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節 根括

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開封府中,徐秉哲恨恨的說:“梅執禮把官家的恩義都拋之腦後了嗎?真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在這一天,朱皇后終於接受衆臣推戴,讓太子趙諶監國,皇后垂簾聽政。而梅執禮也拒絕徐秉哲的要求,梅執禮回答:“百姓空虛,無從徵集,故難從命!”

而且告訴徐秉哲,現在皇宮和戶部各個內藏庫,包括大內、龍德宮、左藏庫,京師上四庫等各處府庫,共有金錠三百萬錠,銀錠一千萬錠,帛和各類爲動用的綢緞一千萬匹,珍珠瑪瑙翡翠等珍寶“未見實數”。

但這些府庫都已經被查封,沒有樞密院的命令,休想走出一錢銀子。

徐秉哲見梅執禮毫不配合,只能去求助於太宰何慄,何慄想辦法給了中書侍郎王孝迪一份手札,以王孝迪雍爲“根括使”,督促汴梁百姓把犒設拿出來。

開封府勒令權貴、富戶、商民全都出資犒賞金軍。

汴梁商業繁華,商業集中的市集稱作“坊”,在圍城三個月之後,仍有二十三坊在穩定運營。平均每坊攤派到金四十五萬錠,銀九十萬錠,絲帛四十萬匹。對家產不足十貫的貧民,“網開一面”,只要繳納黃金百兩。

命令一下,開封府的衙役們立即出動,四處捕人,凡不繳納金銀者,一律拉到衙門大刑伺候,在按戶,按人頭,按官階繳納了金銀之後,纔會放回。

開封府的衙役們出擊了,但有些地方,比如都門禁軍以往的駐地,由於很多禁軍的都拿營房做生意,因而也形成了“坊市”,這些地方去了,就被禁軍家屬和商人們仗着樞密院的勢打將出來。

現在的汴梁,成了兩套官府機構並行不悖。一套以樞密院爲首的兩河道宣撫司,以抗敵爲第一要務,另一套是以諸位宰執在後面支持,開封府爲執行機構,專門籌措贖回皇帝的犒設。故而史稱“府院之爭”。

由於樞密院主要關注的是對城外敵人的抗擊,而汴梁城內的管理正是開封府當管的事務,因此在這場“根括”剛開始的階段,樞密院沒有料到徐秉哲等人公然會在城內根括,從而部分百姓遭遇了巨大損失。

汴梁城內傾家蕩產,投井上吊的百姓不可勝數,衙役根括時又燒屋趕人,往往將一排住宅都燒掉,百姓們到大相國寺避居,二月二十八日晚天氣驟然轉寒,大相國寺內的難民啼嚎飢寒,一夜之間凍死萬餘人。

這天夜裡,開封衙役衝進徐老爹家中,當即張榜索要黃金一百錠。徐老爹在樊樓裡有個茶鋪兒,而且有點茶一絕,連太上皇都對他的點茶技藝讚不絕口,但衙役不管這些,衝進徐老爹屋中就開始搬東西,徐老爹要上去阻攔,卻被推倒在地。

衙役們看見金銀器便收納起來準備上交,而別的實用的物事,便要自己拿回家去,佔些小便宜,把徐老爹屋中珍藏的茶磚打得粉碎。

徐老爹嚎啕大哭:“真正的寶物就被豎子毀了。”

惡狠狠的差役們一齊動手,翻籍倒筐,亂捧亂踢,還在室內揮舞皮鞭,把徐家的人趕來趕去。徐老爹驚鴻不忿,待要上前去與衙役理論,一鞭早已飛來。正好打在他左頰上,頓時腫起一條血痕。

這裡正在紛擾之際,忽然門外喧聲大作,大門倏地打開,一個矮矮小小,髯發蓬鬆,卻生得結實健壯,雙目炯炯有神的老頭,提一盞燈籠,燈籠殼上還畫着一枝水墨杏花,稱爲杏花燈,領頭走進。

跟着百十個老百姓,也都提着燈籠擁進門來。

他們都是徐老爹的街坊鄰居,也有一部分住得遠些。他們聽到隔壁的喧鬧叫喊,就聚攏過來。

“你是何等樣人,敢到這裡來擾亂本府公幹?”

“俺是個小小的染匠,人稱何老爹。今日率衆來此,就要看看你們如何行事。休道老百姓干涉官府,你們平常淨幹些雞鳴狗盜之事,有天沒日,人心難容。今天湊巧,狹路相逢,就想跟你們算算這筆帳。”

老頭嬉笑怒罵一番,旁觀者都幫腔叫好。

“反了、反了!你們快上來把這老潑皮捆上,送府嚴究。”

“誰敢碰何老爹一根汗毛,俺就與他拼了!”一個精壯漢子,越衆踏前一步,怒目瞪視。兩名差役不識高低,手舞皮鞭,要想把他趕開。只見他兩掌輕輕一翻,就把兩個狗頭摔倒。

忽然有個差役認出了這個精壯漢子是誰,恐怖地喊出來:“他是小關索李寶!”老百姓們也吶喊助威道:“小關索李寶,小關索李寶!”有人說“他就是東京城裡鼎鼎大名專抱不平,專打貪官贓吏的小關索李寶。”

幾十名差役一聽說是李寶,嚇得一齊轉身,就想奪路而逃。

“哈哈,哈哈!”何老爹得意地大笑,指着門外道,“你們幾個狗賊,放眼看看這鎮安坊多少人,今日一家你們也休想抄掠。”

這裡門外涌來成千上萬的百姓,他們多數是店鋪作坊的夥計、工匠、沿街叫賣的小販,也有店主、士子、太學生,一部分巡街的禁軍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使隊伍的進行通行無阻。

他們或手提燈籠,或高舉火把,把鎮安坊一帶照耀得滿天通紅,到達徐老爹家門口時,大家高呼:

“狗賊,要做金賊的走狗嗎?”

“打死這些走狗。”

開封府的班頭見機得快,趕緊招呼手下狼狽逃竄。

徐老爹,何老爹,小關索李寶幾人商議。

“老頭子聽那幾個衙役說,是奉索虜元帥的命令查抄,只怕他們不會善罷甘休。”

“老爹莫怕,他們來一次,吾李寶就打他們一次。”

“他們還要去別處查抄,你小關索都能打的過來嗎?”

“那咱們去宣德門磕闕,現在太子監國,要與索虜打到底,定不會讓他們胡來。”說書人陳夫子說道。

這裡很多人都參加過去年的宣德門磕闕,那一次磕闕後,官家就召回了李綱和种師道,於是衆人都覺得這辦法管用。

於是,第二天,一羣衣縷闌珊的百姓來到登聞鼓院,登聞鼓院雖然是一個吸取民意的開放性的機構,它和東京大大小小几百個官署一樣,早已浸透了腐朽黴爛的官僚氣。

這時,早過了應卯上班的時刻,宮署的大門還是閉得沉沉的,署內辦事的官吏寥若晨星,對門外陸續到來,已逐漸多至數百人百姓隊伍還置如罔聞。

等到百姓已經超過千人的時候,李寶先提起鼓槌,用力在鼓上擊上一陣,這登聞鼓果然發音洪亮,一聲聲、一槌槌都敲進東京人民的心裡,召集來更多的百姓參加集會。

兩個時辰過後,參加的百姓越來越多,不但附近的過路行人,遠住在城西、城北的居民也都聞風趕來,參加義舉。現在人數已不是以千計,而要以萬計了。鎮安坊的街坊們在這支隊伍中佔的比例已微不足道。

來襄成義舉的百姓多數是一般城市居民,其中有店鋪主、作坊主、各行各業的行頭、行老、小商販、手工匠,各色手工藝人以至酒肆飯店的博士、鐺頭、行菜、過賣,官府人家的押番、門子、轎番、小廝兒、火頭等等。

參加行列中的還有閒散的小官吏、士兵和低級軍官。僧道緇流等出家人,雖然出了家,卻並未“出國”。在這個行動中,大多仍然六根未淨,關心大家關心的事,紛紛走出庵廟寺觀,趕來參加。

邀許多不同階級、階層,不同職業、行業,百姓集合在一個統一的行動中,絕不是有人在事前組織,或者臨時動員號召,更加淡不上有人在暗中操縱。

沒有哪個人有這樣大的能量,能夠把這麼多的人在這麼短的時間中集合起來。他們大多數是自發而來的,史載“不期而會者數十萬人”,“不期而會”。

如果說,以往汴梁的百姓,對金賊只是出於“忠君愛國”的模糊感情,或者對未開化的野蠻的恐懼,而支持官兵抗戰的話,那麼從這一刻起,抗戰就成爲與汴梁每一個百姓生死攸關的事情。

人人都已經知道,如果與金人講和,如果讓金人踏入這座城市,那汴梁的每一家每一戶,都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千百萬百姓的行動指南,只需要一個簡單的信念一句簡單的口號。“絕不賄敵”,就是這樣的一個信念,一句口號。在百萬戶東京人民中有九十多萬人都成爲主戰派。

這是因爲人民百姓積累了千百年的經驗教訓,最後得出了一個慘痛而有益的結論:對於來犯之敵,只有堅決抵抗,把他們打敗、消滅纔有自己的生路,其他謀和、妥協、投降都是死路一條。

他們把複雜的鬥爭簡單地概括成爲一個信念、一句口號,那就是:禁絕根括,絕不賄敵。

東京人民在昇平時節曾經是浮華的,脆弱的,追求虛榮和享樂的。

但是在戰爭的考驗下,他們堅強起來了。三個月的圍城,苦戰,糧食的匱乏,金國貪婪的勒索,和主和官員恬不知恥的根括,讓他們懂得國家和民族在受到壓迫和侵犯的時候,應當怎樣保衛自己的尊嚴與生存。

這時,內侍童穆從宮中出來,站到一處高臺上:“監國均旨,百官百姓接旨。”

求紅票、收藏、評論、月票

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六節 滄州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五節 河間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十八節 宋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十八節 守營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四節 棣州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節 解難第四節 村落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八節 突圍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三十節 龍崗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十一節 獎懲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十六節 爭嫡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一百節 解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
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六節 滄州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五節 河間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十八節 宋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十八節 守營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四節 棣州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節 解難第四節 村落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八節 突圍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三十節 龍崗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十一節 獎懲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十六節 爭嫡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一百節 解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