷,額外加上羅斯福總統在迎接我的旅途上的幾次關鍵性談話所流露出來的信息,成爲我對美國今後走向的重要判斷依據。

內閣和海軍部的報告認爲,美國此舉是對英國地位和英國在南美問題上沒有像德國那樣做出讓步的嚴重不滿的表示,美國取消了過去對歐洲國家在南美利益的尊重,最後一條加上美國不謀求美洲以外的利益的條款,可能僅僅是爲了讓英國或者其他歐洲國家放心,又或者是使自己站到一個道德的制高點上的舉措而已。

報告根據之前的海軍軍備限制條約綜合判斷,美國很有可能在謀劃這一項大動作,在英國的全球地位已經遭到嚴重挑釁的時候,對南美洲混亂的局面進行強力干預,從海軍規模上來說,邀請巴拿馬總統阿瑪多而不邀請南美四大國的領袖是毫無道理的,唯一的解釋是美國需要這樣一個馴服的領袖來證明些什麼。

在德國放棄南美洲的政治利益之後,他們在那裡的貿易量出現萎縮的趨勢,到1907年的數據表明,整個美洲的對外貿易量中,德國的份額從16.9%降低到了14%,而美國成爲最大的贏家,達到了29%,其次爲英國,從少於德國的13.1%增長到了17.3%,德國在南美的市場損失從遠東得到了補償,他們早在1903年時就超越美國成爲了中國第二大的外貿國家,位列美國之後,成爲中國最重要的三個外貿國家之一。

而英國在美洲的利益確實顯而易見的,除開一貫親德的智利是絕無倒向英國的可能之外,其他三個重要的南美洲國家巴西,阿根廷和秘魯,都與英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英國的造船業也出售了一些艦隻給阿根廷,阿根廷政府甚至默許英國在其國土不遠處的福克蘭羣島作爲他們的海軍基地。英國人在美國極力要向南美擴張的時刻,在南美建立海軍基地和扶植親英的當地代理人,這顯然是對美國的一種冒犯。

當然他們有資本這樣做,作爲世界的頭號強國,他們對於南美洲的影響力可不僅僅侷限於軍事層面,在經濟方面,除開巨大的貿易數據之外,英國人還幾乎控制了南美洲各國的經濟命脈,他們通過貸款,直接投資,操縱對外貿易和獲取特權等方式,建立了他們想要建立的經濟體系,到華盛頓會議舉行的1908年前爲止,英國的資本已經在南美洲擁有118條鐵路,45家港口公司,112家公用事業公司,25家硝石公司和23家石油公司,幾乎整個南美洲的所有國家的電話,電力和供水,水利經濟,完全捏在英國人的手中。而南美的二號強國阿根廷,更加幾乎是大英帝國的自治領。

這毫無疑問,對於美國來說,幾乎是無法容忍的。特別是對於羅斯福這樣一個總統而言。

從他這時候又把門羅宣言搬出來就能看出,他對於南美洲這塊地盤的重視,門羅在發佈他們的宣言時,美國與英國的力量對比幾乎是無法相比的,所以他的宣言在當時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動靜,英國人完全沒有必要介意他們的想法。可是現在不同了,美國已經建立了令整個世界都驚訝的實力。

在羅斯福總統發表他的宣言時,有一句幾乎可以用恫嚇來形容的話語並沒有立即引起新聞界的重視:“在地球的西半部分,美利堅爲了恪守門羅主義,已經付出了許多並將繼續付出下去,無論將來如何,哪怕這種付出超出了我們的意願,我們也將被迫繼續下去,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洲的事務必須由美洲自己解決,如果有必要,美利堅合衆國將勇敢的站起來,面對一切。因爲,我們是這個大洲的警察。我們有責任保護這裡的居民。”

他激昂而富有感情的講話在當時就讓許多美國人眼眶裡噙滿熱淚,六十六歲的愛德華七世當時皺了一下眉頭我是親眼見到的,當時我就本能的感覺到美國這一番大動作,可能針對的是英國了。如今綜合起來判斷,美國人的算盤幾乎可以確定是爲英國人在敲打着了。

美國人在向英國發出警告,如他們的總統所說,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這個警察一定會保衛南美洲的居民的。

聯想起羅斯福總統與威廉二世長達兩個小時的私人會面,我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

隨後與德國人的私下接觸,威廉二世坦率的向我和盤托出了美國人對他的許諾,美國對他表示如果德國能夠對美國在南美問題上提供幫助的話,美國不介意德國恢復在智利的影響力,美國希望在南美小四國爭霸上,德國能夠確保站在美國的一邊。而作爲回報,美國將支持德國在摩洛哥問題上的立場。等若是鼓動德國推翻兩年前由羅斯福總統推動達成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機的解決方案。

也許半年後當德意志的豹跳躍到摩洛哥海岸的時候,美國人就該收穫到一個臣服的南美了吧。

而威廉二世也沒有放棄他提要求的權力,經過一番交談,美國表示他們將支持德國太平洋艦隊作爲維多利亞公主的私人艦隊,不列入海軍軍備限制條約範圍的提議。

從與威廉的談話來看,他的精神狀態明顯很亢奮,很顯然他有些勝券在握的感覺。不知道爲什麼,我竟然有些擔憂。

也許他要他的海軍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他們生疏已久的南美了。對於他的國家來說,他們要鋪的攤子有些過大了,在歐亞南北軸線鐵路正在動工的關鍵時刻,英國人隨時都有可能出手扼殺他們,而沉寂了許久的俄國人也絕不甘心自己被這樣一條鐵路割斷與英法的聯繫,戰爭不一定會要拖到1914年纔會發生。在這種時候,爲了美國人的利益,值得麼?

而美國顯然要加入秩序挑戰者的行列,威廉也不是傻子他能看的出來,但是看來他有些誤會了,就像我一直默認着的他對中國的誤會一樣,他以爲美國一定會是與自己以及中國一起,並肩挑戰大英帝國的權威。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朋友,他顯然忘了他十幾年前的好朋友俄國人如今於自己是怎樣的一個狀況。而當年普魯士崛起時的絆腳石奧地利人如今又是如何得如膠似漆。

但是作爲我來說,我當然不可能打擊他,而且我也沒有十足充分的證據來表明美國人在將來一定會加入英國陣營,美國將來到底是怎樣一個走向,我沒有絲毫的把握。

華盛頓的喧囂並沒有持續的太久,我甚至還來得及趕回北京度過春節,受到羅斯福的影響,我決心要將藩屬國的覲見儀式和規制重新做一次梳理,只是這還不急,到明年的時候,理藩院一定要拿一個方案給我,而且從宣傳的角度來宣傳部也應該利用這種傳統的宗藩體系的覲見儀程,在現在報紙普及,廣播漸次就要出現的時刻,有着十分重要的宣傳作用。

我回國的海路並不十分困難,從聖弗朗西斯科出發途經檀香山,關島,震後的臺灣而後直抵天津上岸,一路上將皇家的威儀和恩惠傳遞給途中萬民,並在關島親自出席了當地一個官員弄的什麼關島是當年劉備賜給關二爺的封島的關二爺塑像和關廟的開門儀式,這個叫陳新元的區區六品官的才能引起了我極大的注意力,幾乎就在當時,我就打算好了回北京後立即讓康有爲考察考察他,這種人不做宣傳簡直浪費。即使康有爲那邊不用,繼續在袁世凱體系下也遲早能夠出頭。

到了北京後才注意到,從美國的東海岸返國的歐洲的領袖們,受到了美國海軍超乎尋常的禮遇——美國人表示爲了體現美國對貴賓們的尊敬,美國海軍將全程護送各國貴賓直至歐洲,並且順道對各國進行巡迴訪問,組成護航艦隊的便是後來十分著名的大白艦隊——由18艘戰列艦和7艘雷擊艦及5艘輔助艦組成的龐大艦隊。與其說是他們在爲貴賓們護航,倒不如說他們正用他們的方式來爲羅斯福宣言添加註腳。

十八艘戰列艦中,除了八艘老式戰艦外,從bb12俄亥俄號開始,一直到bb21堪薩斯號,一共十艘無畏艦全部在列,作爲世界上擁有無畏艦第三多的國家,美國正用這種最有效的方式向世界證明,他們有能力擔任美洲的警察。如果他們願意,世界性的警察他們也有能力競爭。

大白艦隊將開始他們的環球航行,預計他們將把客人們一直送到俄國爲止,雖然從中俄太平洋戰爭之後沙皇的形象似乎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高大了,但是他們畢竟是大國,美國人也不會介意他們的海軍多經歷一些海況的訓練。事實上這支海軍的確有着經驗不足的毛病,多年前在古巴的戰爭就暴露出後勤供給和士兵訓練度等多方面的不足,他們也需要這一場環球的遠程航行,來爲他們的海軍進行錘鍊。

根據報紙上公佈的大白艦隊的航程表示,美國海軍艦隊訪問的第一站將是俄國,其後是德國,法國,英國,而後將直抵太平洋,在上海和威海進行兩站訪問,隨後渡過太平洋返回美國。

預計他們將會在下半年抵達中國,在此之前,海軍必須拿出大國的氣派來,要讓美國人看看我們的艦隊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我將報紙節略裁剪了下來,吩咐書辦司轉給海軍部閱讀。他們會知道該怎麼辦的。

春節後照例是先農壇勸耕等一系列免不了的老活動,元宵節與各國來朝的頭頭腦腦吃個飯說說話,基本上一年就這麼又開始了。時至1908年,各國基本上已經做好了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中英關係已經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樣年年都要費神去熱絡了,英國人已經從中國最近一系列的舉動中讀懂了很多東西,他們也不需要太忙活了。西藏尼泊爾那邊的動靜自從陸軍進駐拉薩以來,就再也沒什麼大花樣了,倒是上半年暹羅運河的招標,中英兩國當真是明刀明槍的鬥了個不可開交。

英國人出於自身的考慮,他們一定要拿下暹羅運河來,法國人自然站在他們那一邊。而中國的身後則是德國,四國在這個問題上寸步不讓,自然是爭吵不休,暹羅國王朱拉隆功連下幾道諭命,要求政府在五月份之前決定工程的歸屬權。這當然是我的授意。

美國人在大洋彼岸也在施加壓力,美國的報紙公然宣稱,如果中國允許歐洲人在亞洲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的話,那麼美國人將不再認爲中國是亞洲天然的領袖,美國將進入亞洲的爭奪。

中國將再無退路。所以我也在公開場合兩次談到暹羅運河的問題,重申了暹羅運河的控制權必須牢牢的控制在中國人手中的根本立場,配合我的講話,已經退役在家養病的曾經在醇親王之下總攬陸軍事務的許久未曾露面的聶士成元帥也在病榻上對《中華時報》的記者發表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重要講話:凡我中華軍人,若容歐人染指暹羅運河者,吾死不瞑目。

起先他的講話還沒有發揮出太大的效用,但是十三天後,當七十四歲的他在病榻上與世長辭後,這番話成爲了他的政治遺言。長期作爲軍人偶像被豎立着的他的講話,引起了中華帝國皇家軍隊的一致呼聲。

聶士成死在安徽省鴻章縣老家裡,我特地派醇親王載洸代我前去治喪,並欽賜忠武,與諸葛亮同諡,諡法有云,克定禍亂曰武,這也恐怕是武將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諡號了。由於他死前親自上疏請求將其安葬在家鄉陪伴在先故世的老母身旁,所以隨着醇親王載洸代天子爲其至祭,一套生前穿過的元帥軍服被易如頤和園國家軍人公墓入葬,他的聲望達到了頂峰,配合宣傳部的一系列宣傳,無論如何,暹羅運河已經到了絕不容許中國不中標的地步。

英國在這種情況下也不便太過堅持,於是順利的,在4月28日,中華帝國政府代表,新設建設部尚書張之洞的兒子張伯真與暹羅國代表簽署了工程協議,取得了暹羅運河的工程權。

當然,運河是不可能立即開挖的,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費用,這個工程的必要性現在也還暫時看不出來,對於中國如此,對於暹羅國更是如此,於是在雙方似乎同時的疏漏下,這份合約居然沒有約定一個有效期來,根據兩國政府後來的談判,雙方商定合同有效期爲五十年。

上半年的熱點問題就這麼定了下來。而到了下半年剛剛開始沒多久的時候,一個震驚世界的自然事件發生了。

中華帝國陸軍部首先向我發回報告,在當年的7月12日,駐防地點在楚庫柏興一帶的413鎮所部的斥候從俄羅斯境內發回報告,該斥候組在北海(即貝加爾湖)西北方向的通古斯河沿岸的當地人稱之爲伊基雅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怪地方,從貝加爾湖西北方向開始一直延續上千裡,所有的樹都像是被神仙推到一樣匍匐了下來,並有火焰灼燒的痕跡。報告聲稱他們正在進行下一步調查,研究是否是俄國人搞得什麼鬼。

當我一看到報告,聯想起報告前面所說的通古斯河,就明白了這是通古斯大爆炸。琢磨着這件事情倒是可以做做文章,軍隊方面的文章好說,倒是要想想看如何把這種超自然的力量產生的現象爲我所用,特別是在宣傳方面,絕對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當下也沒做批示,陸軍部要忙活也正好讓他們練練偵察兵和總參謀部的分析水平。

倒是次日接見善耆聽他轉述起他那個雙重妹夫札薩克喀喇沁親王貢桑諾爾布的抱怨時,一個靈感頓時在我腦中開啓了。

貢桑諾爾布的抱怨是我意料中的,當年一度驍勇善戰野性十足的科爾沁蒙古就是像他們一樣漸漸被內地生活方式和文明所同化,失去了蒙古人的天性的,如今他們的領地隨着國家的開發和工業化進程,他們自己也在辦學校,開工廠,他們也早就失去了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習性。我一直力行蒙古在他和棍布扎布的率領下向北方發展,棍布扎布還好,他這個早已經養尊處優慣了的親王哪裡就肯往北方走?所以藉着雙重大舅哥聖眷一直隆厚的機會,沒少吹些風頭來。

“蒙古人崇拜太陽神吧?”這話一問出口,我立時暗拍大腿,這個法子太好了,不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就連那個活佛的問題,也他孃的一併解決了。他那個活佛不就是信仰麼,我這現成就有一個比他來頭大的多的多的信仰,看你神氣,看你不聽話!

看着渾不知所以然的善耆點頭應是,我定下心神,也不多說,點了點頭結束了談話,讓他回去通過他妹妹安安他那個妹夫的心。自己則立即讓書辦處的人召來了康有爲。

“前次讓你調京的那個陳什麼的?就是關島那個,可照辦了?在京的話你給他透個風,說朕這幾日就要見他。”我回味了一番自己的計劃之後,讓剛剛覲見的康有爲起身賜座,問起那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關島地方官員來。

康有爲這幾年早歷練的越發的沉穩,只是在我面前,他還時常表現出一種狂熱,因爲我跟他說過,宣傳教化的人,要自己有一股子狂熱的勁,這樣才能帶動所要教化的人,讓他們跟着你一起爲着一個信念去投入一切,忘記一切,奉獻一切。

而如今,通古斯大爆炸給了他一個機會,就看他或者說是我能不能把握住了。

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二九七章家宴第六十八章 殺!第一六八章旗務釐定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四十六章 誅除禍根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二一一章 世界大戰的陰影第一零一章 談判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第八十二章 決心一些資料 梁啓超的兩次美國行紀觀感第四十章 新軍新風範第一二七章 徵倭詔第一九八章謹慎的選擇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二七二章 外交的背後第五十章 聶士誠第二一九章 反擊進行時第二零五章江寧第一二三章 中華民族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一一三章 清流第三四零章選舉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三零三章會戰第二四九章 中華帝國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七十章 中俄護漁糾紛第七章 帝黨小太監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一二八章 棋局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三三五章網第三二四章預備立憲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二六八章大炮就是面子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七十六章 對日新思維第二四六章明治稱藩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三四零章選舉第一七八章安南亂第四十五章 契機第一七七章梅塞施米特的棋盤第四十九章 外交談判第一六七章軍制革新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三五零章(大結局)再見夏天第二三七章風雲色變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五十九章 黃海諜影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一八四章巨寇第七十九章 國策第三二零章以主耶穌基督的名義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七十九章 國策第一三零章 浪速號第一四六章 最後攻勢第五十八章 吳起大於孫武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十二章 袁世凱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十一章 銀行事宜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一五三-一五四章人盡其用第七十八章 迎春盛宴第二七三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第二二零章 響亮的耳光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一零一章 談判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三五零章(大結局)再見夏天第二零零章借勢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二九二章薩拉熱窩事件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二八五章婚禮前後的風雲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
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二九七章家宴第六十八章 殺!第一六八章旗務釐定第五十二章 威海行宮第四十六章 誅除禍根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二一一章 世界大戰的陰影第一零一章 談判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第八十二章 決心一些資料 梁啓超的兩次美國行紀觀感第四十章 新軍新風範第一二七章 徵倭詔第一九八章謹慎的選擇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二七二章 外交的背後第五十章 聶士誠第二一九章 反擊進行時第二零五章江寧第一二三章 中華民族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一一三章 清流第三四零章選舉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三零三章會戰第二四九章 中華帝國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七十章 中俄護漁糾紛第七章 帝黨小太監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一二八章 棋局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三三五章網第三二四章預備立憲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七十五章 幕末流裔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一一五章 典型第二六八章大炮就是面子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七十六章 對日新思維第二四六章明治稱藩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三四零章選舉第一七八章安南亂第四十五章 契機第一七七章梅塞施米特的棋盤第四十九章 外交談判第一六七章軍制革新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三五零章(大結局)再見夏天第二三七章風雲色變第二八一章洗牌第五十九章 黃海諜影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一八四章巨寇第七十九章 國策第三二零章以主耶穌基督的名義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七十九章 國策第一三零章 浪速號第一四六章 最後攻勢第五十八章 吳起大於孫武第十章 隆裕的作用第十二章 袁世凱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十一章 銀行事宜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一五三-一五四章人盡其用第七十八章 迎春盛宴第二七三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第二二零章 響亮的耳光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一零一章 談判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一七六章軍情局出擊第三五零章(大結局)再見夏天第二零零章借勢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二九二章薩拉熱窩事件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二八五章婚禮前後的風雲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