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節 文鬥

“岳飛上表,說了些什麼?”趙構故作鎮定。

雖然趙構被宣佈爲叛逆,但汪伯彥等人在汴梁的官員中尚有眼線。

“嶽鵬舉爲陛下陳情,說陛下登基乃南北音信斷絕時的無奈之舉。他請太后赦免陛下。”

趙構冷笑:“赦免孤?神器所屬,豈有退讓的地步?莫說汴梁絕不會赦免孤家,就是頒下赦書,孤家也絕不會接。”

這裡都是“腹心之臣”,趙構說話毫不避忌。幾名大臣中,韓肖胄雙目微閉,彷彿老僧入定。汪伯彥黃潛善面面相覷。

秦檜上前一步:“陛下聖斷,微臣以爲,淮上一通,與汴梁再無斡旋餘地,唯有揭破汴梁僞後的真面目,將僞後僞帝拉下馬來,方能名正言順,承續大統。”

見趙構尚在沉吟,秦檜接着說道:“汴梁能壓住陛下,自恃無非正統二字,若天下士人,皆以僞後淫樂事爲笑談,則其顏面掃地,,豈能安居其位?”

朱鳳漣無論如何,都是趙佶的兒媳,趙桓的皇后,趙諶的養母,絕對符合法統的三代宋帝,確保了朱鳳漣身份的莊重。若是用風言風語讓朱鳳漣顏面掃地,她固然坐不穩太后的位子,但大宋的顏面何在?

韓肖胄的眼鏡突然睜開了,要說什麼,卻又忍住,繼續閉目養神。他本想勸阻趙構,但秦檜這番謀劃,事關皇位,韓肖胄明哲保身,不摻和。

“陛下在行在,整軍習武,待得僞後名聲掃地,陛下點起荊襄,淮西與淮東三路大軍,併力向北,汴梁諸軍,必不願爲淫後死戰。到時陛下長驅直入,光復神京,承續大統,豈不快哉。”

趙構並沒有完全相信秦檜的謀劃,但他已然篡位登基,已無退路。誰叫自己棋錯一招,以爲金兵必定能夠攻下汴梁呢?

“那就讓《新京報》行第一着。汴梁所出《呼家將演義》,屢屢擡高他呼家,《綠宮緣》又用南逃的晉室影射孤家。孤家等着《新京報》出這一口惡氣。”

汴梁,朱鳳漣也召見了呼延庚,問起如何處置叛王趙構,要不要興兵捉拿。四位張相公都有意無意的迴避了這個問題,朱鳳漣只得單獨召見呼延庚。

“庶康,前次讓趙構進京自辯,無有迴音。眼下可是派人南下捉拿?聽聞南方諸將收復了淮南,可免去他們從逆之罪。”

“聖人,眼下並非追究趙構的最好時機。”呼延庚娓娓道來,“趙構一個反王,無名無份,派一天使,便可將他捉來,不足爲患。而金人、還有契丹人,北方草原諸部,纔是中原的心腹大患。因此,本朝當以光復燕云爲先,只有在燕雲鞏固北防,纔有餘力除卻內患。”

“但太祖有云,攘外必先安內……”

“此一時,彼一時也。”

朱鳳漣在御座上注視着呼延庚,沉默不語:“你要靠光復燕雲之功,取得天下士民的擁戴,而大宋最後一個皇帝,如果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趙構,對你更是有利。”

呼延庚目不斜視,平時前方,沉默不語:“你知道我要做什麼,你早就是我的人,看破不說破吧。我不會虧待朱家,更不會虧待我自己的兒子。”

朱鳳漣頷首道:“但趙構的罪孽,當宣告天下。”

“此事自有弘文館去做。”弘文館算是紹興重訂官制後重新編成的機構,算是朝廷直屬的出版社,目前的主要工作,除了編寫和校訂新一屆科舉的標準教材,就是出版《順天時報》。

“《綠宮緣》還是你家那幾位在寫嗎?”朱鳳漣放鬆下來,“寫着胡人後宮的爭鬥,哀家看來,未免有些稚氣。”

是啊,除了王彥淑能提供一點經驗,張嬋哪裡知道什麼宮鬥,黛娟是個丫鬟,更不用說。

“帶挑個得閒的日子,讓她們進宮來,和哀家說幾句話。”

看來朱鳳漣讀評話技癢,要親自下場了。現在讓張嬋等人與朱鳳漣相見拉近關係,也能減輕最終揭開蓋子時的尷尬。

朱鳳漣笑吟吟的從座位上走下來:“六月暑重,庶康隨哀家去洗漱一番。”

見到畫風突變,呼延庚忍不住笑了起來。

六月正是豔陽高照之時,山東路的濟南安撫司衙門前,卻有百多位讀書人冒着酷暑在等待。

大夥兒順着衙門牆邊遮陰的地方一路排開,一面偷瞄着衙門口,一面議論。

“金賊甫退,朝廷便要開恩科,只是這幾年逃難,功課都丟下了。也不知此次恩科,是用王荊公的新學,還是取舊學。”

“不知兄長是擅長新學,還是舊學呢?”

“宣和之時,蔡……賊當政,以王學爲綱,有括田之惡政……”

“兄長慎言,小弟聽聞,當朝之人對王公甚是推崇。”

“兄弟所說當朝之人,是指哪位宰執?莫不是不姓張的那位?”

另一人狎笑起來:“要說平章大人,倒也是英雄一個,只可惜管不住自己,敗壞了名聲。”

“敗壞什麼名聲?不知道多少人羨慕他呢。醉臥后妃,醒領天下……”

兩人正在談笑間,衙門的大門口突然站出來一位師爺,高聲叫道:“列位學子入衙聽訓。”

這兩人趕緊站直了,抖了抖衣服,正了正帽子,和別的讀書人一起往衙門裡走去。

安撫使趙伯臻端坐大堂之上,學子們在堂中站定,等着衙役呼喝下跪。宋代雖然不輕易磕頭,但安撫使召見的正是場合仍舊有跪拜之禮。

但等了一會,只聽見衙役喊了一聲“肅靜,威——武——”衆人凜然。

趙伯臻道:“此次朝廷開恩科,本該先行解試,但干戈擾攘,也無舉辦解試的時機。朝廷讓各路推薦,到汴梁直接進行省試,也是體諒各位學子的難處。”

衆人亂聲回答:“謝朝廷恩典。”

“安撫,吾苦讀十載,就是金賊過境,也爲未荒廢一日……”

趙伯臻話鋒一轉:“此次省試,考經義,策論和格文。”

“要考策論,那是從王學了?”有性急的學子問。

“經義。是考五經嗎?”

趙伯臻呵呵一笑:“是考軒轅義理。”

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十四節 灤州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四十五節 文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十八節 宋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五十節 旁牌第四十節 賽跑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四十節 定製第八節 金慄山第八十五節 根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十四節 灤州第十八節 收稅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三節 郭永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五十七節 牽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十七節 中計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一節 孤城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十四節 灤州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七十節 奪權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十四節 富平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三十六節 回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
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十四節 灤州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四十五節 文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十八節 宋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五十節 旁牌第四十節 賽跑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四十節 定製第八節 金慄山第八十五節 根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十四節 灤州第十八節 收稅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三節 郭永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五十七節 牽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十七節 中計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一節 孤城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十四節 灤州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七十節 奪權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十四節 富平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三十六節 回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